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1
作者 孟彤彤 段维佳 +18 位作者 李昕宇 牛俊奇 丁惠国 韩莹 谢雯 周璐 王邦茂 郭丽萍 李婕 贾蓓 张岭漪 王亮 徐小倩 王宇 欧晓娟 赵新颜 尤红 贾继东 孔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 目的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并提取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肝移植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PSC患者生存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识别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关键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07例PSC患者,其中55.6%(55/99)为大胆管型,29.0%(31/107)合并炎症性肠病(IBD),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32.9%(24/73),50.0%(40/80)伴有免疫球蛋白(Ig)G/Ig M升高,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症状-确诊间隔时间)为1年(<1~4.0),38.3%(41/107)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总体中位无肝移植生存期为114(95%CI:62~16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为6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HR=1.006,95%CI:1.002~1.010,P=0.001)和症状-确诊间隔时间延长(HR=1.252,95%CI:1.059~1.480,P=0.0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分析结果显示,与TBA<50μmol/L的女性患者相比,TBA≥50μmol/L的男性患者(HR=16.563,95%CI:2.103~130.449)和女性患者(HR=17.009,95%CI:2.113~136.93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相比,年龄≥45岁且TBA≥50μmol/L的患者(HR=10.729,95%CI:1.325~86.859)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26)。与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女性患者相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男性患者(HR=4.825,95%CI:1.725~13.644)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03);与<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相比,<45岁且症状-确诊间隔时间>2年的患者(HR=4.983,95%CI:1.366~18.173)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P=0.015)。结论与西方报道相比,我国PSC亦以大胆管型为主但占比相对较低,合并IBD者和ANCA阳性比例亦低。TBA水平升高和症状-确诊间隔延长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且与年龄、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镜检查在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于涛 王鑫 +3 位作者 曹晓仓 刘夏 王丹 钟殿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09-914,共6页
目的:明确肠镜检查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诱导结肠炎患者诊疗随访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ICIs治疗后出现结肠炎并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析其... 目的:明确肠镜检查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诱导结肠炎患者诊疗随访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ICIs治疗后出现结肠炎并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与肠镜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进行肠镜检查的ICIs相关结肠炎患者临床腹泻程度均为3度以上,镜下可见黏膜红斑、渗出、糜烂、血管纹理消失以及水肿等弥漫性炎症特征,其中溃疡直径大于1 cm和(或)深于2 mm提示肠炎预后不良;病理组织学可见隐窝炎和隐窝脓肿等腺体结构改变;显微镜下肠炎患者肠镜表现与病理不一致,应多点深部取材。结论:ICIs相关结肠炎的毒性分级不应只局限于临床表现,应参考肠镜特征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多维度分层,乙状结肠镜由于其操作便捷和良好耐受性可作为结肠炎患者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结肠炎 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X2 COX-2和NF-κB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苏帅 陈鑫 +2 位作者 姜葵 曹晓仓 王邦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CDX2、COX-2和NF-κB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SABC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20例、胃癌癌前病变组38例及胃癌组48例中CDX2、COX-2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和COX-2... 目的:探讨CDX2、COX-2和NF-κB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和SABC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20例、胃癌癌前病变组38例及胃癌组48例中CDX2、COX-2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和COX-2在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其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1)和癌前病变组(P<0.01);CDX2在正常胃黏膜组中低表达,癌前病变组CDX2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胃癌组(P<0.01);CDX2与胃癌分化程度、胃癌的病灶大小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COX-2和NF-κB与胃癌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F-κB与COX-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CDX2与COX-2、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DX2、COX-2和NF-κB可能相互作用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X2 NF—κB COX-2 癌前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0a通过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系生长侵袭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苏娟 张庆瑜 +3 位作者 康春生 张安玲 王涛 张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miR-200a通过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miR-200a mimics,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胃腺癌细胞SGC7901,qRT-PCR检测转染效果,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 目的:研究miR-200a通过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miR-200a mimics,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胃腺癌细胞SGC7901,qRT-PCR检测转染效果,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目的蛋白的表达,TOP/FOP荧光素酶检测β-catenin/TCF-4活性,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结果:脂质体介导的miR-200amimics转染SGC7901后,β-catenin/TCF-4蛋白的表达均降低,β-catenin的表达出现了细胞核向胞浆的转移。TOP荧光素酶活性下降2.27倍,而FOP荧光素酶活性基本不变。转染miR-200amimics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侵袭能力比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细胞周期出现G_0/G_1期阻滞。结论:提高miR-200a表达可以降低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SGC7901的生长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00a β-catenin/TCF-4 胃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IL-12和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林睿 王邦茂 张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研究IL-12与IL-17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2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 OS组)患者外周血和肝组... 目的研究IL-12与IL-17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2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 OS组)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IL-12与IL-17的表达,采用常规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并分析血清IL-12、IL-17表达与ALT和GGT水平的相关性。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和1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IH组、PBC组及AIH-PBC OS组患者血清中IL-1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IH组和PBC组患者血清IL-12与IL-17表达之间呈负相关(AIH:r=-0.752,P<0.05;PBC:r=-0.436,P<0.05);AIH组和PBC组患者血清IL-17表达与ALT和GGT均呈正相关(AIH:r=0.825,P<0.05;PBC:r=0.571,P<0.05)。各组患者肝组织IL-12主要表达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及枯否细胞胞质中,各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AIH:19.05%(4/21),PBC:9.52%(2/21),AIHPBCOS:11.11%(1/9),对照:90.00%(9/10);P<0.01];IL-17主要表达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中,各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AIH:71.43%(15/21),PBC:76.19%(16/21),AIH-PBC OS:77.78%(7/9),对照:10.00%(1/10);P<0.01];AIH组和PBC组患者肝组织IL-12与IL-17表达之间呈负相关(AIH:r=-0.499,P=0.021;PBC:r=-0.580,P=0.006)。结论在AILD中,IL-12表达降低,对Th17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产生过多的IL-17,介导了炎症损伤,IL-12/IL-17炎症通路可能参与了AIL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白介素12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林酸在防治小鼠大肠癌中对p53和p21^(WAF1)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阎雪燕 孙保存 +3 位作者 赵秀兰 李龙 刘易欣 王邦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85-889,共5页
目的: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发现长期应用舒林酸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人的结肠癌、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预防作用。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凋亡调控基因的观察,初步探讨舒林酸抗肿瘤作用可能存在的分... 目的: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发现长期应用舒林酸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人的结肠癌、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预防作用。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凋亡调控基因的观察,初步探讨舒林酸抗肿瘤作用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二甲肼诱发的小鼠实验性大肠癌动物模型,采用TUNEL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分别标记细胞凋亡、p53、p21阳性细胞,多阶段地动态观察诱癌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变化和舒林酸对它们的影响。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密度随着病变加重而增加,p21阳性细胞密度升高趋势不明显,预防组、治疗组的p53和p21阳性率都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中p53低于模型组(P<0.05),p21表达则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舒林酸可以通过上调p21的表达,抑制突变型p5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形成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林酸 防治 小鼠 大肠癌 P53 P21^WA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Akt1 MMP2和PTEN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崔小伟 张庆瑜 +3 位作者 康春生 赵凤娟 宋小妹 刘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研究MMP2和PTEN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中Akt1、MMP2和PTEN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Akt1、M... 目的:研究MMP2和PTEN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中Akt1、MMP2和PTEN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Akt1、MMP2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病理级别的胃腺癌中MMP2和PTEN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kt1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分化和低分化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PTEN的表达与Akt1、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Akt1的表达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Akt1、MMP2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粘膜,且随病理级别的升高阳性率也升高,PTE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则与之相反,它们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AKT MMP2 PTEN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剥离胃间质瘤对胃电活动恢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阳 陈茉 +3 位作者 俞清翔 王邦茂 方维丽 常毅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4-284,共1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GIST起源于胃肠慢波活动的起搏细胞-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或向ICC分化的干细胞。日本学者Furu...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GIST起源于胃肠慢波活动的起搏细胞-Cajal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或向ICC分化的干细胞。日本学者Furuzono等证实GIST细胞存在电压依赖性外向电流,保留了部分ICC的起搏活性。由此我们猜测,GIST能否影响ICC的起搏功能,进而导致胃生物电活动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和FOXP3^+T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广侠 姜葵 +2 位作者 周璐 徐东波 王邦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Th17和FOXP3^+T(Treg)阳性细胞在慢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慢性胃炎、17例淋巴细胞性胃炎和18例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Th17及FOXP3^+T细胞... 目的:探讨Th17和FOXP3^+T(Treg)阳性细胞在慢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慢性胃炎、17例淋巴细胞性胃炎和18例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Th17及FOXP3^+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Th17在慢性胃炎组、淋巴细胞性胃炎组和胃MALT淋巴瘤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2±2.4)、(15.1±5.3)和(16.8±5.4)个/每高倍镜视野,胃MALT淋巴瘤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MALT淋巴瘤与淋巴细胞性胃炎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3+T在慢性胃炎组、淋巴细胞性胃炎组和胃MALT淋巴瘤组的细胞数分别为(5.1±2.7)、(22.4+4.0)和(30.8±7.2)个/每高倍镜视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T和Th17细胞数量改变在胃MALT淋巴瘤组呈正相关(r=0.308,P<0.05)。结论:FOXP3^+T和Th17细胞数量在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MALF淋巴瘤组织中增多,可能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FOXP3^+调节T细胞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PCR联合TA克隆测序对E-cadherin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文亮 张庆瑜 +2 位作者 李素丽 周芳 张安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1-616,共6页
E-cadherin是一种细胞粘附因子,通过增强细胞之间的粘附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是导致其在众多肿瘤细胞中表达下调甚至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实验首先抽提SGC-7901细胞(胃腺癌细胞)、A549细胞(肺腺... E-cadherin是一种细胞粘附因子,通过增强细胞之间的粘附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是导致其在众多肿瘤细胞中表达下调甚至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实验首先抽提SGC-7901细胞(胃腺癌细胞)、A549细胞(肺腺癌细胞)、MCF-7细胞(乳腺癌细胞)等3个肿瘤细胞株的全基因组DNA,然后对抽提的DNA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和纯化回收,根据修饰后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并对其进行PCR扩增.然后将PCR扩增产物与pUC-T TA载体连接并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培养,对筛选出的含有阳性重组子的菌落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3个肿瘤细胞株的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都呈现了高度的甲基化,亚硫酸氢盐的修饰效率达到了99.2%.综上研究表明,亚硫酸氢盐修饰后PCR(BSP)联合TA克隆测序可以对肿瘤细胞某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进行精确量化,研究所使用的3个肿瘤细胞株均可作为研究肿瘤细胞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亚硫酸氢盐修饰后PCR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期间并发垂体危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笑笑 马中书 +5 位作者 于泳 张连郁 刘佩芳 张鹏宇 房淑霞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30-1133,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y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老年病,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然而化学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与希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似,对于无明确产后出血史的老年患者,往往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老年多产的女性,在化疗期间出现顽固性低... 多发性骨髓瘤(my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老年病,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然而化学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与希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似,对于无明确产后出血史的老年患者,往往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老年多产的女性,在化疗期间出现顽固性低钠血症及消化道反应时,应考虑希恩综合征的可能,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希恩综合征个体化治疗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_0001588靶向miR-1286调控人胃癌AGS细胞糖酵解、增殖、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萌 张洁 +6 位作者 周思敏 王思普 李莹 周璐 张庆瑜 王邦茂 姜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讨circ_0001588对人胃癌AGS细胞糖酵解、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人胃癌细胞株中circ_0001588、miR-1286表达;将人胃癌细胞分为si-NC组、si-circ_000158... 目的探讨circ_0001588对人胃癌AGS细胞糖酵解、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人胃癌细胞株中circ_0001588、miR-1286表达;将人胃癌细胞分为si-NC组、si-circ_0001588组、miR-NC组、miR-1286 mimics组、si-circ_0001588+anti-miR-NC组、si-circ_0001588+anti-miR-1286组;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0001588与miR-1286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circ_0001588表达升高(P<0.05),miR-1286表达降低(P<0.05);不同分型、不同浸润深度、是否远处转移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胃癌组织circ_0001588、miR-1286表达存在差异(均P<0.05);人胃癌细胞AGS、SGC-7901和BGC823较正常胃黏膜细胞的circ_0001588表达升高,miR-1286表达降低(均P<0.05),以AGS细胞最为显著;与si-NC组比较,si-circ_0001588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286 mimics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si-circ_0001588+anti-miR-NC组比较,si-circ_0001588+anti-miR-1286组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均增高(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干扰circ_0001588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miR-1286而抑制胃癌细胞糖酵解、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irc_0001588 miR-1286 糖酵解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海绵在胃癌细胞EMT过程中调控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素丽 周芳 +4 位作者 张庆瑜 贾文亮 张安玲 韩磊 康春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海绵"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工合成的ZEB2 3'UTR质粒及siZEB2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7901细胞。qRT-PCR检测转染后miR-200a/b/c的表达;Tran-s... 目的:探讨"miRNA海绵"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工合成的ZEB2 3'UTR质粒及siZEB2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7901细胞。qRT-PCR检测转染后miR-200a/b/c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B2 3'UTR转染组miR-200a/b/c的表达均下调,迁移、侵袭、增殖活性均增强;而转染siZEB2后miR-200a/b/c表达均升高,迁移、侵袭、增殖能力则下降。Western Blot显示ZEB2 3'UTR转染导致ZEB2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降,而Vimentin表达上调;而转染siZEB2后,各项指标则表现出相反的表达趋势。结论:ZEB2 3'UTR可以通过调控miR-200a/b/c的表达调控胃癌细胞EMT过程,调节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海绵 胃癌 微RNAS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和发生肝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峰 周思敏 +3 位作者 李纪文 刘江鹏 王邦茂 周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17-2823,共7页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常伴发抑郁,但抑郁在PB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拟探讨抑郁与PBC治疗应答的关系及其对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身免疫性肝病门诊就诊...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常伴发抑郁,但抑郁在PB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拟探讨抑郁与PBC治疗应答的关系及其对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身免疫性肝病门诊就诊的141例接受单药熊去氧胆酸(UDCA)标准治疗1年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健康体检中心选取的年龄及性别匹配的17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PB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抑郁状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分析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抑郁及抑郁相关的HLA-DRB1基因对肝硬化的影响。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拟合优度统计值来评价模型效能。运用全部13个变量(年龄、性别、PHQ-9评分、DRB1*03∶01基因,以及血清ALT、AST、ALP、GGT、TBil、IgG、IgM、C3和C4水平)建立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采用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在模型队列中评价CART模型的效能。结果PBC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53.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3%)(χ^(2)=57.836,P<0.001)。合并抑郁的PBC患者较不合并抑郁的PBC患者对UDCA的治疗应答较差(χ^(2)=7.549,P=0.006),血清ALP(Z=-2.157,P=0.031)、GGT(Z=-2.180,P=0.029)、Ig M(Z=-2.000,P=0.046)水平显著升高。合并抑郁的PBC患者较不合并抑郁的PBC患者携带HLA-DRB1*03∶01基因的PBC患者合并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升高(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HQ-9评分(OR=1.148,95%CI:1.050~1.255,P=0.002)、HLADRB1*03∶01基因(OR=5.150,95%CI:1.362~19.478,P=0.016)、年龄(OR=1.057,95%CI:1.009~1.106,P=0.018)和血清ALP水平(OR=1.009,95%CI:1.001~1.017,P=0.020)为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分析显示,PHQ-9评分≥3.5亦为PBC患者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与PBC患者治疗应答不良相关,并且是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了在PBC患者中对抑郁状态进行识别和早期管理的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硬化 抑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通过PDK1/AKT信号通路抑制小鼠肝纤维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鑫栋 仲威龙 +5 位作者 闫佩瑶 匡佳妮 乔锴亮 孙涛 黄飚 秦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评价芹菜素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55 mg·kg^(-1)·d^(-1)),芹菜素低(15 mg·kg^(-1)·d^(-1))、中(30 mg... 目的评价芹菜素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55 mg·kg^(-1)·d^(-1)),芹菜素低(15 mg·kg^(-1)·d^(-1))、中(30 mg·kg^(-1)·d^(-1))、高剂量(60 mg·kg^(-1)·d^(-1))组,评价芹菜素对疾病小鼠一般生活状态、体重、肝脏系数等影响,利用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芹菜素对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肝脏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芹菜素可以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一般生活状态、增加体质量、降低肝系数,并显著改善肝脏的病变。中、高剂量芹菜素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肝脏组织中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间充质标志蛋白Vimentin的表达。进一步结果显示,中、高剂量芹菜素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磷酸化PDK1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论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PDK1/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组织细胞EMT,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芹菜素具有进一步研发为保肝护肝、治疗肝纤维化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肝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PDK1/AKT信号通路 黄酮 水飞蓟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