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关系
1
作者 杨风英 隋波 +1 位作者 杨杰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月龄C57BL/6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有氧运动(E)组(n=45)和安静对照(C)组(n=45),有...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月龄C57BL/6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有氧运动(E)组(n=45)和安静对照(C)组(n=45),有氧运动组小鼠进行75%VO2max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干预;两组分别至小鼠3、12、20月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后,处死取材(n=15);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蛋白mTOR、mTOR丝氨酸2448位点磷酸化[p-mTOR(Ser2448)]、核糖体S6蛋白激酶1苏氨酸389位点磷酸化[p-S6K1(Thr389)]、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丝氨酸65位点磷酸化[p-4EBP1(Ser65)]及其上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BDNF蛋白阳性细胞并计算积分光密度。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第3天开始,12月龄和20月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3月龄小鼠(P<0.05,P<0.01),且20月龄较12月龄逃避潜伏期更长(P<0.05,P<0.01);目标象限航程和原平台位置穿越次数,12月龄小鼠显著低于3月龄小鼠(P<0.05),20月龄小鼠目标象限航程显著低于3、12月龄小鼠(P<0.01)。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运动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目标象限航程显著增加(P<0.01)。20月龄小鼠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及BDN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3月龄或12月龄小鼠(P<0.05,P<0.01);对于3月龄小鼠海马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表达水平,运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于12和20月龄小鼠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表达水平,运动组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P<0.01);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小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促进幼年小鼠认知功能发育并延缓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增龄性退变,这一作用效果可能通过激活幼年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或抑制成年后该信号通路活性而实现;且提示mTOR信号通路活性对发育期小鼠海马记忆的必要性,但其过度活跃对老年小鼠认知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海马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焦虑核心维度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2
作者 王宇暄 陈蒙 +4 位作者 江珊 郭子熊 王怡 于文彦 毛富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86-793,共8页
目的:使用网络分析探讨青少年焦虑核心维度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712名青少年焦虑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评估,运用... 目的:使用网络分析探讨青少年焦虑核心维度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712名青少年焦虑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评估,运用R语言进行网络分析和性别网络比较。结果:网络分析模型显示,广泛性焦虑与躯体化/惊恐预期影响指数为1.21和1.12,是青少年焦虑水平的两大核心维度;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桥接预期影响指数为0.34,是网络的桥接节点;性别网络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焦虑-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网络在网络结构上存在明显性别差异(P<0.05),但在整体强度上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与躯体化/惊恐是青少年焦虑干预的优先目标;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是连接青少年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父母教养方式 领悟社会支持 青少年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rins介导机体运动适应性和健康效益研究进展
3
作者 彭靖琳 周延硕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8-303,共6页
Sestrins作为机体内高度保守的细胞应激诱导蛋白,参与调节机体的应激适应和代谢稳态。近年来,Sestrins作为介导机体运动适应性和健康效益的重要蛋白受到广泛关注。Sestrins在各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对维持骨骼肌、心脏、肝脏等组织的稳... Sestrins作为机体内高度保守的细胞应激诱导蛋白,参与调节机体的应激适应和代谢稳态。近年来,Sestrins作为介导机体运动适应性和健康效益的重要蛋白受到广泛关注。Sestrins在各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对维持骨骼肌、心脏、肝脏等组织的稳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Sestrins与运动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组织中,因此,本文主要总结影响Sestrins在骨骼肌中表达的因素以及Sestrins介导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和效益的最新机制,旨在为临床上治疗肌肉减少症或无法参与运动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strins 骨骼肌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4在运动改善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丹妮 田家通 +1 位作者 向珩 牛燕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4-488,共5页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质量和功能对于机体运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至关重要。去神经支配、肢体固定、衰老或慢性疾病等因素会破坏肌纤维微环境稳态,使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低于降解效率,从而诱发骨骼肌萎缩。运动通过影响...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质量和功能对于机体运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至关重要。去神经支配、肢体固定、衰老或慢性疾病等因素会破坏肌纤维微环境稳态,使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低于降解效率,从而诱发骨骼肌萎缩。运动通过影响骨骼肌细胞器功能、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表观遗传调控等方式在预防和治疗骨骼肌萎缩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但是运动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在多种骨骼肌萎缩模型中发现,骨骼肌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运动干预可促使HDAC4从细胞核易位到细胞质,并抑制其蛋白表达,来调节骨骼肌萎缩相关基因的转录。鉴于HDAC4与运动关系密切,并在调节骨骼肌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HDAC4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运动与HDAC4的关系,以期为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HDAC4 亚细胞定位 骨骼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蒋辰欣 王一晴 +1 位作者 才让三木知 傅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增龄密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dysfunction)引起广泛关注。有氧运动作为一种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已被证实可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发展。本文对有氧运动在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增龄密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dysfunction)引起广泛关注。有氧运动作为一种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已被证实可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发展。本文对有氧运动在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强神经可塑性以及减轻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征Aβ沉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对运动改善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运动干预在认知功能障碍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认知功能障碍 运动因子 神经炎症反应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作用的新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靖琳 赵佳文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96-1001,共6页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机体代谢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酸作为运动因子(exerkine)参与人体代谢调节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本综述针对运动过程产生的乳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梳理,包括乳酸对重要代谢器官...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机体代谢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酸作为运动因子(exerkine)参与人体代谢调节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本综述针对运动过程产生的乳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梳理,包括乳酸对重要代谢器官(骨骼肌、脂肪、心脏等)代谢水平及功能的影响,以及乳酸对肿瘤、线粒体、炎症、糖代谢水平等各维度的影响,以期为认识乳酸作为调节机体代谢的生物活性因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运动因子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rin1——被忽略的运动改善肌萎缩的关键因子
7
作者 杨雪歌 周延硕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1-396,共6页
骨骼肌萎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骨骼肌质量、力量与功能的下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规律运动已被证实对骨骼肌质量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骨骼肌萎缩的防治,但其作用机... 骨骼肌萎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骨骼肌质量、力量与功能的下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规律运动已被证实对骨骼肌质量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骨骼肌萎缩的防治,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s(SESNs),在运动等应激条件下被激活,通过其抗氧化、改善炎症状态和代谢调节等作用在维持组织细胞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研究发现,Sestrin1在骨骼肌中高表达,并与骨骼肌萎缩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针对Sestrin1与骨骼肌萎缩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Sestrin1在介导运动干预改善骨骼肌萎缩过程中的潜在作用,为完善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strin1 运动 骨骼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T4在调控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璐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6-329,共4页
葡萄糖作为运动骨骼肌收缩的重要能量来源,对机体代谢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易化扩散进入骨骼肌细胞进而实现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在运动、胰岛素和AICAR(5-Aminoimidazole-4... 葡萄糖作为运动骨骼肌收缩的重要能量来源,对机体代谢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易化扩散进入骨骼肌细胞进而实现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在运动、胰岛素和AICAR(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1-β-D-ribofuranoside)等作用下,GLUT4能够从骨骼肌细胞内储存库转位到细胞膜和T管上。尽管目前很多研究证实了运动、胰岛素以及AICAR等因素都能够调节骨骼肌细胞的GLUT4转位,为进一步了解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和摄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当前关于调控GLUT4转位的机制还尚未有定论。因而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对于不同因素下GLUT4介导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的调控机制研究,分析GLUT4在运动调控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揭示运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 骨骼肌 葡萄糖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璐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6-490,共5页
肥胖是由于机体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长期失衡,由脂肪细胞肥大或前体脂肪细胞增生所引起脂肪组织增加的结果。运动对脂肪组织能够产生诸多良好的生理学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运动可通过一系列机制诱导脂肪组织发生表型转换,从储存能... 肥胖是由于机体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长期失衡,由脂肪细胞肥大或前体脂肪细胞增生所引起脂肪组织增加的结果。运动对脂肪组织能够产生诸多良好的生理学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运动可通过一系列机制诱导脂肪组织发生表型转换,从储存能量为主的白色脂肪细胞转变为以产热为主的米黄色脂肪细胞,即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过程。有趣的是,棕色化过程通常被视为对于多种应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运动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控制体重和体脂的手段,其对于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运动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白色脂肪 棕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导的功能连接在精神分裂症脑异常检测及其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雪 宋颖超 +3 位作者 郑明明 陈亚媛 秦文 梁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基于原始时间序列一阶导的相关分析构建功能连接(derivativ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考察其检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脑功能异常的能力以及其对SZ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基于一阶自回归模型构建仿真时间序列,比较... 目的基于原始时间序列一阶导的相关分析构建功能连接(derivativ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考察其检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脑功能异常的能力以及其对SZ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基于一阶自回归模型构建仿真时间序列,比较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和dFC刻画时间序列相关性的异同。纳入91例SZ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116个脑区间的FC和dFC,分别针对FC和dFC进行逐条连接的组间比较,再利用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基于FC和dFC区分SZ和HC,以评估dFC在SZ辅助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仿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FC,dFC对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更不敏感,更能反映两个脑区神经活动时间序列之间的互相关关系。真实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Z组和HC组间比较FC和dFC结果有较大重叠性,即49条连接的FC和dF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即36条连接仅FC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14条仅dFC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与dFC区分SZ和HC的正确率分别为82.98%和82.40%,而两者融合后可进一步提高分类准确率至84.59%。结论dFC具有刻画脑功能连接信息的能力,与传统FC有互补性,两者联合能更全面地刻画SZ的脑异常连接模式,因此,dFC也可作为SZ辅助诊断的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多变量模式分析 一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减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扬 傅力 《生理科学进展》 2022年第3期161-166,共6页
肌减症(Sarcopenia)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和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导致老年人跌倒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化,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肌减症的发生与神... 肌减症(Sarcopenia)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和肌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导致老年人跌倒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化,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肌减症的发生与神经肌肉系统、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慢性炎症反应、激素水平、肠道菌群、运动不足及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有效地预防或延缓增龄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对目前有关肌减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肌减症的防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减症 发病机制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定量CT探讨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仲玉侨 王植 +3 位作者 孟祥虹 祝凤玲 徐华 樊红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探讨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CT检查的绝经后女性患者522例,分为骨折组(232例)及无骨折组(290例)。骨折组年龄52~99岁,平均(72.7±9.8)岁;无骨折...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探讨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CT检查的绝经后女性患者522例,分为骨折组(232例)及无骨折组(290例)。骨折组年龄52~99岁,平均(72.7±9.8)岁;无骨折组年龄51~87岁,平均(66.3±9.6)岁。采用QCT分析软件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臀大肌的脂肪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中年龄、体质指数、骨密度和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年龄、骨密度和肌肉脂肪含量预测骨折的阈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两组中年龄、骨密度与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患者年龄的均值较无骨折组大6.4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P<0.001)。骨折组股骨近端骨密度为(93.0±33.3)mg/cm^(3),无骨折组为(113.5±36.1)mg/cm^(3),骨折组股骨近端骨密度更低(t=-6.70,P<0.001)。骨折组髋部臀大肌的脂肪含量为12.9%±6.9%,无骨折组为11.1%±5.2%,骨折组肌肉脂肪含量更高(t=3.43,P<0.001)。骨折组和无骨折组的体质指数分别为(23.38±3.9)和(24.46±3.7)kg/m^(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5,P>0.05)。年龄在73.5岁以上、骨密度低于112.3mg/cm^(3)和肌肉脂肪含量达12.8%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骨折(P<0.05)。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其邻近肌肉的脂肪含量呈负相关(骨折组:r=-0.403,无骨折组,r=-0.191)。结论:QCT可定量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和其周围肌肉的脂肪含量,有助于预测绝经后女性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风险,指导临床对骨折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肌肉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rin3在有氧运动促进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校 牛燕媚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8,共4页
运动作为临床防治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接受。然而,运动促进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Sestrin3作为一种应激诱导蛋白,在运动... 运动作为临床防治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接受。然而,运动促进骨骼肌葡萄糖摄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Sestrin3作为一种应激诱导蛋白,在运动骨骼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参与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过程。本文通过总结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Sestrin3在运动促进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揭示运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骨骼肌 葡萄糖转运 GLUT4 Sestr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微小RNA介导运动调节骨骼肌代谢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昕萌 牛燕媚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3-656,共4页
mirc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普遍认为骨骼肌miRNAs对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并能调节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运动能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和骨骼肌... mirc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普遍认为骨骼肌miRNAs对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具有重要作用并能调节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运动能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和骨骼肌细胞对代谢底物的摄取、储存和利用。研究证实运动能够改变骨骼肌miRNAs水平,而骨骼肌中某些miRNAs水平的变化会调节骨骼肌细胞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调节骨骼肌代谢相关miRNAs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揭示miRNAs调节骨骼肌对运动的适应机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骨骼肌 糖代谢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干预父系C57BL/6小鼠对雄性子代IGF-1表达及其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嵩 王巍 +1 位作者 牛燕媚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8-294,共7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干预父系C57BL/6小鼠对雄性子代小鼠骨骼肌IGF-1表达及其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同窝C57BL/6雄性小鼠(F0)自出生21天断乳后随机分为安静组(C组)和运动组(E组),两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运动组进行为期6周、75%VO2max有...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干预父系C57BL/6小鼠对雄性子代小鼠骨骼肌IGF-1表达及其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同窝C57BL/6雄性小鼠(F0)自出生21天断乳后随机分为安静组(C组)和运动组(E组),两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运动组进行为期6周、75%VO2max有氧跑台训练,60 min/天,5天/周;6周后两组分别与同窝正常安静喂养的雌性小鼠1︰1交配,检查雌鼠受孕情况并将孕鼠分笼饲养至F1代小鼠出生,F1代小鼠母乳喂养21天后断乳,运动组F1代雄性小鼠为EM组,安静组F1代雄性小鼠为CM组。6周后检测F1代小鼠表型、肝脏IGF-1表达及其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CM组相比,EM组小鼠体重、股四头肌湿重、股四头肌湿重/体重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内脏脂肪重量明显降低(P<0.05);(2)EM组小鼠血清IGF-1含量较CM组增高(P<0.01);肝脏IGF-1 mRNA表达较CM组高4.12倍(P<0.05);骨骼肌组织IGF-1、IGF-1R蛋白表达及内脏脂肪组织IGF-1、IGF-1R蛋白表达均较CM组高(P<0.05);肝组织中P1、P2甲基化水平较CM组分别显著降低38.78%(P<0.05)和52.80%(P<0.01)。结论:父系6周有氧跑台运动通过降低肝脏中IGF-1的P1、P2甲基化水平而增加其基因转录和骨骼肌中的蛋白表达,从而显著促进子代雄性小鼠骨骼肌组织生长并减少其内脏脂肪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系跑台运动 IGF-1 DNA甲基化 骨骼肌组织 内脏脂肪组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rin2在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雅廷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308,共6页
骨骼肌约占人体重量的40%,是人体内重要的运动和代谢器官,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长期卧床、骨骼肌去神经支配、营养不良、增龄等因素均会导致骨骼肌萎缩的发生。运动干预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肌萎缩防治手段,目前已广泛应... 骨骼肌约占人体重量的40%,是人体内重要的运动和代谢器官,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长期卧床、骨骼肌去神经支配、营养不良、增龄等因素均会导致骨骼肌萎缩的发生。运动干预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肌萎缩防治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骨骼肌萎缩的治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发现,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s介导了运动调节机体代谢以延缓衰老的进程,且有氧运动显著增加骨骼肌Sestrin2的表达。本文总结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Sestrin2在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分析Sestrin2介导运动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防治肌萎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肌萎缩 Sestrin2 AMPK m TOR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C2在运动调节机体骨骼肌糖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校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73-976,共4页
运动可通过调节骨骼肌代谢,从而调节机体能量稳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机体组织细胞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在调控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TOR复合物2(mTORC2)对糖、脂代谢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且有氧运动可促进骨骼肌mT... 运动可通过调节骨骼肌代谢,从而调节机体能量稳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机体组织细胞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在调控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TOR复合物2(mTORC2)对糖、脂代谢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且有氧运动可促进骨骼肌mTORC2的表达。本文主要总结mTORC2在运动调节骨骼肌葡萄糖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为揭示运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C2 AKT 运动 骨骼肌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Adropin与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雪歌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7-231,共5页
Adropin是一种调节机体能量稳态的分泌蛋白,在调控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dropin可能参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Adropin的表达受运动调控,并... Adropin是一种调节机体能量稳态的分泌蛋白,在调控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dropin可能参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Adropin的表达受运动调控,并在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综述通过总结运动、Adropin与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为运动干预防治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opin 运动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因子对机体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秀儒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2-477,共6页
运动因子(exerkines)指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多肽和RNA等生物活性物质。运动因子作为运动调控机体代谢的新成员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目前已报道的多种运动因子对机体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运动因子(exerkines)指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多肽和RNA等生物活性物质。运动因子作为运动调控机体代谢的新成员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目前已报道的多种运动因子对机体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揭示运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运动因子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负连接异常特征及其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淑贤 宋颖超 +3 位作者 李逸凡 陈亚媛 秦文 梁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27-733,共7页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静息态负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分析负FC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辅助诊断SZ患者的潜在价值。方法对SZ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 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静息态负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分析负FC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辅助诊断SZ患者的潜在价值。方法对SZ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将全脑划分为272个脑区并计算脑区间FC,分别识别出两组被试有统计学意义的负FC,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异常的负FC与临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基于负FC进行多变量模式分析以区分SZ和HC。结果最终纳入91例SZ患者和91名HC,共检测出207条负FC。相比于HC组,SZ组异常的负FC有12条,占207条负FC的5.80%,其中11条为异常减弱(Bonferroni校正,P<0.05)。SZ患者的负FC与幻听量表总分(r=-0.24,P=0.02),以及与思维语言和沟通能力评估量表加权总分(r=0.26,P=0.01)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负FC的空间分布模式可以有效识别SZ,正确率为72.6%,高于随机分类正确率(置换检验,P<0.001)。结论SZ患者静息态负FC存在异常,且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负FC具有作为SZ辅助诊断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临床变量 多变量模式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