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氨法制备铜硅催化剂的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新雷 马奎 +4 位作者 郭丽红 丁彤 程庆鹏 田野 李新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99-1708,共10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出不同Cu负载量的xCu/SiO_2-AE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当Cu负载量为30%(w)时,30Cu/SiO_2-AE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高度分散的CuO和层状硅酸铜物相,经还... 采用蒸氨法制备出不同Cu负载量的xCu/SiO_2-AE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当Cu负载量为30%(w)时,30Cu/SiO_2-AE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高度分散的CuO和层状硅酸铜物相,经还原后分别形成Cu^0和Cu^+物种。与常规浸渍法制备的30Cu/SiO_2-IM催化剂相比,蒸氨法制备的30Cu/SiO_2-AE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和活性,这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表面Cu^0与Cu^+之间的协同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 制氢 层状硅酸铜 CU/SIO2 蒸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O/Sn_xCe_yO_2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丽红 李静 +1 位作者 田野 李新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共7页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PdO/Sn_xCe_yO_2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CO-TPD和CO-DRIFT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催化剂的低温CO氧化活性与比表面积无关,而与表面晶格...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PdO/Sn_xCe_yO_2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CO-TPD和CO-DRIFT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催化剂的低温CO氧化活性与比表面积无关,而与表面晶格氧的活泼程度有直接关系。与富Sn催化剂Pd/Sn_(0.7)Ce_(0.3)O_2相比,富Ce催化剂Pd/Sn_(0.3)Ce_(0.7)O_2上的表面晶格氧更活泼,对低温CO的氧化起到了关键作用。CO-DRIFT结果显示,CO可以在室温下还原PdO,生成Pd^0和Pd^+。CO的吸附以Pd^0位上的线式吸附为主。相较于惰性预处理方法,氧化预处理有利于促进吸附CO的氧化,减少表面碳酸盐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CEO2 Pd CO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促进的Pt/TiO_2催化一氧化碳氧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敬华 丁彤 +1 位作者 田野 李新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67-147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_2载体,将其浸渍Pt和不同含量的碱金属助剂K,再进行氢化得到K-Pt/TiO_2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当K负载量(质量分数)为0.3%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储氧...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_2载体,将其浸渍Pt和不同含量的碱金属助剂K,再进行氢化得到K-Pt/TiO_2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当K负载量(质量分数)为0.3%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储氧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碱金属助催化剂K能促进氧空位的生成,增加活性氧物种.适量K的加入能提高Pt的分散度,并提高催化剂催化CO氧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氧化 碱金属助剂钾 氧空位 Pt的分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促进的纳米片状水滑石衍生CoAlO金属氧化物催化碳烟燃烧 被引量:2
4
作者 任伟 田野 +3 位作者 邢令利 杨岳溪 丁彤 李新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0-1678,共9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负载K的纳米片状水滑石衍生CoAlO金属氧化物,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碳烟燃烧活性.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 2-TPR)实验结果表明,K与Co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K的负载增...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负载K的纳米片状水滑石衍生CoAlO金属氧化物,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碳烟燃烧活性.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 2-TPR)实验结果表明,K与Co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K的负载增大了表面Co ^2+/Co^ 3+的比例,促进了氧空位的产生,提高了催化剂对气相氧的吸附能力.碳烟-程序升温还原(Soot-TPR)实验结果表明,K的负载增加了表面吸附氧数量.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K的负载增加了单位质量催化剂上的活性氧数量、反应速率和转化频率(TOF),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本征活性.另外,碳烟颗粒可以分散在纳米片的层间,与活性位点的接触效率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催化碳烟燃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衍生金属氧化物 K与Co相互作用 氧空位 碳烟燃烧 纳米片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