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弓形虫脑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佩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6-48,共3页
弓形虫脑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刘佩梅综述杨树森校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其在人及其它中间宿主体内呈现两种形态表现:速殖子(tachyzoite)和包囊(内含缓殖子bradyzoite)。前者引起宿主的急性感染过...
弓形虫脑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刘佩梅综述杨树森校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其在人及其它中间宿主体内呈现两种形态表现:速殖子(tachyzoite)和包囊(内含缓殖子bradyzoite)。前者引起宿主的急性感染过程;后者可长期存在于宿主的脑、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脑炎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免疫组织化学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俊燕
杨树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弓形虫病
弓形虫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云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9-92,88,共5页
关键词
弓形虫
分子生物学
速殖子
缓殖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蒜素、替硝唑抗小鼠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1
4
作者
刘佩梅
郑凯
+2 位作者
申力
单连玉
杨秀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小鼠
大蒜素
替硝唑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刘俊燕
杨秀珍
+1 位作者
吴增强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0,F003,共5页
目的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 (RH株 )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要脏器的动态分布 ,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 用弓形虫 RH株速殖子 10 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 ,于感染后第 2、4...
目的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 (RH株 )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要脏器的动态分布 ,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 用弓形虫 RH株速殖子 10 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 ,于感染后第 2、4、6和 8d,取肝、脾、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结果 虫体首先在肝脏内被发现 (第 2 d) ,其次是脾和肺 (第 4d) ,最后是脑 (第 8d)。感染早期 ,肝与脾边缘均可见虫体且较多 ;随时间延长 ,肝、脾与肺组织内部逐渐发现少量虫体 ,分布均匀 ;随病程延长 ,各脏器内虫体由少增多 ;脑内发现虫体最晚 ;小鼠体内虫体大量增殖 ,病变严重 ,最终死亡。结论 间接免疫酶染色方法可清楚显示弓形虫感染急性期的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及抗原成份。小鼠多脏器被累及如肝、脾、肺和脑。间接免疫酶染色观察结果提示 ,经腹腔感染小鼠时 ,虫体播散途径为 :虫体首先直接侵入腹腔内的器官 ,再通过血液循环播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间接免疫酶染色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的保护性免疫研究
被引量:
13
6
作者
涂涛
安桂珍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接种小鼠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检查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数 ;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成虫...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接种小鼠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检查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数 ;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 82 19%、72 31%和 42 88% ;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6 8 83%、78 19%和 5 1 96 %。血清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GMRT分别为对照组的 7 46倍、5 2 8倍和 4 92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均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诱导小鼠对攻击感染产生保护性。其中 ,成虫抗原和新生幼虫抗原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原性 ,而成虫抗原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免疫疫苗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新生幼虫
肌幼虫
抗原
保护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途径感染弓形虫小鼠在脑内形成包囊的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刘俊燕
杨秀珍
+1 位作者
吴增强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用3种不同途径感染Fukaya株弓形虫速殖子,观察弓形虫感染小鼠慢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脑内的成囊过程,以期寻求一个稳定、易建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弓形虫Fukaya株...
目的用3种不同途径感染Fukaya株弓形虫速殖子,观察弓形虫感染小鼠慢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脑内的成囊过程,以期寻求一个稳定、易建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5×104个)分别以腹腔、皮下和口服途径感染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并与不给药组做对照,于感染后第3d、6d1、4d2、1d、28d、42d和90d,取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统计脑内虫体数量及形成包囊情况。结果不给药组第3d、6d与给药组第6d,3种感染途径的腹腔含虫数比较:均为腹腔感染>皮下感染>经口感染。比较小鼠脑内虫体分布:腹腔感染组,第28d的脑内虫体达到高峰,此时脑内包囊最多。皮下感染组,第21d的脑内虫体最多,脑内包囊也多。经口感染组,第21d脑内虫体最多,但脑内偶见包囊。经口感染Fukaya株速殖子似不易成囊。经腹腔、皮下和口服感染虫体的小鼠存活率在第42d分别为100%、66%、80%。结论弓形虫感染慢性期小鼠脑多被累及。腹腔与皮下感染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比口服易成囊,经腹腔感染方式建立弓形虫慢性感染动物模型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途径
包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株弓形虫速殖子的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王文实
杨秀珍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为探索一种以体外培养方法收获弓形虫速殖子的较适条件。方法以RH、SH1、PP3个分离株的弓形虫速殖子,按105、104、10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HeLa细胞,调定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为8.0、7.0和6.5进行培养。...
目的为探索一种以体外培养方法收获弓形虫速殖子的较适条件。方法以RH、SH1、PP3个分离株的弓形虫速殖子,按105、104、10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HeLa细胞,调定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为8.0、7.0和6.5进行培养。结果发现接种后6d速殖子的累积收获量存在差异性,其中以SE1株收获量大,RH株次之,PP株最少;接种量为105时,收获量大,104组次之,103最少。在培养基pH为6.5时的收获量大,pH7.0次之,pH8.0最少。结论pH6.5的培养条件较适于试验的3株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增殖,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PH值
接种量
弓形体
弓形虫速殖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绦虫妊娠节片标本制作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6
9
作者
纪伟华
郭冀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 制作结构清晰、易于观察、颜色鲜亮的带绦虫妊娠节片标本。方法 采用孔雀绿染色法。结果 经孔雀绿染色的妊娠节片 ,子宫及其侧枝均呈绿色 ,其它组织为无色透明。结论 该方法弥补了以往传统染色法的缺陷 ,使子宫与周围组织清晰...
目的 制作结构清晰、易于观察、颜色鲜亮的带绦虫妊娠节片标本。方法 采用孔雀绿染色法。结果 经孔雀绿染色的妊娠节片 ,子宫及其侧枝均呈绿色 ,其它组织为无色透明。结论 该方法弥补了以往传统染色法的缺陷 ,使子宫与周围组织清晰可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节片
孔雀绿染色法
带绦虫
标本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株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培养形成包囊的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杨秀珍
王文实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9,共4页
弓形虫RH、PP、SHI株速殖子以105、104、103的接种量接种24h的HeLa细胞,分别维持pH值为8.0、7.0和6.5的培养条件,并适时补充HeLa细胞,结果可见在不同pH值条件下,3株弓形虫均可成囊,其成囊现象与速殖子接种量及培养基pH值有关,...
弓形虫RH、PP、SHI株速殖子以105、104、103的接种量接种24h的HeLa细胞,分别维持pH值为8.0、7.0和6.5的培养条件,并适时补充HeLa细胞,结果可见在不同pH值条件下,3株弓形虫均可成囊,其成囊现象与速殖子接种量及培养基pH值有关,并显示一定的虫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
速殖子
体外培养
弓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弓形虫速殖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11
作者
朱云娟
杨秀珍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制备抗弓形虫速殖子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弓形虫速殖子Mab。用间接ELLSA法测定活性,以琼脂糖免疫双扩散鉴定亚类,通过SDSPAGE和Westemblot分析该Mab...
目的制备抗弓形虫速殖子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弓形虫速殖子Mab。用间接ELLSA法测定活性,以琼脂糖免疫双扩散鉴定亚类,通过SDSPAGE和Westemblot分析该Mab,所识别的抗原分子量,以IFA确定抗原位点在虫体的定位,并对其保护性及特异性进行分析。通过Mab-ELISA法检测弓形虫抗原,以研究其在弓形虫病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抗弓形虫MabF7C8H12属IgG1亚类,识别抗原的分子量为16.5和24kDa。以固定的完整虫体进行IFA,未显示荧光。竞争抑制试验显示50%抑制率时的抗原浓度为40μg/ml。将RH株速殖子与Mab腹水进行孵育后接种子小鼠腹腔,并不能延长小鼠的平均死亡时间。以Mab-ELISA法检测人工溶于PBS和正常人血清中的弓形虫RH株速殖子抗原,最小检出量为0.78μg/ml和1.5μg/ml。RH株速殖子103/只感染小鼠,分别于第6d和第8d能检出循环抗原。结论抗弓形虫速殖子MabF7C8H12是研究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的很好探针,其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弓形虫速殖子
弓形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蝇显微解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贾源
纪伟华
谢醒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关键词
蝇类
解剖方法
显微解剖
家蝇
形态学
胸腹
机能学
种类鉴定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例罕见的鼻部广州管圆线虫病
被引量:
5
13
作者
刘佩梅
安桂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鼻部广州管圆线虫病
虫体形态特征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L-2、IFN-γ在弓形虫感染小鼠脾细胞的活性动态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佩梅
单连玉
+2 位作者
卢奕
李昕
杨秀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 研究小鼠感染RH株弓形虫后脾细胞的IFN -γ、IL - 2活性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10 3 个RH株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接种昆明小鼠 ,分别在感染前、感染后直至小鼠死亡每天随机取 5只鼠脾脏 ,用生物学检测法测定感染前、感染后鼠脾细...
目的 研究小鼠感染RH株弓形虫后脾细胞的IFN -γ、IL - 2活性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10 3 个RH株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接种昆明小鼠 ,分别在感染前、感染后直至小鼠死亡每天随机取 5只鼠脾脏 ,用生物学检测法测定感染前、感染后鼠脾细胞IFN -γ、IL - 2的活性 ,结果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后第 2d、第 5d、第 7d小鼠脾细胞IFN -γ活性虽有升高 ,但各组均值与感染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感染与未感染小鼠的IFN -γ活性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鼠脾细胞IL - 2活性在感染前、后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感染后第 3d、4d较第 2d、第 5d、第 7d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至感染后第 9d感染鼠全部死亡。结论 RH株弓形虫感染宿主后剌激宿主产生的内源性IFN -γ和高活性的IL - 2不能引起有效的保护性免疫 ,致使虫体大量繁殖 ,小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IFN-Γ
弓形虫
脾细胞
活性动态
弓形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克隆抗体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文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弓形体
弓形体病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弓形虫脑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佩梅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6-48,共3页
文摘
弓形虫脑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刘佩梅综述杨树森校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其在人及其它中间宿主体内呈现两种形态表现:速殖子(tachyzoite)和包囊(内含缓殖子bradyzoite)。前者引起宿主的急性感染过程;后者可长期存在于宿主的脑、肌肉...
关键词
弓形体
脑炎
病因学
分类号
R531.80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免疫组织化学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俊燕
杨树林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弓形虫病
弓形虫
免疫组织化学
分类号
R531.80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云娟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9-92,88,共5页
关键词
弓形虫
分子生物学
速殖子
缓殖子
分类号
R531.8 [医药卫生—内科学]
R382.5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蒜素、替硝唑抗小鼠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11
4
作者
刘佩梅
郑凯
申力
单连玉
杨秀珍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9-130,共2页
基金
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基金 (编号 :0 0 4-0 0 0 10 5 )
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基金 (编号 :2 0 0 0 0 4)资助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小鼠
大蒜素
替硝唑
疗效
分类号
R531.805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
17
5
作者
刘俊燕
杨秀珍
吴增强
杨树森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0,F003,共5页
基金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973609311
文摘
目的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 (RH株 )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要脏器的动态分布 ,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 用弓形虫 RH株速殖子 10 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 ,于感染后第 2、4、6和 8d,取肝、脾、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结果 虫体首先在肝脏内被发现 (第 2 d) ,其次是脾和肺 (第 4d) ,最后是脑 (第 8d)。感染早期 ,肝与脾边缘均可见虫体且较多 ;随时间延长 ,肝、脾与肺组织内部逐渐发现少量虫体 ,分布均匀 ;随病程延长 ,各脏器内虫体由少增多 ;脑内发现虫体最晚 ;小鼠体内虫体大量增殖 ,病变严重 ,最终死亡。结论 间接免疫酶染色方法可清楚显示弓形虫感染急性期的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及抗原成份。小鼠多脏器被累及如肝、脾、肺和脑。间接免疫酶染色观察结果提示 ,经腹腔感染小鼠时 ,虫体播散途径为 :虫体首先直接侵入腹腔内的器官 ,再通过血液循环播散 。
关键词
弓形虫病
间接免疫酶染色
病理诊断
Keywords
Toxoplasma gondii
Indirect 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
Pathology diagnosis
分类号
R531.80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的保护性免疫研究
被引量:
13
6
作者
涂涛
安桂珍
杨树森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9,共4页
文摘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接种小鼠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检查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数 ;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 82 19%、72 31%和 42 88% ;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6 8 83%、78 19%和 5 1 96 %。血清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GMRT分别为对照组的 7 46倍、5 2 8倍和 4 92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均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诱导小鼠对攻击感染产生保护性。其中 ,成虫抗原和新生幼虫抗原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原性 ,而成虫抗原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免疫疫苗来源。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新生幼虫
肌幼虫
抗原
保护性免疫
Keywords
Trichinella spiralis
Adult worm
Newborn larvae
Muscle larvae
Antigens
Protevtive immunity
分类号
R383.15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途径感染弓形虫小鼠在脑内形成包囊的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刘俊燕
杨秀珍
吴增强
杨树森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6-619,共4页
基金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973609311)
文摘
目的用3种不同途径感染Fukaya株弓形虫速殖子,观察弓形虫感染小鼠慢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脑内的成囊过程,以期寻求一个稳定、易建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5×104个)分别以腹腔、皮下和口服途径感染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并与不给药组做对照,于感染后第3d、6d1、4d2、1d、28d、42d和90d,取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统计脑内虫体数量及形成包囊情况。结果不给药组第3d、6d与给药组第6d,3种感染途径的腹腔含虫数比较:均为腹腔感染>皮下感染>经口感染。比较小鼠脑内虫体分布:腹腔感染组,第28d的脑内虫体达到高峰,此时脑内包囊最多。皮下感染组,第21d的脑内虫体最多,脑内包囊也多。经口感染组,第21d脑内虫体最多,但脑内偶见包囊。经口感染Fukaya株速殖子似不易成囊。经腹腔、皮下和口服感染虫体的小鼠存活率在第42d分别为100%、66%、80%。结论弓形虫感染慢性期小鼠脑多被累及。腹腔与皮下感染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比口服易成囊,经腹腔感染方式建立弓形虫慢性感染动物模型较稳定。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途径
包囊
Keywords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ed way
cyst
分类号
R382.5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株弓形虫速殖子的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王文实
杨秀珍
杨树森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目的为探索一种以体外培养方法收获弓形虫速殖子的较适条件。方法以RH、SH1、PP3个分离株的弓形虫速殖子,按105、104、10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HeLa细胞,调定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为8.0、7.0和6.5进行培养。结果发现接种后6d速殖子的累积收获量存在差异性,其中以SE1株收获量大,RH株次之,PP株最少;接种量为105时,收获量大,104组次之,103最少。在培养基pH为6.5时的收获量大,pH7.0次之,pH8.0最少。结论pH6.5的培养条件较适于试验的3株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增殖,同时。
关键词
体外培养
PH值
接种量
弓形体
弓形虫速殖子
Keywords
Toxoplasma gondii Isolates In vitro pH value Inoculation amount
分类号
R382.5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绦虫妊娠节片标本制作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6
9
作者
纪伟华
郭冀玲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4,共2页
文摘
目的 制作结构清晰、易于观察、颜色鲜亮的带绦虫妊娠节片标本。方法 采用孔雀绿染色法。结果 经孔雀绿染色的妊娠节片 ,子宫及其侧枝均呈绿色 ,其它组织为无色透明。结论 该方法弥补了以往传统染色法的缺陷 ,使子宫与周围组织清晰可辨 。
关键词
妊娠节片
孔雀绿染色法
带绦虫
标本制作
Keywords
Gravid proglottid
Malachite green stain method
分类号
R383.32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Q-34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株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培养形成包囊的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杨秀珍
王文实
杨树森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9,共4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弓形虫RH、PP、SHI株速殖子以105、104、103的接种量接种24h的HeLa细胞,分别维持pH值为8.0、7.0和6.5的培养条件,并适时补充HeLa细胞,结果可见在不同pH值条件下,3株弓形虫均可成囊,其成囊现象与速殖子接种量及培养基pH值有关,并显示一定的虫株间差异。
关键词
包囊
速殖子
体外培养
弓形体
Keywords
Toxoplasma godii,Cyst,Tachyzoites,Culture in vitro
分类号
R382.5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弓形虫速殖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11
作者
朱云娟
杨秀珍
杨树森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28,共5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95360241
文摘
目的制备抗弓形虫速殖子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弓形虫速殖子Mab。用间接ELLSA法测定活性,以琼脂糖免疫双扩散鉴定亚类,通过SDSPAGE和Westemblot分析该Mab,所识别的抗原分子量,以IFA确定抗原位点在虫体的定位,并对其保护性及特异性进行分析。通过Mab-ELISA法检测弓形虫抗原,以研究其在弓形虫病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抗弓形虫MabF7C8H12属IgG1亚类,识别抗原的分子量为16.5和24kDa。以固定的完整虫体进行IFA,未显示荧光。竞争抑制试验显示50%抑制率时的抗原浓度为40μg/ml。将RH株速殖子与Mab腹水进行孵育后接种子小鼠腹腔,并不能延长小鼠的平均死亡时间。以Mab-ELISA法检测人工溶于PBS和正常人血清中的弓形虫RH株速殖子抗原,最小检出量为0.78μg/ml和1.5μg/ml。RH株速殖子103/只感染小鼠,分别于第6d和第8d能检出循环抗原。结论抗弓形虫速殖子MabF7C8H12是研究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的很好探针,其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弓形虫速殖子
弓形体病
Keywords
Toxoplasma gondii
MaB
SDS-PAGE
Western blot Mab-ELISA
分类号
R531.8 [医药卫生—内科学]
R392-33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蝇显微解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贾源
纪伟华
谢醒民
机构
天津
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人体
寄生虫
学
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关键词
蝇类
解剖方法
显微解剖
家蝇
形态学
胸腹
机能学
种类鉴定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分类号
R184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R65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例罕见的鼻部广州管圆线虫病
被引量:
5
13
作者
刘佩梅
安桂珍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鼻部广州管圆线虫病
虫体形态特征
流行病学
分类号
R532.190.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L-2、IFN-γ在弓形虫感染小鼠脾细胞的活性动态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佩梅
单连玉
卢奕
李昕
杨秀珍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人体
寄生虫
学
教研室
天津医科大学
免疫
学
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2,共3页
基金
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基金 (编号 :2 0 0 0 0 4)
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基金 (编号 :0 0 4-0 0 0 1 0 5)资助
文摘
目的 研究小鼠感染RH株弓形虫后脾细胞的IFN -γ、IL - 2活性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10 3 个RH株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接种昆明小鼠 ,分别在感染前、感染后直至小鼠死亡每天随机取 5只鼠脾脏 ,用生物学检测法测定感染前、感染后鼠脾细胞IFN -γ、IL - 2的活性 ,结果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后第 2d、第 5d、第 7d小鼠脾细胞IFN -γ活性虽有升高 ,但各组均值与感染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感染与未感染小鼠的IFN -γ活性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鼠脾细胞IL - 2活性在感染前、后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感染后第 3d、4d较第 2d、第 5d、第 7d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至感染后第 9d感染鼠全部死亡。结论 RH株弓形虫感染宿主后剌激宿主产生的内源性IFN -γ和高活性的IL - 2不能引起有效的保护性免疫 ,致使虫体大量繁殖 ,小鼠死亡。
关键词
IL-2
IFN-Γ
弓形虫
脾细胞
活性动态
弓形虫病
Keywords
Toxoplasma gondii
IFN γ
IL 2
分类号
R531.8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克隆抗体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文实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弓形体
弓形体病
单克隆抗体
分类号
R531.80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弓形虫脑炎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刘佩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免疫组织化学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刘俊燕
杨树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朱云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蒜素、替硝唑抗小鼠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观察
刘佩梅
郑凯
申力
单连玉
杨秀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刘俊燕
杨秀珍
吴增强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的保护性免疫研究
涂涛
安桂珍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同途径感染弓形虫小鼠在脑内形成包囊的研究
刘俊燕
杨秀珍
吴增强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三株弓形虫速殖子的体外培养研究
王文实
杨秀珍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带绦虫妊娠节片标本制作方法的研究
纪伟华
郭冀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三株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培养形成包囊的研究
杨秀珍
王文实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抗弓形虫速殖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朱云娟
杨秀珍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家蝇显微解剖方法的研究
贾源
纪伟华
谢醒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一例罕见的鼻部广州管圆线虫病
刘佩梅
安桂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IL-2、IFN-γ在弓形虫感染小鼠脾细胞的活性动态
刘佩梅
单连玉
卢奕
李昕
杨秀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单克隆抗体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王文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