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可地尔、谷氨酰胺、美托洛尔单独及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抗凋亡和HSP70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文华 孙畅 +4 位作者 张颖 吴艳娜 温克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nicorandil,Nic)、谷氨酰胺(glutamine,Glu)、美托洛尔(metoprolol,Met)三药联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抗凋亡能力和保护性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1假手术(Sham)组,...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nicorandil,Nic)、谷氨酰胺(glutamine,Glu)、美托洛尔(metoprolol,Met)三药联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抗凋亡能力和保护性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1假手术(Sham)组,只实施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穿线;2 I/R组,实施LAD 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程序(ischemia/reperfusion,I/R);3 Nic组;4 Glu组;5 Met组;6三药联用(NGM)组;7三药联用低剂量(NGML)组。药物预处理组则在执行I/R程序前30 min腹腔注射Nic、Glu和Met,三药的初始给药剂量均为1mg·kg-1。TUNEL(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凋亡指数衡量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以及保护性蛋白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中,缺血区的细胞凋亡率较高(36.9%±10.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cl-2/Bax值较低(0.14±0.08);与I/R组相比,药物预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cl-2/Bax值明显升高(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的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组相比,药物预处理组的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药物单用组相比,3药联用组的HSP70表达更高(P<0.01)。结论对于大鼠在体I/R损伤,三药联用组与药物单用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所改善;保护性蛋白HSP70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联合用药 抗凋亡 HSP 70 细胞凋亡率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贺苗 赵杰 +5 位作者 苏健 吴艳娜 李欣 康毅 温克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即①假手术组(sham group);②缺血/再灌注组(I/R group);③S1P 0.5 mg·kg-1;④S1P 1 mg·kg-1;⑤S1P 2 mg·kg-1剂量组。四氮唑染色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S1P 0.5、1、2 mg·kg-1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血浆CKMB活性(P<0.01)及MPO含量(P<0.05,P<0.01,P<0.01)。S1P 1、2 mg·kg-1可降低血浆MDA水平(P<0.01)。并可改善心肌坏死、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以及线粒体损伤程度。结论 S1P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拮抗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结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后适应 心肌梗死面积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信号通路在1-磷酸鞘氨醇后适应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雨晴 吴艳娜 +4 位作者 李欣 尹永强 康毅 娄建石 温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研究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后适应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7组,即(1)正常对照组(C);(2)缺氧/... 目的研究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后适应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7组,即(1)正常对照组(C);(2)缺氧/复氧组(H/R);(3)S1P组;(4)S1P+LY294002组(S1P+LY);(5)LY组;(6)S1P+PD98059组(S1P+PD);(7)PD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Akt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H/R组比较,S1P组可明显增加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增加TSOD及Mn-SOD活力,降低MDA含量,降低钙离子浓度,增加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而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或ERK1/2阻断剂PD98059可阻断S1P对H9c2的上述作用。结论 S1P能够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加入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和ERK1/2抑制剂PD98059均使S1P的保护作用被取消,表明S1P通过RISK信号通路发挥抗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 缺氧/复氧 H9C2细胞 PI3K/Akt ERK1/2 RI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普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君秋 刘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口服雷米普利(1 mg.kg-1)或等剂量生理盐水,24 h后制备心肌缺血30m in再灌注120 m in模型,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用...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口服雷米普利(1 mg.kg-1)或等剂量生理盐水,24 h后制备心肌缺血30m in再灌注120 m in模型,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抑凋亡基因(Bc 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米普利组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梗死范围缩小,细胞凋亡指数减少且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减弱的DNA梯形图谱,Bc l-2表达增加以及Bc l-2/Bax比值增加。结论雷米普利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以及上调抑凋亡基因Bc l-2的表达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普利 心肌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BCL-2/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镁对缺氧/复氧致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丛恬駪 张铭慧 +4 位作者 何海燕 尹永强 吴红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2-1387,共6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缺氧/复氧损伤所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异常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肌细胞,以缺氧钠外液模拟缺氧1... 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缺氧/复氧损伤所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异常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肌细胞,以缺氧钠外液模拟缺氧15 min后,给予有氧钠外液5 min制备缺氧/复氧模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以胺碘酮为阳性对照药,记录不同浓度TMCC对正常细胞和缺氧复氧模型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INa峰值(56.89±2.07)pA/pF相比,缺氧/复氧使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峰值减小至(35.05±1.52)pA/pF(n=6,P<0.01),I-V曲线上移。TMCC(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电流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分别恢复至(35.78±1.95)pA/pF(n=6,P>0.05)、(41.52±0.86)pA/pF(n=6,P<0.01)、(48.34±0.99)pA/pF(n=6,P<0.01),24.24μmol·L-1胺碘酮使其恢复为(39.44±1.24)pA/pF(n=6,P<0.01)。TMCC和胺碘酮均能使上移的I-V曲线下移。此外,TMCC和胺碘酮还可恢复因缺氧/复氧右移的失活曲线,使失活减慢,但对激活的影响并不明显。结论 TMCC(200、400μmol·L-1)通过抑制钠通道的失活过程以恢复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INa峰值减小,使上移的I-V曲线下移,提示该作用可能是TMCC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镁 心律失常 心室肌细胞 钠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糖萼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5
6
作者 温克 贺平年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1-984,共4页
内皮细胞糖萼是覆盖于内皮细胞表面多种活性成分组成的绒毛状细胞结构。内皮细胞糖萼可调控血管通透性,介导剪切力诱导的一氧化氮释放,通过抑制凝血及细胞粘附发挥一系列血管保护作用。而糖萼的降解可能与众多心血管疾病有关。该文就内... 内皮细胞糖萼是覆盖于内皮细胞表面多种活性成分组成的绒毛状细胞结构。内皮细胞糖萼可调控血管通透性,介导剪切力诱导的一氧化氮释放,通过抑制凝血及细胞粘附发挥一系列血管保护作用。而糖萼的降解可能与众多心血管疾病有关。该文就内皮细胞糖萼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萼 内皮细胞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梅 朱学慧 +7 位作者 袁恒杰 罗琼 吴艳娜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观察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成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缺血预适应(MIP)、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 目的:观察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模型。将DM大鼠随机分成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缺血预适应(MIP)、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组。通过3个循环的左后肢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每天1次,连续3 d,建立NDLIP模型。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实施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建立MIP模型。各组实施LAD 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复制I/R模型。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记录缺血期间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情况。TTC染色测定大鼠心肌I/R后梗死面积(IS)。检测心肌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相比,MIP组和NDLIP组室性早搏(VPC)出现时间明显推迟(P<0.01),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发生率都明显降低(P<0.05),IS明显缩小,梗死面积/危险区(IS/AAR)重量比值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而T-SOD及Mn-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改善DM大鼠的心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远端缺血预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作用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后适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蒙蒙 王雨晴 +2 位作者 张丽志 娄建石 温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后适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UVEC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HUVEC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S1P低剂量组、S1P中剂量组、S1P高剂量组以及缺氧/复氧损伤(H...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后适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UVEC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HUVEC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S1P低剂量组、S1P中剂量组、S1P高剂量组以及缺氧/复氧损伤(H/R)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测定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nmtase,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活力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测定HUVECs细胞Bcl-2/Bax、e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R组相比,S1P低、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HUVECs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T-SOD活力、CuZn-SOD活力、Mn-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及增加eNOS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 S1P能够使H/R损伤的HUVECs细胞凋亡率降低,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S1P对H/R损伤的HUVECs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MDA含量,提高细胞内SOD活力,提升线粒体膜电位,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 缺氧/复氧 HUVECs细胞 BCL-2/BAX eNOS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途径:微囊泡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君秋 刘明林 刘艳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6-379,共4页
微囊泡(MV)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正逐渐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也可能包括胞浆中的细胞器和部分mRNA。MV可以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浆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 微囊泡(MV)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正逐渐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也可能包括胞浆中的细胞器和部分mRNA。MV可以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浆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细胞发生联系,并参与了诸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介绍近年关于微囊泡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细胞膜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玻璃容器法测定大鼠足跖炎性肿胀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凤菊 娄建石 +2 位作者 刘艳霞 康毅 韩永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9-570,共2页
改良玻璃容器法测定大鼠足跖炎性肿胀白凤菊娄建石刘艳霞康毅韩永晶(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天津300070)中国图书分类号R364.5大鼠足跖炎性肿胀法是抗炎药物实验中最常用的急性非特异炎症模型。测量肿胀度... 改良玻璃容器法测定大鼠足跖炎性肿胀白凤菊娄建石刘艳霞康毅韩永晶(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天津300070)中国图书分类号R364.5大鼠足跖炎性肿胀法是抗炎药物实验中最常用的急性非特异炎症模型。测量肿胀度的方法包括周长法或厚度法、容积法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玻璃容器法 大鼠 足跖炎性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甙Ⅳ对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卫真 康毅 +4 位作者 焦建杰 吴艳娜 孔雁军 娄建石 刘艳霞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2期2011-2012,2029,共3页
目的 :观察阿霉素 (Adriamycin ,ADR)造成大鼠心肌损伤时 ,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及黄芪甙Ⅳ对其的影响。方法 :动物随机分 3组 ,ADR组 :大鼠腹腔注射ADR4 .5mg/kg ,共 2日 ;黄芪甙Ⅳ组 :腹腔注射... 目的 :观察阿霉素 (Adriamycin ,ADR)造成大鼠心肌损伤时 ,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及黄芪甙Ⅳ对其的影响。方法 :动物随机分 3组 ,ADR组 :大鼠腹腔注射ADR4 .5mg/kg ,共 2日 ;黄芪甙Ⅳ组 :腹腔注射黄芪甙Ⅳ 2mg/kg ,30分钟后给ADR同ADR组 ;正常对照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4 .5mg/kg ,共 2日。给药后第五天测定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MDA含量 ,并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黄芪甙Ⅳ能降低ADR心肌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 ,增加SOD活性 ,明显减轻ADR对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 :黄芪甙Ⅳ可对抗ADR引起的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保护心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甙Ⅳ 阿霉素 心肌 脂质过氧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艳霞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 ,RNAi)是指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分子 (double strandedRNA ,dsRNA)导入细胞时 ,该mR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 ,导致基因表达的沉默。本文介绍RNAi作用的发现。
关键词 RNA干扰作用 研究进展 dsRNA合成 启动子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对大鼠心肌收缩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钰 杨帆 +5 位作者 丛恬駪 孙凯 李燕 康毅 尹永强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大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利用压力感受器插管法测定左心室相关心功能参数,记录低、中和高3个浓度Dio对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大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利用压力感受器插管法测定左心室相关心功能参数,记录低、中和高3个浓度Dio对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_(max))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io对H9c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多功能酶标仪观察药物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0.1、1μmol·L^(-1)Dio可明显增加LVSP,由(11.55±0.52)、(10.53±0.28)kPa分别增加至(13.08±0.72)、(12.53±0.64)kPa(P<0.01);增加+dp/dt_(max)由(0.38±0.10)、(0.40±0.07)kPa·ms^(-1)分别增加至(0.42±0.11)、(0.43±0.02)kPa·ms^(-1)(P<0.05)。10μmol·L^(-1)Dio则使LVSP由(12.13±0.33)kPa减至(9.46±0.77)kPa(P<0.01),使+dp/dt_(max)由(0.42±0.04)kPa·ms^(-1)降为(0.24±0.04)kPa·ms^(-1)(P<0.01)。0.1、1、10μmol·L^(-1)的Dio可使H9c2细胞中Ca^(2+)相对荧光强度由(16.62±0.89)分别增加至(21.48±0.80)、(25.68±0.69)和(19.84±0.66)(P<0.01)。0.1、1μmol·L^(-1)Dio对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而10μmol·L^(-1)Dio会使JC-1单体与聚合物的比值由(1.14±0.03)增加为(1.35±0.06)(P<0.01),即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低、中浓度Dio可增加LVSP和+dp/dt_(max),表现正性肌力作用,机制为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并且,其在增加细胞内Ca^(2+)浓度的同时并不会引起钙超载,仅高浓度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CA^2+浓度 正性肌力作用 离子通道 钠钙交换体 左心室收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蕾 张曦 +5 位作者 朱学慧 张颖 王亚霓 康毅 高卫真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500,共6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对1周和4周病程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经尾静脉1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成1周和4周病程的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假...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对1周和4周病程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经尾静脉1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成1周和4周病程的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4组。NLIP组连续3 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I/R、CIP和NLIP组动物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Sham组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清CK-MB、LDH活性。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NLIP可明显降低1周和4周病程DM动物室性早搏(VPC)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推迟1周病程DM模型缺血期间VPC的出现时间并缩短其持续时间,与CIP作用程度相当,同时可缩短4周病程DM动物VPC持续时间。与1周病程比较,4周病程I/R组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NLIP与CIP均可使两病程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与I/R组比较,两病程动物NLIP与CIP组CK-MB、LDH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NLIP对1周和4周病程DM动物均具有延迟相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缺血预适应 糖尿病 不同病程 缺血 再灌注 延迟相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普利与BQ-123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卓君 王瑶 +2 位作者 宋君秋 吴艳娜 刘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5-1649,共5页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与BQ-123单用及合用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缺血/再灌注(I/R)、雷米普利(RAM)、BQ-123(BQ)及联合给药(R&B)共5组。...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与BQ-123单用及合用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缺血/再灌注(I/R)、雷米普利(RAM)、BQ-123(BQ)及联合给药(R&B)共5组。除Sham组,其余均行I/R过程。I/R前24h,RAM及R&B组按1mg.kg-1剂量以雷米普利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其余组均以等剂量生理盐水(NS)灌胃;I/R过程中,BQ及R&B组按10μg.kg-1.min-1,于缺血前10min至缺血30min末用注射泵恒速左侧股静脉输入BQ-123生理盐水溶液2ml,其余组均以等剂量NS持续静脉输入。观察动物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变化,记录缺血期室性心律失常(VA);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情况;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各给药组ST-段抬高幅度均明显降低、缺血期VA出现时间明显推迟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肌组织T-SOD、Mn-SOD及CAT活力均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单用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在VA出现及持续时间、梗死面积、T-SOD和Mn-SOD活力及MDA含量方面变化更为明显。结论雷米普利、BQ-123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两药合用在推迟缺血期VA的出现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方面优于两药各自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普利 BQ-123 缺血/再灌注 SOD MDA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生长分化因子15基因沉默增强胶质瘤U373细胞的化疗耐药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欢 郭谦 +3 位作者 胡宇千 曹蕾 盖克克 强兆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基因低表达对胶质瘤U373细胞对化疗药物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和顺铂(cisplatin,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靶向GDF15的GDF15-RNAi克...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基因低表达对胶质瘤U373细胞对化疗药物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和顺铂(cisplatin,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靶向GDF15的GDF15-RNAi克隆入慢病毒载体GV248,构建shRNA慢病毒LV-GDF15-RNAi,用无关序列构建阴性对照慢病毒LV-RNAi,分别稳定转染U373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对细胞内GDF15表达的影响。用梯度质量浓度的VM-26(0.1、0.5、2.5和12.5μg/ml)和DDP(0.08、0.4、2和10μg/ml)处理LV-GDF15-RNAi组和LV-RNAi组细胞48 h,MTT法、Hoechst/PI双染检测LVGDF15-RNAi转染对U373细胞VM-26、DDP耐药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LV-GDF15-RNAi转染对U37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cl-x L、P53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低表达GDF15的U373细胞系,LV-GDF15-RNAi组细胞内GDF15表达较LV-RNAi组和野生型U373细胞显著降低(0.013±0.001 vs 0.622±0.068、0.601±0.004,均P<0.01)。VM-26和DDP在最低浓度时,LV-GDF15-RNAi组细胞存活率即显著高于LV-RNAi组[VM-26 0.1μg/ml:(91.84±2.64)%vs(80.71±2.66)%,P<0.01;DDP 0.08μg/ml:(102.35±6.79)%vs(85.10±3.69)%,P<0.01],随药物浓度升高差异更加显著。相同浓度的VM-26或DDP处理下,LV-GDF15-RNAi组细胞凋亡数均少于LV-RNAi组;同时,LV-GDF15-RNAi组的Bcl-2和Bcl-x L的表达量比LV-RNAi组显著增多(P<0.05或P<0.01),Caspase-3和P53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下调胶质瘤U373细胞中GDF15水平能够增强细胞对VM-26和DDP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GDF15调控Bcl-2、Bcl-x L、P53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生长分化因子15基因 慢病毒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基癸酸钠对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微 袁恒杰 +2 位作者 温克 吴艳娜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5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肢体缺血预适应(LIP)组、I/R+5-羟基癸酸钠(5-hydroxydecanoate,5-HD)组和LIP+5-HD组。LIP组和LIP+5-H... 目的探讨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5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肢体缺血预适应(LIP)组、I/R+5-羟基癸酸钠(5-hydroxydecanoate,5-HD)组和LIP+5-HD组。LIP组和LIP+5-HD组左后肢每天经历3次5min缺血/5 min再灌注,连续3 d。d 4,全部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经历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I/R+5-HD组和LIP+5-HD组于缺血前及I/R期间给予mitoK ATP阻断剂5-HD。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相比,LIP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约38.24%,P<0.05),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约23.33%,P<0.01),改善心肌形态学改变。LIP对基础状态下的凝血功能无影响,但能降低I/R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程度(约12.5%,P<0.05)。上述LIP作用被5-HD取消。结论 LIP对大鼠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涉及mitoK ATP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缺血预适应 心肌缺血 再灌注 ATP敏感性钾通道 纤维蛋白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1过表达诱导胶质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谦 曹蕾 +4 位作者 卓小煌 王彰昭 张欢 强兆艳 何景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构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过表达胶质瘤U87细胞系,探讨HDAC1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化疗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HDAC1重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 CDH-CMV-MCS-HDAC1-EF1-Puro和阴性空载体病毒p CDH-CMV-MCS-... 目的:构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过表达胶质瘤U87细胞系,探讨HDAC1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化疗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HDAC1重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 CDH-CMV-MCS-HDAC1-EF1-Puro和阴性空载体病毒p CDH-CMV-MCS-EF1-Puro转染U87MG细胞,通过嘌呤梯度浓度筛选出HDAC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U87MGHDAC1和空载体对照细胞系U87MG-Control,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不同浓度替尼泊苷(VM-26)和顺铂(cisplatin,DDP)对两种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存活率,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U87MG-HDAC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与U87MG-Control组相比,U87MG-HDAC1组中U87MG-HDAC1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1.148±0.024)vs(0.580±0.003),P<0.01];药物处理后,U87MG-HDAC1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0.1μg/ml VM-26:(95.57±0.45)%vs(68.8±1.49)%,P<0.01],[0.08μg/ml DDP:(99.20±7.4)%vs(72.48±2.03)%,P<0.01];凋亡细胞个数比例明显下降(均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Bcl-2/Bax蛋白表达量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胶质瘤U87MG细胞中HDAC1过表达明显增强细胞对化疗药耐药性与Caspase-3和Bcl-2/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胶质瘤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Ref-1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晶晶 刘艳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 id inic endonuclease/redox-factor1,Ape/Ref-1)是一种在体内分布非常广泛的蛋白质,具有修复损伤的DNA,调节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功能,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调...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 id inic endonuclease/redox-factor1,Ape/Ref-1)是一种在体内分布非常广泛的蛋白质,具有修复损伤的DNA,调节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功能,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调节基因表达、细胞保护等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论述Ape/Ref-1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 碱基切除修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