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的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屈媛媛 孙艳 +4 位作者 朱丽璎 李洪磊 林宝倩 张哲 臧小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59-3065,共7页
背景20%甘露醇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高渗性脱水利尿药,是神经重症患者的常用药之一,其药液性质为酸性、高渗性。中等长度导管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经济、安全的输液通路... 背景20%甘露醇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高渗性脱水利尿药,是神经重症患者的常用药之一,其药液性质为酸性、高渗性。中等长度导管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可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经济、安全的输液通路,但目前对中等长度导管可输注的药液性质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的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262例使用中等长度导管的神经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其他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一般资料,根据是否输注甘露醇将其分为甘露醇组(n=89)和非甘露醇组(n=173)。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是否发生导管置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将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甘露醇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50(10.00,26.00)d,非甘露醇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7.00(9.00,26.00)d,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甘露醇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24%(10/89),其中渗血5例(5.62%)、渗液2例(2.25%)、静脉炎2例(2.25%)、血栓1例(1.12%)、堵管1例(1.12%),1例同时发生渗血、渗液;非甘露醇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4%(21/173),其中渗血7例(4.05%)、渗液4例(2.31%)、静脉炎3例(1.73%)、血栓2例(1.16%)、纤维蛋白鞘2例(1.16%)、堵管4例(2.31%)、脱管1例(0.58%),1例同时发生静脉炎、渗液,1例同时发生渗液、血栓;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OR=1.022,95%CI=1.004~1.041)、PT(OR=0.833,95%CI=0.702~0.990)是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重症患者中输注20%甘露醇是安全的,甘露醇组与非甘露醇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神经重症 中等长度导管 20%甘露醇 导管留置时间 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
2
作者 张楠 解恒革 +3 位作者 王刚 周炯 郑坤木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919,共5页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64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分别计算CDR总评分(CDR-global score,CDR-GS)和CDR各项目总分(CDR-sum of box,CDR-SB)。观察治疗3个月内静脉滴注相关反应(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IRR)和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ARIA)发生情况。ARIA包括ARIA水肿(ARIA with edema and effusion,ARIA-E)和ARIA出血(ARIA with hemosiderin deposit,ARIA-H)。454例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检测。对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CDR-GS为0.5分和1分的患者分别为301例(46.59%)和345例(53.41%);ApoEε4携带者202例(31.27%),其中ApoEε4纯合子携带患者17例(8.42%)。发生IRR 32例(4.95%),其中90.63%(29/32)发生于首次静脉滴注,轻度IRR 31例(96.88%),中度IRR 1例(3.1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晕、呕吐等。发生ARIA 16例(2.48%),其中ARIA-E 5例(31.25%),ARIA-H 10例(62.50%),ARIA-E伴ARIA-H 1例(6.25%)。5例ARIA-E中2例为症状性ARIA-E;影像学上,3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ARIA-E。10例发生ARIA-H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影像学上,6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ARIA-H。17例ApoEε4纯合子患者中发生ARIA-H 1例(5.88%),其影像学严重程度为中度。年龄增长有增加ARIA发生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AD患者具有年龄较轻但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特征,短期随访数据提示仑卡奈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特征 仑卡奈单抗 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5对癫痫海马神经元中BDNF-TrkB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蔡浩 李江丽 +2 位作者 谢伟 常伟 宋毅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的BDNF/TrkB信号通路及miR-185*对其的调控。方法构建miR-185*表达载体。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7d后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癫痫组、正常+BDNF组、癫痫+BDNF组、正常转染miR-185*组、癫痫转染miR-185*组、癫痫... 目的研究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的BDNF/TrkB信号通路及miR-185*对其的调控。方法构建miR-185*表达载体。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7d后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癫痫组、正常+BDNF组、癫痫+BDNF组、正常转染miR-185*组、癫痫转染miR-185*组、癫痫转染miR-185*+BDNF组。免疫荧光、膜片钳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转染miR-185*后BDNF/TrkB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癫痫+BDNF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TrkB蛋白磷酸化水平较正常+BDNF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BDNF组Trk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比正常组的磷酸化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癫痫+BDNF组TrkB蛋白磷酸化水平比癫痫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癫痫+miR-185*+BDNF组的TrkB蛋白磷酸化水平较癫痫+BDNF组和癫痫转染miR-185*组升高(P<0.001)。结论BDNF可以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转染miR-185*后可以消除对癫痫状态下BDNF/TrkB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5 BDNF TRKB 海马神经元 癫痫 蛋白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瑜 程曼 姚源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326例,根据入院72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66例和非END组26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326例,根据入院72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66例和非END组26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判断血管病变情况。结果:(1)单因素分析示,END组较非END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吸烟、责任血管闭塞、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及低钠血症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2)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责任血管闭塞(OR=2.137,95%CI 1.093~4.181)、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OR=2.001,95%CI 1.023~3.912)及低钠血症(OR=2.467,95%CI 1.217~5.000)是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责任血管闭塞、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低钠血症可作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患联合网络模拟见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英华 屈媛媛 +2 位作者 张春梅 杨慧锋 王井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学护患联合网络模拟见习教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8级护理专业418名护生设为模拟见习组,实施护患联合网络模拟见习教学,即采取真实患者和护患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017级417名设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实地见习。...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学护患联合网络模拟见习教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8级护理专业418名护生设为模拟见习组,实施护患联合网络模拟见习教学,即采取真实患者和护患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017级417名设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实地见习。结果见习后,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见习组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较见习前显著提升(均P<0.05);模拟见习组80.00%以上护生对护患联合网络见习表示满意,认为提高了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结论护患联合网络见习可获得实地见习效果,同时能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能作为护生见习的可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模拟教学 网络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临床实习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神经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星苗 孙莉 +2 位作者 梁浩 孙国敏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拮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集经体外原代培养第7天的Sprague Dawley胎鼠皮质神经元,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蓝法、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磷酸...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拮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集经体外原代培养第7天的Sprague Dawley胎鼠皮质神经元,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蓝法、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磷酸化PPARγ(pPPARγ,即PPARγ的失活形式)表达水平,以探讨HSYA抗谷氨酸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经谷氨酸处理后神经元发生肿胀、部分崩解、死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谷氨酸不同剂量组(1.00、5.00和10.00mmol/L组)的神经元存活率(66.60%、33.40%和21.60%)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灰度值:1.06±0.18,谷氨酸5.00和10.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0.32±0.09、0.28±0.07(均P=0.000),p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灰度值分别为:0.37±0.05、1.83±0.17和1.75±0.21(均P=0.000)。HSYA与谷氨酸共同处理后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细胞相对存活率提高,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分别为33.40%、35.30%、51.00%和72.50%(P=0.742、0.033、0.002),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1.20±0.16、0.25±0.06、0.39±0.10、0.41±0.12、0.37±0.08,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p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对照组,谷氨酸5.00mmol/L,HSYA0.01、0.10和1.00mmol/L组灰度值分别为:0.51±0.14、1.91±0.25、1.70±0.26、1.25±0.23、0.85±0.19,(P=0.022、0.004、0.000)。结论 HSYA对由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PARγ蛋白磷酸化即抑制PPARγ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类 谷氨酸 神经元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塞肝功能指标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平辉 孙俊岭 +3 位作者 付尧 郭宗成 程炎 张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6-488,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用药前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与进口GM1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剔除标准的病例144例(72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试验组...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用药前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与进口GM1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剔除标准的病例144例(72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试验组(n=72)和对照组(n=72),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国产和进口GM1注射液100 mg,每日静脉点滴1次,连续使用14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总蛋白、球蛋白、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酶(AS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应用国产GM1和进口GM1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过程中,总蛋白、球蛋白、ALT、AST肝功能各指标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且对肝功能的安全性一致。结论:国产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肝功能安全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梗塞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牛荣东 周广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关键词 无创监测 颅内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继发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3对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虔 程焱 +2 位作者 吴伟 梁浩 张瑞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缺氧损伤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 NT-3)表达的影响及外源性NT-3转导对单纯缺氧所致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第7天通过充氮法建立单纯... 目的观察单纯缺氧损伤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 NT-3)表达的影响及外源性NT-3转导对单纯缺氧所致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第7天通过充氮法建立单纯缺氧损伤模型;用重组腺病毒载体pAC- CMV-PLPA构建携带NT-3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Ad-NT-3,并分别于损伤前后向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转导外源性NT-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在缺氧损伤前后及有无外源性NT-3转导的情况下NT-3 及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缺氧及外源性NT-3转导后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 (1)单纯缺氧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细胞标记指数由15.2%上升至56.4%,内源性NT-3表达量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的71%。(2)缺氧损伤前重组腺病毒转导可使损伤后NT-3表达量上升至对照组的1.88倍、损伤后重组腺病毒转导亦可使NT-3表达量上升至对照组的1.42倍,而Bcl-2的表达量相应地上升至对照组的 1.69倍和1.32倍,凋亡细胞标记指数降至32.8%和45.4%。(3)统计学分析显示,海马神经元NT-3与Bcl- 2表达量间呈显著性正相关,二者与凋亡细胞标记指数间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单纯缺氧损伤可使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内源性NT-3表达量下降;腺病毒转导的外源性NT-3可保护单纯缺氧损伤神经元免于凋亡;其保护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对Bcl-2表达的诱导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低氧 海马 神经元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大鼠模型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娜 武士京 +1 位作者 陶华英 张秀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颢叶癫癎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癎的可能机制。方法于海马CA3区注射海仁酸制备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模型,...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颢叶癫癎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癎的可能机制。方法于海马CA3区注射海仁酸制备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模型,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共治疗10 d(连续治疗5 d、间隔2 d,治疗2周)。分别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治疗前后海马区脑电图变化及尖波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后第3周时海马CA3区BDNF和NPY表达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尖波数目(T_3:16.16±1.17,T_4:14.94±0.98)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脑电图尖波数目(T_3:9.09±0.67,T_4:8.93±0.91)明显减少(均p=0.000);海马CA3区BDNF(治疗前后IOD值:49 571.40±2344.02比29 602.07±1932.82)、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治疗前后IOD值:2946.77±1142.79比18 104.34±934.58)和NPY(治疗前后IOD值:33 823.05±843.45比15 037.14±772.9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均P=0.000)。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降低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癎样放电,以及下调海马BDNF、TrkB和NPY表达水平而发挥抗癫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颞叶 磁疗法 脑电描记术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神经肽Y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与急性脊髓炎的鉴别特点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俊峰 张本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87-189,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又称Devic病,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Ⅲ。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AM)系指各种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亦称急性横...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又称Devic病,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Ⅲ。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AM)系指各种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亦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e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脊髓炎 急性病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小峰 赵佩 +1 位作者 牛争平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8-716,共9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6 g/ml)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行为学评价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30、60、180 min)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与高、低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于高剂量预防组(P=0.031,0.000,0.000),并于制模后60和180 min时高于低剂量预防组(均P=0.000);制模后30 min时高剂量预防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预防组(P=0.029)。结论预防性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显著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大于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核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前沿与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洪亮 刘强 +3 位作者 杨竞 王韵 祁海 段树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51-464,共14页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网络。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是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机体整体水平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交叉学科。神经-免疫互作(neuro-immune interactions)贯穿机体生命周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网络。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是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机体整体水平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交叉学科。神经-免疫互作(neuro-immune interactions)贯穿机体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其功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交叉领域前沿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一方面,揭示神经调控外周系统功能的新机制,首次发现“脑-脾”轴,明确了情绪通过中枢神经调节免疫的新机制;阐明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在调节脾脏免疫功能中的机制;完成了传统中医针刺治疗抗炎的神经机制解析,阐明了足三里穴位刺激通过脊髓特定神经元调节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在外周脏器反向调控神经功能方面也取得突破,在“肠-脑”轴参与动物呕吐、光调控血糖代谢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些成果夯实了我国在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本文聚焦国内科学家在神经免疫学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神经-免疫互作的基本单元”、“系统生理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神经-免疫互作与疾病”、“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的生理与病理功能”和“神经-免疫互作研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五个方面总结重要成果和凝练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学 神经-免疫互作 基础研究 关键科学问题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类淋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动员内源性EPCs促进MCAO/R小鼠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瑞瑞 谢鹏 程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小鼠外周循环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变化,并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小鼠外周循环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变化,并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动员小鼠自体骨髓中的EPCs,观察脑梗死小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以MCAO/R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VEGF动员体内的EPCs(每日1次,持续1周),在动员过程中的第1、4、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从内眦静脉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AO/R组及MCAO/R+VEGF组小鼠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并断头取脑,对脑组织TTC染色后计算并比较小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MCAO/R+VEGF组在动员过程中,外周血中的EPCs在给药第1天开始增加,第4天达到高峰并持续到第7天;并且在这3个时间点上,MCAO/R+VEGF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评分:MCAO/R+VEGF组在动员后神经功能评分值持续降低,且该组在给药第4天及第7天的评分较同时间点的MCAO/R组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MCAO/R+VEGF组在给药后梗死灶体积逐渐缩小,且该组在给药第4天及第7天的梗死灶体积较同时间点的MCAO/R组显著缩小(P<0.01)。结论应用VEGF能显著动员MCAO/R模型小鼠骨髓中的EPCs,被动员的EPCs能够增强出生后的血管新生,达到缩小梗死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红 张本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检查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PSP患者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特征。结果19例PSP患者中,12例患者以走路不稳...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检查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PSP患者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特征。结果19例PSP患者中,12例患者以走路不稳、反复向后跌倒为首发.17例患音出现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假性球麻痹出现较早,还伴有轴性肌张力障碍、轻度痴呆等症状。19例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10例患者正中矢状位可见中脑上端萎缩,呈"蜂鸟征",水平位可见中脑前后径变小,呈"鼠耳征",1例患者中脑被盖和顶盖部T_2加权像显示弥散性高信号,中脑萎缩随病程加重。13例患者PET检查,均可见中脑葡萄糖代谢降低,双侧额叶葡萄糖代谢降低比较明显,部分合并顶叶或顶枕联合区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 PSP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但通过头颅MRI、PET等辅助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上麻痹 进行性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 任丽 +1 位作者 卢俏丽 薛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34-3536,共3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应用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每次10min,1次/d,共4周。联合口服乙哌立松50mg,每日2次,连服2... 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应用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每次10min,1次/d,共4周。联合口服乙哌立松50mg,每日2次,连服2周。对照组单独应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治疗2、3、4周后分别评估两组疼痛严重程度的变化及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头痛程度均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周后观察组疗效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独应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可获得很高的有效率,联合乙哌立能松使有效率明显提高,并可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偏振光 星状神经节 乙哌立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艳 范茹雪 +2 位作者 陈慧丰 尹洁 张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整群抽样方法招募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某街道4个社区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200例≥60岁老年人行认知功能评估及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 目的分析天津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整群抽样方法招募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天津市和平区某街道4个社区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200例≥60岁老年人行认知功能评估及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筛查,最终纳入3194例,包括认知功能正常2831例、轻度认知损害340例、痴呆2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轻度认知损害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3194例受试者中轻度认知损害340例,患病率为10.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0~79岁(OR=1.670,95%CI:1.275~2.187;P=0.000)、≥80岁(OR=3.168,95%CI:2.264~4.433;P=0.000)、体重指数<18.50 kg/m2(OR=3.602,95%CI:1.899~6.833;P=0.000)是轻度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小学(OR=0.342,95%CI:0.148~0.790;P=0.012)、初中(OR=0.150,95%CI:0.066~0.337:P=0.000)、高中(OR=0.131,95%CI:0.058~0.294;P=0.000)、大学及以上(OR=0.068,95%CI:0.030~0.155;P=0.000)受教育程度以及有运动习惯(OR=0.786,95%CI:0.621~0.995;P=0.045)是认知功能正常的保护因素。结论天津市城市社区≥60岁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患病率约为10.64%,且受年龄、体重、受教育程度和运动习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109例成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群 王凤楼 陈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天津 成人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生活质量 调查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32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相蕾 任艳苹 宋毅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29-434,共6页
研究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RNA-132(mi RNA-132)在神经元呈高表达,可以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BDNF介导的神经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中mi RNA-132与BDN... 研究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RNA-132(mi RNA-132)在神经元呈高表达,可以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BDNF介导的神经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中mi RNA-132与BDNF的调控关系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72 h后慢病毒转染mi RNA-132,并于体外培养第7天以β-淀粉样蛋白(Aβ)处理制备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对照组与AD组mi RNA-132表达差异以及不同处理组BDNF m RNA表达变化,噻唑蓝法观察不同处理方式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1)AD组海马神经元mi RNA-132(t=13.888,P=0.000)和BDNF m RNA(t=-12.274,P=0.000)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慢病毒转染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可见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t=16.135,P=0.000)和AD组(t=8.656,P=0.000)转染过表达mi RNA-132后均能上调BDNFm RNA表达。(3)AD组海马神经元活性降低(t=-6.023,P=0.000),AD组转染mi RNA-132后神经元活性增强(t=3.385,P=0.007),予以外源性BDNF共培养后神经元活性明显改善(t=3.672,P=0.0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mi RNA-132和BDNF表达水平均下降,mi RNA-132可上调BDNF表达,提示mi RNA-132和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元 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丝轻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拱忠影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4,共2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早期诊断困难,尚无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协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判断疾病的进展、评估预后及药物治疗反应。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在患者中表达水平更高,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将保持稳定的水平,可反映疾病的治疗效果及病情的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早期诊断困难,尚无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协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判断疾病的进展、评估预后及药物治疗反应。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在患者中表达水平更高,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将保持稳定的水平,可反映疾病的治疗效果及病情的恶化,并将反映神经功能下降的速度和疾病的病程。神经丝参与神经细胞的生长、稳定和极化,促进轴突运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轴突 细胞骨架 脑脊髓液 早期诊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