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餐厨垃圾好氧生物处理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5
1
作者 乔长晟 李栋 +2 位作者 杨朋朋 赵男 李振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10株细菌为出发菌株,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生物安全性、生物拮抗性以及产酶能力为筛选原则,从中筛选得到4株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KFW100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10株细菌为出发菌株,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生物安全性、生物拮抗性以及产酶能力为筛选原则,从中筛选得到4株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KFW100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TKFW1005)、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TKFW110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KFW1108)。然后将筛选得到的4株细菌按10%的比例添加到30 L固态发酵罐中,再添加10%的麸皮和50%的水为辅料,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态发酵处理。最后将固态发酵结束后得到的产品取出烘干粉碎,经检测: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其有效活菌数、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及蛔虫卵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农用有机肥标准,此法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具有生产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选育 餐厨垃圾 固态发酵 农用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提高烟酰胺单核苷酸产量研究
2
作者 东平 徐一帆 +3 位作者 侯颖 罗学刚 张琳 乔长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6-41,共6页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该研究选取隐球菌科(Comamonadaceae)细菌来源的NAMPT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以其为出发菌株,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该研究选取隐球菌科(Comamonadaceae)细菌来源的NAMPT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以其为出发菌株,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确定突变位点,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突变菌株。通过测定NMN产量及NAMPT活力筛选得到高产NMN突变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的NMN产量为6.53 mg/L。分别将出发菌株第257位和259位的氨基酸残基定点突变为色氨酸、缬氨酸后获得单突变体N1、N2及双突变体N3,其NMN产量分别为6.88 mg/L、9.38 mg/L、10.05 m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5.36%、43.64%、53.91%;NAMPT活力分别为42.08 U/mL、46.23 U/mL、50.30 U/m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5.73%、14.19%、21.13%。突变体N3产NMN的最佳诱导条件为诱导时机(OD_(600 nm)值)1.2、诱导剂浓度0.5 mmol/L、诱导时间12 h、培养温度30℃、投料比(葡萄糖∶烟酰胺)2∶1。在此优化条件下,NMN产量达到13.20 mg/L,较优化前提高31.34%。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发酵生产NMN提供了优质底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金霞 周文生 +4 位作者 乔长晟 张琳 郑国保 孔德杰 李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45-49,共5页
采用槽式堆料发酵的方式,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牛粪为氮源,探讨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有利于促进玉米秸秆堆体温度的迅速升高,其中T1(有机肥发酵剂)和T2(菌剂A)处理的最高温度分别... 采用槽式堆料发酵的方式,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牛粪为氮源,探讨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有利于促进玉米秸秆堆体温度的迅速升高,其中T1(有机肥发酵剂)和T2(菌剂A)处理的最高温度分别可达71.1和70.1℃;除对照T0(未使用菌剂)处理随时间推移pH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pH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处理EC值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初始值相比,在堆腐发酵60 d时,T1处理EC值降低最多,可达40.4%;各处理堆料的E4/E6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接种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不同处理的发芽指数(GI)均呈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T1和T2处理GI均超过90%,筛选出2个适宜宁夏地区玉米秸秆腐熟发酵的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玉米秸秆 堆腐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不同通风比对普鲁兰多糖发酵的影响
4
作者 李淼鑫 马正旺 +4 位作者 赵晓雯 李文敏 张伊凡 赵廷彬 乔长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9-268,共10页
该文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NO.7055作为出发菌株,利用GC-MS技术对不同通风条件下出芽短梗霉发酵产普鲁兰多糖的胞内代谢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风对于普鲁兰多糖发酵有明显影响,在高通风(1∶1.4)下多糖产量最... 该文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NO.7055作为出发菌株,利用GC-MS技术对不同通风条件下出芽短梗霉发酵产普鲁兰多糖的胞内代谢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风对于普鲁兰多糖发酵有明显影响,在高通风(1∶1.4)下多糖产量最大为(80.2±1.4)g/L,通风比最低和最高之间,普鲁兰的产量相差13.50 g/L。对高低通风组发酵过程中代谢物进行分析。一共检测到了45种胞内小分子代谢物质,主要包括氨基酸类、有机酸类、糖类、醇类及一些其他类的代谢物质。将普鲁兰的代谢途径结合KEGG分析不同通风条件下菌体代谢的差异,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途径、果糖-甘露糖代谢途径、柠檬酸循环途径和半乳糖代谢途径,最终导致普鲁兰多糖产量发生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出芽短埂霉产普鲁兰多糖的代谢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普鲁兰多糖 GC-MS 代谢组学 通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基质对贺兰山石灰石矿区土壤及植被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周文生 叶旭阳 +2 位作者 乔长晟 张琳 朱金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为明确贺兰山石灰石废弃矿山植被恢复中土壤基质的适宜使用量,以自主研发的土壤基质(用腐熟秸秆、γ-聚谷氨酸发酵液、γ-聚谷氨酸水凝胶和固沙剂等制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使用量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被恢复生... 为明确贺兰山石灰石废弃矿山植被恢复中土壤基质的适宜使用量,以自主研发的土壤基质(用腐熟秸秆、γ-聚谷氨酸发酵液、γ-聚谷氨酸水凝胶和固沙剂等制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使用量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被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基质对植物恢复及土壤改良均具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脲酶、植被盖度、数量、株高等随土壤基质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土壤基质使用量为4500 kg·hm^(-2)(T3)时达最大值。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贺兰山露天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和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基质 贺兰山 石灰石矿山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高效解磷菌筛选及解磷机理探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任友花 王羿超 +3 位作者 李娜 李雪 殷海松 乔长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7-540,共4页
芽孢杆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以巨大芽孢杆菌11433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根据平板解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进行初筛,再根据解磷能力进行复筛,并最终获得一株高效解磷菌。该菌株的摇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3 d后,pH... 芽孢杆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以巨大芽孢杆菌11433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根据平板解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进行初筛,再根据解磷能力进行复筛,并最终获得一株高效解磷菌。该菌株的摇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3 d后,pH值从7.00降到了4.03,其解磷含量可达到46.79μg/m L,较出发菌株11433的产量提高了115.62%,且其遗传稳定性良好。以得到的高产菌11433-D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解磷机理进行分析。发现有机酸的产生促进了解磷量的提高且使发酵液pH值降低。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葡萄糖酸、乙酸、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芽孢杆菌 诱变育种 解磷机理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与絮凝剂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娜 范祎立 +2 位作者 李雪 李洪 乔长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288-288,289-292,共5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G1-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基于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该菌株鉴定为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该菌株能在特定培养基中产生一种白色絮状沉淀,其产率为2.4g/L,且该絮状胞外...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G1-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基于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该菌株鉴定为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该菌株能在特定培养基中产生一种白色絮状沉淀,其产率为2.4g/L,且该絮状胞外产物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可达93.06%。经呈色反应分析,该产物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其中多糖含量为31.38%,蛋白质含量为16.5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胞外产物主要由天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以及葡萄糖、核糖、半乳糖等10种单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产絮菌 分离 鉴定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钾生物菌肥的菌种筛选及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凡 李雪 +3 位作者 孙芳艳 罗喆 汪建明 乔长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63-2767,共5页
从保存的47株菌中,根据解磷和解钾能力强、菌株间无拮抗性的原则,确定了3株菌作为菌肥生产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以3株菌作... 从保存的47株菌中,根据解磷和解钾能力强、菌株间无拮抗性的原则,确定了3株菌作为菌肥生产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以3株菌作为生物菌肥生产菌株,对其进行发酵培养,将发酵液施于吊兰土壤进行植株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的植株在根长、株高、叶长、鲜重等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肥 解磷菌 筛选 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水化无醇提取γ-聚谷氨酸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乔长晟 张苗苗 +3 位作者 刘晓晨 高明昊 林虹秀 楼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47-251,共5页
为实现γ-聚谷氨酸无醇提取,利用板框除菌,酶解除大分子多糖,活性炭脱色,超滤除小分子杂质,最后冷冻干燥获得γ-聚谷氨酸(γ-PGA)成品。确定了全水化无醇提取条件:下罐调p H6.0,发酵液稀释2倍;硅藻土和红土配比为2∶1(m∶m),总添加量为1... 为实现γ-聚谷氨酸无醇提取,利用板框除菌,酶解除大分子多糖,活性炭脱色,超滤除小分子杂质,最后冷冻干燥获得γ-聚谷氨酸(γ-PGA)成品。确定了全水化无醇提取条件:下罐调p H6.0,发酵液稀释2倍;硅藻土和红土配比为2∶1(m∶m),总添加量为1.5%(w/v),除菌率97%以上;脱色条件:活性炭添加量1.5%(w/v)、温度30℃、p H5、时间60min。超滤选择10ku的膜包除杂并最终浓缩至原液的1/9。冷冻干燥18h得到的γ-聚谷氨酸纯度达90%。无醇提取工艺的探索为工业生产提取γ-PGA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PGA 除菌 无醇提取 脱色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博 乔长晟 +1 位作者 汪建明 盖丽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建立了还原力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铁离子螯合力体系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体系。以VC作为参照,研究了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在不同体系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在浓度为0.4... 建立了还原力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铁离子螯合力体系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体系。以VC作为参照,研究了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在不同体系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在浓度为0.4g/L时,其还原力与VC相当,黑色素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同等浓度条件下黑色素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均高于VC。此外,黑色素具有一定的铁离子螯合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综上所述,黑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黑色素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交联聚谷氨酸-普鲁兰多糖纳米纤维膜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晨 陈康琰 +3 位作者 谈梦飞 李小鑫 汪建明 乔长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1-814,819,共5页
聚谷氨酸-普鲁兰多糖纳米纤维膜具有极强的吸水性,限制了其作为敷料材料的应用。为提高其耐水性,本实验采用戊二醛对纳米纤维膜进行交联,优化戊二醛与乙醇比例、戊二醛交联时间和浓硫酸添加量等实验条件对其进行改性,并采用SEM观察交联... 聚谷氨酸-普鲁兰多糖纳米纤维膜具有极强的吸水性,限制了其作为敷料材料的应用。为提高其耐水性,本实验采用戊二醛对纳米纤维膜进行交联,优化戊二醛与乙醇比例、戊二醛交联时间和浓硫酸添加量等实验条件对其进行改性,并采用SEM观察交联后的表面形态,接触角测定表征纤维膜表面亲水性;结果为:戊二醛与乙醇比例为1∶86,纤维平均直径为190nm,接触角由原来的36.21°提高到68.94°;戊二醛交联时间为15h,纤维平均直径为223nm接触角由原来的36.21°提高到64.54°;浓硫酸添加量为0.15mL,纤维平均直径为178nm接触角由原来的36.21°提高到64.32°。根据最优条件进行戊二醛交联,纤维直径由164nm提高到195nm,接触角由38.55°提高到67.36°,提高了46.23%,并且在5s后接触角由21.35°提高到50.27°,提高了57.53%。说明经过戊二醛交联的纳米纤维膜对水的亲和性有所降低,能够抵御一定时间的水分环境,从而可扩大其在创伤敷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普鲁兰纳米纤维膜 戊二醛交联 接触角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三糖生成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明 乔长晟 李文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168,173,共5页
以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imperiale)Mebl-012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筛选麦芽三糖生成酶高酶活菌株。将不同ARTP致死率下的菌悬液进行了混合,均匀涂布... 以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imperiale)Mebl-012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复合诱变,筛选麦芽三糖生成酶高酶活菌株。将不同ARTP致死率下的菌悬液进行了混合,均匀涂布筛选平板进行初筛,之后用摇瓶发酵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出了一株麦芽三糖生成酶高产突变菌株Microbacterium imperiale Metp-57,酶活达到241.32 U/m L,较出发菌株Mebl-012(产量为116.43 U/m L)提高了107.26%。以ARTP诱变过程中筛选出的高产菌株Metp-57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得到高产突变株Metu-24,其麦芽三糖生成酶酶活可达到408.41 U/m L,较原始菌株Mebl-012提高了250.77%,且遗传性状稳定。突变株Metu-24较原始菌株Mebl-012的生长速率有明显提高。以本实验麦芽三糖生成酶水解淀粉,制备的麦芽三糖糖浆中麦芽三糖占主要成分,含量达到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三糖生成酶 蛾微杆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紫外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途径分析的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长晟 杨朋朋 +2 位作者 赵男 石漫漫 王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09-2314,共6页
通过对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多杀菌素代谢合成途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代谢控制育种策略和提高诱变筛选效率的方法。以刺糖多孢菌QYLZ 88912菌株为出发菌株,选择不同照射时间分别对其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然后用含有不同... 通过对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多杀菌素代谢合成途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代谢控制育种策略和提高诱变筛选效率的方法。以刺糖多孢菌QYLZ 88912菌株为出发菌株,选择不同照射时间分别对其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然后用含有不同抗性物质的摇瓶对诱变菌进行初筛,最终筛选出了1株高产多杀菌素的多抗性菌株SG+St+Er+-088。该菌株同时具有磺胺胍、链霉素和红霉素抗性,摇瓶发酵试验表明,发酵7 d多杀菌素浓度可以达到1 132.60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5.4%,经传代试验证明此菌株高产遗传特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途径 代谢控制育种 多杀菌素 菌落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和He-Ne激光复合诱变获得高产γ-聚谷氨酸产生菌的研究
14
作者 乔长晟 李雪 +3 位作者 兰铃方 陈笑 马正旺 李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83-186,共4页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CPG00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He-Ne激光复合诱变处理,后将诱变菌悬液涂布到抗性平板,选育出一株高产γ-聚谷氨酸的突变株BCPG078,经过摇瓶发酵,培养温度37℃、初始pH7、摇床转速220r/min、培...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CPG00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He-Ne激光复合诱变处理,后将诱变菌悬液涂布到抗性平板,选育出一株高产γ-聚谷氨酸的突变株BCPG078,经过摇瓶发酵,培养温度37℃、初始pH7、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周期72h,测得γ-聚谷氨酸的产量为16g/L,为出发菌γ-聚谷氨酸的产量(6g/L)的2.67倍。传代实验证明,该突变株遗传性能稳定。说明紫外线和He-Ne激光复合诱变是γ-聚谷氨酸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有效的选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复合诱变 抗性平板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色和干燥方式对普鲁兰多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璇璇 郑志达 +4 位作者 孟迪 宋亚琼 郝华璇 汪建明 乔长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50-255,共6页
研究了脱色和干燥方式对普鲁兰多糖品质的影响。从四种型号的活性炭中选出效果最好的ZY-24×48-B型活性炭,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活性炭脱色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脱色条件:活性炭添加量1.0%(w/v)、pH5.0,时间40min,温... 研究了脱色和干燥方式对普鲁兰多糖品质的影响。从四种型号的活性炭中选出效果最好的ZY-24×48-B型活性炭,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活性炭脱色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脱色条件:活性炭添加量1.0%(w/v)、pH5.0,时间40min,温度40℃,此时脱色率为94.98%,多糖得率为91.24%。之后通过研究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及冷冻干燥三种工艺对普鲁兰多糖样品的纯度、微观表征、溶解度及色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业化生产的干燥方式。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所得到样品纯度可达91.07%,色泽较白,溶解度较好;冷冻干燥所得样品溶解度最好,L值(95±0.21)最高,但干燥时间长且成本高;微波干燥得到样品出现褐变,L值(89±0.68)最低。综合考虑产品品质及能耗成本等因素,喷雾干燥最适合普鲁兰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脱色 干燥方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苹果酸生产菌株出芽短梗霉菌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栩嘉 边艳慧 +1 位作者 殷海松 乔长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9,共6页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和完整的胞内代谢物信息,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微生物胞内代谢情况,基于GC-MS平台,从淬灭剂、提取剂和溶解剂3个方面对代谢组学样品制备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对比了不同淬灭剂对胞内代谢物的渗出及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和完整的胞内代谢物信息,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微生物胞内代谢情况,基于GC-MS平台,从淬灭剂、提取剂和溶解剂3个方面对代谢组学样品制备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对比了不同淬灭剂对胞内代谢物的渗出及细胞损伤情况,结果表明60%甲醇/0.9%Na Cl效果最佳。研究了不同提取剂、溶解剂的提取和溶解效果,结果显示60%甲醇提取效果显著,吡啶溶解效果突出。最终确定了出芽短梗霉菌代谢组样品最适前处理方法 :预冷的60%甲醇/0.9%Na Cl淬灭细胞,液氮研磨和反复冻融破碎细胞,预冷的60%甲醇提取,最后采用吡啶溶解提取物并采用MSTFA 40℃衍生90 min。采用该方法可以检测出300多种代谢组分,包括大量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物质。本方法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出芽短梗霉菌代谢组学样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出芽短梗霉 GC-MS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壳聚糖凝胶制备优化及保水固沙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桑娜 汪建英 +2 位作者 孙雨 汪建明 乔长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251-255,共5页
以γ-聚谷氨酸(γ-PGA)和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一种用作保水固沙材料的凝胶,利用热重分析研究结构变化,以宁夏沙头坡沙土为材料测试其保水性能和抗风蚀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γ-PGA与CS的添加比例为20∶80,其添加总量为3. 0 g... 以γ-聚谷氨酸(γ-PGA)和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一种用作保水固沙材料的凝胶,利用热重分析研究结构变化,以宁夏沙头坡沙土为材料测试其保水性能和抗风蚀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γ-PGA与CS的添加比例为20∶80,其添加总量为3. 0 g,乙酸浓度0. 4 mol/L,乙酸添加量20 m L,此条件下吸水倍率为50. 89±0. 23。热重分析表明,γ-PGA和CS间发生了相互作用。由保水试验和抗风蚀试验可知,经8 d后γ-PGA/CS凝胶仍有一定保水性能和抗风蚀能力。使用γ-PGA/CS保水剂后土壤中水分蒸发速率明显降低,空白组15 d累计蒸发率达到93%,使用γ-PGA/CS保水剂后8 d累计蒸发率为70%;γ-PGA/CS保水剂添加量为0. 1%时,风蚀模数从35. 6 g/(m2·min)降低至27. 3 g/(m2·min),固化层厚度为1. 5 cm;使用γ-PGA/CS保水剂后土壤颗粒中> 0. 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1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壳聚糖 吸水倍率 土壤水分蒸发率 土壤团聚体 风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聚赖氨酸-单宁酸凝胶吸附Cr(Ⅵ)的机理研究
18
作者 孙雨 李娜 +3 位作者 于世云 张卫 郝利民 乔长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对聚谷氨酸-聚赖氨酸-单宁酸凝胶吸附Cr(Ⅵ)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凝胶吸附Cr(Ⅵ)符合F型等温吸附模型,通过热力学参数研究得出凝胶吸附Cr(Ⅵ)是自发和吸热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凝胶吸附Cr(Ⅵ)符合准二动力学模型... 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对聚谷氨酸-聚赖氨酸-单宁酸凝胶吸附Cr(Ⅵ)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凝胶吸附Cr(Ⅵ)符合F型等温吸附模型,通过热力学参数研究得出凝胶吸附Cr(Ⅵ)是自发和吸热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凝胶吸附Cr(Ⅵ)符合准二动力学模型[kp2=8.264mg/(g·h)]。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固态核磁共振碳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分别对凝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凝胶含有的带电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使Cr(Ⅵ)转化为Cr(Ⅲ)后,通过静电吸附力吸附到凝胶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Ε-聚赖氨酸 单宁酸 Cr(Ⅵ)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