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轶凡 徐博 +1 位作者 张博文 聂英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5,共7页
为满足厌氧氨氧化工艺对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混凝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曝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的最佳曝气量、曝气时间和混凝工艺条件;基于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快搅... 为满足厌氧氨氧化工艺对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混凝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曝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的最佳曝气量、曝气时间和混凝工艺条件;基于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快搅(250 r/min)90 s、慢搅(90 r/min)120 s、助凝剂投加时间30 s、静置15 min、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20 mg/L、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1 mg/L、pH值为7.0,此时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中的浊度和总铁去除率分别为97.63%和98.21%。由此可见,混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还可以满足后续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进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正交试验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接触氧化型膜生物反应器部分硝化启动与运行条件 被引量:4
2
作者 钱允致 马华继 +6 位作者 苑宏英 丁艳梅 张轶凡 田素凤 李玉友 池勇志 张博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95-4002,共8页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可用于高氨氮废水的经济高效处理,部分硝化是实现该工艺启动和稳定运行的前提。研究构建了连续流的内循环接触氧化型膜生物反应器(ICCOMBR),对其部分硝化的启动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普通絮状... 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可用于高氨氮废水的经济高效处理,部分硝化是实现该工艺启动和稳定运行的前提。研究构建了连续流的内循环接触氧化型膜生物反应器(ICCOMBR),对其部分硝化的启动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接种,在30℃、氮负荷0.25kg/(m^3·d)、溶解氧(DO) 2.0~2.5mg/L条件下,18d内成功启动了系统的部分硝化,氨氮去除率(ARE)和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分别达到99.16%和84.55%,容积亚硝化速率可达0.126gNO2-N/(L·d),同时容积硝化速率下降到0.031gNO3-N/(L·d)。系统的亚硝化率与碱度消耗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部分硝化启动完成后,将氨氮负荷降低为0.1kg/(m^3·d),部分硝化功能迅速被破坏,通过降低曝气量将DO从2.0~2.5mg/L降低为1.0mg/L,在6d时间内硝化率从71.4%下降到11.1%,ARE和NAR分别达到98.87%和83.65%,部分硝化性能成功恢复。经过57d的运行,系统内的污泥生物量从接种时的1.85gVSS/L增长为3.47gVS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废水 部分硝化 氨氧化细菌 氮负荷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水解物碳源SBR生物除磷系统启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鹤 王少坡 +5 位作者 张铁凡 于静洁 李亚静 王晨晨 邱春生 孙力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57,共6页
为研究酪蛋白水解物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及其性能,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系统启动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聚磷菌的富集以及不同温度和厌氧时间下系统内菌群结构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常温(20℃)下,增加厌氧时间,除磷率无... 为研究酪蛋白水解物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及其性能,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系统启动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聚磷菌的富集以及不同温度和厌氧时间下系统内菌群结构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常温(20℃)下,增加厌氧时间,除磷率无明显变化,PO43-去除率均在40%以下;增加厌氧时间后降低温度至15℃,除磷率提高,PO43-去除率均在65%以上,且污泥增殖迅速,沉降性能较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9种聚磷菌的相对丰度能随运行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酪蛋白水解物 聚磷菌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法浓缩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洪鑫 程兰 +1 位作者 王芳 李凭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5,106,共5页
利用能量回收气隙式膜蒸馏组件浓缩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了进料温度、流速、浓度对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随着进料温度T_3升高而增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比降低.当料... 利用能量回收气隙式膜蒸馏组件浓缩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了进料温度、流速、浓度对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随着进料温度T_3升高而增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比降低.当料液浓度为110g/L,进料温度T_1为40.0℃,T_3为95.0℃、流量为15L/h时,膜通量为6.3kg/(m^2·h),造水比为5.1,截留率可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式膜蒸馏 氢氧化钠 浓缩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