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瘤分级及分子遗传学标志物相关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姗姗 于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9-73,共5页
近年来胶质瘤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均有显著进展。胶质瘤分级和分子遗传学标志物既是重要的预后预测因素,又可以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和磁... 近年来胶质瘤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均有显著进展。胶质瘤分级和分子遗传学标志物既是重要的预后预测因素,又可以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谱等新型MRI技术进行胶质瘤分级和分子遗传学标志物检测方面的新进展。分子遗传学标志物联合上述新型MRI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对胶质瘤进行诊断和分级,并无创性检测胶质瘤分子特征,从而提高对患者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生物学标记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增强子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志强 米泽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51,共11页
超级增强子是由多个相邻近的普通增强子组成的、驱动调控细胞身份基因表达的一个大簇,该区域富集高密度的转录因子、辅因子及增强子相关表观修饰。超级增强子所驱动的异常转录基因对维持肿瘤细胞特性至关重要。肿瘤细胞通过组装自身超... 超级增强子是由多个相邻近的普通增强子组成的、驱动调控细胞身份基因表达的一个大簇,该区域富集高密度的转录因子、辅因子及增强子相关表观修饰。超级增强子所驱动的异常转录基因对维持肿瘤细胞特性至关重要。肿瘤细胞通过组装自身超级增强子,显著促进多种癌基因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抑制超级增强子的活性,则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本文对目前报道的肿瘤细胞中超级增强子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调控,以及靶向超级增强子药物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研发新的针对超级增强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超级增强子 转录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TR基因扩增在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潜在价值
3
作者 张姗姗 于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基因APTR扩增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对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本院共30例WHOⅡ~Ⅳ级胶质瘤组织中APTR基因扩增及表达水平,并收集肿瘤基因组学图...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基因APTR扩增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对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本院共30例WHOⅡ~Ⅳ级胶质瘤组织中APTR基因扩增及表达水平,并收集肿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1119例WHOⅡ~Ⅳ级胶质瘤组织中APTR基因扩增及表达数据,分析两组病例APTR基因扩增阳性率与胶质瘤WHO分级、APTR LncRNA表达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噻唑蓝(MTT)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PTR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组APTR基因扩增阳性率与胶质瘤分级呈同步递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1,P=0.000;χ^2=267.832,P=0.000;χ^2=118.412,P=0.00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PTR基因拷贝数扩增程度与APTR Lnc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本院病例组:rs=0.917,P=0.000;TCGA数据库病例组:rs=0.591,P=0.000)。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Cox回归分析显示,APTR基因扩增及由此引起的APTR LncRNA过表达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敲低胶质瘤细胞APTR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其增殖及侵袭。结论胶质瘤细胞中APTR基因扩增及由此引起的APTR LncRNA过表达均可作为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新预测因素,也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分子生物学 APTR基因扩增(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米地辛与阿糖胞苷联合用药在肺腺癌细胞中介导组蛋白H3K14乙酰化提高CASP3转录活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柯宇 贲涵芝 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9-327,共9页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有效的药物是治疗肺癌的关键。罗米地辛和阿糖胞苷是已经批准上市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癌症化疗药物。这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是否在肺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MT...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有效的药物是治疗肺癌的关键。罗米地辛和阿糖胞苷是已经批准上市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癌症化疗药物。这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是否在肺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MTT和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罗米地辛和阿糖胞苷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P<0.05)。体外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表明,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肺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P<0.05)。同时,流式细胞分析显示,联合用药可以显著诱导肺腺癌细胞的凋亡(P<0.05),并且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肺腺癌细胞A549在联合用药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质CASP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另外,通过检测联合用药后,A549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情况发现,H3K14位点乙酰化水平被明显上调,并且ChIP分析进一步显示,CASP3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K14乙酰化水平在联合用药后明显增加(P<0.05)。本研究揭示了罗米地辛与阿糖胞苷联合用药能通过增强CASP3启动子区组蛋白H3K14乙酰化水平进而促进CASP3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的分子机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为罗米地辛和阿糖胞苷联合用药治疗肺腺癌提供依据,并为肺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切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米地辛 阿糖胞苷 H3K14乙酰化 胱天蛋白酶3 肺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IDH1和IDH2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姗姗 于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921-925,共5页
异柠檬酸脱氢酶1和2(IDH1/2)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IDH1/2基因突变改变蛋白酶功能、消耗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1和2(IDH1/2)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IDH1/2基因突变改变蛋白酶功能、消耗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从而产生致癌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羟基戊二酸在细胞内蓄积可引起一系列下游效应并最终导致上述胶质瘤发生。IDH1/2基因突变及伴发的其他分子遗传学改变可用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IDH1/2基因突变也是上述胶质瘤有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而针对IDH1/2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治疗也是目前胶质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胶质瘤IDH1/2基因突变研究进展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基因 肿瘤 突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病理状态下心肌代谢方式转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锦征 苏超 +1 位作者 杨洁 魏民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心肌功能障碍往往与代谢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代谢的研究为心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线索。本文总结了生理、病理进程中心肌代谢方式的差异、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针对疾病进程中重要靶点的药物,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 心肌功能障碍往往与代谢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代谢的研究为心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线索。本文总结了生理、病理进程中心肌代谢方式的差异、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针对疾病进程中重要靶点的药物,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心脏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肥大 糖尿病心脏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Tudor-S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明霞 马锦征 +2 位作者 苏超 杨洁 魏民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693,共7页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患者长期预后却受血管再狭窄的制约,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型转化是导致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构建敲低Tudor-SN稳定株,检测Tudor-SN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增殖、...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患者长期预后却受血管再狭窄的制约,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型转化是导致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构建敲低Tudor-SN稳定株,检测Tudor-SN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为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和血管再狭窄发病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通过制备敲低Tudor-S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A7R5细胞,加入嘌呤霉素药物筛选出低表达Tudor-SN基因的稳定株;使用Western blot检测Tudor-SN敲低效果;在表型实验中,将A7R5细胞分为pLKO-Vector对照组和sh-Tudor-SN实验组,利用CCK-8实验、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A7R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变化;使用PDGF诱导pLKO-Vector对照组和sh-Tudor-SN实验组细胞表型转化,检测Tudor-S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敲低Tudor-SN的shRNAs的重组慢病毒稳定株;表型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udor-SN后,实验组从第3天起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迁移面积(1.6、1.7μm^(2))与对照组(2.7μm^(2))相比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能力增加(P<0.05);给予PDGF刺激,Tudor-SN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udor-SN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0.05)。结论敲低Tudor-SN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降低,凋亡水平增加,并且敲低Tudor-SN降低了PDGF诱导的VSMC表型转化,表明Tudor-SN蛋白参与并促进了VSMC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dor-SN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9c2细胞Tudor-SN基因对细胞周期的阻滞及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甘世虎 崔晓腾 +6 位作者 马锦征 房丽娇 刘明霞 任媛媛 曹晓娜 杨洁 苏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4-759,共6页
基因特异性敲除的细胞常用于生物学研究。近些年兴起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基因编辑技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基因特异性敲除的实验中。本实验通过利用CRISPR-Cas9基因... 基因特异性敲除的细胞常用于生物学研究。近些年兴起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基因编辑技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基因特异性敲除的实验中。本实验通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对大鼠心肌H9c2细胞Tudor-SN(tudor staphylococcal nuclease)基因的敲除,并观察其对H9c2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选择PX462质粒为载体,利用软件设计能特异性识别H9c2细胞Tudor-SN基因第2个外显子的上下游sgRNA(single-guided RNA),构建1对重组质粒。随后,将这对质粒共同转入H9c2细胞中,再挑选阳性单克隆细胞进行培养。Western印迹鉴定其敲除效果,并用敲除成功的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术及CCK-8(cell counting kit 8)实验进行细胞周期和增殖的检测。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阳性细胞中,Tudor-SN蛋白不表达,成功实现了对Tudor-SN基因的敲除。流式结果显示,Tudor-SN基因敲除(KO)细胞发生了G1期阻滞。G1期细胞占比由H9c2野生型(WT)细胞的54.28%±0.21%升高到KO细胞的61.96%±0.40%(*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KO细胞的增殖速率减慢。生长第6天的A值由WT细胞的2.82±0.03降低到KO细胞1.85±0.19(*P<0.05)。本实验成功构建了H9c2细胞Tudor-SN基因敲除细胞株,并检测到Tudor-SN基因敲除对细胞周期的阻滞及增殖的抑制,为研究Tudor-SN基因对心肌细胞功能的调控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及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敲除 H9C2细胞 Tudor-SN基因 细胞周期阻滞与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调控:基于染色质环境的DNA双链断裂修复 被引量:2
9
作者 葛同 石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60,共8页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威胁基因组完整性和细胞存活的最有害的DNA损伤类型。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是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两种主要途径。DSB...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威胁基因组完整性和细胞存活的最有害的DNA损伤类型。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是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两种主要途径。DSB修复涉及到损伤部位修复蛋白的募集和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在DNA双链断裂诱导下,染色质结构的动态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调控,进而对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进行精细调节。特定的染色质修饰形成利于修复的染色质状态,有助于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器的招募、修复途径的选择和DNA损伤检查点的活化;其中修复途径的选择对于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修复不当或失败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甚至促进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了染色质结构和染色质修饰的动态变化在DSB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文章还总结了在癌症治疗中靶向关键染色质调控因子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修复途径 染色质修饰 染色质结构 表观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方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遗传划分机器学习模型优化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永强 刘金凯 +4 位作者 顾佳琪 徐景怡 郑雨诺 魏以梁 伍少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8-1043,共16页
中国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作为东亚主体人群,其中中国汉族人呈现由北向南的梯度混合,在遗传结构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实现对中国南-北方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的高分辨率遗传划分,本研究收集和分析了文献报道和实验室前期数据筛... 中国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作为东亚主体人群,其中中国汉族人呈现由北向南的梯度混合,在遗传结构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实现对中国南-北方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的高分辨率遗传划分,本研究收集和分析了文献报道和实验室前期数据筛选出的1185个东亚人群祖先信息性SNPs(ancestry informative SNPs,AISNPs),应用softmax与随机森林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族群遗传划分模型,然后利用系统发育树、STRUCTURE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一步评估不同模型AISNPs位点组合的族群分类效果,最终筛选出234-AISNP的最优组合,softmax模型准确率为92%,实现了南方汉族人、北方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的高精度区分。本研究测试的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为近距离人群的高分辨率划分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作为法医DNA族群推断体系位点开发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祖先信息位点 机器学习 东亚人群 南北方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病理特点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徐艺园 吴嵘 +1 位作者 耿鑫 王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5-777,共3页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在临床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小血管病,是由软脑膜、大脑皮质小动脉中外层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而引起的颅内血管局部淀粉样变性。部分CAA患者大脑皮质或软脑膜Aβ沉积相应的血管或周围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即CAA...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在临床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小血管病,是由软脑膜、大脑皮质小动脉中外层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而引起的颅内血管局部淀粉样变性。部分CAA患者大脑皮质或软脑膜Aβ沉积相应的血管或周围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即CAA相关炎症(CAARI)[1]。其是CAA的罕见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淀粉样β肽类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T淋巴细胞 基因型 痴呆 甲泼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连接子蛋白40(Cx40)通过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抑制H9c2大鼠心肌细胞增殖
12
作者 任媛媛 杨洁 +1 位作者 魏民新 苏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4-720,共7页
目的 建立过表达连接子蛋白40(Cx40)的H9c2心肌细胞稳定株,初步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Cx40蛋白过表达对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从H9c2细胞株扩增Cx40基因片段,与慢病毒载体质粒pLVX-IRES-Puro连接,获得重... 目的 建立过表达连接子蛋白40(Cx40)的H9c2心肌细胞稳定株,初步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Cx40蛋白过表达对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从H9c2细胞株扩增Cx40基因片段,与慢病毒载体质粒pLVX-IRES-Puro连接,获得重组pLVX-Flag-Cx40表达载体。通过与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获得携带Flag-Cx40的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的H9c2细胞经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出稳定表达株(H9c2-Flag-Cx40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0蛋白表达情况;通过CCK-8法检测Cx40对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H9c2细胞Cx40和Yes相关蛋白(YAP)的相互结合情况;分离胞质、胞核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0对YAP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pLVX-Flag-Cx40表达载体,Flag-Cx40重组慢病毒可在H9c2细胞过表达,H9c2-Flag-Cx40稳定细胞株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x40明显降低H9c2细胞的增殖速率,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cyclin D1表达量降低。H9c2-Flag-Cx40稳定转染细胞的胞质中YAP表达量明显增多,而在胞核中的表达量明显减低,Cx40通过在胞质中与YAP结合,阻止其进入细胞核发挥转录共激活作用。结论 慢病毒介导Cx40基因过表达使H9c2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子蛋白40(Cx40) 慢病毒载体 H9C2细胞 心肌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前定点敲入FLAG标签表达的FLAG-SND1蛋白参与胞内应激颗粒的形成
13
作者 张楠 崔晓腾 +4 位作者 赵春妍 苏超 任媛媛 杨洁 高星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0-1408,共9页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ND1基因前方,使细胞内源性表达的SND1蛋白带有3×FLAG标签,并观察SND1与应激颗粒及加工体的定位情况。设计针对SN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附近的sgRNA,以px459为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设计含有3×FLAG及待插入位置上下游150 bp同源臂的序列,经公司合成获得重组质粒。将2个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使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挑取单克隆后培养。Western印迹表明,细胞表达3×FLAGSND1融合蛋白质。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测序无误获得稳定株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发现与WT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使用05 mmol/L亚砷酸钠处理,细胞发生氧化应激,eIF2α蛋白磷酸化增加,胞浆中出现应激颗粒,SND1与应激颗粒标志蛋白TIAR存在共定位现象,但不存在与加工体蛋白DCP1α的共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D1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 HELA细胞 基因敲入 应激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异型盒1基因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14
作者 任彦丽 冯丹丹 +2 位作者 杨阳 黄蔚 王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2-764,共13页
同源异型盒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SIX1)基因参与多种肿瘤调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有待探讨。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SIX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过程中所发挥... 同源异型盒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SIX1)基因参与多种肿瘤调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有待探讨。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SIX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讨作用的机制。TCGA数据库和GEPIA2在线数据库分析发现,SI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在乳腺癌的不同分子亚型Basal-like、HER2、Luminal A、Luminal B中也证实了这一点(P<0.05);HPA数据库分析发现,SIX1的免疫组化蛋白质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SIX1基因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干扰SIX1的表达及在MCF-7中过表达SIX1后,生长曲线及EdU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IX1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而过表达SIX1则会发挥促进作用(生长曲线实验:P<0.05;EdU实验:P<0.001);Transwell结果表明,SIX1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01)。利用TCGA数据库,根据SIX1基因表达值的上下四分位定义SIX1基因高表达及低表达人群,对两组队列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与代谢、干细胞调控等通路相关;对敲低SIX1的乳腺癌细胞系进行转录物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IX1与代谢、干细胞调控以及EMT等通路密切相关。挑选代表性基因MYC、SNAI2、EGFR,通过已发表的GEO临床数据集以及KM-plotter验证靶基因与SIX1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乳腺癌病人的预后关系,我们发现:SIX1与MYC、SNAI2、EGFR表达正相关。高表达的SIX1、MYC、SNAI2与EGFR不利于乳腺癌病人的生存。利用GCBI、GeneMANIA及String在线工具,我们发现了SIX1基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和相关的lncRNA及miRNA。综上,本研究中初步揭示了SIX1在乳腺癌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同源异型盒1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