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止血夹治疗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秋瓒 赵魁 王邦茂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Forrest分级为Ⅰ级、Ⅱa和Ⅱb的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的疗效,评估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内镜止血夹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07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 目的探讨Forrest分级为Ⅰ级、Ⅱa和Ⅱb的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的疗效,评估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内镜止血夹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07年12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入院,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且Forrest分级为Ⅰ级、Ⅱa和Ⅱb患者89例,止血夹组48例,对ForrestⅠ级、Ⅱa级和Ⅱb级患者均予止血夹钳夹治疗。对照组41例,对ForrestⅠ级和Ⅱa级患者粘膜下生理盐水注射止血,Ⅱb级患者不予镜下处理。结果两组内镜下即刻止血率均为100%,止血夹组再出血率6.26%,对照组再出血率2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止血夹组手术率4.17%,对照组手术率9.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安全有效,优于粘膜下生理盐水注射治疗。对于镜下表现为ForrestⅠ级、Ⅱa和Ⅱb级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是有效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内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与消化系统肿瘤 被引量:14
2
作者 邓志华 黄赞松 张庆瑜(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通过诱导mRNA裂解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的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 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通过诱导mRNA裂解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的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miRNA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进展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消化系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洁 王邦茂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04-906,共3页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防治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慧 曹海龙 王邦茂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28期14-14,共1页
水飞蓟宾(silybin)是多国药典收载的天然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纤维化、抗炎、免疫调节以及促肝细胞再生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近年来,水飞蓟宾因显示出保肝和抗氧化以外的活性而备受关注,尤其在多种肿瘤模型中表... 水飞蓟宾(silybin)是多国药典收载的天然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纤维化、抗炎、免疫调节以及促肝细胞再生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近年来,水飞蓟宾因显示出保肝和抗氧化以外的活性而备受关注,尤其在多种肿瘤模型中表现出抗肿瘤作用,包括皮肤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膀胱癌和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消化道肿瘤 防治 抗肿瘤作用 天然药物 抗纤维化 再生作用 促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5
作者 苏海燕 刘文天 +5 位作者 王邦茂 杨玉龙 吕宗舜 姜葵 张洁 方维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种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的缓解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球囊扩张和手术仍有较高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24个月,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的许多患者症状再加重。球囊扩张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多。结论3种治疗均是有效的方法。球囊扩张术和手术的疗效持续时间相似,均比肉毒毒素注射长,但后者具有痛苦小,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肉毒毒素 食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Barrett食管合并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齐艳荣 钱晶瑶 +3 位作者 高建新 王文静 贾卫江 王邦茂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Barrett食管(BE)患者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6例内镜诊断为BE的患者,分别在常规白光摸式、NBl模式及1.2%碘溶液染色模式下观察,对所有可疑病变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Barrett食管(BE)患者早期食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6例内镜诊断为BE的患者,分别在常规白光摸式、NBl模式及1.2%碘溶液染色模式下观察,对所有可疑病变部位均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176例患者,病理诊断BE的160例,其中3例被诊断为早期食管腺癌(EAC),将3种方法的结果相比,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进行比较。NBI和复方碘溶液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9.8%和91.7%,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结论 NBI技术对BE合并早期食管腺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阴性预测值,它的结果与复方碘溶液染色所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碘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玉龙 王邦茂 +1 位作者 刘文天 吕宗舜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45-84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EGVB患者96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即单纯套扎(EVL)组328例,单纯硬化(EVS)组322例,套扎+硬化(EVL+EVS)组310例;以止血成功率(ARH)及再出血率(RR)评价疗效。结...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EGVB患者96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即单纯套扎(EVL)组328例,单纯硬化(EVS)组322例,套扎+硬化(EVL+EVS)组310例;以止血成功率(ARH)及再出血率(RR)评价疗效。结果EVL+EVS组的ARH(98.7%,306/310)显著高于EVL组(94.8%,311/328)及EVS组(94.1%,303/322)(χ2=9.70,P<0.01);EVL+EVS组的RR(9.7%,30/310)与EVL组(15.9%,52/328)及EVS组(15.5%,50/3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结论EVL+EVS治疗肝硬化EGVB能显著提高急诊止血成功率,减少了内镜治疗次数及硬化剂用量,为目前急诊内镜治疗EGVB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肝硬化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急诊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后近期不良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葛秀珍 王玉明 +2 位作者 郑忠青 王涛 王邦茂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3期250-252,25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硬化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患者142... 目的探讨肝硬化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硬化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患者142例,对其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是否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脾切除术史以及术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下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L、EIS治疗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为22.5%(32/142),病死率2.1%(3/142),存在不良预后因素者病死率高达9.4%(3/32)。其中术后早期出血率11.3%(16/142),术后感染率9.2%(13/142)。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血栓、腹水程度、术前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Child分级及门静脉血栓是内镜下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006,14.06,95%CI分别为1.742-9.215,3.527-56.113。结论 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血栓、腹水程度、术前胆红素水平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门静脉血栓、Child-Pugh分级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行EVL和EIS治疗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监测并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窥镜检查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洁 王邦茂 +3 位作者 张庆瑜 林睿 朴美玉 常毅湘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4期1205-1209,F0003,共6页
目的了解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间,应用OMOM胶囊内镜(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生产)对67例慢性腹痛患者(腹痛组)和46例无任何症状的查体者(查体组)进行检查,其中腹痛组患者均... 目的了解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间,应用OMOM胶囊内镜(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生产)对67例慢性腹痛患者(腹痛组)和46例无任何症状的查体者(查体组)进行检查,其中腹痛组患者均过经多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可以解释慢性腹痛的病变。结果慢性腹痛组患者中小肠黏膜病变的诊断阳性率为68.7%(46/67),明显高于健康查体人群的21.7%(10/46);腹痛组46例小肠黏膜病变中以小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为最多,占21例,其次为小肠单发或者多发的息肉12例;回肠和空肠单发或多发的小溃疡11例,结合临床病史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小肠肿瘤6例;小肠未发现任何异常的占25.7%(17/67),小肠淋巴组织增生11例。腹痛组患者OMOM胶囊在小肠的通过时间(243.9±61.9)min明显长于查体组(215.3±52.9)min(P<0.05);胶囊探头的胃通过时间(42.6±18.9)min和排出体外的时间(83.9±27.4)h,分别比查体组(40.6±13.4)min和(74.3±19.1)h要长,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黏膜病变的诊断阳性率高,而且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腹痛 胶囊内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菌素A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莹 谭华 +2 位作者 刘文天 韩玉山 杨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良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良,改用环孢菌素A治疗,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Southerland)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每...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良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良,改用环孢菌素A治疗,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Southerland)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每天予环孢菌素A 4~6mg/kg,经静脉或口服给药,同时监测患者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并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血药浓度调整用药量。结果7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环孢菌素A治疗1周、2周后,其Southerland评分较入院时、常规治疗1周以及常规治疗2周均有明显改善(P〈0.0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监测血药浓度在200~300μg/L时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随访6例患者,随访6~22个月,最长用药时间5个月,5例再复发,1例手术。结论环孢菌素A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良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有效,静脉及口服给药均可,在监测血药浓度的情况下用小剂量的药物能保证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环孢菌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冯美蓉 姜葵 +1 位作者 吕宗舜 王邦茂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评估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对心血管事件存在影响,以期对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EBSCO,OVID,Springer Link,Webof Knowledge等数据库,以及国内各种文献... 目的评估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对心血管事件存在影响,以期对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EBSCO,OVID,Springer Link,Webof Knowledge等数据库,以及国内各种文献数据库。运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140篇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心血管事件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确定12篇文献入选,共计106 40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与单用氯吡格雷相比,主要负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所增加(RR=1.38,95%CI=1.30~1.47);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也比未服用者高(分别为RR=1.54,95%CI=1.11~2.14和RR=1.25,95%CI=1.13~1.37);而二者在全因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R=2.11,95%CI=1.03~4.30)。并且相关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兰索拉唑联用氯吡格雷对负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影响最高,其次为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最后为泮托拉唑。结论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后会增加某些心血管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联合使用时应当权衡利弊,尽可能避免相关负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质子泵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手机APP进行健康减重互动管理的随访实践 被引量:8
12
作者 焦焕利 刘淑红 +2 位作者 张卿 宋崑 王邦茂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手机APP服务平台进行减重人群互动管理与随访的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中心进行体检并做健康减重管理的志愿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6.2±10.6)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30例且性别... 目的探讨采用手机APP服务平台进行减重人群互动管理与随访的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中心进行体检并做健康减重管理的志愿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6.2±10.6)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30例且性别比例均衡。两组均以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搭配运动的方法进行减重3个月,其中一组辅以手机APP进行互动随访管理(APP组),另一组辅以门诊常规随访(门诊组),随访时间为9个月。对两组减重依从性、减重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停止减重干预6个月后,再次对两组减重反弹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与门诊组比较,手机APP减重管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客户的依从性,体检客户的自我减重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健康减重3个月后,两组体重指数(BMI)、脂肪肝、血脂、血糖、血压、受控衰减参数(CAP)等各项指标较初次体检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PP组减重效果优于门诊组(P<0.05)。停止自我管理6个月后,再次进行数据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反弹,APP组反弹程度低于门诊组(P<0.05)。结论应用手机APP进行健康减重互动管理是健康减重管理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提高减重者的饮食运动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防止反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健康教育 手机APP互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间质瘤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江 俞清翔 +3 位作者 何占坤 郑忠青 王涛 王邦茂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内镜治疗的30例食管间质瘤和14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及起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食管间质...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内镜治疗的30例食管间质瘤和14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及起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食管间质瘤30例,男22例,女8例。病变多位于食管下段,63.3%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146例,男41例,女105例。病变多位于胃底部,98.0%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食管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 阳性率分别为93.3%,93.3%,73.3%,73.3%;胃间质瘤 CD117,CD34,SMA,desmin阳性率分别为94.5%,88.4%,21.9%,19.2%。22例食管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8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1例患者 ESD 术中发生穿孔。145例胃间质瘤行 ESD,1例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5.2%,术中穿孔39例,出血1例。所有穿孔及出血患者均经内镜下修复。术后随访3~50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食管间质瘤和胃间质瘤在肿瘤位置分布和起源、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各具特点,内镜下微创技术已发展为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新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食管憩室:124349例胃镜检查患者5年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鑫 张蕊 +1 位作者 赵威 王邦茂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12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研究在老龄化日益明显的中国华北地区食管憩室病的发生率、憩室大小、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14至2018年间接受胃镜检查的124349例患者,当胃镜下发现食管憩室时,记录食管憩室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在1... 目的研究在老龄化日益明显的中国华北地区食管憩室病的发生率、憩室大小、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14至2018年间接受胃镜检查的124349例患者,当胃镜下发现食管憩室时,记录食管憩室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在124349例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574例确诊为食管憩室,总检出率为0.46%,其中食管中段憩室占比最高。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组(P<0.001)。39岁以下组与更年长组之间的食管憩室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食管憩室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大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138例患者中74例未接受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结论食管憩室在中国很少发生。不同年龄组食管憩室大小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食管 老年人 症状和体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乃侠 吴琳 黄象谦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7期790-791,共2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药物疗法 奥沙拉嗪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娜娜 曹海龙 +2 位作者 朴美玉 齐艳荣 王邦茂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44例青年患者(≤35岁)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收集青年结直肠腺瘤144例,年龄14~35岁,平均(29.5±4.8)岁,男∶女=1.7...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44例青年患者(≤35岁)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收集青年结直肠腺瘤144例,年龄14~35岁,平均(29.5±4.8)岁,男∶女=1.7∶1(91∶53);结直肠腺瘤检出率3.1%(200/6446),低于中老年组17.8%(4155/23306);61.8%(89/144)的腺瘤位于左半结肠,26.4%(38/144)位于右半结肠。高危腺瘤所占比例为36.1%(52/144),锯齿状腺瘤占全部腺瘤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4.1%(6/144)vs 1.0%(3/288)](P <0.05)。结论青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低于中老年患者,但高危腺瘤仍高达36.1%,而且右半结肠腺瘤比例同样较高,因此对有症状的青年患者应尽早行全结肠镜检查。另外,青年患者锯齿状腺瘤比例较高,应引起内镜医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腺癌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弹性蛋白多肽黏膜下注射在黏膜剥离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明星 郑忠青 +2 位作者 刘文天 刘文革 Ashutosh Chilkoti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将类弹性蛋白多肽(ELP)作为一种黏膜下注射液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8)。第一组观察不同注射液分离组织的有效性。根据注射不同的注射剂随机分为... 目的将类弹性蛋白多肽(ELP)作为一种黏膜下注射液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8)。第一组观察不同注射液分离组织的有效性。根据注射不同的注射剂随机分为3个亚组(n=6),暴露胃后壁分别黏膜下注射ELP、透明质酸钠(SH)和生理盐水(NS)0.2mL,观察并记录药物注射后0、5、10、30及60min局部黏膜隆起厚度及黏膜表面的改变;第2组观察注射不同注射液后30min黏膜隆起的组织学表现(n=6);第3组观察黏膜下剥离时不同注射液对出血的影响。根据注射不同注射剂随机分为3个亚组(n=6)。给予上述注射剂处理后,用无菌手术刀片完整切除黏膜下注射后形成的隆起部位,测定黏膜切除20min内的出血量。结果注射药物后60min内黏膜隆起厚度比较:ELP组分别与SH和N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ELP维持黏膜隆起厚度明显大于SH和NS;SH与N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SH维持黏膜隆起厚度大于NS。组织学观察ELP注射部位的周围组织中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黏膜切除时的出血量:ELP组、SH组、NS组分别为(854.0±98.9)、(726.3±104.8)和(1144.0±112.4)mg,ELP、SH组分别与N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用ELP与SH较NS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结论黏膜下注射ELP后,ELP在黏膜下组织中的弥散明显延缓,在黏膜下形成较持久的液体垫维持黏膜厚度,有利于黏膜组织的剥离切除,并可以减少出血量,因此ELP有可能作为ESD中较为理想的黏膜下注射剂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下注射 类弹性蛋白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鑫 王邦茂 +2 位作者 刘文天 曹晓沧 郑忠青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消化科住院诊断ACLF患者10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和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功能不全器官数、APACHEⅡ评分、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MELD评分与ACLF死亡密切相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MELD和APACHEⅡ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47和0.876。结论高MELD分值和APACHEⅡ评分与ACLF患者病死率独立相关,对ACLF患者的预后有独立预测能力。MELD评分系统在预测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方面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健康状况指标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天 陈宝元 +2 位作者 王帮茂 黄乃侠 吴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 许多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和胃食管酸反流有关 ,但是有关胃食管酸反流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机制还并不是十分清楚 ,用 pH监测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胃食管酸反流进行监测 ,以进一步探讨哮喘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将 84例患者分为 3组 ,... 目的 许多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和胃食管酸反流有关 ,但是有关胃食管酸反流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机制还并不是十分清楚 ,用 pH监测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胃食管酸反流进行监测 ,以进一步探讨哮喘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将 84例患者分为 3组 ,单纯反流组 (30例 ) ,哮喘组 (2 8例 ) ,哮喘伴反流组 (2 6例 )。应用敏感的 2 4小时食管 pH监测仪监测食管 pH的变化。 结果 伴有酸反流的哮喘患者的 2 4小时酸反流次数、超过 5分钟的反流次数和 pH <4的时间均明显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但超过 5分钟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和 pH <4的时间明显低于单纯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结论 伴有酸反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其哮喘的发作与酸反流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其酸反流程度小于单纯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这说明此类患者的哮喘发作除与胃食管酸反流对食管下段的刺激有关外 ,对酸反应的高敏感性也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胃食管反流 胃液酸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益生菌及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文新 孙玫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2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益生菌及促动力药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015年1-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n=60例)和对照组(n=60... 目的探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益生菌及促动力药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015年1-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予双岐杆菌三联活菌,0.42g,3次/d,莫沙必利,5 mg,3次/d,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片,2次/d,疗程8周;分别于入组、第8周末评估排便情况、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焦虑及抑郁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益生菌及促动力药能够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且伴有情绪及睡眠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氟哌噻吨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