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丽燕 付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1-585,共5页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一类异质性明显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NHL亚型。标准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可显著提高60%以上患者的生存期,然而仍有约30%~40%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或难治,预后较差,如何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预后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疾病基因表达谱、耐药分子机制等的不断深入研究,化疗新方案及新药不断探索,为个体化精准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带来新希望。本文拟对新近的靶向药物在复发难治性DLBCL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 难治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淋巴瘤贫血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婷 涂梅峰 +2 位作者 朱军 郑文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2-395,共4页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在恶性淋巴瘤贫血的发生中的作用。应用ELISA法检测45例初治淋巴瘤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FN-γ、IL-6、TNF-α、IL-1β和EPO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红系EPOR水平;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红系集落培养,并在倒...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在恶性淋巴瘤贫血的发生中的作用。应用ELISA法检测45例初治淋巴瘤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FN-γ、IL-6、TNF-α、IL-1β和EPO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红系EPOR水平;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红系集落培养,并在倒置显微镜下检计数CFU-E。结果表明,45例初治淋巴瘤患者中发病时即贫血者25例(55.6%),治疗过程中发生贫血者13例(28.9%),从未发生贫血者7例(15.5%);血清IFN-γ及TNF-α水平在中、重度贫血组均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无贫血组及对照组。血清EPO、IL-6、IFN-γ水平与H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淋巴瘤无贫血组EPOR水平明显高于各种程度贫血组及正常对照组。CFU-E与Hb及EPOR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FN-γ、TNF-α、IL-6是导致淋巴瘤贫血的造血负调控因子;EPO和EPOR上调是机体对抗红系造血负调控及维持正常造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贫血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凯 付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45-749,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预后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目前仍不能达到临床治愈。主要障碍为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s,MRD)的存在,其对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 近年来随着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预后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目前仍不能达到临床治愈。主要障碍为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s,MRD)的存在,其对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患者的克隆异质性、基因不稳定性和无效免疫监视,准确定义和精准检测MRD对制定临床治疗决策十分重要,同时MRD阴性也是患者维持治疗的理论终点和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研究终点之一。迄今为止,在检测精度、标准化和普遍适用性方面尚缺乏完美的MRD检测手段。本文综述包括流式细胞术和各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内的检测MM患者MRD的主要技术,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生存期 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付姿 瞿文(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80-2283,共4页
记忆T细胞(TM)是原发免疫中产生的细胞,可对先前遇到的病原体或抗原保留长时间响应,快速有效地产生继发免疫应答。TM可分为中央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认识和研究TM的不同亚群、功能特征及调... 记忆T细胞(TM)是原发免疫中产生的细胞,可对先前遇到的病原体或抗原保留长时间响应,快速有效地产生继发免疫应答。TM可分为中央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认识和研究TM的不同亚群、功能特征及调控因素有利于临床上更好地认识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娜 瞿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6-1300,共5页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内最庞大的基因组。近几年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人类免疫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肠道菌群测序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在众多免疫性疾病中存在,而其中的相关机制...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内最庞大的基因组。近几年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人类免疫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肠道菌群测序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在众多免疫性疾病中存在,而其中的相关机制研究最广泛的是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对肠道屏障、IgA免疫、树突状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的作用越来越明确。本文综述了短链脂肪酸调节免疫的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可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起到的作用,为以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肠道屏障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