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喷鼻联合静脉泵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雯生 房怿 +1 位作者 刘洪霞 申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喷鼻联合泵注与常规泵注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男43例,女47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喷鼻联合泵注与常规泵注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男43例,女47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预先喷鼻联合泵注组(PP组)、常规泵注组(C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当日入室前45 min,PP组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0.5μg/kg,CP组和C组经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前10 min,PP组经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CP组经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入室Ramsay镇静评分、手术时间、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用量,入室时(T_(1))、插管即刻(T_(2))、切皮后10 min(T_(3))和拔管即刻(T_(4))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TP)、低频与高频(LF/HF)比值等HRV分析指标、HR、MAP和BIS。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例数和术后24 h内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_(1)时PP组MAP明显降低,RMSSD、SDNN和logTP明显升高,LF/HF比值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PP组和CP组LF/HF比值明显降低(P<0.05),PP组和CP组瑞芬太尼诱导用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24 h镇痛药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与CP组比较,T_(1)时PP组RMSSD、SDNN、logLF、logHF、logTP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PP组logHF明显升高,PP组入室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瑞芬太尼维持用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后,HRV分析中与应激水平相关的指标明显降低,并且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使用右美托咪定预先喷鼻联合泵注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麻醉维持阶段的阿片类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低阿片化麻醉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伤害性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Poincare散点图分析与BIS对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佩 申岱 +1 位作者 贾晓宁 诸葛万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散点图分析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散点图分析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28例,测定手术前一天(T1)、麻醉诱导前(T2)、诱导插管(T3)、手术开始1h(T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散点图分析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散点图分析和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28例,测定手术前一天(T1)、麻醉诱导前(T2)、诱导插管(T3)、手术开始1h(T4)、苏醒时(T5)、术后1d(T6)6个时点各5min的HR、MAP、散点图的短轴(SD1)、长轴(SD2)的变化以及T2~T5时BIS变化。结果与T1时比较,T6时MAP、SD2明显下降(P<0.05)。与T2时比较,T3时HR明显增快、MAP、SD2明显升高(P<0.01);T4、T5时MAP、SD2明显下降(P<0.05或P<0.01);T3~T5时BIS、SD1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非线性分析SD1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与反应麻醉镇静程度的BIS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CARE散点图 脑电双频指数 全身麻醉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与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娟娟 申岱 +2 位作者 贾晓宁 李佩 梁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择期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ASAⅠ或Ⅱ级,测定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停药后(T3)各...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择期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5例,ASAⅠ或Ⅱ级,测定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停药后(T3)各5min的HR、MAP、BIS、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和散点图短轴(SD1)变化。结果 T1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T2时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0时(P<0.01);T3时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T2时(P<0.01)。T1~T3时RMSSD、HF、SD1和BIS明显低于T0时,且T2时降低更为明显,而T3时明显高于T2时(P<0.01)。结论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HRV指标RMSSD、HF、SD1与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心率变异性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分析对老年患者术前鼻喷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房怿 刘洪霞 +2 位作者 黄钰涵 苗露阳 申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分析评价小剂量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前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0.5...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分析评价小剂量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前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C组)等量生理盐水,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入室(T1)及气管插管(T2)时的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异性指标、镇静评分及BIS值变化。结果:T1时,D组与C组Ramsay评分分别为2.8±0.7和1.1±0.3,BIS值分别为87.3±6.1和97.4±0.5,SD1分别为20.9±7.0和15.4±5.4,SDNN分别为30.9±6.6和37.1±7.0,LF/HF分别为1.3±0.3和2.6±0.4(P<0.01)。T2时,D组与C组SD1分别为10.4±3.5和7.7±3.1,SDNN分别为59.2±6.5和70.1±7.1,LF/HF分别为5.1±0.5和7.5±0.5(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小剂量鼻腔喷雾能够有效缓解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并且可以减小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右美托咪定 经鼻给药 术前焦虑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分析对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实时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清玉 申岱 +3 位作者 王娟娟 贾晓宁 余剑波 周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时频分析中的连续小波变换(CWT)法对术中伤害性刺激的实时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患者21例,ASAⅠ或Ⅱ级。术中连续采集心电信号,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时(T1)、术中无牵拉胆囊时(T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时频分析中的连续小波变换(CWT)法对术中伤害性刺激的实时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全麻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患者21例,ASAⅠ或Ⅱ级。术中连续采集心电信号,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时(T1)、术中无牵拉胆囊时(T2)、术中牵拉胆囊时(T3)、拔管前(T4)各时段5min信号HRV常规时域指标:所有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异的均方根(RMSSD);频域指标:总功率(TP)、标准化的低频功率(LFn)、标准化的高频功率(HFn)、低频率功率/高频率功率(LF/HF)及HF/LF;非线性指标:散点图短轴(SD1)、散点图长轴(SD2)。时频分析采用CWT法,信号截取自以上各段5min信号中正在操作刺激时的30s时段进行分析,以获取总功率值(TPc)、低频标化值(LFcn)、高频标化值(HFcn)、LFc/HFc及HFc/LFc。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SDNN、lgTP、LFn、LF/HF、SD2均明显升高,RMSSD、HFn、SD1则明显降低(P<0.01);T2~T4时SDNN、lgTP、SD1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2时比较,T3时LFn明显降低,HFn、HF/LF和SD2明显升高(P<0.05)。与T0时比较,T1时lgTPc、LFcn、LFc/HFc明显升高,HFcn、HFc/LFc明显降低(P<0.05或P<0.01);T2~T4时lgTPc明显降低(P<0.05);T3时LFcn、LFc/HFc明显降低,HFcn、HFc/LFc明显升高(P<0.01);T4时LFcn、LFc/HFc明显升高,HFcn、HFc/LFc明显降低(P<0.01)。与T2时比较,T3时LFcn、LFc/HFc明显降低,HFcn、HFc/LFc明显升高(P<0.05)。结论 HRV时频分析CWT法能敏感、定量地反映术中伤害性刺激造成的自主神经即时活动的改变,有可能成为全面评价麻醉深度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时频分析 麻醉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整序信号平均技术用于全麻术中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房怿 申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将相位整序信号平均技术(phase-rectified signal averaging,PRSA)应用于全麻术中,观察其评价自主神经活动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手术全程采集心电信号。... 目的将相位整序信号平均技术(phase-rectified signal averaging,PRSA)应用于全麻术中,观察其评价自主神经活动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手术全程采集心电信号。从连续的心电信号中截取三个5min时段:术前(T0):患者麻醉前的清醒状态;术中(T1):手术开始25~30 min;术后(T2):手术结束,患者意识恢复。计算三个时间段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各项指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散点图短轴(SD1)、散点图长轴(SD2)、总功率(total power,TP)、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power,HF)。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DC、RMSSD、SDNN、SD1、SD2明显缩短,logTP、logLF和logHF明显减小(P<0.05);与T1时比较,T2时DC、RMSSD、SDNN、SD1、SD2明显延长,logTP、logLF和logHF明显增大(P<0.05);DC与RMSSD、SD1、logHF呈正相关(r=0.905、0.909、0.932,P<0.01)。结论基于PRSA技术5分钟的DC值,与迷走神经活动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用于术中观察自主神经活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相位整序信号平均技术 心率减速力 全身麻醉 自主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