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众 马晶淼 +1 位作者 翁峰霞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的掌握现况,以期为提高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7月12日至8月1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相关知识问卷,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的掌握现况,以期为提高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7月12日至8月1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相关知识问卷,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平台向临床护士、护理管理者及专业为护理的感控专职人员发放问卷。结果 :知识问卷11题中回答正确人数比例达到50%的有5题,达到80%的仅有3题。正确率最高的是输液接头消毒方法(97.49%),正确率较低是吸痰前稀释痰液方式(19.80%)、留置尿管的清洁消毒(19.06%)、气管插管患者不要定时气囊放气(15.51%)、拔出尿管前膀胱无需功能锻炼(9.97%)等。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及所在岗位的护理人员比较,回答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掌握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循证能力及相关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实践 现况调查 医院感染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昭 张士伟 +4 位作者 刘静 孙保存 赵秀兰 李正言 刘淑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53例妇科感染患者用PCR方法检测HPV分型,同时对78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行HPV16、18型原位杂交,并在邻近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53例妇科感染患者用PCR方法检测HPV分型,同时对78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行HPV16、18型原位杂交,并在邻近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结果:1)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由慢性宫颈炎→假性湿疣→疣样病变→尖锐湿疣→CIN→宫颈癌,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ISH阳性杂交信号的分布与HE染色中挖空细胞的分布相一致。2)HPV16、18型感染率及PCNA表达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挖空细胞核呈PCNA阳性反应,与ISH阳性杂交信号出现的部位相一致。结论:HPV感染可使宫颈上皮细胞获得较高的增殖活性,也可能通过促进细胞的过度增殖活性而致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肿瘤 癌前病变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营 糜若然 岳天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c-myc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5例正常宫颈上皮、17例良性病变组织、55例非典型增生、3例原位癌,18例Ⅰ期、29例Ⅱ期和41例Ⅲ期宫颈浸润癌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合... 目的:研究c-myc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5例正常宫颈上皮、17例良性病变组织、55例非典型增生、3例原位癌,18例Ⅰ期、29例Ⅱ期和41例Ⅲ期宫颈浸润癌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宫颈上皮、良性宫颈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Ⅰ期宫颈癌c-myc蛋白高阳性率,Ⅱ期和Ⅲ期宫颈癌阳性率下降(P<0.005)。结论:c-myc蛋白在高、中和低分化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原位癌 浸润癌 C-MY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c-erbB-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慧 糜若然 +1 位作者 瞿全新 陈斌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1-193,共3页
为了探讨c-erbB-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10例正常宫颈组织,1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123例宫颈鳞癌中c-erbB-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宫颈鳞癌中c-erbB-2阳性表达(3... 为了探讨c-erbB-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10例正常宫颈组织,1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123例宫颈鳞癌中c-erbB-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宫颈鳞癌中c-erbB-2阳性表达(34.15%)显著高于正常(0/10)及炎症组织(18.75%)(P<0.01),且c-erbB-2表达随临床期别升高而增加,其中Ⅲ期(55.36%)显著高于0期(0/3)、Ⅰ期(7.69%)、Ⅱ期(19.61%)(P<0.01);c-erbB-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及存活率呈负相关。结果提示,c-erbB-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蛋白 宫颈癌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动脉化疗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和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朱雪琼 岳天孚 +2 位作者 张颖 惠京 王德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01-705,共5页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以及耐药基因的变化,探讨子宫动脉持续灌注化疗的机理,为化疗后最佳手术时间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术前行子宫动脉持续灌注5天,顺铂100mg、...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以及耐药基因的变化,探讨子宫动脉持续灌注化疗的机理,为化疗后最佳手术时间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术前行子宫动脉持续灌注5天,顺铂100mg、阿霉素50mg。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化疗后1周、后2~2+3周和3+3~4周时取肿瘤组织。用TUNEL结合形态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用S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RT-PCR法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RP和肺耐药相关基因LRPmRNA的表达。结果:化疗结束时、化疗后1周和后2~2+3周时的AI均显著高于化疗前。化疗后AI/PI亦逐渐升高,至化疗后2~2+3周时最高。而化疗后3+3~4周时的AI和AI/PI均降至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MDR1、MRP和LRP的表达在化疗后均有暂时性的一定程度的下降,于化疗后3+3~4周时升高且略高于化疗前水平,但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子宫动脉持续灌注不仅可抑制细胞增殖活性,更主要的是促进细胞凋亡。评价子宫动脉化疗的疗效不能简单按细胞凋亡的变化,而必须结合化疗后的具体时间和PCNA的变化。化疗后3周左右手术是最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动脉化疗 子宫内膜癌 细胞凋亡 耐药性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袁碧波 张士伟 +1 位作者 孙保存 刘容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研究 p16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133例卵巢肿瘤和 12例正常卵巢组织 p16的表达。 结果 :卵巢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 p1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卵巢没有 p16表达的缺失 ,良性、交界性、恶性组p16... 目的 :研究 p16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133例卵巢肿瘤和 12例正常卵巢组织 p16的表达。 结果 :卵巢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 p1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卵巢没有 p16表达的缺失 ,良性、交界性、恶性组p16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上皮性组晚期、残存癌灶≥ 2cm者 p16表达明显低于早期、残存癌灶 <2cm者 (P <0 .0 5 ) ;p16表达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生存分析表明p16尚不能作为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16蛋白在卵巢肿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p16能否作为卵巢癌的预后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细胞增殖 P16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俊杰 马洪达 +5 位作者 宋洁 谢祯芳 谷彦军 郭素杰 糜若然 尹利荣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96-298,F0004,共4页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方法通过开腹手术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组织块种植于裸鼠盆腹腔,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种植病灶能保持原有内膜组织的形态结构,并可见血管生成明显。结...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方法通过开腹手术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组织块种植于裸鼠盆腹腔,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种植病灶能保持原有内膜组织的形态结构,并可见血管生成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临床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血小板计数与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盛红娜 马学功 +3 位作者 王颖梅 田文艳 齐政 薛凤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计数的变化及其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EOC组)...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计数的变化及其对卵巢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1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EOC组),5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80例健康查体患者(健康对照组),应用血小板聚集测量仪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及聚集曲线坡度(Platelet Aggregation Slope,PtS),全血细胞自动检测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59%EOC患者伴有血小板增多症,EOC组平均血小板计数及MAR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EOC组Pt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OC患者血小板增多及MAR水平升高与组织学高分级、FIGO分期晚期、术后残余灶≥1 cm及术前CA125升高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PtS与E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聚集功能均明显增强,并且血小板计数增多及MAR水平升高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术后残余灶以及CA125水平等卵巢癌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聚集功能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ras、HER-2/neu癌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凤喜 薛凤霞 +2 位作者 焦书竹 糜若然 陈斌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1-414,共4页
为研究ras、HER-2/neu癌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23例正常子宫内膜、44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as、HER-2/neu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为研究ras、HER-2/neu癌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23例正常子宫内膜、44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as、HER-2/neu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即存在ras基因的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率为20%,子宫内膜癌ras的过度表达率为18.4%,且ras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及患者的生存率无关,说明ras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癌形成的早期有关。子宫内膜癌中HER-2/neu的过度表达率为27.2%,HER-2/neu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无关,与分级及患者的预后有关,存在HER-2/neu过度表达者的生存率低于无过度表达者,前者的5年生存率为54.8%,后者为79.6%,结果提示HER-2/neu的过度表达是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癌基因 RAS HER-2/NEU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凤霞 焦书竹 +2 位作者 王海燕 龙霞 陈斌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7-430,共4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tear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NA的高度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级有关,分级越高,PCNA的高度表达率越高。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肌...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tear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NA的高度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级有关,分级越高,PCNA的高度表达率越高。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分期无关。DNA异倍体组织中PCNA的高度表达率高于二倍体。PCNA高度表达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度表达者,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2%及82.3%。本文结果提示,PCNA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增殖活性及判断其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凋亡基因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慧 糜若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例正常宫颈组织,16例慢性宫颈炎,123例宫颈鳞癌进行了bcl-2基因蛋白表达测定。结果:宫颈鳞癌中bcl-2阳性表达(55.29%)显著高于... 目的:研究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例正常宫颈组织,16例慢性宫颈炎,123例宫颈鳞癌进行了bcl-2基因蛋白表达测定。结果:宫颈鳞癌中bcl-2阳性表达(55.29%)显著高于宫颈正常及炎症组织(18.75%)(P<0.01),且bcl-2表达随临床期别升高而降低。其中0期(3/3),Ⅰ期(84.62%),Ⅱ期(74.51%),显著高于Ⅲ期(28.57%)(P<0.05)。bcl-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及存活率呈正相关。结论:bcl-2基因变化在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多见于宫颈癌早期,且提示肿瘤较好的临床行为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宫颈癌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R的图像分析在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方面的研究
12
作者 薛凤霞 焦书竹 张菊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85-688,共4页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103例子宫内膜癌癌细胞中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化、肌层浸润>1/2者的癌细胞核面积、每核AgNOR颗粒总面积、颗粒数及颗粒平均面积明显大于高分化及无肌层浸润者。Ⅱ、Ⅳ期、复发、死...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103例子宫内膜癌癌细胞中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化、肌层浸润>1/2者的癌细胞核面积、每核AgNOR颗粒总面积、颗粒数及颗粒平均面积明显大于高分化及无肌层浸润者。Ⅱ、Ⅳ期、复发、死亡患者的癌细胞的核面积及AgNOR颗粒平均面积较Ⅰ期、无复发、存活者明显增高。AgNOR的颗粒平均面积多在1.20μm×1.20μm以上,并且AgNOR颗粒分布多呈聚集型;而预后较好的患者,AgNOR颗粒平均面积多在亚.15μm×1.15μm左右,颗粒多呈弥散分布。结果提示,细胞内AgNOR的含量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关,图像分析进行AgNOR的定量研究较传统的光镜下计数AgNOR颗粒数目更为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 图像分析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0
13
作者 霍叶琳 王月 +1 位作者 安娜 杜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目的通过挖掘GEPIA数据库中的基因信息,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TIM-3基因在EOC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 目的通过挖掘GEPIA数据库中的基因信息,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TIM-3基因在EOC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卵巢手术治疗的82例EOC癌变组织标本和18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组织中TIM-3的表达水平,分析TIM-3表达与EO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Plotter分析TIM-3表达水平与EOC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qRT-PCR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TIM-3和Wnt1 mRNA表达水平及相关性。采用pMAGic 4.0质粒转染构建TIM-3沉默卵巢癌SKOV3细胞系,将细胞分为SKOV3组(未转染的SKOV3细胞系)、沉默阴性对照组(SKOV3+NCsiRNA组:转染pMAGic 4.0 NC siRNA质粒的SKOV3细胞系)和沉默TIM-3组(SKOV3+TIM-3 siRNA组:转染pMAGic 4.0 TIM-3 siRNA质粒的SKOV3细胞系);采用pcDNA3.1质粒转染构建TIM-3过表达卵巢癌SKOV3细胞系,将细胞分为SKOV3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 NC组:转染pcDNA3.1质粒的SKOV3细胞系)和过表达TIM-3组(pcDNA TIM-3组:转染pcDNA3.1 TIM-3质粒的SKOV3细胞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TOPflash/FOPflas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Wnt/β-catenin通路活性,qPCR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转录因子TCF-7、TCFL-2及靶基因CD44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SKOV3细胞中MMP-9,CD44、Wnt1、β-catenin及E-cad蛋白表达。结果TIM-3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EO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EOC组织中TIM-3阳性表达率(84.14%)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6.67%,P<0.05)。TIM-3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且TIM-3与Wnt1水平呈正相关(P<0.05)。沉默TIM-3基因后,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受到抑制,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凋亡能力显著升高(P<0.05),转录因子TCF-7、TCFL-2及靶基因CD44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细胞MMP-9,CD44、Wnt1、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EMT相关蛋白E-cad水平显著上调(P<0.05)。过表达TIM-3基因后,Wnt/β-catenin通路活性被激活,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5),凋亡能力显著降低(P<0.05),转录因子TCF-7、TCFL-2及靶基因CD44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细胞MMP-9,CD44、Wnt1、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EMT相关蛋白E-cad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TIM-3在EOC组织中高表达,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PIA数据库 上皮性卵巢癌 TIM-3基因 生物学行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