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敲除影响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平衡并加重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静 史佳 +2 位作者 关鑫 戈立秀 余剑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目的 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脏免疫细胞组成及炎症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同背景HO-1条件敲除(HO-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WT对照组、 LPS处理的WT组、 HO-1^(-/-)对照组和LPS处理的HO-1^(-/-)组。LPS处理的WT组和LPS处理的HO-1^(-/-)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LPS(15 mg/kg)建立ALI模型,WT对照组和HO-1^(-/-)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2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各组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IL-6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CD45^(+)CD11b^(+)Ly6G^(+)Ly6C^(-))、总单核细胞(CD45^(+)CD11b^(+)Ly6C^(hi))、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CD45^(+)CD11b^(+)Ly6C^(hi)CCR2^(hi))、总巨噬细胞(CD45^(+)CD11b^(+)F4/80^(+))、 M1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86^(+))、 M2巨噬细胞亚群(CD45^(+)CD11b^(+)F4/80^(+)CD206^(+))、总T细胞(CD45^(+)CD3^(+))、 CD3^(+)CD4^(+)T细胞亚群、 CD3^(+)CD8^(+) T细胞亚群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CD45^(+)CD11b^(+)Gr1^(+))百分比。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的WT和HO-1^(-/-)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加重;TNF-α、 IL-1β和IL-6 mRNA水平增加;中性粒细胞、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DSC和总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3^(+)、 CD3^(+)CD4^(+)和CD3^(+)CD8^(+)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静息状态下,与WT对照组小鼠相比,HO-1^(-/-)对照组小鼠肺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增加;CD3^(+)和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与LPS处理的WT小鼠相比,LPS处理的HO-1^(-/-)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更高,总单核细胞、促炎性单核细胞亚群、 M1巨噬细胞和M1/M2比值显著增加;CD3^(+)CD8^(+) 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 HO-1的缺失影响ALI小鼠肺脏免疫系统功能,加重LPS刺激后的炎症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急性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瑞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卓 施节娟 +1 位作者 马浩南 余剑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复合瑞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选择择期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65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后行超声...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复合瑞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方法选择择期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65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05~0.20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1)·h^(-1)和瑞马唑仑。根据预试验确定瑞马唑仑的起始剂量为0.7 mg·kg^(-1)·h^(-1),相邻浓度比值为1∶1.15,以出现镇静无效的前一例患者为第1例,按照序贯法确定下一例瑞马唑仑的维持剂量,若上一例镇静有效(BIS≤60、MAP波动幅度<基础值的20%且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则下一例在上一例的给药剂量基础上降低一个梯度,反之任意一项指标不达标则为镇静无效,下一例给药剂量升高一个梯度,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第7个拐点终止研究。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 50和ED 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知晓、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联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ED 50为0.539 mg·kg^(-1)·h^(-1)(95%CI 0.469~0.604 mg·kg^(-1)·h^(-1)),ED 95为0.681 mg·kg^(-1)·h^(-1)(95%CI 0.611~1.136 mg·kg^(-1)·h^(-1))。1例术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有效,1例术后4 h出现恶心呕吐,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复合瑞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ED 50为0.539 mg·k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金运敏 余剑波 刘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1-1222,共2页
电针是针灸技术的改良,是以一定的频率和强度对穴位施以电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多种介质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起到镇静镇痛、增强麻醉效应和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常作为1种辅助麻醉方式应用于临床^([1^5])在针刺辅助丙泊酚麻醉时,... 电针是针灸技术的改良,是以一定的频率和强度对穴位施以电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多种介质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起到镇静镇痛、增强麻醉效应和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常作为1种辅助麻醉方式应用于临床^([1^5])在针刺辅助丙泊酚麻醉时,有关其对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ED50)的影响报道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有效浓度 碎石取石术 辅助麻醉 针灸技术 infusion 体动反应 靶浓度 意识消失时间 效应室 麻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海波 周琪 +1 位作者 张析哲 余剑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6-1000,共5页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临床常见,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小管细胞死亡是其发病机制之一。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线粒体质量控制包括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质...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临床常见,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小管细胞死亡是其发病机制之一。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线粒体质量控制包括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融合/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研究将线粒体质量控制作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靶向治疗策略。因此,本文就线粒体质量控制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 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强 袁红霞 李晓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9-75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和胃降逆法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 目的:观察应用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和胃降逆法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和胃降逆法与西医治疗均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和胃降逆法对血浆胃动素的作用弱于西医治疗,二者对血清胃泌素的作用相当。结论:和胃降逆法能够通过调节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作用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胃降逆法 反流性食管炎 胃动素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抗氧化应激系统与融合-分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颖 余剑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8-620,共3页
氧化应激反应发生于机体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和消除动态失衡、机体抗氧化应激系统功能下降时。由于可造成严重组织和器官损伤,已逐渐引起关注。目前,已发现线粒体内多种抗氧化应激因子如维生素E、维生素C、超氧歧化酶、谷胱甘肽、旷硫辛... 氧化应激反应发生于机体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和消除动态失衡、机体抗氧化应激系统功能下降时。由于可造成严重组织和器官损伤,已逐渐引起关注。目前,已发现线粒体内多种抗氧化应激因子如维生素E、维生素C、超氧歧化酶、谷胱甘肽、旷硫辛酸、胆红素等均与抗氧化应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体抗氧化 应激系统 线粒体内 分裂 活性氧自由基 氧化应激反应 超氧歧化酶 抗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