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艳 范茹雪 +2 位作者 陈慧丰 尹洁 张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整群抽样方法招募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某街道4个社区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200例≥60岁老年人行认知功能评估及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 目的分析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整群抽样方法招募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某街道4个社区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200例≥60岁老年人行认知功能评估及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筛查,最终纳入3194例,包括认知功能正常2831例、轻度认知损害340例、痴呆2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轻度认知损害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3194例受试者中轻度认知损害340例,患病率为10.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0~79岁(OR=1.670,95%CI:1.275~2.187;P=0.000)、≥80岁(OR=3.168,95%CI:2.264~4.433;P=0.000)、体重指数<18.50 kg/m2(OR=3.602,95%CI:1.899~6.833;P=0.000)是轻度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小学(OR=0.342,95%CI:0.148~0.790;P=0.012)、初中(OR=0.150,95%CI:0.066~0.337:P=0.000)、高中(OR=0.131,95%CI:0.058~0.294;P=0.000)、大学及以上(OR=0.068,95%CI:0.030~0.155;P=0.000)受教育程度以及有运动习惯(OR=0.786,95%CI:0.621~0.995;P=0.045)是认知功能正常的保护因素。结论天津市城市社区≥60岁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约为10.64%,且受年龄、体重、受教育程度和运动习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转化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轩 薛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8-673,共6页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可转化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早期识别高风险转化者和预测疾病转化表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体液...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可转化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早期识别高风险转化者和预测疾病转化表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体液、病理学、基因标志物等方面综述iRBD转化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以优选适宜疾病修饰治疗的患者,并延缓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神经变性疾病 生物标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伴抑郁焦虑患者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神经心理及睡眠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凯丽 杜雪云 +4 位作者 万亚会 张轩 高微 陶华英 薛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7-1291,共5页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是指昼夜时间维持与诱导系统变化或内源性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间不同步所引起的各种睡眠觉醒障碍,其最常见症状是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及日间睡眠增多。据估...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是指昼夜时间维持与诱导系统变化或内源性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间不同步所引起的各种睡眠觉醒障碍,其最常见症状是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及日间睡眠增多。据估计,多达10%的成人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患有CRSWDs[1]。CRSWDs可诱发抑郁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变。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安全、无创、无疼痛的生物刺激技术,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入睡困难 昼夜节律 常见症状 神经心理 睡眠障碍 诱导系统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结构和自主神经功能特征及其与神经心理特征相关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万亚会 吕梦頔 +3 位作者 李征 周凯丽 高海静 薛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3-708,共16页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结构和自主神经功能特征及其与神经心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空港医院收治的91例慢性失眠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分为单纯慢...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结构和自主神经功能特征及其与神经心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空港医院收治的91例慢性失眠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分为单纯慢性失眠组(失眠组,46例)和慢性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共病组,45例),同时招募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2例对照者,采用PSM-100A睡眠呼吸监测设备分析睡眠结构和自主神经功能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评价主观睡眠质量,并行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1)睡眠结构:共病组总睡眠时间(P=0.003,0.002)、睡眠效率(P=0.000,0.019)、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占比(P=0.000,0.015)、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0.000,0.000)、最低SaO(2P=0.000,0.000)低于对照组和失眠组,觉醒次数(P=0.028,0.033)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P=0.000,0.000)高于对照组和失眠组。(2)自主神经功能:共病组和失眠组低频耦合(LFC;P=0.000,0.006)和LFC/高频耦合(HFC)比值(P=0.000,0.009)高于对照组,HFC(P=0.000,0.006)和PNN50(P=0.000,0.047)低于对照组。(3)神经心理学测验:整体认知功能方面,共病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0)和失眠组(P=0.002),失眠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8)。记忆力方面,共病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4,0.000,0.000)和失眠组(P=0.017,0.000,0.000),共病组AVLT-即刻回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0),失眠组AVLT-即刻回忆、长延迟回忆、再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5,0.005,0.020)。视空间能力方面,共病组本顿线方向测验(JLO)正确个数少于对照组(P=0.000)和失眠组(P=0.000),失眠组JLO正确个数少于对照组(P=0.017)。注意力方面,共病组数字广度测验(DST)顺背和倒背、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正确个数少于对照组(P=0.000,0.000,0.000)和失眠组(P=0.000,0.000,0.003),失眠组DST倒背和SDMT正确个数少于对照组(P=0.003,0.003)。执行功能方面,共病组Stroop色词测验(SCWT)-A、SCWT-B、SCWT-C正确个数少于对照组(P=0.000,0.000,0.000)和失眠组(P=0.004,0.025,0.044),失眠组亦少于对照组(P=0.003,0.007,0.011)。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共病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0,0.000)和失眠组(P=0.000,0.000),失眠组亦高于对照组(P=0.000,0.000)。(4)睡眠结构和自主神经功能与神经心理特征的相关性:慢性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总睡眠时间与DST顺背正确个数呈正相关(r=0.325,P=0.031);REM占比与AVLT-即刻回忆(r=0.302,P=0.047)、短延迟回忆(r=0.299,P=0.049)、长延迟回忆(r=0.480,P=0.001)评分和SCWT-A正确个数(r=0.311,P=0.040)呈正相关;AHI与JLO(r=-0.432,P=0.003)、DST顺背(r=-0.370,P=0.013)、SDMT(r=-0.449,P=0.002)正确个数呈负相关,与HAMA(r=0.407,P=0.006)、HAMD(r=0.446,P=0.002)评分呈正相关;平均SaO_(2)与DST顺背正确个数呈正相关(r=0.397,P=0.008),与HAMA(r=-0.370,P=0.013)、HAMD(r=-0.351,P=0.020)评分呈负相关;最低SaO_(2)与JLO正确个数呈正相关(r=0.473,P=0.001);LFC与HAMA(r=0.428,P=0.004)和HAMD(r=0.337,P=0.025)评分呈正相关关系;HFC与HAMA(r=-0.428,P=0.004)和HAMD(r=-0.337,P=0.025)评分呈负相关;LFC/HFC比值与HAMA(r=0.415,P=0.005)和HAMD(r=0.308,P=0.042)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睡眠结构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潜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共病现象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对脑血管病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薛蓉 张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9-662,共4页
睡眠是机体调整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睡眠障碍可增加脑血管病风险。本文概述临床常见睡眠障碍亚型对脑血管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关键词 睡眠觉醒障碍 脑血管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提取物通过miR-23a-3p/SNCA轴对帕金森综合征模型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影响
6
作者 谢平安 廖辉 +2 位作者 张艳敏 杜从斌 陈慧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633,共8页
目的探究川芎提取物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和帕金森综合征的影响。方法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干预SH-SY5Y建立帕金森综合征细胞模型(SH-SY5Y-MPP^(+)),川芎提取物干预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miR-23a-3p、SNCA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究川芎提取物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和帕金森综合征的影响。方法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干预SH-SY5Y建立帕金森综合征细胞模型(SH-SY5Y-MPP^(+)),川芎提取物干预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miR-23a-3p、SNCA的表达情况。另观察调控miR-23a-3p、SNCA表达后SH-SY5Y-MPP^(+)的变化,双荧光素报告酶验证miR-23a-3p与SNCA的关系。结果SH-SY5Y-MPP^(+)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SH-SY5Y,而凋亡率则高于SH-SY5Y(P<0.05)。川芎提取物干预下,SH-SY5Y-MPP^(+)的增殖能力、Bcl-2、SNCA蛋白升高,凋亡率与miR-23a-3p、Bax蛋白降低(P<0.05)。沉默miR-23a-3p与升高SNCA均可以促进SH-SY5Y-MPP^(+)的增殖能力,抑制凋亡;而升高miR-23a-3p与沉默SNCA则反之(P<0.05)。在线靶基因预测网站发现,miR-23a-3p与SNCA存在可结合的互补位点,双荧光素报告酶显示SNCA-wt的萤火活性在转染了miR-23a-3p模拟物序列后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5)。在升高miR-23a-3p后,SH-SY5Y-MPP^(+)中SNCA蛋白表达降低,而沉默miR-23a-3p则反之(P<0.05)。拯救实验显示,川芎提取物对SH-SY5Y-MPP^(+)的干预效果被升高miR-23a-3p或沉默SNCA完全逆转(P>0.05);升高miR-23a-3p对SH-SY5Y-MPP^(+)产生的影响则升高SNCA逆转(P>0.05)。结论川芎提取物通过调控miR-23a-3p/SNCA轴影响MPP^(+)诱导的SH-SY5Y生物学行为改变,未来可能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提取物 miR-23a-3p SNCA MPP^(+)诱导的SH-SY5Y 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胶质细胞α7-nAChR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万亚会 吴伟 +2 位作者 张轩 孙晓倩 薛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77-482,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trol,CC)组、慢性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组、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trol,CC)组、慢性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组、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α7-nAChR激动剂PHA-543613(SD+PHA-543613)组。采用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变化。结果 SD组与CC组比较,SD组海马组织的α7-nAChR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均明显低于CC组(P=0.001,P=0.038,P=0.003);SD组与SD+PHA-543613组比较,SD+PHA-543613组海马组织的α7-nAChR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较SD组升高(P=0.037,P=0.002,P=0.027)。结论慢性睡眠剥夺不仅抑制海马组织α7-nACh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表达,海马组织胶质细胞α7-nAChR的减少可能是慢性睡眠剥夺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睡眠剥夺 α7-nAChR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