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影像组学评估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风险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松 田超 +3 位作者 任涛 曹宸 靳松 夏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影像组学评估基底动脉尖动脉瘤(BTA)破裂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例BTA患者,根据BTA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n=39)与未破裂组(n=94),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93)与测试集(n=40)。针对CTA提取BTA影像组学特...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影像组学评估基底动脉尖动脉瘤(BTA)破裂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例BTA患者,根据BTA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n=39)与未破裂组(n=94),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93)与测试集(n=40)。针对CTA提取BTA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其中最优者,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分别利用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决策树(DT)及K近邻(KNN)算法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基于Radscore建立Radscore模型;再利用后者联合临床及常规影像学表现建立联合模型。对比分析上述各模型鉴别破裂与未破裂BTA的效能。结果最终选出4个BTA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以之建立的LR、RF、DT及KNN 4种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训练集破裂与未破裂BT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816、0.817及0.795,在测试集分别为0.795、0.793、0.786及0.824;4种模型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饮酒史、BTA形态及Radscore均为BTA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建立临床-常规影像学模型。针对全部133例,联合模型鉴别BTA破裂与未破裂的AUC为0.877,Radscore模型为0.775,而临床-常规影像学模型为0.677,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均<0.05)。结论CTA影像组学有助于评估BTA破裂风险;联合临床及常规影像学表现可进一步提高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崔文娟 卢成志 唐志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hs-cTnT、cTnI和CK-MB的阳性率,得出对NSTE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NSTEMI患者hs-cTnT、cTnI及CK-MB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hs-cTnT、cTnI和CK-MB的AUC分别为0.908、0.851、0.789,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2~0.985、0.763~0.939、0.695~0.883。(3)hs-cTnT以14p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6.8%。而cTnI诊断临界点为0.08ng/mL时,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6%。CK-MB以4n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93.4%,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79.2%。结论:hs-cTnT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cTnI和CK-MB,有利于早期筛选NSTEMI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 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对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的附加价值
3
作者 马璐阳 赵玉娇 +7 位作者 张程 张智景 张晓萌 周彦岐 冀晓东 黄黎香 程悦 沈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引入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中对于诊断附件肿块性质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76例附件肿块患者(90个病灶)的资料,均行盆腔平扫+增强MRI检查。所有病灶... 目的:探讨引入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中对于诊断附件肿块性质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76例附件肿块患者(90个病灶)的资料,均行盆腔平扫+增强MRI检查。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交界性与恶性均归为恶性。两位影像医师独立进行O-RADS MRI评分,第三位医师评估影像特征(病变整体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变体积)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的平均值(ADCmean)。收集临床指标(年龄、绝经状态、CA199、CA125、HE4),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良恶性组的差异。分别建立一般特征模型和综合模型(一般特征+ADCmean),比较诊断效能,根据最优模型调整O-RADS MRI评分4分病变的恶性风险评估。结果:两位医师O-RADS MRI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状态、CA199、CA125、HE4、病变大小(病变整体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变体积)、ADCmean差异显著(P<0.05)。综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一般特征模型,分别为0.969和0.955。根据综合模型调整后,15个O-RADS-MRI评分4分的病变升级为5分(10个恶性+5个交界性),4分恶性率由81.8%降至42.9%(P<0.05)。结论 :DWI可提高附件病变性质的诊断效能,ADC整合到O-RADS MRI评分中能够降低4分病灶的恶性风险,为O-RADS MRI评分临床应用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欣 卢成志 +1 位作者 王小飞 张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行直接PCI后无复流现象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CI出现无复流者48例,根据其用...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行直接PCI后无复流现象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CI出现无复流者48例,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硝酸甘油组(24例)和替罗非班组(24例)。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血小板GPⅠb、GPⅡb/Ⅲa、GPⅢa。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术后均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硝酸甘油组患者TIMI血流为(1.61±0.38)级vs(1.85±0.42)级(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TIMI血流为(1.59±0.40)级vs(2.15±0.65)级(P<0.01)。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24 h血小板GPⅠb、GPⅡh/Ⅲa、GPⅢa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较安全。能更有效改善TIMI血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心肌梗塞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3D肝脏CT图像分割的改进vnet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舒琪 韩俊玲 +3 位作者 康晓东 杨靖怡 郭洪洋 李博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5-340,共6页
分割3D医学影像是放疗计划的重要步骤。临床上,计算机断层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肝脏及肝肿瘤的3D医学影像图像分割。由于肝脏复杂的边缘结构及纹理特征,肝脏分割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3D肝脏CT图像精准分... 分割3D医学影像是放疗计划的重要步骤。临床上,计算机断层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肝脏及肝肿瘤的3D医学影像图像分割。由于肝脏复杂的边缘结构及纹理特征,肝脏分割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3D肝脏CT图像精准分割的改进vnet模型。首先,将肝脏CT图像进行HU值截断和重采样,以完成三维数据集的预处理;同时,将vnet解码器和编码器中的卷积核替换为SG模块,即逐通道卷积和逐点卷积的组合,以减小网络模型的参数量。与vnet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在肝脏分割数据集上的评估结果总体优越,Dice系数为94.93%,比vnet模型提高了3.49%,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同时该方法在MSD脾脏分割数据集和新冠肺炎数据集上也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并取得了优越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肝脏 vnet CT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患者42例临床特征及菌株药物敏感性
6
作者 朱真骙 刘晔华 +3 位作者 王策 于洪志 周春雷 穆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获得的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3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住院患者,分析皮氏罗尔斯顿菌的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获得的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3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皮氏罗尔斯顿菌感染住院患者,分析皮氏罗尔斯顿菌的临床特征及药敏试验数据。结果10年内共分离出罗尔斯顿菌属80株,其中非重复皮氏罗尔斯顿菌42株(52.5%)。42株皮氏罗尔斯顿菌中,64.3%分离自男性患者;分离自痰、导管、血、咽拭子、引流液标本的菌株分别占38.1%、28.6%、19.0%、4.8%、2.4%;临床来源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科病房(ICU)占比最高(52.4%);感染患者例数随年份先升后降,之后呈小幅波动,各科室感染患者例数随年份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率,敏感率为78.3%~90.9%;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头孢唑林则完全(100%)耐药,对氨曲南、黏菌素、头孢替坦、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同样具有较高的耐药率(80.0%~97.4%)。对21种抗菌药物在不同年份间的耐药率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氏罗尔斯顿菌主要来自ICU,感染人群以成年男性居多,从痰和导管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最多;菌株呈现多重耐药,应注意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迁,加强细菌耐药动态监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实施早期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氏罗尔斯顿菌 临床特征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评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晋 左超 +3 位作者 刘云阳 夏爽 李牧 马景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天内,行头部MRI检查,并在行头MRI检查当天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表进行评分。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组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高于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升高区域有: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叶及小脑山坡,舌回,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楔前叶灰质。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降低区域有:视辐射,大脑脚,右侧胼胝体膝,左侧胼胝体膝,右侧额中回下白质,中央前回下白质。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器质性颅内改变。扩散张量成像对于轻型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病变非常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判断轻型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轴索损伤 脑震荡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璇 穆兰 +3 位作者 林青 吴晓玉 张瑜 臧大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探讨认知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相应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和划消测验对64例脑梗死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和注意功能进...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探讨认知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相应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和划消测验对64例脑梗死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和注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轻、中、重度,将每一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其中记忆功能障碍轻、中、重度分别为10、17和5例;注意功能障碍轻、中、重度分别为15、12和5例,对照组32例,其中记忆功能障碍轻、中、重度分别为10、17和5例;注意功能障碍分别为15、12和5例。并对干预组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比较在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记忆商、各项记忆因子及注意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记忆商明显升高(86.31±8.69)vs(74.90±6.98),反应时明显缩短[(524.00±32.56)s vs(566.00±40.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轻度和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记忆商及注意功能明显升高(P<0.01),重度患者干预后记忆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尤其是对轻、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记忆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相关性的静、动态MR成像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娜 程悦 +2 位作者 岳建兰 沈文 吴彦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探讨静、动态MRI研究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之间相关性的价值。方法经临床POP-Q诊断为POP的患者45例(POP组),分为:轻度(Ⅰ度)POP亚组、中重度(Ⅱ~Ⅳ度)POP亚组,对照组为20名无症状志愿者,分别行静态及动态盆... 目的探讨静、动态MRI研究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之间相关性的价值。方法经临床POP-Q诊断为POP的患者45例(POP组),分为:轻度(Ⅰ度)POP亚组、中重度(Ⅱ~Ⅳ度)POP亚组,对照组为20名无症状志愿者,分别行静态及动态盆底MR检查,比较对照组及POP组、不同POP亚组间肛提肌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基于MRI的评分系统比较各组间肛提肌损伤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POP组比较,静息及用力状态的M线、双侧髂尾角、肛提肌裂隙的前后径、横径及面积,静息状态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用力状态H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与中重度POP亚组比较,静息及用力状态的H线及M线、肛提肌裂隙的横径及面积、右侧髂尾角,静息状态的左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用力状态的提肌板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及轻度、中重度POP组间肛提肌损伤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OP患者存在肛提肌形态及功能改变,肛提肌损伤与POP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提肌 盆腔器官脱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佳佳 冯姝 +2 位作者 瞿全新 唐荣荣 李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 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因宫颈疾病在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74例,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及阴道镜...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 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因宫颈疾病在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74例,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及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高级别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 n=25)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病理学检查示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 CIN患者42例,其中CINⅠ10例、 CINⅡ12例、 CINⅢ20例,宫颈癌患者12例。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宫颈病变总检出率分别为60.8%(45/74)和66.2%(4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 P>0.05)。两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及CINⅠ、 CINⅡ~Ⅲ、宫颈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ASC-US患者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HPV DNA分型检测方法相比,高危型HPV mRNA检测对预测高级别宫颈病变特异度更强,特别是对TCT检测为ASC-US患者的分流意义更为明确,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和ASC-US患者分流管理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盆底解剖学的经阴道分娩损伤与评估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玉娇 崔璨 +1 位作者 沈文 吴彦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3,116,共3页
阴道分娩引起不同程度盆底结构损伤[1,2]。当伴有胎儿体重增大(〉4000g)、胎位不正、头盆不称、急产、第二产程延长、产钳等情况发生盆底结构损伤几率将更大[3]。阴道分娩损伤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研究显示约50%... 阴道分娩引起不同程度盆底结构损伤[1,2]。当伴有胎儿体重增大(〉4000g)、胎位不正、头盆不称、急产、第二产程延长、产钳等情况发生盆底结构损伤几率将更大[3]。阴道分娩损伤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研究显示约50%阴道分娩初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器官脱垂、尿便失禁等。盆底相对封闭,解剖结构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盆底结构 第二产程延长 尿便失禁 胎位不正 胎儿体重 初产妇 耻骨联合 急产 骨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成像定量研究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前后的脑改变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滨 沈文 +3 位作者 张龙江 尹建忠 朱志军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技术定量分析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脑内水含量的变化。方法对37例肝硬化HE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行MR扫描,并于肝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或1年对30例患者随访,测量额、顶、枕叶白质、尾状核头、...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技术定量分析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脑内水含量的变化。方法对37例肝硬化HE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行MR扫描,并于肝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或1年对30例患者随访,测量额、顶、枕叶白质、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各兴趣区的磁化传递率(MTR),在T1WI图像上测量壳核和苍白球的信号强度计算GPI。结果①术前肝硬化HE患者组各部位的MTR值均较对照组低(P均<0.001),GPI指数显著升高(t=-6.40,P=0.000)。②术后1个月肝硬化HE患者组顶叶、额叶、尾状核、苍白球和枕叶的MTR值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3个月各部位的MTR值均高于术后1个月(P均<0.05)。③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GPI值逐渐降低,但仍与对照组有差异。④各时间点MTR值、GPI指数与神经心理学测试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HE患者脑水肿是可逆性的。MTI可以作为肝移植后脑代谢恢复状况的随访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DWI的价值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庆先 夏爽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各种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方法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3例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I检查,1例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脑白质,部分神经核团及灰质也可受累,MRI均见广泛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观察各种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方法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3例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I检查,1例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脑白质,部分神经核团及灰质也可受累,MRI均见广泛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CT表现为相应部位低密度,病变对称分布,无占位效应。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广泛的大脑白质及神经核团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水肿;H2S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大脑白质及部分神经核团多发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40天后复查MRI病变范围较前缩小,DWI信号较前减低;有机磷及安定中毒性脑病均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灰白质均受累。结论CT和MRI能发现脑白质及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改变。与常规MRI相比,DWI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催化的氧化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文艺 赵明峰 +5 位作者 Sajin Rajbhandary 赵楠 谢芳 肖霞 穆娟 李玉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铁过载催化的活性氧(ROS)生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SCs,加入不同浓度(100、200、400μmol/L)的枸橼酸铁铵(FAC),培养12、24、48 h,建立铁过载模型,测定铁过载前后细胞内... 目的探讨铁过载催化的活性氧(ROS)生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SCs,加入不同浓度(100、200、400μmol/L)的枸橼酸铁铵(FAC),培养12、24、48 h,建立铁过载模型,测定铁过载前后细胞内的不稳定铁池(LIP)和ROS水平,并采用群体倍增时间(DT)检测MSCs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p38MAPK、蛋白激酶B(AKT)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铁过载组MSCs的LI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482.49±20.96比303.88±23.37,P<0.05);ROS的水平随FAC浓度增加而升高,在加入FAC浓度为400μmol/L时最高(P<0.05)。用400μmol/L的FAC分别处理12、24、48 h的MSCs DT分别为(1.47±0.11)、(1.80±0.13)、(2.04±0.14)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0±0.05)d(P均<0.05)。铁过载组MSCs的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51±1.17)%比(0.66±0.62)%,P<0.05]。与对照组比较,铁过载组P-p38MAPK、p38MAPK、p53蛋白的表达增加,而AKT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铁过载可通过提高骨髓MSCs的ROS水平来抑制其增殖、诱导其凋亡,此过程可能与p38MAPK-p5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间充质干细胞 活性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自发脑活动的同步性与低频振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博峰 纪东旭 +4 位作者 杨卫东 陈旨娟 毓青 蔡莉 尹建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和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是否能一致、互相补充地发现颞叶内侧癫痫(mTLE)患者局部异常脑活动区域。资料与方法 20例mTLE患者与20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 目的探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和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是否能一致、互相补充地发现颞叶内侧癫痫(mTLE)患者局部异常脑活动区域。资料与方法 20例mTLE患者与20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人行RS-fMRI检查,对经ReHo、ALFF和f ALFF分析获得的静息态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mTLE患者左侧颞叶和中央前、后回较对照组ReHo值增高(t=4.42、4.12、4.00,P<0.001),双侧额叶皮层下白质较对照组减低(t=-3.82、-3.75,P<0.001);mTLE患者右侧扣带回ALFF值较对照组增高(t=3.70,P<0.001),右侧额叶和岛叶ALFF值较对照组减低(t=-4.14、-3.92,P<0.001);mTLE患者左侧颞叶和中央前回f ALFF值较对照组增高(t=5.19、5.90,P<0.001),双侧额叶f ALFF值较对照组减低,以左侧为著(t=-5.85、-4.27,P<0.001)。结论 mTLE患者在ReHo、ALFF及f ALFF分析中表现出较广泛并几乎一致的局部异常脑活动区域,脑活动增加的区域具有左侧优势,提示ReHo、ALFF及f ALFF可以用于癫痫病理生理机制和致痫灶定侧、定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成像 静息状态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低频振幅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江 代星 +2 位作者 田大治 蒋文涛 沈中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8-1191,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急性加重导致的肝功能急剧恶化的疾病,其通常会伴随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且预后比普通肝硬化差。许多研究认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若能及时行肝移植手术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然而目前没有可靠的指南指出患者...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急性加重导致的肝功能急剧恶化的疾病,其通常会伴随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且预后比普通肝硬化差。许多研究认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若能及时行肝移植手术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然而目前没有可靠的指南指出患者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本文归纳了近年相关研究并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的指征、时机、预后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人工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半自动法肝体积测量在活体肝移植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龚必焱 季倩 +1 位作者 沈文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半自动法测量右半肝体积准确性及在活体肝移植(LDL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供体术前行MSCT四期增强扫描,用半自动法(IQQA-liver肝脏诊断辅助分析系统)于门静脉期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体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半自动法测量右半肝体积准确性及在活体肝移植(LDL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供体术前行MSCT四期增强扫描,用半自动法(IQQA-liver肝脏诊断辅助分析系统)于门静脉期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及student'st检验。结果半自动法和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分别为(770.36±151.19)cm3和(669.84±144.77)cm3;半自动法与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呈正相关(r=0.86,P〈0.05);半自动法所测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差值为101.36 cm3(95%可信区间为79.06~123.66 cm3)。结论半自动法测量LDLT右半肝体积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动法 肝脏移植 肝脏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不典型脊椎结核和化脓性脊椎炎的MR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8
作者 屈瑾 雷新玮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不典型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表现不典型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6例及化脓性脊椎炎患者7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其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及增强检查后MR特点。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MRI... 目的探讨早期不典型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表现不典型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6例及化脓性脊椎炎患者7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其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及增强检查后MR特点。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MRI特征。结果化脓性脊椎炎中早期椎间隙变窄(8/10,80.00%)、椎体上/下部条状异常信号(12/18,66.67%)、终板下线样高信号(13/18,72.2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椎结核(均无以上征象)。脊椎结核中椎体前部局限异常信号(4/12,33.33%)、跨椎体脓肿(5/6,83.33%)发生率明显高于化脓性脊椎炎(均无以上征象)。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能鉴别早期表现不典型的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椎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突变和髓系肿瘤发生 被引量:6
19
作者 邢艺 赵明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其功能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同型二聚体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的结合。近年研究发现,CSF3R突变对疾病的发生可发挥重要作用,部分血...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其功能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同型二聚体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的结合。近年研究发现,CSF3R突变对疾病的发生可发挥重要作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髓系肿瘤,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存在各种CSF3R突变,导致G-CSF转导通路发生异常,而抑制其下游通路的激酶可作为治疗上述疾病的潜在靶点。本文总结了各种CSF3R突变、作用机制及其对髓系肿瘤发生的贡献,旨在进一步探讨髓系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其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并为研发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突变 髓系肿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ne-MRI测量健康成年人肾脏运动幅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文骏 龙淼淼 +2 位作者 沈文 倪红艳 黄黎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通过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MRI)技术观察健康成年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双肾运动幅度。资料与方法选取57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28名,女29名),于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进行与双肾长轴平行的斜冠状面Cine-MRI检查,测量一次完整呼吸过程... 目的通过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MRI)技术观察健康成年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双肾运动幅度。资料与方法选取57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28名,女29名),于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进行与双肾长轴平行的斜冠状面Cine-MRI检查,测量一次完整呼吸过程中双肾下极运动幅度,比较双侧肾脏及不同性别间肾脏运动幅度的差异。结果 Cine-MRI测得健康成年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右肾运动幅度为5.6~16.5mm,平均(9.5±2.1)mm;左肾运动幅度为4.5~13.9mm,平均(8.1±2.0)mm;双侧肾脏运动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0,P〈0.05);男性左、右侧肾脏运动幅度分别为(8.7±2.0)mm和(10.3±2.2)mm,均大于女性对应侧肾脏运动幅度[分别为(7.5±1.8)mm和(8.8±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41,P〈0.05)。结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斜冠状面上右肾运动幅度大于左肾,在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时宜选用左肾数据作为参照标准,尤其是当受检者为男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影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