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部瘢痕疙瘩核切除后瘢痕自身皮瓣修复联合术后电子线外照射及耳夹压迫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苏云伟 任杰 +3 位作者 侯舒旗 范丽云 张俊艳 王惠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4,共7页
目的 观察耳部瘢痕疙瘩核切除后瘢痕自身皮瓣修复联合术后低能量电子线外照射及耳夹压迫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4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耳部瘢痕疙瘩核切除后瘢痕自身皮瓣修复联合术后电子线外... 目的 观察耳部瘢痕疙瘩核切除后瘢痕自身皮瓣修复联合术后低能量电子线外照射及耳夹压迫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4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耳部瘢痕疙瘩核切除后瘢痕自身皮瓣修复联合术后电子线外照射及耳夹压迫治疗的30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共40处瘢痕)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47个月(平均22.27个月)。患者接受了4次的术后电子线放疗,术后24 h内开始,隔天1次,每次剂量为4 Gy,总辐射剂量为16Gy。随后接受了20 d至12个月的耳夹压力夹治疗。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其局部疗效。结果 30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中,男3例,女27例;年龄17~61岁,平均26.4岁;病程0.5~8年。35处瘢痕疙瘩没有复发,皮肤质地柔软,外观恢复良好,无耳廓畸形,5处瘢痕有复发(其中1处厚度8 mm,其余4处厚度均<2 mm),皮肤呈红色。V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瘢痕疙瘩核切除后瘢痕自身皮瓣修复联合电子线放疗及耳夹压迫,可有效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并保持正常的耳部轮廓,外形美观,可作为耳瘢痕疙瘩的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部瘢痕疙瘩 电子线放射治疗 耳夹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柯吴坚 车雅敏 +3 位作者 田敬群 冯斌 李春莉 张天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检测1 124例就诊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种病原体...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检测1 124例就诊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种病原体。结果混合感染率为36.0%(405/1 124)。共统计出16种混合感染模式。混合感染者主要集中于21~30岁年龄段,高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和个体职业者。混合感染者与非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婚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与学历和性伴数相关(P=0.001)。结论在性病门诊中,STD混合感染率较高,混合感染模式多样,混合感染与低学历、多性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性病门诊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期手术联合VSD治疗足底恶性黑素瘤1例
3
作者 吴紫均 董立文 +3 位作者 王淞 唐棣 赵建辉 杨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0-373,共4页
肢端黑素瘤是黑素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其中原发部位又以足底最为多见。手术切除是治疗黑素瘤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足底解剖结构的特点,加上其承担着负重、支撑及步行等功能,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常见的... 肢端黑素瘤是黑素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其中原发部位又以足底最为多见。手术切除是治疗黑素瘤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足底解剖结构的特点,加上其承担着负重、支撑及步行等功能,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常见的修复方式如皮瓣修复,对于足底较大面积的缺损修复有一定难度,且有肿瘤沿辅助切口播散转移的风险;植皮修复适合大面积创面,却容易因足底解剖结构特殊而导致失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能够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血供,与植皮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皮片的存活率。目前,国内外少有VSD联合二期植皮治疗足底黑素瘤的报道。本文采用两期手术联合VSD治疗1例足底黑素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足底 恶性黑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车雅敏 郑和义 +4 位作者 刘全忠 徐金华 赖维 周平玉 傅志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262,共1页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作为引起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商品名美满霉素,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是治...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作为引起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商品名美满霉素,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是治疗NGU的常用药物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该药治疗UU和CT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2006年1—5月在全国5家三甲医院采用米诺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并进行了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 非淋菌性 宫颈炎 米诺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的复发及对策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全忠 齐蔓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0-612,共3页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高,治愈较困难。该文主要介绍尖锐湿疣的复发原因及对策,掌握新的治疗手段,提倡联合治疗可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复发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鬼臼毒素溶液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车雅敏 张海萍 +8 位作者 郑和义 刘全忠 王千秋 徐金华 周平玉 张谊芝 郑敏 连石 傅志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9-400,共2页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共报告CA病例数132524例,发病率为10.16/10万。0.5%鬼臼毒素是治疗CA的首选药物.笔者于2006年11月-2007年3月在全国...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共报告CA病例数132524例,发病率为10.16/10万。0.5%鬼臼毒素是治疗CA的首选药物.笔者于2006年11月-2007年3月在全国6个城市8家医院对0.5%鬼臼毒素溶液(商品名:慷定来.奥地利奈科明有限公司)治疗CA进行了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鬼臼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 被引量:4
7
作者 单士军 傅志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90-690,689,共2页
关键词 鱼鳞病 角化过度 表皮松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姐妹同患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广新 张俊 +2 位作者 孟令贺 单士军 张理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6-417,共2页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epider-molysisbullosapruriginosa,DEBP)是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epidermolysisbullosa,DEB)的一种少见亚型。姐妹2人同患此病,国内少见类似报道;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车雅敏 傅志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5-266,共2页
莫西沙星在中国上市5年多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衣原体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治疗。本文复习了2003—2008年国内杂志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收集到1 136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的治疗经验,对文献中的治疗效果... 莫西沙星在中国上市5年多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衣原体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治疗。本文复习了2003—2008年国内杂志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收集到1 136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的治疗经验,对文献中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治疗方案作一全面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莫西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生殖器念珠菌病2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车雅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生殖器 复方硝酸益康唑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黏液水肿1例
11
作者 车雅敏 傅志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6-416,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项背部、后腰部、面部丘疹、结节半年,眉间纵形斑块2个月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及背部上方出现散在米粒至豆大丘疹,皮色、淡红或淡黄色,后逐渐增多,密集成簇,累及后腰部和面部,自觉轻度瘙痒,未予诊治。
关键词 黏液水肿 硬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厚甲症
12
作者 单士军 傅志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3-204,共2页
患儿女,9岁。 主诉:指、趾甲增厚9年,手、足红斑和水疱6年。 现病史:患儿出生后满月时指、趾甲变黄,开始为污黄色,随后变为褐黑色。甲板渐渐增厚,呈鹰爪样,质坚硬。3岁时,患儿躯干及四肢远端出现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 患儿女,9岁。 主诉:指、趾甲增厚9年,手、足红斑和水疱6年。 现病史:患儿出生后满月时指、趾甲变黄,开始为污黄色,随后变为褐黑色。甲板渐渐增厚,呈鹰爪样,质坚硬。3岁时,患儿躯干及四肢远端出现红斑,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壁厚,不易破裂。水疱吸收或破裂后结痂,局部皮肤增厚。同时,肘、膝等处也出现淡褐色角化性丘疹,质坚硬。6年来,皮损逐渐加重,遂来我院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甲症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特尔综合征
13
作者 王双 骆仲智 胡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2-562,共1页
关键词 莱特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琳 张新美 +3 位作者 刘原君 刘全忠 肖萌 齐蔓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26-628,共3页
目的:总结性病门诊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并发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该组患者宫颈有无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及HPV基因分型。方法:收集确诊为尖锐湿疣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检测HPV DNA分型及Ct的DNA。结果:12... 目的:总结性病门诊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并发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该组患者宫颈有无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及HPV基因分型。方法:收集确诊为尖锐湿疣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检测HPV DNA分型及Ct的DNA。结果:123例女性CA患者宫颈样本中HPV、Ct及共同感染率分别是88.6%(109/123)、22.7%(20/88)及22.7%(20/8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占75.6%(93/123),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52、18、51、58。65.0%(80/123)表现为混合HPV感染;13.0%(16/123)仅为低危HPV感染;10.6%(13/123)仅为高危HPV感染。结论:该组22.7%的CA女性患者宫颈并发Ct感染,88.6%并发宫颈HPV感染,其中高危型达75.6%。在CA女性患者中开展Ct及宫颈HPV检测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人乳头瘤状病毒 尖锐湿疣 共同感染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治疗神经梅毒的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心悦 尤聪 +3 位作者 赵乐然 王江懿 王梅 刘全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7-49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头孢曲松治疗神经梅毒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linictrials.gov、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关于头孢曲松对比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的对照研... 目的:系统评价头孢曲松治疗神经梅毒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linictrials.gov、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关于头孢曲松对比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的对照研究,筛选纳入文献后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0篇文献,6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头孢曲松与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在总血清有效率[RR=1.16,95%CI(0.92,1.47),P=0.22]、6个月血清有效率[RR=1.03,95%CI(0.77,1.39),P=0.82]、12个月脑脊液转阴率[RR=1.06,95%CI(0.85,1.33),P=0.61]、18个月脑脊液转阴率[RR=0.97,95%CI(0.86,1.10),P=0.66]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孢曲松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方面明显优于青霉素组[RR=1.31,95%CI(1.18,1.46),P<0.00001],复发率低于青霉素组。两组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治疗神经梅毒的疗效并与青霉素相当,当青霉素应用受限时,可作为其替代治疗方案,但这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治疗 META分析 头孢曲松 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的表达及检测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明娜 齐蔓莉 +5 位作者 陈小红 谭金凤 张丹 刘雨嫣 韩建德 马春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沙眼衣原体蛋白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致病作用,预测具有临床检测价值的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输卵管性不孕组(TFI)58例,正常生育组(FC)41例,非输卵管性不孕组(IFC)18例。血清检测CT-IgG ELISA试...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沙眼衣原体蛋白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致病作用,预测具有临床检测价值的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输卵管性不孕组(TFI)58例,正常生育组(FC)41例,非输卵管性不孕组(IFC)18例。血清检测CT-IgG ELISA试剂盒检测三组人群血清中CT-IgG的表达情况;利用前期获得表达、纯化的6种沙眼衣原体蛋白,建立这6种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分别检测6种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在TFI组、FC组和IFC组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对三组研究对象6种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的OD值进行统计描述,以CT-IgG的检测结果(阳/阴)为参考标准,绘制6种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利用约登指数确定各抗体的截断值。以TFI作为参考类,将FC、IFC分别与参考类建立两个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年龄预测TFI、FC和IFC的价值,并利用后退法筛选变量。【结果】各组研究对象CT376和CT443抗体OD值不全相同,CT-IgG阳性率不全相同。经两两比较发现,TFI组的CT376抗体OD值高于FC组(0.86 vs. 0.60,P=0.026)。TFI组的CT376抗体OD值高于IFC组(0.86 vs. 0.64,P=0.026)。IFC组CT443抗体OD值高于TFI组(0.59vs. 0.34,P=0.036),高于FC组(0.59 vs. 0.30,P=0.02)。经过比较,CT376抗体的阳性率在三组间不全相同(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FI与FC建立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IgG [P <0.001,OR=0.084,95%CI(0.025,0.284)]、CT376抗体[P=0.068, OR=0.359,95%CI(0.120,1.078)]。CT-IgG是输卵管性不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T376抗体尚不能成为输卵管性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TFI与IFC建立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不孕的患者中,CT-IgG [P<0.05,OR=0.194,95%CI(0.046,0.817)]、CT376抗体[P<0.05,OR=0.176,95%CI(0.038,0.818)]和CT381抗体[P<0.05,OR=0.112,95%CI(0.016,0.796)]是输卵管性不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376抗体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高于正常生育及非输卵管性不孕的人群,提示CT引起的输卵管性不孕或许与CT376有关。检测CT-IgG和CT376血清抗体可能对CT引起的输卵管性不孕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输卵管性不孕 沙眼衣原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