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潘恩惠 陈世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86-288,共3页
对44例CT和临床资料分别证实为脑干、丘脑—基底节区、顶叶和三叉神经上颌分支损伤的病人,采用电流刺激牙龈,在头皮记录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方法。结果表明,上颌神经分支麻醉、损伤或脑干病变时,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N_(20)潜伏期和P_(34)... 对44例CT和临床资料分别证实为脑干、丘脑—基底节区、顶叶和三叉神经上颌分支损伤的病人,采用电流刺激牙龈,在头皮记录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方法。结果表明,上颌神经分支麻醉、损伤或脑干病变时,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N_(20)潜伏期和P_(34)波幅均有变化。丘脑—基底节区病变时,只有P_(34)波幅的轻度降低。本文讨论了上述病变时,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不同改变,并推测其可能的起源部位和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诱发电位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梗塞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蕴琛 戴志华 田桂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6-197,195,共3页
报道了经CT或MR确诊的35例小脑梗塞,占同期脑梗塞总数的3.3%,其中男24例、女11例,男女之比2.1:1,平均年龄60.5岁。可能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心源性因素.1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34例保守治疗... 报道了经CT或MR确诊的35例小脑梗塞,占同期脑梗塞总数的3.3%,其中男24例、女11例,男女之比2.1:1,平均年龄60.5岁。可能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心源性因素.1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34例保守治疗者死亡11例,病死率为32.3%,死亡病人均为合并脑干梗塞或并发梗阻性脑积水者。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中风 脑积水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可喜(DUXLI)治疗大脑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30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露春 薛肇坚 张本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用法国Servier厂提供,Duxil口服片剂治疗大脑功能衰退的病人30例,疗程3个月,治疗后比治疗前心理功能测定有明显好转,生活中的主动性,对周围事物反应能力及语言能力也有提高,头痛、头晕、失眠等也均见减轻。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外,对... 用法国Servier厂提供,Duxil口服片剂治疗大脑功能衰退的病人30例,疗程3个月,治疗后比治疗前心理功能测定有明显好转,生活中的主动性,对周围事物反应能力及语言能力也有提高,头痛、头晕、失眠等也均见减轻。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外,对病毒性脑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煤气中毒后遗症及慢性酒精中毒等均有一定疗效。治疗效果于用药一个月后即可显示,个别病人于用药后第三个月方开始显效。其疗效主要与动脉血氧分压提高及促进脑组织对氧的利用有关。本药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可喜 大脑功能减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塞的体感诱发电位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纪佐 沈世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1,共3页
纯运动轻偏瘫(PMH)和共济失调轻偏瘫(AHP)是两型最常见的腔隙性脑梗塞。体感诱发电位(sEp)是沿后柱·内侧丘索·丘脑投射到原始感觉皮层传导的,该通路邻近产生PMH和AHP的病变处。
关键词 脑栓塞 体感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聚集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勃航 李蕴琛 +1 位作者 周广喜 杨露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20-23,63,共5页
用胶原和ADP做诱导剂,对68名缺血性脑血管病及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性测定,统计了最大聚集率(MAR)和坡度(S)并与正常者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聚集增高,这种增高不是病后继发结果,而且要在病程... 用胶原和ADP做诱导剂,对68名缺血性脑血管病及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性测定,统计了最大聚集率(MAR)和坡度(S)并与正常者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聚集增高,这种增高不是病后继发结果,而且要在病程中持续一段时间,300mg/天阿斯匹林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性亦高于对照者,提示及时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血管病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性 脑血管病 血小板聚集率 缺血性 阿斯匹 血小板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 变异系数 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