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波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伟 董仁卫 +2 位作者 许莉敏 郭琪 王家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冲击波是由于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高能量压力波,作用于机体后,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化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可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自1980年Chaussy首次成功将冲击波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和1986年Haupt发现冲击波能够诱发成骨... 冲击波是由于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高能量压力波,作用于机体后,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化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可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与修复。自1980年Chaussy首次成功将冲击波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和1986年Haupt发现冲击波能够诱发成骨细胞的骨化后,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在泌尿外科和骨科应用非常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SHOCKWAVE EXTRACORPOREAL 组织细胞 成骨细胞 临床应用 泌尿外科 肌腱炎 CPPS 肱骨外上髁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社区康复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立勇 王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病人进行功能评价及制定出适合病人各体情况的康复治疗程序。结果 早期康复介入对病人的功能恢复具有十分明显的正性影响。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运动功能障碍 社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道立 李立勇 周淑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731-732,共2页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颅脑外伤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2例。两组病人治疗均从术后第 3周开始 ,疗程 6周。治疗组采用心理、认知、作业治疗及促进技术疗法 ...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颅脑外伤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2例。两组病人治疗均从术后第 3周开始 ,疗程 6周。治疗组采用心理、认知、作业治疗及促进技术疗法 ;对照组采用促进技术疗法。采用Fugl -Meyer运动评分 (FMA)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 经FMA、Barthel指数评价 :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偏瘫 综合康复治疗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多尺度运动-力学特征的腰椎骨重建特征及模型研究
4
作者 杜娟 夏晓宇 +1 位作者 刘世忠 孟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2-592,共1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OP)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运动疗法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然而,宏观肢体运动诱发组织尺度骨重建的力学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针对OP最常见部位腰椎,提出多尺度运动-力学模型,揭示... 目的骨质疏松症(OP)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运动疗法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然而,宏观肢体运动诱发组织尺度骨重建的力学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针对OP最常见部位腰椎,提出多尺度运动-力学模型,揭示引发骨重建的多尺度力学作用机制,构建阈值参数自适应运动诱发骨重建模型。方法设计了6个月联合运动实验。招募30名受试者,首先采集联合运动与日常典型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建立了适用于联合运动的全身肌骨模型;其次,根据受试者运动前后的CT影像,建立了包含腰椎有限元模型。开发matlab算法,将肌骨模型匹配于有限元模型中,建立多尺度运动-力学模型;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骨重建预测。结果联合运动产生的椎旁肌肌肉力和椎间盘压力与日常运动存在显著差异。抗阻运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椎旁肌平均肌肉力均显著高于冲击运动(P<0.05)。6个月运动干预前后L2节段BMD流失最少,发现了联合运动中L2节段平均应力与骨密度变化显著相关(r=0.825,P=0.022)。结论运动引起的腰椎节段平均应力或许是影响腰椎BMD的重要力学因素,基于此创新构建阈值参数自适应运动诱发骨重建模型,为开拓更精准、更高效和更适用人体的骨重建预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非药物治疗 椎旁肌 抗阻运动 骨重建 冲击运动 平均应力 力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医学中热响应的遥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友全 范世福 +1 位作者 李小霞 李立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68,共4页
采用辐射温度测量技术实现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热响应的无损监测.便携式红外辐射监测仪内置LD红光指示和对准音提示,在距离红外透镜25mm处最小物面孔径为2.5mm.靶点组织的温升变化是激光输出参量和被测生物组织自身的光、热物理特性的综合... 采用辐射温度测量技术实现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热响应的无损监测.便携式红外辐射监测仪内置LD红光指示和对准音提示,在距离红外透镜25mm处最小物面孔径为2.5mm.靶点组织的温升变化是激光输出参量和被测生物组织自身的光、热物理特性的综合反映,与可能产生的疗效密切相关.实验记录了单个红宝石激光脉冲、连续CO2激光作用下多种组织的热响应过程,从辐照时间、温升峰值、上升时间等角度讨论了不同组织、不同条件下组织热响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医学 光热作用 非接触测温 温升 上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伟 任丽 +1 位作者 卢俏丽 薛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34-3536,共3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应用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每次10min,1次/d,共4周。联合口服乙哌立松50mg,每日2次,连服2... 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应用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每次10min,1次/d,共4周。联合口服乙哌立松50mg,每日2次,连服2周。对照组单独应用偏振光照射双侧星状神经节。治疗2、3、4周后分别评估两组疼痛严重程度的变化及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头痛程度均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周后观察组疗效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独应用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可获得很高的有效率,联合乙哌立能松使有效率明显提高,并可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偏振光 星状神经节 乙哌立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秀阳 王伟 +1 位作者 许莉敏 郭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1-634,共4页
跌倒是老年人群中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1/3—1/2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次摔倒的经历[1],大约每十次摔倒中就有一次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例如髋部骨折或头部损伤[2]。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平衡... 跌倒是老年人群中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1/3—1/2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次摔倒的经历[1],大约每十次摔倒中就有一次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例如髋部骨折或头部损伤[2]。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平衡能力的下降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此,我们根据国内外近期的研究成果,对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做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平衡 影响因素 髋部骨折 公共卫生 头部损伤 运动平板 临床医务 研究成果 前庭功能 肌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雪 余苹 陈天勇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 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目的探讨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 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状态组和非抑郁状态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采用研究人员问询和受试者主观自评方式评估,按睡眠时长分为<7 h、7~<8 h、8~<9 h、9~<10 h和≥10 h组,睡眠质量分为好、一般和差3个等级。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BMI、疾病史等信息。结果共入组836例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组453例(54.2%),非抑郁状态组383例(45.8%)。抑郁状态组的睡眠质量较非抑郁状态组差(P<0.001),但两组的睡眠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状态组的I PAQ评分更低(P<0.001),女性比例更高(P=0.034),有疾病史者比例更高(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睡眠质量好相比,睡眠质量一般(OR 1.729,95%CI 1.232~2.428,P=0.002)和睡眠质量差(OR 1.817,95%CI 1.250~2.640,P=0.002)均增加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风险;睡眠时长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是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 睡眠质量 卒中 抑郁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与超声波综合治疗耳软骨衣炎25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佩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毫米波联合超声波治疗25例耳软骨膜炎门诊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8mm波长的毫米波体表辐射及超声波的局部治疗,并与同种病的19例紫外线照射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占60%,而对照组治愈为5例占26%,疗效差异显著... 目的 探讨毫米波联合超声波治疗25例耳软骨膜炎门诊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8mm波长的毫米波体表辐射及超声波的局部治疗,并与同种病的19例紫外线照射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占60%,而对照组治愈为5例占26%,疗效差异显著,P<0.01,而显效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组优于紫外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超声波疗法 耳软骨衣炎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肉协同的临床步态功能定量评定方法
10
作者 徐瑞 张恒瑜 +4 位作者 梁军 王紫尧 刘佳雯 万春晓 明东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60,共11页
步态功能评估是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临床步态功能评估主观性大,主要依据运动学结果而非神经肌肉变化进行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的肌肉协同(muscle synergy)分析... 步态功能评估是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临床步态功能评估主观性大,主要依据运动学结果而非神经肌肉变化进行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的肌肉协同(muscle synergy)分析方法对步态功能进行定量评定。使用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算法对预处理后的多通道sEMG信号进行分解,计算不同组别不同任务下的协同结构向量相似性,得到协同稳定指数(synergy stability index,SSI)对患者步态功能进行评估。组间比较结果表明,测试腿在内侧转弯时,健康对照与患者健侧腿之间的SSI差异显著(p=0.010),与患者患侧腿之间的SSI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7);测试腿在外侧转弯时,健康对照与患者患侧腿之间的SSI差异显著(p=0.036);任务间比较结果表明,患者健侧腿在外侧转弯时的SSI显著高于内侧转弯(p=0.017)。且外侧转弯时患者患侧腿的SSI与临床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_LE显著相关(r=0.671,r^(2)=0.451,p=0.033)。由结果可知,转弯任务下的SSI可为临床步态功能的评估提供一种客观的分析手段,从神经肌肉角度为定量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协同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评估 转弯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