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老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雷艺(综述) 颜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衰老相关的眼病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尤其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近年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然是老年人视力障碍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认为AMD主要由衰老和炎症两方...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衰老相关的眼病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尤其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近年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然是老年人视力障碍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认为AMD主要由衰老和炎症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尽管更多的研究聚焦于炎症对AMD的作用,衰老作为其重要相关因素,也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本文就衰老造成的物质堆积、吞噬功能异常、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损伤等与AMD的发生和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AMD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BRUCH膜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小丹(综述) 颜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脉络膜和视网膜病理性血管生长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是一类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病变,目前认为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失衡。目前广泛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对许多眼底新...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脉络膜和视网膜病理性血管生长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是一类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病变,目前认为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失衡。目前广泛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对许多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仍然无效。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蛋白,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和脂质代谢、抗炎、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脂联素及其受体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尚不清楚脂联素在眼内是血管生成分子还是抗血管生成分子。了解脂联素及其受体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相关研究,有望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潜在治疗靶点和新的思路。本文对脂联素及其受体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新生血管 眼底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的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庆中 张静楷 +1 位作者 黄利明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63-1168,共6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因视网膜缺血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严重威胁患者视力。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TLlA)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目的检测VEGI/TLlA及其相关因子在DR患者血清及玻璃...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因视网膜缺血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严重威胁患者视力。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TLlA)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目的检测VEGI/TLlA及其相关因子在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为DR的患者55例,按照中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DR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20例,PDR组35例;另纳入无全身疾病的白内障患者1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单纯糖尿病(DM)患者15例作为DM组,各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相匹配,但PDR组和DM组患者的病程值及血糖水平值明显高于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集4个组所有受试者静脉血清以备ELISA检测。另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为PDR的患者23例25眼作为PDR组,健康成人尸体供眼7例7眼作为对照组,并根据PDR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视网膜光凝组、手术治疗组和视网膜光凝+手术组,在手术过程中收集玻璃体待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玻璃体中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251(TLlA/VEGI25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KBp65(NF—KBp65)的质量浓度。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并分析各组血清及玻璃体中TLlA/VEGI251、VEGF、TNF-α、IL-1β和NF—KBp65的差异,应用Pearson积矩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TLlA/VEGI251与VEGF、TNF-α、IL-1β和NF—KBp65的相关性。结果DM组、NPDR组、PDR组患者血清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个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31,P=0.009);PDR组患者血清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DM组和NPDR组(P〈0.05);PDR组患者血清中VEGF、TNF—α、IL-1β和NF—KBp65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DM组、NPD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DM组和NPDR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与VEGF、TNF-α、IL-1β和NF—KBp65质量浓度间均呈明显正相关(r=0.951、0.951、0.851、0.944,均P〈0.01)。PDR组玻璃体中TLlA/VEGI251、VEGF、TNF-α、IL-1β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4、0.001、0.000、0.037),但两组间玻璃体中NF—KBp65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视网膜光凝组及手术组患者玻璃体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玻璃体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与VEGF和TNF-α质量浓度间均呈明显正相关(r=0.675、0.950,P〈0.01),与玻璃体中IL-1β和NF—KBp65质量浓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233、0.318,P〉0.05)。结论VEGI参与DR的发病,并通过与VEGF、TNF-α、IL-1β、NF—KB等因子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疾病的进展,为DR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血清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志刚 由彩云 +2 位作者 韩金栋 李海燕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0-425,共6页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为PVR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检测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PVR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紫蓝兔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每组12只),每只兔任意选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各模型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0.4ml,同时于鼻上方角巩膜缘后5mm处行巩膜外冷冻约5s,以建立外伤性PVR模型。各组兔眼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以评估建模情况。分别于造模后7、14、21和28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制备实验眼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兔眼视网膜的形态表现,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a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兔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兔眼眼前后节均正常,模型组兔造模后1~7d兔眼玻璃体中增生条索逐渐变粗,可见视网膜皱褶,造模后14d兔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造模后28d兔眼漏斗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造模后7d兔眼视网膜表面有增生膜和炎性细胞聚集,造模后28d可见视网膜呈花瓣形固定皱褶,视网膜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21WAF1/CIP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7、14、21和28d表达强度减弱,以造模后14d表达量最低。Westernbl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8、0.60±0.05、0.56±0.03、0.74±0.02和0.65±0.0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5,P=0.00),造模后7d和14d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21d和28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O.09、0.57±0.05、0.45±0.04、0.46±0.02和0.47±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6,P=0.00),造模后14、21和28d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21WAF1/CIP1在外伤性PVR兔眼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变化与PVR的病程发展过程相吻合,p21可能参与外伤性PVR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p21WAF1/CIP1表达量的下降与细胞增生的动态变化过程一致,可能促进了PVR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分析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并发症 眼外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鼠品系的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伟 靳春杰 +2 位作者 孟兆联 吴建国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背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实验研究,但模型的制作多使用无色素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无法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活体动态观察,且... 背景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实验研究,但模型的制作多使用无色素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无法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活体动态观察,且实验中需要的动物数量较多。近年来有色素大鼠已逐渐用于制作DR模型,但采用活体动物FFA检测比较两种模型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有色索大鼠和无色素大鼠糖尿病模型FFA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的表现,选择适合活体监测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品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Brown—Norway(BN)大鼠和Sprague—Dawley(SD)大鼠各15只,经尾静脉注射55mg/kg STZ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后每周经鼠尾断端采血检测血糖,血糖值≥16.7mmol/L为造模成功。造模6周后选取大鼠右眼为实验眼,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模型鼠的眼前节变化,用眼底照相和FFA检查观察大鼠眼底血管变化,然后制备模型鼠离体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过碘酸希夫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模型鼠视网膜血管的病理改变,比较2种不同品系大鼠视网膜血管在同样的病理改变下FFA的表现。结果造模后6周,共纳人造模成功的BN大鼠11只和SD大鼠10只,2种大鼠血糖分别为(24.73±2.98)mmol/L和(22.36±3.6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873,P〉0.05)。BN大鼠组发生晶状体混浊者6眼,SD大鼠组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FFA检查显示,BN大鼠组眼底在棕褐色背景下视网膜血管显影清晰,无脉络膜血管背景荧光干扰,9眼可见血管迂曲、荧光素渗漏等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而SD大鼠组由于脉络膜背景荧光和涡静脉的干扰,视网膜血管显影不清晰,未见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显示,2种不同品系大鼠均被证实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管径变化、周细胞数目的减少及血管内皮细胞数目的增加,BN大鼠组和SD大鼠组视网膜内皮细胞/周细胞(E/P)分别为11.50±3.68和12.86±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785,P〉0.05)。结论通过活体FFA观察,BN模型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改变的成像效果优于SD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疾病模型 大鼠品系 Brown—Norway大鼠 Sprague—Dawley大鼠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MMP-9的表达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陆霞 张诗武 +3 位作者 孙保存 张丹芳 何彦津 贺忠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特征,以CD34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1.07%和96.42%,两者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P=0.001);有转移病例出现MMP-2、MMP-9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P=0.004,P=0.006);MMP-2、MMP-9高表达者的MVD明显大于其低表达者(P=0.025,P=0.021)。结论MMP-2和MMP-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新生血管化 转移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眼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韩琪 颜华 +3 位作者 许小青 许瀛海 田强 陈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内眼手术后血糖变化。方法选择内眼手术糖尿病患者39例(42眼),测定其术前、术后1~2h,1,3,5天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内眼手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0.0...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内眼手术后血糖变化。方法选择内眼手术糖尿病患者39例(42眼),测定其术前、术后1~2h,1,3,5天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内眼手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0.05),至5天基本接近术前水平(P>0.05)。血糖升高与手术时间、术前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麻醉满意程度呈正相关(r>0)。结论糖尿病患者内眼手术后血糖变化存在着先升高,至1周左右趋于术前水平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内眼手术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 3基因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吕瀛娟 赵秀兰 +2 位作者 杨洁 于金国 颜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 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建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3、5、7、9、14、28d处死,以Trizol法提取新鲜视网膜组织的总RNA,... 目的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 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建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3、5、7、9、14、28d处死,以Trizol法提取新鲜视网膜组织的总RNA,以Oligo(dt)18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并进行扩增,以T/A克隆法将纯化的目的片断与T/A克隆载体(pTZ57R/T)连接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入E.coli DH5α。采用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经蓝白斑筛选、酶切、测序鉴定后,根据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靶基因mRNA的含量,并以靶基因和内参GAPDH 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靶基因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由pTZ57R/T与目的基因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可靠。P53和bax均在视神经损伤后3d mRNA表达明显增加,5d时达到高峰,7d后开始下降;伤后5d caspase 3 mRNA表达明显增加,9d时达到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三者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凋亡基因P53、bax和caspase3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 Ⅰ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克隆法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P53 BAX CASPASE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化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戎慧丰(综述) 颜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的形成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其发生、发展与许多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的形成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其发生、发展与许多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外基质(EC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其他如内皮素、趋化因子等。因此,PDR纤维血管膜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就PDR纤维化的发生与细胞因子、ECM、MMPs及其他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纤维化 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双眼整合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芳 史学锋 +4 位作者 许丽敏 张腾月 王嘉星 宁玉贤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488,共4页
背景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经视网膜、外侧膝状体直至初级视皮层融汇到单个细胞,构成双跟驱动细胞。双眼驱动细胞对双眼视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编码并介导高级视皮层产生融合和立体视觉,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的异常视觉经验常导致弱视和双眼整合反... 背景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经视网膜、外侧膝状体直至初级视皮层融汇到单个细胞,构成双跟驱动细胞。双眼驱动细胞对双眼视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编码并介导高级视皮层产生融合和立体视觉,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的异常视觉经验常导致弱视和双眼整合反应的损害。目的观察幼猫初级视皮层双眼驱动细胞对来自双眼视觉信号的整合反应特性。方法选用3只8~10周健康幼猫,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和双眼分视刺激方法,观察麻醉和肌肉麻痹状态下幼猫初级视皮层V1区28个电极记录部位的双眼驱动细胞对光栅刺激的峰电位发放率和局部场电位Gamma频率(20~90Hz)的振荡幅度,计算并比较两种信号的眼优势指数(ODI)和双眼整合指数(BI]),观察细胞对双跟分别刺激的反应是否平衡及对双眼整合反应大小的影响。结果在具双眼特性的28个细胞中,锋电位信号的眼优势绝对值较场电位的眼优势绝对值大(t=2.606,P=0.021);锋电位和场电位的ODI呈正相关(R^2=0.513,F=27.423,P=0.003),双眼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易化,锋电位的BII(2.348±0.996)较场电位的BII(3.678±1.974)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19),对于锋电位信号,双眼平衡组的易化反应较双眼不平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9,P:0.035),对于场电位信号,双眼平衡组的易化反应较双眼不平衡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1,P=0.146)。结论在正常发育的幼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对来自双眼感受野内相同视刺激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易化,且易化水平依赖于神经元对双眼分别的视刺激反应是否平衡,场电位信号和锋电位信号从不同皮层空间范围和来源成分反映了双眼整合的神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视皮层 双眼整合 场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F-VEP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荣国 于金国 +4 位作者 申战省 王兴 吕瀛娟 张蔚 颜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建立视神经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动物模型,了解2种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建立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模型。于损伤前及损伤... 目的建立视神经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动物模型,了解2种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建立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模型。于损伤前及损伤后1、2、4、7、10、14、21、28 d行F-VEP检查并进行比较,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制作视网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巨噬细胞的数量,用焦油紫染色标记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对存活的RGCs进行计数。结果损伤后1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100波隐含值和振幅降低,与损伤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实验组P100波隐含值延长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持续的时间短(P<0.05),14 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P100波隐含值恢复得更快(P<0.05)。实验组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而RGCs存活数逐渐减少(P<0.05),至损伤后28 d有所恢复。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应用FPI可以成功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印证了F-VEP的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 晶状体 视觉诱发电位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宝群 吴玲玲 +1 位作者 张纯 王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能解除瞳孔阻滞,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虹膜周边前粘连(PAS)形成或加重。目的了解APAC对侧眼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与暗室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PAC的对侧眼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未发生PAS,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LPI后在暗环境下是否发生房角接触性关闭,以及与暗室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共有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PAC对侧眼LPI后暗环境下UBM检查发现,至少一个象限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者有20例,占37.0%。其中51例进行了暗室试验,阳性者9例,占17.6%。按照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分组,0-2个象限组46例中有5例暗室试验阳性,3-4个象限组5例中有4例暗室试验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且APAC对侧眼LPI后暗室试验眼压升高值与其暗环境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象限数呈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暗环境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和暗室试验阳性,且两者有一定的关系,这意味着APAC对侧眼LPI后仍有房角关闭的可能;同时也提示具有相同眼前节解剖结构的APAC眼本身也具有同样的风险,LPI后需要长期随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 周边虹膜切除术 接触性房角关闭 暗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伟 颜华 +1 位作者 靳春杰 吴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A: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B:正常大鼠三七组;C: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D:糖尿病大鼠三七组。C、D组尾静脉注射20 g·L-1STZ(55 mg·kg-1...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A: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B:正常大鼠三七组;C: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D:糖尿病大鼠三七组。C、D组尾静脉注射20 g·L-1STZ(55 mg·kg-1)制作糖尿病模型成功后三七治疗组每天按400 mg·kg-1三七粉灌胃给药一次,生理盐水组每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和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等指标。结果 A组、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升高、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减少(P<0.01);D组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渗透量降低了26.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组糖尿病大鼠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周细胞计数降低了24.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七治疗的D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黏附率(33.02±2.10)%、血小板聚集率(74.83±3.71)%,与C组(40.50±3.62)%和(84.00±6.48)%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三七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黏度,减少视网膜血管渗透性,保护毛细血管结构,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大鼠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溢性皮炎对干眼患者眼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春洁 赫天耕 +2 位作者 孙智勇 孟祥达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0-823,共4页
目的观察伴脂溢性皮炎的干眼患者眼表功能变化,探讨脂溢性皮炎在眼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初诊为干眼的患者49例49眼,其中脂溢性皮炎组患者21例,非脂溢性皮炎组患者28... 目的观察伴脂溢性皮炎的干眼患者眼表功能变化,探讨脂溢性皮炎在眼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初诊为干眼的患者49例49眼,其中脂溢性皮炎组患者21例,非脂溢性皮炎组患者28例.对2个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评分、睑缘分泌物评分、睑板腺成像评分、结膜充血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2个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36,P=0.215;t=0.642,P=0.524).脂溢性皮炎组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7.15%(12/21),明显高于非脂溢性皮炎组的25.0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2,P=0.022).脂溢性皮炎组患者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成像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高于非脂溢性皮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5、3.303、3.368、3.036,均P<0.05).脂溢性皮炎组患者OSDI为26.43±8.05,明显大于非脂溢性皮炎组的16.75±5.74,脂溢性皮炎组BUT为(6.14±1.98)s,明显短于非脂溢性皮炎组的(8.75±1.3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18、5.434,均P<0.05).结论脂溢性皮炎可能会加重干眼患者的眼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损伤 脂溢性皮炎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表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晶 赵明威 +8 位作者 姚涛 崔红平 王勇 金学民 韩琪 刘芳 李秋明 陈雪艺 戴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409,共6页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眼部表面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10个医院眼科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一侧眼拟行眼科手术受试者220例22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受试者术眼对侧眼作为受试眼。试验组在受试眼6:00位角膜缘后约5 mm处点入2滴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点入空白凝胶。用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0.3 mm无齿显微镊夹持结膜进行疼痛测试,受试者依据自身感觉报告“疼痛”或“不疼痛”。主要有效性指标为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的眼数和百分比;次要有效性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眼表麻醉持续时间;药物安全性评价包括眼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受试眼用药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104眼,占94.55%,对照组5 min内获得眼表麻醉效果者29眼,占26.36%,试验组麻醉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48,P<0.001);试验组受试眼中位麻醉起效时间为40.0(20.0,61.0)s,短于对照组的300.0(224.0,30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7,P<0.001);试验组有效麻醉的104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860.5(577.5,1180.0)s,对照组有效麻醉的29眼中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6.0(280.0,1401.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8,P>0.05);2个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6/110)和4.55%(5/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5%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用于眼部表面麻醉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眼科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麻醉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麻醉 利多卡因 眼用凝胶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Ⅲ型胶原基组织工程角膜植入兔眼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戎慧丰 赵青 +3 位作者 颜华 刘贵培 刘源 刘文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5-1070,共6页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由于更接近活体角膜形态,植入体内易于成活而成为当今眼科学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重组人Ⅲ型胶原(RHC-Ⅲ)/聚[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PMPDSAH)互穿聚合物网络(IPN)(RHC-Ⅲ/...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由于更接近活体角膜形态,植入体内易于成活而成为当今眼科学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重组人Ⅲ型胶原(RHC-Ⅲ)/聚[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PMPDSAH)互穿聚合物网络(IPN)(RHC-Ⅲ/PMPDSAHIPN)水凝胶植入兔眼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角膜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中国大耳白兔10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组,实验组90只,正常对照组3只,其他15只兔(30只眼)为同种异体移植组提供供体角膜。实验组根据角膜材料的不同分为RHC-Ⅲ/PMPDSAH IPN组、负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的NGF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各30只兔,均取右眼为手术眼。将实验组3种材料移植入兔角膜前板层,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有无排斥反应,对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变化进行评分,记录各组兔术眼角膜上皮化时间,观察期为6个月。分别于术后3d、1周、2周及术后1、3、6个月每组各取5只兔角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术后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角蛋白K3的表达。对实验组3个亚组各时间点角膜透明度和CNV评分的差异比较进行多组独立样本的Kraskal—WallisH检验,3个亚组角膜上皮化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实验的6个月中,RHC—Ⅲ/PMPDSAH IPN组、NGF 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兔术眼的植片均未脱出,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术后6个月,RHC—Ⅲ/PMPDSAH IPN组、NGF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透明度、CN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4.34,P=0.23;H=2.60,P=0.46)。NGFR HC-Ⅲ/PMPDSAH IPN组角膜上皮化时间最短,平均为(4.97±0.63)d,与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0;t=5.80,P=0.00);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RHC—Ⅲ/PMPDSAH IPN组和NGF RHC-Ⅲ/PMPDSAH IPN组移植材料与兔角膜融合较好,术后2周材料部分降解,术后1个月材料均完全降解,术后6个月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角膜上皮细胞中K3表达阳性。结论RHC—Ⅲ/PMPDSAH IPN与兔眼的生物相容性较好,NGF可以有效地促进角膜创口愈合和上皮再生,提高其力学强度后,有望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角膜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重组人Ⅲ型胶原/聚[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 组织工程角膜 神经生长因子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吕瀛娟 颜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趋化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趋化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黏附分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瘦素、内皮素、一氧化氮、糖基化终末产物、脂类代谢紊乱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影响。就以上多种因素在DR的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智勇 颜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7,共4页
飞秒激光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可以辅助完成一些关键步骤,飞秒激光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密闭性好,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切开圆且居中,对晶状体核的预劈核可以有效减少随后的超声能量和时间,保护角膜内皮。通过制作角膜松解切口矫正散光,可以获... 飞秒激光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可以辅助完成一些关键步骤,飞秒激光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密闭性好,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切开圆且居中,对晶状体核的预劈核可以有效减少随后的超声能量和时间,保护角膜内皮。通过制作角膜松解切口矫正散光,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在特殊类型的白内障手术中,飞秒激光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 复明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联合MicroRNA-34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辅华 刘丽林 +1 位作者 季建 于金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卡铂联合MicroR NA-34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对裸鼠异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HXO-RB44细胞分成卡铂干预组、MicroR NA-34a干预组、联合干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MTT检测卡铂联合MicroR NA-34a干预... 目的探讨卡铂联合MicroR NA-34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对裸鼠异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HXO-RB44细胞分成卡铂干预组、MicroR NA-34a干预组、联合干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MTT检测卡铂联合MicroR NA-34a干预对HXO-RB44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卡铂联合MicroR NA-34a干预诱导HXO-RB44细胞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构建裸鼠视网膜母细胞瘤异位肿瘤模型,检测卡铂联合MicroR NA-34a干预对裸鼠肿瘤的生长抑制能力。结果给药48 h后,HXO-RB44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卡铂干预组(58.5±4.4)%、MicroR NA-34a干预组(64.3±3.1)%、联合干预组(27.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XO-RB4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卡铂干预组(13.5±1.4)%、MicroR NA-34a干预组(8.2±1.1)%、联合干预组(3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干预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S期细胞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减少(均为P<0.01);荷瘤裸鼠治疗实验结果显示卡铂干预组、MicroR NA-34a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4.6%±1.3%、36.5%±1.3%和75.3%±1.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卡铂联合MicroR NA-34a能够有效抑制HXO-RB44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MicroRNA-34a 视网膜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青 姚宝群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1,共4页
背景血液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可参与出生后血管再生和内皮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既往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的血管功能失调和眼内血流减少,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而血液循环中EPCs与全身血管内皮功能的... 背景血液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可参与出生后血管再生和内皮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既往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的血管功能失调和眼内血流减少,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而血液循环中EPCs与全身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规律,探讨EPCs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试验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的PACG患者30例为PACG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取外周静脉血2ml,经反复离心过滤后,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观察PACG患者周围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人口基线特征比较表明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G组患者眼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外周血EPCs为CD34、CD133双阳性反应,PACG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EPCs数量分别为(48±22)个/ml和(65±20)个/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1期与3期视神经损害者外周血EPCs数量分别为(60±19)个/ml和(34±7)个/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5,P=0.002)。PACG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药物治疗后的平均眼压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r=-0.835,P〈0.05),与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水平、青光眼病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343,P=0.227;r=-0.203,P=0.419;r=0.198,P=0.610)。PACG组有心血管疾病与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间外周血EPCs计数分别为(56±22)个/ml和(35±15)个/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ACG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示EPCs在PACG眼的视神经损伤修复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