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静 刘文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1-333,共3页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这种死亡是由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堆积引起的。既往研究发现,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同时可以与其他抗肿瘤药物...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这种死亡是由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堆积引起的。既往研究发现,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同时可以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关于消化系统肿瘤中铁死亡的研究甚少。该文就铁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铁死亡 调控因子 铁死亡诱导剂 治疗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索拉唑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庆瑜 黄乃侠 +2 位作者 李毅敏 娄建石 张才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观察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该药的代谢规律。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为试验组(G组,n=6)及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n=6),口服兰索拉唑胶囊30mg,定时取血... 目的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观察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该药的代谢规律。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为试验组(G组,n=6)及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n=6),口服兰索拉唑胶囊30mg,定时取血通过高压液相方法测定血药浓度。利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模拟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兰索拉唑符合一房室模型。试验组中,5位患者的吸收速率常数Kα较对照组的Kα明显增加,吸收半衰期T12α及达峰时间Tmax明显减少。血药浓度高峰Cmax有明显提高。而清除速率常数Kβ、清除半衰期T12β也有较明显的差别,其表观分布容积V/F、清除率CL/F及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差别均不显著。1位幽门不全梗阻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曲线表明吸收明显延迟。结论兰索拉唑口服后,分布广泛,代谢迅速。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时,其吸收速率和其排泄明显加快。血药浓度高峰明显增加,对于治疗该病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药代动力学 消化性溃疡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的过度治疗及其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陆宁 王邦茂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4期25-26,共2页
尽管当前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发展迅速 ,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过度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消化道肿瘤过度治疗的主要表现、危害入手 ,分析它的成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总之 ,只有以循证医学的原则为指导 ,树立正... 尽管当前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发展迅速 ,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过度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消化道肿瘤过度治疗的主要表现、危害入手 ,分析它的成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总之 ,只有以循证医学的原则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临床辩证思维模式 ,坚持肿瘤治疗的个体化 ,加强综合管理 ,才能避免过度治疗 ,消化道肿瘤治疗才能健康发展并取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过度治疗 对策 循证医学 辩证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清翔 郑忠青 +3 位作者 王涛 王江 何占坤 王邦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639,666,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评价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内镜下治疗后病理学确诊的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6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评价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内镜下治疗后病理学确诊的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6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超声内镜表现、组织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4例患者中,年龄>50岁者占70.83%,男性占70.83%;病变多位于食管下段,多起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间质瘤伴平滑肌分化率高。18例行ESD患者中,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各9例,均一次性完整剥离,但1例固有肌层肿瘤剥离后发生0.3 cm穿孔。6例行STER患者的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术后随访3~42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食管间质瘤安全、有效,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间质瘤STER治疗优于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x2 LI-CD和p63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鑫 王邦茂 +2 位作者 李麟 邓宝茹 李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827-829,834,共4页
目的:探讨Cdx2、LI-CD和p63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镜下食管黏膜10例、食管炎组织标本20例和Barrett食管组织标本22例。进行Cdx2、LI-CD和p63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以及Barrett食管中C... 目的:探讨Cdx2、LI-CD和p63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镜下食管黏膜10例、食管炎组织标本20例和Barrett食管组织标本22例。进行Cdx2、LI-CD和p63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以及Barrett食管中Cdx2与LI-C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dx2、LJ-CD在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炎组织中均无表达,在Barrett食管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19/22)和77.3%(17/22),并且二者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750,P<0.01)。p63在肠化生组织中没有表达。在部分柱状上皮化生的组织中,有少量p63蛋白表达。结论:Cdx2和LI-CD蛋白在Barrett食管组织中异位表达,可作为Barrett食管的早期标志;在Bar-rett食管中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63在Barrett食管中下调表达。p63和Cdx2等基因可能参与了Barrett食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X2 肝肠钙粘连蛋白 P63 BARRETT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首诊临床特征的年代变迁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燕妮 周璐 +4 位作者 张洁 邓宝茹 郭丽萍 张君 王邦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在不同年代中,首诊时临床特征的改变、首诊肝硬化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的变化趋势,以及首诊途径和肝穿刺病理结果的变化情况,总结AILD患者首诊特征的年代变迁,为早期筛查和规范化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在不同年代中,首诊时临床特征的改变、首诊肝硬化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的变化趋势,以及首诊途径和肝穿刺病理结果的变化情况,总结AILD患者首诊特征的年代变迁,为早期筛查和规范化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2月514例首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的AILD患者,根据时间划分为2个年度段,即2000年1月-2007年12月(n=86)、2008年1月-2015年12月(n=428),比较患者首诊年龄、疾病特征、诊断途径、首诊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比例、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和肝穿刺病理特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则采用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14例AILD患者中,32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06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62例为PBC-AIH重叠综合征、2例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8例为Ig G4相关胆胰疾病。以2007年12月31日为分界点,2个年度段的患者首诊为肝硬化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2%vs 29.91%,χ2=84.996,P<0.05)。514例患者中204例(39.69%)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首诊无症状),男女比例分别为6.4%(13例)、93.6%(191例),2007年后因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而就诊的无症状女性患者比例增多(22.4%vs 50.3%,χ2=16.525,P<0.01)。514例患者中97例(18.87%)为因合并其他疾病从相关科室(如风湿免疫科)转诊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32.0%(31例)、68.0%(66例),2007年前后相关科室转诊女性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vs 14.0%,χ2=4.640,P=0.031)。2007年前后首诊消化道出血女性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vs 4.0%,χ2=51.184,P<0.01)。171例合并其他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ILD患者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比例为34.5%(59例)。在2006-2015年完成的244例AILD患者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中,每年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7,P=0.004);2014-2015年间AILD患者肝活组织检查肝纤维化/肝硬化比例为25.5%,2006-2007年为7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P=0.009)。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因体检筛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而初诊的比例明显上升,但首诊年龄呈下降趋势,初诊时肝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提示对查体发现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免疫学检查,重视疾病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诊断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在胆固醇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裕 范晓飞 +1 位作者 郑忠清 王邦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13-1017,共5页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维持机体代谢及正常的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X受体(LXR)是肝脏中丰富表达的一种核受体,通过在肝细胞层面调控胆固醇及胆汁酸的合成、转化及转运来影响胆固醇代谢过程,在维持机体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维持机体代谢及正常的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X受体(LXR)是肝脏中丰富表达的一种核受体,通过在肝细胞层面调控胆固醇及胆汁酸的合成、转化及转运来影响胆固醇代谢过程,在维持机体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LXR能抑制食物中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从而降低机体外源性胆固醇水平,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总胆固醇水平,预防高胆固醇血症、胆结石等的形成。从肝脏和肠道两个层面对LXR调控胆固醇代谢的机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肝X受体 胆酸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晨 王邦茂 +1 位作者 冯淑芝 王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40-1643,共4页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体的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相关。其可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物,影响宿主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几方面来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对活性,从而影响骨代谢,甚至导致骨质疏松。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肠...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体的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相关。其可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物,影响宿主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几方面来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对活性,从而影响骨代谢,甚至导致骨质疏松。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肠道菌群对骨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25
9
作者 姜葵 张建中 潘国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 体外观察北京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菌株对临床常用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1菌株 :H p菌株 2 0株 (2株国际标准菌株 ,18株临床分离株 ) ,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为质控菌株。2药物 :羟氨苄青霉素 ,... 目的 体外观察北京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 (H p)菌株对临床常用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1菌株 :H p菌株 2 0株 (2株国际标准菌株 ,18株临床分离株 ) ,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为质控菌株。2药物 :羟氨苄青霉素 ,克拉霉素 ,甲硝唑 ,呋喃唑酮。3药敏试验 :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甲硝唑耐药率 94.4% ,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率 5 .6 % ,羟氨苄青霉素耐药率 0。结论 北京地区人群 H p菌株甲硝唑耐药率较高 ,同时存在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AP动物模型观察小檗碱对肠道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朴美玉 曹海龙 +4 位作者 何娜娜 许梦雀 鄢芳 周冰 王邦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动物模型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型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AP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4周龄Apc(Min/+)小鼠20只,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和对照组,0.1%的小檗碱混入饮水中给药。连续给药1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动物模型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分型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AP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4周龄Apc(Min/+)小鼠20只,随机分为小檗碱组和对照组,0.1%的小檗碱混入饮水中给药。连续给药12周后处死小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R)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i NOS、MR和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结果小檗碱组肠道息肉总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6.727,P=0.001)。小檗碱组肠道息肉间质中F4/8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5.327,P=0.043),i NOS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7.335,P=0.004),而M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5.634,P=0.016)。小檗碱组i 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7.827,P=0.035),MR、IL-10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6.923,P=0.039;t=8.135,P=0.026)。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改变Apc(Min/+)小鼠肠道息肉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型,从而发挥抑制息肉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Apc(Min/+)小鼠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单核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睿 周璐 +2 位作者 张洁 王邦茂 荆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2-1136,1142,共6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AIH患者(AIH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添加不同浓度异甘草酸镁处理24 h,流式细胞仪...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AIH患者(AIH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添加不同浓度异甘草酸镁处理24 h,流式细胞仪测定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将经CD14单克隆磁珠抗体分选提纯后的PBMCs与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加以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H组(未加药)PBMCs的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照组中,与空白组比较,异甘草酸镁组PBMCs的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IH组,与空白组比较,异甘草酸镁组(1、10 mg/mL)PBMCs的HLA-DR+和CD80+细胞百分比、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够提高AIH患者减弱的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和吞噬能力,提示异甘草酸镁具有调节AIH患者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异甘草酸镁 单核细胞 吞噬 抗原递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相关基因gcI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军 徐垚 +2 位作者 刘文天 赵林胜 张维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平台对胃癌相关基因表达片段进行c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和蛋白功能预测。方法:选用人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经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对所获得的1条功能未知基因表达片段“I”,利用5'...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平台对胃癌相关基因表达片段进行c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和蛋白功能预测。方法:选用人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经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对所获得的1条功能未知基因表达片段“I”,利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扩增全长cDNA,结合Northern杂交印迹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利用NCBI、EMBL数据库资源分析其编码氨基酸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预测其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果:扩增得到序列I的全长cDNA,命名为gcI。分析显示gcI含有2个跨膜区,定位于胞膜;含有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3个N端豆蔻酰化作用位点。结论:克隆的胃癌相关基因表达全长序列gcI、编码与信号转导有关的跨膜蛋白,可能是参与胃癌发生过程中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基因 数据库搜索 基因克隆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应答速度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霞 郭丽萍 +1 位作者 周璐 王邦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0-824,共5页
目的评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治疗应答速度与肝硬化进展的关系,分析影响应答速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7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61例长期随访的AI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转氨酶应答速度(即转氨酶降至正... 目的评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治疗应答速度与肝硬化进展的关系,分析影响应答速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7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61例长期随访的AI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转氨酶应答速度(即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分为<3个月组、3~6个月组、6~12个月组、12~24个月组、>24个月组。比较各组的持续应答率及肝硬化进展率,并分析影响应答速度的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转氨酶在3个月内降至正常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比例(20%)最低,肝功能持续2年未降至正常的2例患者全部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持续1年未降至正常的患者有一半以上(62.5%)进展为肝硬化。比较3个月内应答者与3个月内未应答者肝硬化的进展率(20%vs 48.15%),发现早期应答较晚期应答者肝硬化进展的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P<0.05)。将3个月内应答组(20%)分别与3~6个月应答(41.7%)、6~12个月应答(20%)、12~24个月应答(62.5%)以及>24个月应答组(100%)比较,发现3个月内应答组较12~24个月、>24个月应答组肝硬化的进展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46、6.400,P值均<0.05)。并且3个月内应答组较12~24个月应答组发生持续转氨酶应答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2,P<0.05)。结论 AIH患者的治疗应答速度与预后有关,早期应答者肝硬化的进展率较低,3个月内应答可能是提示预后较好的一个早期的时间标准,而1年以上仍未应答可能是提示预后较差的一个晚期的时间标准。初始ALT水平及治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应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炎保肝药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红霞 周璐 王邦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88-592,共5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首个经试验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肝脏疾病,其标准治疗为激素联合硫唑嘌呤。考虑到部分患者达不到免疫抑制治疗指征,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故有必要规范合理的应用抗炎保肝药以使免疫抑制剂的...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首个经试验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肝脏疾病,其标准治疗为激素联合硫唑嘌呤。考虑到部分患者达不到免疫抑制治疗指征,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故有必要规范合理的应用抗炎保肝药以使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最小化,控制肝脏炎症,减少肝细胞的破坏,延缓疾病的进展。综述了抗炎保肝药在AIH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合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药物疗法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6与P21^(WAF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秀茹 刘文天 +2 位作者 张秋瓒 乔丽葵 张淑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HDAC6与P21^(WAF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胃癌、30例癌前病变组及32例正常胃黏膜组中H)AC6及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HDAC6与P21^(WAF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胃癌、30例癌前病变组及32例正常胃黏膜组中H)AC6及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HDAC6组织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对照组依次降低,分别为65.0%,43.3%,15.6%(P<0.01),P21^(WAF1)组织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对照组依次升高,分别为45.0%,63.3%和81.3%(P<0.01)。HDAC6的表达在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高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5);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则相反,在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高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HDAC6与P21^(WAF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5,P<0.01);癌前病变、黏膜组织中HDAC6与P21^(WAF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1,P<0.05)。结论:HDAC6与P21WAF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HDAC6可能通过下调P21^(WAF1)的表达,导致并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HDAC6和P21^(WAF1)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及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6 P21~WAF1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ylori相关胃MALT淋巴瘤患者胃黏膜中β-防御素2及核因子-κB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翟浩宇 张志广 +1 位作者 姜葵 李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与核因子-κB(NF-κB)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D-2与NF-κB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收集40例在根除治疗前H.pylori(+)且...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与核因子-κB(NF-κB)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D-2与NF-κB在胃MALT淋巴瘤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收集40例在根除治疗前H.pylori(+)且根除治疗后H.pylori为(-)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36例H.pylori(-)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D-2与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HBD-2与NF-κB在H.pylori相关胃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根除H.pylori治疗后,HBD-2与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1);HBD-2与NF-κB呈现正相关。结论:HBD-2与NF-κB参与了H.pylori相关胃MALT淋巴瘤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Β防御素 核因子-ΚB 胃MALT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诱导肠神经元再生恢复肠道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晨 冯淑芝 +1 位作者 王琳 王邦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89-2390,共2页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消化系统内所含神经元及其网络结构的总称。对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及其相应血液供应具有独立调节作用。肠壁神经丛损伤可能与药物、饮食、手术、神经干细胞、炎症、生长发育等多种...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消化系统内所含神经元及其网络结构的总称。对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及其相应血液供应具有独立调节作用。肠壁神经丛损伤可能与药物、饮食、手术、神经干细胞、炎症、生长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表现为神经变性、神经节细胞缺失;神经递质合成、含量、分泌异常及其受体系统表达上调或下调;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紊乱等。大量研究证实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及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4受体激动剂等对肠壁神经丛损伤具有修复、重塑作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4受体 神经元再生 肠道功能 激动剂诱导 胃肠道运动 神经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分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天 张维铭 +3 位作者 徐垚 郑洁 邢军 李艳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882-884,共3页
目的:寻找胃癌、癌前病变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确定胃癌发生前胃粘膜的分子变化。方法: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胃癌(3例)、癌前病变(3例)和正常胃粘膜(3例),鉴别并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进行PCR再扩增。将扩增的cDNA片段克隆后测... 目的:寻找胃癌、癌前病变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确定胃癌发生前胃粘膜的分子变化。方法: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胃癌(3例)、癌前病变(3例)和正常胃粘膜(3例),鉴别并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进行PCR再扩增。将扩增的cDNA片段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经BLASTN软件检索以进行同源性分析。差异条带经Northern印迹验证。结果:发现2个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1个在正常组织和癌前病变中高表达的cDNA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同源序列,获得GenBank登陆号CB833297,并由UNIGENE基因库收录,为新基因片段。另1个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高表达的cDNA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与RP11-315A19克隆高度同源,但其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结论:本研究发现的2个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它们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MRNA差异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E MAGE-A1和MAGE-A3去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应莉 王柏清 刘文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基因(CAGE)、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1(MAGE-A1)和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MAGE-A3)启动子区去甲基化状态改变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87例内镜活检标本分为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甲基...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基因(CAGE)、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1(MAGE-A1)和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3(MAGE-A3)启动子区去甲基化状态改变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87例内镜活检标本分为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3种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各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CAGE:80.0%(24/30)、37.5%(12/32)和4.0%(1/25);MAGE-A1:60.0%(18/30)、21.9%(7/32)和0(0/25);MAGE-A3:46.7%(14/30)、12.5%(4/32)和8.0%(2/25),呈下降趋势。3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阳性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胃癌至少发生1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的有27例;至少发生2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23例;7例同时发生了3种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结论:这3种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改变可能发生于胃癌发病早期,且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起到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胃癌去甲基化诊断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E MAGE-A1 MAGE-A3 DNA低甲基化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与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心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腺癌 相关关系 COX-2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