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醇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孟舒献 温晓娜 +1 位作者 冯亚青 顾汉卿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甲醛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PVA)形成缩醛化聚乙烯醇膜,再将肝素键合到聚乙烯醇上形成肝素化聚乙烯醇膜(H PVA).生物相容性测试表明,涂层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血液凝固实验中导管凝血时间可达到3h,而空白组(医用聚氯乙... 甲醛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PVA)形成缩醛化聚乙烯醇膜,再将肝素键合到聚乙烯醇上形成肝素化聚乙烯醇膜(H PVA).生物相容性测试表明,涂层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血液凝固实验中导管凝血时间可达到3h,而空白组(医用聚氯乙烯)凝血时间在1h以内;活性部分凝血时间(APTT)试验表明接枝肝素后的缩醛化聚乙烯醇中没有肝素游离到血液中;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试验表明细胞生长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生物相容性 抗凝血性 组织相容性 生物医学材料 缩醛化聚乙烯醇膜 肝素化聚乙烯醇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搏定对膀胱癌耐药性的逆转研究
2
作者 周永建 周鑫 +2 位作者 赵玉千 韩志兴 吴长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通过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阻止抗癌药物从细胞内排出,探讨肿瘤细胞抗药性逆转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氮唑化合物(MTT)试验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方法检测应用异搏定后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的改变。结果发现异搏定对膀胱癌敏感... 目的通过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阻止抗癌药物从细胞内排出,探讨肿瘤细胞抗药性逆转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氮唑化合物(MTT)试验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方法检测应用异搏定后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的改变。结果发现异搏定对膀胱癌敏感细胞(EJ)的生长无影响,而对膀胱癌耐药细胞(EJ-R)则随着异搏定质量浓度的增加,化疗药物的抗癌作用逐渐增强。结论异搏定通过阻滞钙通道,降低P-GP170排出抗癌药物的作用,使癌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得到保证,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即癌细胞抗药性得到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多药耐药基因 耐药性 异搏定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涂覆的 Ti-6Al-4V注入Cu^(2+)后的抑菌性与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褚珊珊 万荣欣 +2 位作者 吕晓飞 顾汉卿 彭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8-215,共8页
在TiN涂覆的Ti-6Al-4V表面分别注入一定剂量的Cu^(2+)或Ag^+,研究并对比所注入表面的抑菌性和细胞相容性。将L929细胞分别接种于4种材料上:空白对照组——Ti-6Al-4V(钛合金组),阴性对照组——TiN涂覆的Ti-6Al-4V(TiN组),阳性对照组——... 在TiN涂覆的Ti-6Al-4V表面分别注入一定剂量的Cu^(2+)或Ag^+,研究并对比所注入表面的抑菌性和细胞相容性。将L929细胞分别接种于4种材料上:空白对照组——Ti-6Al-4V(钛合金组),阴性对照组——TiN涂覆的Ti-6Al-4V(TiN组),阳性对照组——TiN涂覆的Ti-6Al-4V表面注Ag(注Ag组),实验组——TiN涂覆的Ti-6Al-4V表面注Cu(注Cu组)。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的骨架形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铺展黏附,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滴到各组样品表面,24 h后通过活菌铺板计数法观察材料表面活菌的菌落数目,用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细菌黏附、形态。接触角检测材料亲水性,XPS检测材料表面元素组成,ICP-MS检测材料目标元素离子析出量。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注Ag组和注Cu组细胞较为密集,黏附、铺展充分,可见板状伪足与丝状伪足。CCK-8:接种1、3、5天后,注Ag组和注Cu组细胞与钛合金组以及TiN组相比增殖明显,证明这两组材料没有明显毒性。活菌铺板计数:注Cu组和注Ag组菌落少,抑菌率分别为91%±2%和87%±2%。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注Cu组和注Ag组的细菌比钛合金组和TiN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少。细胞壁完整性被破坏,部分细菌破碎。研究表明,TiN涂覆Ti-6Al-4V表面注Cu和注Ag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覆 TI-6AI-4V MEVVA离子注入 Cu抑菌性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合金表面沉积TiN/Ti微纳米多层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慧琴 万荣欣 +2 位作者 顾汉卿 李德军 董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沉积TiN/Ti微纳米4层膜,以提高其表面性能。将改性前后的镍钛合金在Hank’s液中静态浸泡3个月,检测不同时间点的镍离子溶出浓度;采用极化曲线,观察镀膜改性前后镍钛合金的耐... 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沉积TiN/Ti微纳米4层膜,以提高其表面性能。将改性前后的镍钛合金在Hank’s液中静态浸泡3个月,检测不同时间点的镍离子溶出浓度;采用极化曲线,观察镀膜改性前后镍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同时用SEM、AES、表面硬度,分析薄膜表面结构性能。结果表明,镍钛合金在PBS中静态浸泡在2个月时镍离子释放量达到顶峰值,经过改性的镍钛合金镍离子释放量仅为未改性的1/10。与未改性的镍钛合金相比,具有厚度为9μm特殊纳米交替结构的TiN/Ti多层膜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可高达56.4 GPa。实验结果显示,该表面改性使材料表面光滑,镍离子的释放量减少90%,纳米硬度提高了7.6倍,大大降低镍钛合金中镍离子的过敏和潜在致癌性危害。这种表面改性的镍钛合金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器、血管支架和牙科植体植入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磁控溅射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离子束辅助沉积对形成氮化钛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立 赵杰 +1 位作者 李德军 顾汉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0-523,526,共5页
 用不同能量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在医用不锈钢317L和Si(100)基底上沉积TiN薄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特征;测试了薄膜与基底的附着力和耐磨性;用电化学腐蚀的方法检测了...  用不同能量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在医用不锈钢317L和Si(100)基底上沉积TiN薄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特征;测试了薄膜与基底的附着力和耐磨性;用电化学腐蚀的方法检测了薄膜在Hank′s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最后采用成纤维细胞、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试验考察了生长于不同薄膜表面的细胞粘附、增殖、展布情况及细胞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用高、低能氮离子兼用的IBAD方法制备的TiN多晶薄膜比只用高能或低能沉积的薄膜具有更强的附着力和耐磨性,在Hank′s模拟体液中显示出更强的抗腐蚀能力,并在细胞体外培养中显示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 氮化钛(TiN) 附着力 耐腐蚀 细胞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小兵 畅继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720,共4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腺泡增生 前列腺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移植转基因用含粘附分子-2启动子的人CD59重组基因的构建
7
作者 姚旭东 马腾骧 +3 位作者 吴志宏 李胜芝 李志欣 王广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构建含人粘附分子-2(ICAM-2)启动子的人补体调节蛋白CD59重组基因,并将其用于异种器官移植转基因。方法利用PCR方法从人血基因组扩增得到ICAM-2启动子、CD59基因的第一内含子片段,经电泳分离、切胶回收纯化得到上述片段,分别双酶、... 目的构建含人粘附分子-2(ICAM-2)启动子的人补体调节蛋白CD59重组基因,并将其用于异种器官移植转基因。方法利用PCR方法从人血基因组扩增得到ICAM-2启动子、CD59基因的第一内含子片段,经电泳分离、切胶回收纯化得到上述片段,分别双酶、单酶切这两条片段,纯化回收备用;双酶切pcDNA3-CD59真核表达载体,经电泳分离、切胶回收纯化得到不含病毒启动子、含筛选基因Neo的一段pcDNA3-CD59cDNA作为载体序列;ICAM-2启动子片段先与载体进行定向克隆连接反应后转化细菌,阳性转化菌质粒抽提及酶切鉴定,得到pcDNA3-ICAM2-CD59质粒;再单酶切此质粒,纯化该载体与CD59第一内含子片段连接,转化细菌、抽提质粒,用脂质体将该质粒转染猪血管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59蛋白表达。结果得到pcDNA3-Enhancer-ICAM2-CD59质粒,以EcoRⅠ消化此重组质粒,产生5.5及0.5kb两片段;以HindⅢ消化重组质粒,得到5.45及0.55kb两片段,以KpnⅠ/HindⅢ双酶切质粒时,出现5.0、0.55、0.4kb3条片段,对插入子分别进行测序,上述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及正确序列。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基因表达阳性。结论含人ICAM-2启动子的CD59重组基因表达载体获得成功,该重组基因构建成功为转基因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粘附分子-2 CD59重组基因 启动子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