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T血管造影在诊断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剑明
史蓉芳
+4 位作者
张立仁
李婷
董智
赵晓斌
徐冬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3-706,710,共5页
目的以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评价CT血管造影检测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FRCS)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2005-11~2011-03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同期(30d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MPI的504例可疑或确诊冠状动...
目的以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评价CT血管造影检测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FRCS)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2005-11~2011-03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同期(30d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MPI的504例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以CCTA冠状动脉狭窄≥50%并伴有相应血管支配区域MPI灌注缺损作为诊断FRCS的参考标准。以病例或血管为观察对象,分别计算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时检测FRCS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例为观察对象,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FR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2%和35.8%、84.7%和97.3%、40.2%和66.7%、94.4%和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管为观察对象,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FR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2%和33.7%、95.4%和99.0%、42.9%和60.0%、98.5%和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具有较佳的排除FRCS的能力。当冠脉狭窄≥50%时,CCTA虽然对FRCS检测灵敏度较高,但其阳性预测值相对较差。当冠脉狭窄≥75%时,CCTA检测FRCS的阳性预测值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福锴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6-1322,1341,共8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优化诊断准确性、自动化处理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心肌灌注显像的数据采集处理、衰减校正、图像后处理、诊断报告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核心脏病学的工作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脏病学
放射性核素
心肌灌注显像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血管造影在诊断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剑明
史蓉芳
张立仁
李婷
董智
赵晓斌
徐冬生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
天津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
临床
学院
泰达
国际
心血管病医院
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3-706,710,共5页
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项目(2011KZ12)
文摘
目的以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评价CT血管造影检测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FRCS)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2005-11~2011-03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同期(30d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MPI的504例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以CCTA冠状动脉狭窄≥50%并伴有相应血管支配区域MPI灌注缺损作为诊断FRCS的参考标准。以病例或血管为观察对象,分别计算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时检测FRCS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例为观察对象,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FR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2%和35.8%、84.7%和97.3%、40.2%和66.7%、94.4%和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管为观察对象,CCTA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FR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2%和33.7%、95.4%和99.0%、42.9%和60.0%、98.5%和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具有较佳的排除FRCS的能力。当冠脉狭窄≥50%时,CCTA虽然对FRCS检测灵敏度较高,但其阳性预测值相对较差。当冠脉狭窄≥75%时,CCTA检测FRCS的阳性预测值有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
Keyword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oronary diseases
Myocardialperfusion imaging
Tomography, emission-computed, single-photon
Functionallyrelevant coronary steonses
分类号
R543.3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福锴
李剑明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
临床
学院
、
泰达
国际
心血管病医院
核
医学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6-1322,1341,共8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CYBJC00580)。
文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推动了核心脏病学中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处理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大量复杂数据、减少图像采集时间和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优化诊断准确性、自动化处理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心肌灌注显像的数据采集处理、衰减校正、图像后处理、诊断报告及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核心脏病学的工作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核心脏病学
放射性核素
心肌灌注显像
人工智能
综述
Keywords
Nuclear cardiology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分类号
R445.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文摘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T血管造影在诊断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李剑明
史蓉芳
张立仁
李婷
董智
赵晓斌
徐冬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工智能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赵福锴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