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评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晋 左超 +3 位作者 刘云阳 夏爽 李牧 马景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天内,行头部MRI检查,并在行头MRI检查当天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表进行评分。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组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高于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升高区域有: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叶及小脑山坡,舌回,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楔前叶灰质。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降低区域有:视辐射,大脑脚,右侧胼胝体膝,左侧胼胝体膝,右侧额中回下白质,中央前回下白质。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器质性颅内改变。扩散张量成像对于轻型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病变非常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判断轻型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轴索损伤 脑震荡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对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的附加价值
2
作者 马璐阳 赵玉娇 +7 位作者 张程 张智景 张晓萌 周彦岐 冀晓东 黄黎香 程悦 沈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引入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中对于诊断附件肿块性质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76例附件肿块患者(90个病灶)的资料,均行盆腔平扫+增强MRI检查。所有病灶... 目的:探讨引入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中对于诊断附件肿块性质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76例附件肿块患者(90个病灶)的资料,均行盆腔平扫+增强MRI检查。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交界性与恶性均归为恶性。两位影像医师独立进行O-RADS MRI评分,第三位医师评估影像特征(病变整体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变体积)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的平均值(ADCmean)。收集临床指标(年龄、绝经状态、CA199、CA125、HE4),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良恶性组的差异。分别建立一般特征模型和综合模型(一般特征+ADCmean),比较诊断效能,根据最优模型调整O-RADS MRI评分4分病变的恶性风险评估。结果:两位医师O-RADS MRI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状态、CA199、CA125、HE4、病变大小(病变整体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变体积)、ADCmean差异显著(P<0.05)。综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一般特征模型,分别为0.969和0.955。根据综合模型调整后,15个O-RADS-MRI评分4分的病变升级为5分(10个恶性+5个交界性),4分恶性率由81.8%降至42.9%(P<0.05)。结论 :DWI可提高附件病变性质的诊断效能,ADC整合到O-RADS MRI评分中能够降低4分病灶的恶性风险,为O-RADS MRI评分临床应用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的MSCT影像学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天彬 夏爽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的MSCT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患者5例,3例患者有20年以上的吸烟史;3例喉癌术后并发其他原发癌的患者经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及免疫治疗。5例多原发癌患者中,2例同时癌及1例异时癌患者第二... 目的探讨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的MSCT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患者5例,3例患者有20年以上的吸烟史;3例喉癌术后并发其他原发癌的患者经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及免疫治疗。5例多原发癌患者中,2例同时癌及1例异时癌患者第二原发癌均为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其他2例异时癌第二原发癌分别为软腭及悬雍垂恶性肿物和颈部恶性淋巴瘤。分析其MSCT影像学特点。结果5例多原发癌包括2例同时癌和3例转移癌。MSCT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的各部位原发病灶均表现为典型的恶性肿瘤影像特点;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结论喉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其他部位检查发现有典型恶性肿块影像学表现时,尤其是对有长期吸烟史及术后进行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患者,要考虑多原发癌可能。对喉癌术后患者应进行长期的颈部及其他部位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原位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盆底解剖学的经阴道分娩损伤与评估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玉娇 崔璨 +1 位作者 沈文 吴彦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3,116,共3页
阴道分娩引起不同程度盆底结构损伤[1,2]。当伴有胎儿体重增大(〉4000g)、胎位不正、头盆不称、急产、第二产程延长、产钳等情况发生盆底结构损伤几率将更大[3]。阴道分娩损伤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研究显示约50%... 阴道分娩引起不同程度盆底结构损伤[1,2]。当伴有胎儿体重增大(〉4000g)、胎位不正、头盆不称、急产、第二产程延长、产钳等情况发生盆底结构损伤几率将更大[3]。阴道分娩损伤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研究显示约50%阴道分娩初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器官脱垂、尿便失禁等。盆底相对封闭,解剖结构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盆底结构 第二产程延长 尿便失禁 胎位不正 胎儿体重 初产妇 耻骨联合 急产 骨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平扫诊断双上腔静脉 被引量:11
5
作者 葛夕洪 朱月莉 +3 位作者 高光峰 沈文 温连庆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分析双上腔静脉的MSCT表现,评价MSCT平扫在双上腔静脉(DS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无上腔静脉回流相关症状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在ADW4.2工作站进行重组,观察其影像特点和走行,并测量双侧上腔静脉的长径、短径和横断... 目的分析双上腔静脉的MSCT表现,评价MSCT平扫在双上腔静脉(DS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无上腔静脉回流相关症状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在ADW4.2工作站进行重组,观察其影像特点和走行,并测量双侧上腔静脉的长径、短径和横断面面积。结果①左上腔静脉(LSVC)表现为主动脉弓左侧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上下至少3个连续层面都可以见到,可合并冠状窦扩张。②重组影像表现为纵隔左侧与正常右侧上腔静脉平行的管状影,依次走行于主动脉弓左侧、左上肺静脉前方、左心房左后方,经增粗的冠状窦汇入右心房。结论MSCT平扫可明确诊断双上腔静脉,心脏上方层面能观察LSVC连接、走行及毗邻。心脏层面部分病例可显示汇入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相关性的静、动态MR成像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娜 程悦 +2 位作者 岳建兰 沈文 吴彦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探讨静、动态MRI研究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之间相关性的价值。方法经临床POP-Q诊断为POP的患者45例(POP组),分为:轻度(Ⅰ度)POP亚组、中重度(Ⅱ~Ⅳ度)POP亚组,对照组为20名无症状志愿者,分别行静态及动态盆... 目的探讨静、动态MRI研究肛提肌损伤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之间相关性的价值。方法经临床POP-Q诊断为POP的患者45例(POP组),分为:轻度(Ⅰ度)POP亚组、中重度(Ⅱ~Ⅳ度)POP亚组,对照组为20名无症状志愿者,分别行静态及动态盆底MR检查,比较对照组及POP组、不同POP亚组间肛提肌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基于MRI的评分系统比较各组间肛提肌损伤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POP组比较,静息及用力状态的M线、双侧髂尾角、肛提肌裂隙的前后径、横径及面积,静息状态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用力状态H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与中重度POP亚组比较,静息及用力状态的H线及M线、肛提肌裂隙的横径及面积、右侧髂尾角,静息状态的左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以及用力状态的提肌板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及轻度、中重度POP组间肛提肌损伤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OP患者存在肛提肌形态及功能改变,肛提肌损伤与POP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提肌 盆腔器官脱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成像定量研究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前后的脑改变 被引量:8
7
作者 姜滨 沈文 +3 位作者 张龙江 尹建忠 朱志军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技术定量分析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脑内水含量的变化。方法对37例肝硬化HE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行MR扫描,并于肝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或1年对30例患者随访,测量额、顶、枕叶白质、尾状核头、...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成像(MTI)技术定量分析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脑内水含量的变化。方法对37例肝硬化HE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行MR扫描,并于肝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或1年对30例患者随访,测量额、顶、枕叶白质、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各兴趣区的磁化传递率(MTR),在T1WI图像上测量壳核和苍白球的信号强度计算GPI。结果①术前肝硬化HE患者组各部位的MTR值均较对照组低(P均<0.001),GPI指数显著升高(t=-6.40,P=0.000)。②术后1个月肝硬化HE患者组顶叶、额叶、尾状核、苍白球和枕叶的MTR值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3个月各部位的MTR值均高于术后1个月(P均<0.05)。③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GPI值逐渐降低,但仍与对照组有差异。④各时间点MTR值、GPI指数与神经心理学测试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HE患者脑水肿是可逆性的。MTI可以作为肝移植后脑代谢恢复状况的随访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DWI的价值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庆先 夏爽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各种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方法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3例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I检查,1例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脑白质,部分神经核团及灰质也可受累,MRI均见广泛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观察各种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方法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3例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I检查,1例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脑白质,部分神经核团及灰质也可受累,MRI均见广泛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CT表现为相应部位低密度,病变对称分布,无占位效应。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广泛的大脑白质及神经核团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水肿;H2S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大脑白质及部分神经核团多发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40天后复查MRI病变范围较前缩小,DWI信号较前减低;有机磷及安定中毒性脑病均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灰白质均受累。结论CT和MRI能发现脑白质及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改变。与常规MRI相比,DWI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IQQA评价肝移植供体术前肝体积的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黎香 丁恩慈 +3 位作者 沈文 季倩 蒋文涛 龚必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CT手动法、IQQA半自动法、门静脉右支流域法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移植肝体积的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名供体分别以CT手动法及IQQA半自动法测量全肝体积(以CTV全、IQQAV全表示)及右半肝体积(以CTV、IQQAV表示),用门静... 目的探讨CT手动法、IQQA半自动法、门静脉右支流域法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移植肝体积的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9名供体分别以CT手动法及IQQA半自动法测量全肝体积(以CTV全、IQQAV全表示)及右半肝体积(以CTV、IQQAV表示),用门静脉右支流域法测量右半肝体积(以RPVTV表示),并分别将3种术前右半肝体积测量结果与术中右半肝体积(IOV)对比,计算术前所测3种右半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的比例(GRWR),比较其准确性。结果 IQQAV大于IOV,其与IOV的相关性比CTV与IOV的相关性更好。RPVTV与IOV亦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如IQQAV。CTV及IQQAV的GRWR各有1例小于0.8%。结论与CTV相比,IQQAV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半自动法 肝脏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半自动法肝体积测量在活体肝移植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必焱 季倩 +1 位作者 沈文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半自动法测量右半肝体积准确性及在活体肝移植(LDL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供体术前行MSCT四期增强扫描,用半自动法(IQQA-liver肝脏诊断辅助分析系统)于门静脉期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体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半自动法测量右半肝体积准确性及在活体肝移植(LDL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供体术前行MSCT四期增强扫描,用半自动法(IQQA-liver肝脏诊断辅助分析系统)于门静脉期测量右半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及student'st检验。结果半自动法和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分别为(770.36±151.19)cm3和(669.84±144.77)cm3;半自动法与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呈正相关(r=0.86,P〈0.05);半自动法所测肝体积与术中水测法所测肝体积差值为101.36 cm3(95%可信区间为79.06~123.66 cm3)。结论半自动法测量LDLT右半肝体积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动法 肝脏移植 肝脏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不典型脊椎结核和化脓性脊椎炎的MR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1
作者 屈瑾 雷新玮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不典型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表现不典型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6例及化脓性脊椎炎患者7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其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及增强检查后MR特点。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MRI... 目的探讨早期不典型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表现不典型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6例及化脓性脊椎炎患者7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其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及增强检查后MR特点。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MRI特征。结果化脓性脊椎炎中早期椎间隙变窄(8/10,80.00%)、椎体上/下部条状异常信号(12/18,66.67%)、终板下线样高信号(13/18,72.2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椎结核(均无以上征象)。脊椎结核中椎体前部局限异常信号(4/12,33.33%)、跨椎体脓肿(5/6,83.33%)发生率明显高于化脓性脊椎炎(均无以上征象)。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能鉴别早期表现不典型的脊椎结核及化脓性脊椎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椎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ne-MRI测量健康成年人肾脏运动幅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文骏 龙淼淼 +2 位作者 沈文 倪红艳 黄黎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通过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MRI)技术观察健康成年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双肾运动幅度。资料与方法选取57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28名,女29名),于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进行与双肾长轴平行的斜冠状面Cine-MRI检查,测量一次完整呼吸过程... 目的通过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MRI)技术观察健康成年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双肾运动幅度。资料与方法选取57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28名,女29名),于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进行与双肾长轴平行的斜冠状面Cine-MRI检查,测量一次完整呼吸过程中双肾下极运动幅度,比较双侧肾脏及不同性别间肾脏运动幅度的差异。结果 Cine-MRI测得健康成年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右肾运动幅度为5.6~16.5mm,平均(9.5±2.1)mm;左肾运动幅度为4.5~13.9mm,平均(8.1±2.0)mm;双侧肾脏运动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0,P〈0.05);男性左、右侧肾脏运动幅度分别为(8.7±2.0)mm和(10.3±2.2)mm,均大于女性对应侧肾脏运动幅度[分别为(7.5±1.8)mm和(8.8±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41,P〈0.05)。结论平静规律呼吸状态下斜冠状面上右肾运动幅度大于左肾,在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时宜选用左肾数据作为参照标准,尤其是当受检者为男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影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脑代谢改变的磁共振波谱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袁辉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评价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认知相关脑功能区代谢物的异常改变以及MRS代谢指标与认知测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2组)、10例复发的抑郁症患者(3组)及12名正常志愿者(1组)均于MR检查前接受威...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评价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认知相关脑功能区代谢物的异常改变以及MRS代谢指标与认知测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2组)、10例复发的抑郁症患者(3组)及12名正常志愿者(1组)均于MR检查前接受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记录测试结果;之后接受双侧前额叶及扣带回的1H-MRS,记录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ns)、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x)曲线下面积与肌酸(Cr)的比值。结果与1组比较,3组双侧前额叶Glx/Cr减低、mIns/Cr升高,2组双侧前额叶Glx/Cr减低,右侧前额叶mIns/Cr升高;2组、3组均存在WCST中完成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增加。2组患者右侧前额叶Glx/Cr与持续错误数呈负相关,3组患者双侧前额叶Glx/Cr与持续错误数均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均存在双侧前额叶的异常代谢变化及认知功能障碍,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TIPS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滨 张龙江 +1 位作者 沈文 祁吉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TIPSS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17例TIPSS术后患者(共19支支架)行MSCT门静脉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17例中6例进行了DSA检查,11例得到了病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TIPSS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17例TIPSS术后患者(共19支支架)行MSCT门静脉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17例中6例进行了DSA检查,11例得到了病理标本。将MSCTA表现与病理或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发现19支支架中完全闭塞3支,支架狭窄4支,肝静脉端狭窄3支,同时伴有支架内和肝静脉端狭窄3支,未见明显异常6支。与DSA或病理对照,CTA诊断支架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3.3%,诊断支架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4.1%。结论MSCTA可准确显示TIPSS术后支架的通畅性,为外科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随访和筛查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高血压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MRI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
15
作者 路丽 岳建兰 +1 位作者 季倩 沈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应用动态MRI探讨分娩方式对女性盆膈裂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对51名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女性行盆底动态MR扫描,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及最大用力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膈裂孔大小的差异。结果 MR轴... 目的应用动态MRI探讨分娩方式对女性盆膈裂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对51名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女性行盆底动态MR扫描,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及最大用力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膈裂孔大小的差异。结果 MR轴位图像可清晰显示盆膈裂孔及其内的尿道、阴道、直肠等盆底结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呈菱形,最大用力状态下肛提肌下移呈椭圆形。静息状态及最大用力状态下,经阴道顺产与剖宫产者的盆膈裂孔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小于经阴道低位产钳助产者(P均<0.05)。结论应用动态MRI可以清晰显示盆膈裂孔,并准确测量其大小;分娩方式是盆膈裂孔大小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盆膈裂孔 尿道 阴道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肝功能正常或Child-Pugh A级患者增强CT与普美显增强MRI诊断HCC流出征象观察期相选择 被引量:8
16
作者 樊璐璐 谢双双 +2 位作者 张坤 李清 沈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775-781,共7页
目的:比较慢性肝病肝功能正常或Child-Pugh A级患者增强CT与普美显增强MRI门静脉期、延迟期/过渡期观察流出征象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病理证实为HCC、非HCC病灶的肝功能正常或Child-Pugh ... 目的:比较慢性肝病肝功能正常或Child-Pugh A级患者增强CT与普美显增强MRI门静脉期、延迟期/过渡期观察流出征象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病理证实为HCC、非HCC病灶的肝功能正常或Child-Pugh A级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包括行CT增强检查者83例,普美显MRI增强者54例。2名影像医师在同一工作站上观察每个病灶的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过渡期流出特征。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增强CT检查组与普美显增强MRI组年龄及病灶大小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位阅片者病变征象评估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性别、病灶病理结果分布以及各种不同种类病灶的动脉期强化特征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两组门静脉期、延迟期/过渡期流出征象对HCC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间不同种类病灶病理结果分布情况、动脉期强化特征均无差异。增强CT组动脉期强化联合门静脉期流出征象诊断HCC的AUC值为0.910(敏感度:85.14%,特异度:96.77%),联合延迟期流出征象诊断HCC的AUC值为0.849(敏感度:89.19%,特异度:8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1,P=0.089 0)。普美显增强MRI组动脉期强化联合门静脉期流出征象诊断HCC的AUC值为0.853(敏感度:76.09%,特异度:94.44%),联合过渡期流出征象诊断HCC的AUC值为0.729(敏感度:84.78%,特异度:61.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43 1)。结论:慢性肝病肝功能正常或Child-Pugh A级患者增强CT门静脉期与延迟期观察流出征象诊断HCC的准确性无差异,普美显增强MRI门静脉期观察流出征象比过渡期诊断HCC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肿瘤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肿瘤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梅竹 刘松 +1 位作者 汤若薇 夏爽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在鉴别颞骨良恶性肿瘤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初诊且行颞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的颞骨肿瘤患者21例,均行手术及病...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在鉴别颞骨良恶性肿瘤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初诊且行颞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的颞骨肿瘤患者21例,均行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颞骨恶性肿瘤13例,颞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8例。在3.0TMR动态增强扫描图手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各定量参数值: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和初始曲线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curve,iAU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颞骨恶性肿瘤组和良性病变组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各定量参数值对颞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颞骨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组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别。所有的病变均有明显强化或不均匀明显强化。恶性组和良性的Ktrans值分别为0.382±0.153(min-1),0.228±0.096(min-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t=2.543, P=0.020);两组的Kep值分别为0.552±0.221(min-1),0.277±0.072(min-1),两组间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78, P=0.003)。两组间的Ve,iAUC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DCE-MRI在鉴别颞骨肿物良恶性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尤其是Ktrans和K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MRI 颞骨肿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