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鼻额管区断层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婷婷 吴樾 +3 位作者 王红光 杨瑞 于涌 王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为临床开展额-鼻额管区手术提供精确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三维连续超薄切片(0.25 mm),同时对成人脱钙尸头标本及干燥骨进行观测。结果鼻额管形态有斜行狭长形,直线形,弧形,倒"L"形,"S"... 目的为临床开展额-鼻额管区手术提供精确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三维连续超薄切片(0.25 mm),同时对成人脱钙尸头标本及干燥骨进行观测。结果鼻额管形态有斜行狭长形,直线形,弧形,倒"L"形,"S"形,其下口开口于额隐窝、筛漏斗上方、筛漏斗、筛泡上方及侧窦上方。鼻额管长度左侧为(19.81±2.56)mm,右侧为(19.90±2.60)mm。额窦形态多样,主要为三角形,额窦前壁厚度左侧为(22.48±1.72)mm,右侧为(22.63±1.38)mm。结论经鼻额管行额窦手术,可从中鼻道进入,找到鼻额管下口,经鼻额管直接进入额窦,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鼻额管区 断层解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管手术入路断层与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吕杨波 赵立武 +3 位作者 吴樾 王平 荆洋 高仕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为开展视神经管新型手术提供精细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大体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技术对前颅底区域进行连续的三维薄切片,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视神经管区域精细的解剖结构与复杂的毗邻关系。结果对视神经... 目的为开展视神经管新型手术提供精细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大体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技术对前颅底区域进行连续的三维薄切片,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视神经管区域精细的解剖结构与复杂的毗邻关系。结果对视神经管区域解剖结构与毗邻关系显示良好精确。中鼻甲根部上缘至视神经管距离左侧为(28.0±5.0)mm,右侧为(29.0±6.0)mm。蝶窦下壁厚度左侧为(3.0±0.9)mm,右侧为(2.7±0.9)mm,视神经管与蝶窦或(和)筛窦间壁厚度左侧为(1.0±0.3)mm,右侧为(1.0±0.4)mm。结论经鼻、蝶窦或(和)筛窦入路行视神经管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断层解剖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腭窝手术入路的断层与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郑海宁 吴樾 +5 位作者 吕杨波 于涌 刘庚辰 王平 李云生 翟丽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翼腭窝新型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固定成人尸头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mm。同时对80侧干燥骨进行测量。结果:翼腭窝形态多样,除有三... 目的: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翼腭窝新型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固定成人尸头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mm。同时对80侧干燥骨进行测量。结果:翼腭窝形态多样,除有三角形外,还有弧形、横置"S"形、楔形、"L"形、哑铃形、短棒状或斜向外上的窄长条形。翼腭窝在中鼻道处内侧壁厚度为(1.95±0.66)mm(左),(1.97±0.74)mm(右)。在中鼻道处上颌窦口后缘至翼腭窝距离(11.25±1.95)mm(左),(11.22±1.96)mm(右)。结论:新型手术入路不经过上颌窦,运用器械从中鼻道深入至翼腭窝的内侧壁深度,打开薄骨板,直接进入翼腭窝,由此处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断层解剖学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窦区手术入路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樾 杨瑞 +3 位作者 于涌 荆洋 王平 马恩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为筛窦区新型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大体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技术对前颅底区域进行连续的三维薄切片,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筛窦区域精细的解剖结构与复杂的毗邻关系。结果对筛窦区域解剖结... 目的为筛窦区新型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大体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技术对前颅底区域进行连续的三维薄切片,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筛窦区域精细的解剖结构与复杂的毗邻关系。结果对筛窦区域解剖结构与毗邻关系显示良好精确:眶内侧壁(纸样壁)厚度左侧为(0.35±0.089)mm,右侧为(0.36±0.086)mm;鼻小柱到上颌窦开口距离左侧为(39.1±2.4)mm,右侧为(40.0±2.5)mm;筛窦中鼻道开口到筛顶壁距离左侧为(12.0±1.0)mm,右侧为(11.8±1.1)mm。结论经筛窦区自然腔道行筛内、颅前窝、眶内及视神经管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区 手术入路 断层解剖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与锁骨下动脉异常4例
5
作者 吕杨波 赵立武 +2 位作者 荆洋 杨瑞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707,共1页
在教学中发现颈总动脉及其分支与锁骨下动脉走行异常。 例1:中年男尸,右侧颈内动脉在起始处返折,呈横置的"U"字形,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发自颈外动脉,舌动脉在面动脉的下方,先向后上再向前下螺旋走行,最后斜上走行,整体呈"V"字形。... 在教学中发现颈总动脉及其分支与锁骨下动脉走行异常。 例1:中年男尸,右侧颈内动脉在起始处返折,呈横置的"U"字形,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发自颈外动脉,舌动脉在面动脉的下方,先向后上再向前下螺旋走行,最后斜上走行,整体呈"V"字形。面动脉自舌动脉下方发出后绕经舌动脉的前面向后上方行走。颈总动脉上部和颈内动脉在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静脉的前方(图1a)。颈总动脉中段与颈内静脉呈内外平行走行,颈总动脉下部位于颈内静脉后方,颈动脉小球位于颈外动脉后方(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中段 锁骨下动脉 动脉异常 走行异常 颈内静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动脉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三角肌多肌腹伴肱骨附着位置异常1例
6
作者 杨瑞 韩嘉熠 +2 位作者 王斯南 王宇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3-483,共1页
在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尸双臂的三角肌多肌腹伴肱骨附着位置异常1例。异常的三角肌由下向上呈10条放射状肌腹。经解剖学追踪发现,三角肌起自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外侧1/3之间。10条肌腹包绕肩关节,由后上向前下旋转走行,最后... 在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尸双臂的三角肌多肌腹伴肱骨附着位置异常1例。异常的三角肌由下向上呈10条放射状肌腹。经解剖学追踪发现,三角肌起自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外侧1/3之间。10条肌腹包绕肩关节,由后上向前下旋转走行,最后呈一奈直线。穿过喙肱肌与肱二头肌短头之间,止于肱骨干前内侧面,其止点位于胸大肌止点的前下,呈一“√”形。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内可见头静脉末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异常 三角肌 肱骨干 肌腹 附着 双侧 肱二头肌短头 胸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异常及甲状腺下动脉缺如1例
7
作者 岳恺 荆洋 +3 位作者 池嘉栋 赵立武 杨瑞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3-493,共1页
在教学中发现一中年女尸甲状腺异常及甲状腺下动脉缺如。报道如下:甲状腺分裂为左右两部分,其左侧部为窄长条状,上端位于甲状软骨中下部,下端近胸骨上端;右侧部为四边形,其上边由外上向内下斜行,此叶在中间部分出现一外上向内下走行的... 在教学中发现一中年女尸甲状腺异常及甲状腺下动脉缺如。报道如下:甲状腺分裂为左右两部分,其左侧部为窄长条状,上端位于甲状软骨中下部,下端近胸骨上端;右侧部为四边形,其上边由外上向内下斜行,此叶在中间部分出现一外上向内下走行的斜裂,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左叶与右叶宽度比约为1:2,长度大致相同。左右两叶相距最窄处约1 cm,上端相距约2.5 cm,下端相距约1.5 cm。该标本甲状腺下动脉缺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下动脉 甲状腺异常 缺如 甲状软骨 CM 头臂干 下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二头肌多肌腹伴额外肌异常1例
8
作者 池嘉栋 荆洋 +1 位作者 杨瑞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5,共1页
在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尸左臂的肱二头肌多肌腹伴额外肌异常1例。异常肱二头肌与额外肌呈五条分离条索状肌腹,经解剖学追踪发现,肱二头肌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头出现异常三肌腹均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长头三肌腹汇合成一肌睫与短... 在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尸左臂的肱二头肌多肌腹伴额外肌异常1例。异常肱二头肌与额外肌呈五条分离条索状肌腹,经解剖学追踪发现,肱二头肌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头出现异常三肌腹均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长头三肌腹汇合成一肌睫与短头的肌腱呈“Y”字形止于桡骨粗隆,额外肌肌腹起于肱骨中上三分之一,行于肱二头肌长头与短头间,止于肱骨下端。五条肌腹间可见肌皮神经穿行其中,正中神经外侧根发分支行于肱二头肌长头下方(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短头 肌腹 肱二头肌长头 肱骨下端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肩胛骨 条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三头肌额外头多肌腹异常1例
9
作者 荆洋 池嘉栋 +1 位作者 杨瑞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74,共1页
在教学中发现,肱三头肌额外头多肌腹异常1例。该成年男尸左臂肱三头肌长头上方出现额外头,额外头起于肩胛冈外侧端,止于肱骨外科颈稍下方。肱三头肌长头异常发达,起于盂下结节,其肌纤维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呈螺旋状,内外侧头均有... 在教学中发现,肱三头肌额外头多肌腹异常1例。该成年男尸左臂肱三头肌长头上方出现额外头,额外头起于肩胛冈外侧端,止于肱骨外科颈稍下方。肱三头肌长头异常发达,起于盂下结节,其肌纤维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呈螺旋状,内外侧头均有异常双肌腹出现。外侧头双肌腹均起于肱骨桡神经沟上外,内侧头两条肌腹并列起于桡神经沟下内,独立走行,在尺骨鹰嘴上方汇合成一条肌腱与长头和外侧头的肌睫共同止于尺骨鹰嘴(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三头肌长头 肌腹 肱骨外科颈 桡神经沟 尺骨鹰嘴 外侧 肩胛冈 肌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蝶颅区入路的脑桥腹侧面手术断层与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丽莹 郑紫城 +3 位作者 牟博琨 于涌 王平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新型的经蝶颅区脑桥腹侧面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部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 mm)。同时对10例成人脱钙头部标... 目的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新型的经蝶颅区脑桥腹侧面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部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 mm)。同时对10例成人脱钙头部标本、100侧干燥头骨标本和临床行颅脑部MRI检查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型统计。结果蝶窦形态多样,除有矩形外,还有蚕豆形、鞍形、楔形、椭圆形及"人"字形等。根据视神经管突入程度可分为无隆凸、丘状隆起、半管型凸入和全管型凸入4型。蝶窦前后径为(10.7±5.8)mm(左),(14.0±4.9)mm(右)。MRI正中矢状面蝶窦后壁Ⅰ型(后壁为一层膜样结构或薄骨板)占64%;蝶窦后壁Ⅱ型(后壁为斜坡的一部分)占36%。结论设计新型手术入路采用鼻内窥镜从中鼻道进入,经自然腔道入蝶窦,垂直穿过蝶窦后壁行基底动脉止血和脑桥相关手术;同时为开展新型手术入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颅区 脑桥腹侧面 断层解剖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腓肠肌额外头伴起点异常1例
11
作者 韩嘉熠 杨瑞 +2 位作者 王宇 王斯南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1-451,共1页
于教学中发现一中年男尸双侧腓肠肌额外头伴起点异常1例。异常的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以肌性结构分别起自股骨内上髁和外上髁。于内侧头以内及外侧头以外,各有两条由腱性结构分别起于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额外头。在腓肠肌肌腹移行为... 于教学中发现一中年男尸双侧腓肠肌额外头伴起点异常1例。异常的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以肌性结构分别起自股骨内上髁和外上髁。于内侧头以内及外侧头以外,各有两条由腱性结构分别起于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额外头。在腓肠肌肌腹移行为腱性的部分,其分为内侧半和外侧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头 双侧 股骨内侧髁 肌性结构 外侧 内上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位置及形态异常1例
12
作者 郑紫城 牟博琨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5-255,共1页
解剖教学中发现1例中年女性标本甲状腺位置及形态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标本甲状腺形态为“U”形异常,其峡部上下增宽,左右两侧叶向上延伸呈锥状,侧叶与峡分界不清(图1)。甲状腺峡上缘位于第5气管软骨环,下缘位于胸骨... 解剖教学中发现1例中年女性标本甲状腺位置及形态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标本甲状腺形态为“U”形异常,其峡部上下增宽,左右两侧叶向上延伸呈锥状,侧叶与峡分界不清(图1)。甲状腺峡上缘位于第5气管软骨环,下缘位于胸骨柄的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异常 侧叶 气管软骨环 胸骨柄 解剖教学 上缘 峡部 平对 下缘 左颈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胫骨前肌及第3腓骨肌多肌腹异常1例
13
作者 牟博琨 郑紫城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5,共1页
于解剖教学中发现一中年男尸左胫骨前肌及第3腓骨肌异常,报道如下:此例标本外观明显可见左小腿中上1/3较右腿粗。解剖操作时发现,其具有双胫骨前肌。内侧肌肉附着于胫骨的外侧,外侧肌肉附着于小腿骨间膜前面的上端。两肌肉向下移... 于解剖教学中发现一中年男尸左胫骨前肌及第3腓骨肌异常,报道如下:此例标本外观明显可见左小腿中上1/3较右腿粗。解剖操作时发现,其具有双胫骨前肌。内侧肌肉附着于胫骨的外侧,外侧肌肉附着于小腿骨间膜前面的上端。两肌肉向下移行成双肌腱经足底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及第1跖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前肌 腓骨肌 肌腹 足底内侧 小腿骨间膜 解剖教学 解剖操作 第1跖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