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环保酵素对水产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发酵菌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洋 赵井 +5 位作者 王竞儒 罗云龙 刘颖 白东清 邵蓬 李语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4,共8页
为探讨自制环保酵素对水产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其发酵菌株进行了分离。通过比浊法和平板划线法,确定自制环保酵素对水产病原微生物坎氏弧菌SP-1(Vibrio campbellii SP-1)、哈维氏弧菌SP-1(V.harveyi SP-1)、轮虫弧菌SP-1(V.ro... 为探讨自制环保酵素对水产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其发酵菌株进行了分离。通过比浊法和平板划线法,确定自制环保酵素对水产病原微生物坎氏弧菌SP-1(Vibrio campbellii SP-1)、哈维氏弧菌SP-1(V.harveyi SP-1)、轮虫弧菌SP-1(V.rotiferianus SP-1)和嗜水气单胞菌245(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是体积分数是体积分数为11.5%、11%、6.2%和1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体积分数为16%、16%、16%和12%。攻毒保护试验表明,自制环保酵素无菌上清液可使嗜水气单胞菌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致死率降低(90.5±6.49)%。pH、温度、蛋白酶敏感性试验显示自制环保酵素的主要抗菌活性物质为酸性物质,对加热和蛋白酶处理稳定。进一步从环保酵素中分离主要发酵菌株,通过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研究结果可为自制环保酵素在水产养殖中对抗细菌性疾病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酵素 抑菌作用 水产病原菌 毕赤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梁鹏飞 张树林 +4 位作者 张达娟 李琦 王泽斌 戴伟 毕相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目的】调查天津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现状,了解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底拖网于2020年4、6-10月逐月在天津近海进行6航次鱼类资源调查,分析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运用聚类、RDA分析、ABC曲线等方法分... 【目的】调查天津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现状,了解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底拖网于2020年4、6-10月逐月在天津近海进行6航次鱼类资源调查,分析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运用聚类、RDA分析、ABC曲线等方法分析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现状。【结果与结论】2020年共捕获鱼类21种,隶属于4目11科17属,生态类型以暖温性、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为主。年优势种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包括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矛尾虾虎鱼(Chaetueichthys stigmatias)和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eichthys hexanema)。鱼类年平均丰度和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分别为588.48尾/(网·h)、4.79 kg/(网·h),渔获物的相对质量中斑鰶、短吻红舌鳎和矛尾虾虎鱼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渔获量的37.83%、20.84%和11.84%。鱼类群落年平均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93、1.81和0.53。聚类分析表明,在59%相似性水平上,鱼类群落按丰度分为A、B和C三组,其中斑鰶和短吻红舌鳎在组间相异性贡献率最高;RDA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是构成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ABC曲线表现为丰度曲线位于生物量曲线上方(W=-0.038<0),表明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天津近岸海域 AB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龄四指马鲅幼鱼肠道结构和菌群组成变化分析
3
作者 冯元泰 史荣君 +4 位作者 李俊伟 区又君 齐占会 黄洪辉 贾旭颖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为研究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的肠道发育规律和菌群变化特征,为其健康养殖和饵料投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养殖实验过程中不同日龄(37、44、58、72、86和114日龄)的四指马鲅,并结合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肠... 为研究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的肠道发育规律和菌群变化特征,为其健康养殖和饵料投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养殖实验过程中不同日龄(37、44、58、72、86和114日龄)的四指马鲅,并结合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日龄幼鱼间的生长性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鱼苗日龄增加,其肠道绒毛长度、宽度、肌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等逐渐增加,在58日龄时肠道结构相对完善。在幼鱼肠道中共鉴定出40个门和521个属的微生物,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占所有肠道细菌的78.69%。在属水平上,不同日龄的优势菌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丰度变化较大。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弧菌属(Vibrio)、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与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硝酸盐还原污物球菌属(Defluviimonas)与绒毛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转换颗粒饲料后,肠道内病原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升,建议不宜在幼鱼早期投喂过多的颗粒饲料,且应加强换料期间的水质监管和病原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16S rRNA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不同海水鱼的同种循环水系统中除磷细菌组成及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胜杰 路斌 +5 位作者 贾婷婷 李连星 张扬 刘兴 陈成勋 马志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以点带石斑鱼(W池)、大菱鲆(D池)、红鳍东方鲀(H池)及半滑舌鳎(B池)4个鱼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池中采集水样为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法及液体培养法定量研究具有除磷能力的细菌及其特性。结果表明,4个系统中共培养16株除磷细菌;其中皮特不... 以点带石斑鱼(W池)、大菱鲆(D池)、红鳍东方鲀(H池)及半滑舌鳎(B池)4个鱼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池中采集水样为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法及液体培养法定量研究具有除磷能力的细菌及其特性。结果表明,4个系统中共培养16株除磷细菌;其中皮特不动杆菌、哈夫尼希瓦氏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的除磷能力和效果(皮特不动杆菌>创伤弧菌>哈夫尼希瓦氏菌>副溶血弧菌);总除磷能力与细菌总浓度呈正相关;4种细菌去除NH4+-N效果为哈夫尼希瓦氏菌>副溶血弧菌>皮特不动杆菌>创伤弧菌;其中皮特不动杆菌、哈夫尼希瓦氏菌、创伤弧菌具有除TN能力,去除TN的效果为皮特不动杆菌>哈夫尼希瓦氏菌=创伤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细菌 除磷 氨氮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陈张翔 李淼淼 +3 位作者 张达娟 程旭 姜曼 毕相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研究光质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的生长影响机制,为雨生红球藻的高效优质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雨生红球藻置于LED白光(428~665 nm)(对照组)、LED红光(621~641 nm)和LED蓝光(452~459 nm)下培养8 d,测定... 【目的】研究光质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的生长影响机制,为雨生红球藻的高效优质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雨生红球藻置于LED白光(428~665 nm)(对照组)、LED红光(621~641 nm)和LED蓝光(452~459 nm)下培养8 d,测定并分析其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质量浓度及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培养至8 d时,蓝光组和红光组藻细胞密度分别为15.87×10^(5)mL^(-1)和15.67×10^(5)mL^(-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1.37×10^(5)mL^(-1))(P<0.01);蓝光组雨生红球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5.25、2.78和2.67μg·mL^(-1),均显著高于红光组和对照组(P<0.05)。雨生红球藻细胞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红光组和对照组组间共鉴定出643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67个上调,126个下调,差异显著通路为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糖酵解/糖异生;蓝光组和对照组间共鉴定出638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228个上调,649个下调,差异显著通路为氨酰-tRNA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触角蛋白;蓝光组和红光组间共鉴定出643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但无差异显著的通路。亚细胞定位发现,在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蛋白,红光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蛋白中有25.0%定位于叶绿体蛋白,蓝光与对照组间为26.9%,蓝光与红光组间为21.6%。【结论】红光与蓝光均可有效提高雨生红球藻的生物量,红光可下调藻细胞内的镁螯合酶亚基的表达,从而降低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8 d蓝光照射可对雨生红球藻造成更严重的光损伤,使其细胞内叶绿素a/b结合蛋白下调,从而促使雨生红球藻积累更多的虾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光质 光合色素 虾青素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生物环境DNA宏条形码数据库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艳 蓝一 +1 位作者 刘佳敏 王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74-180,共7页
利用宏条形码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DNA物种信息进行识别,从而实现生物群落分类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评估。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渔业生物研究领域,借助大量的DNA条形码数据材料,数据库可以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保存整理,整合多种数据库形成... 利用宏条形码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DNA物种信息进行识别,从而实现生物群落分类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评估。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渔业生物研究领域,借助大量的DNA条形码数据材料,数据库可以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保存整理,整合多种数据库形成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渔业生物环境DNA宏条形码数据库的构建可以为渔业生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综述了鱼类、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数据库研究进展,并对该方法应用于渔业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物 环境DNA宏条形码 数据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和胚后30d的体长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少杰 孙洁 +2 位作者 毕相东 苗建春 杨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研究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杂交卵的受精率、孵化率、畸形率、胚胎发育时序以及鱼苗破膜后30 d内的体长变化。结果表明,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正交组和乌苏里拟鲿×黄颡鱼... 研究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杂交卵的受精率、孵化率、畸形率、胚胎发育时序以及鱼苗破膜后30 d内的体长变化。结果表明,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正交组和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卵的受精率和畸形率与两亲本自交组并无显著差异,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正交组与黄颡鱼自交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和乌苏里拟鲿自交组。两杂交组胚胎发育时序分别与各自母本自交组相近。胚后30 d内,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和乌苏里拟鲿自交组鱼苗在体长方面较其他试验组具有明显优势,且前者在破膜后第20天开始,体长显著超过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乌苏里拟鲿 杂交 胚胎发育 体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肿吻病致病菌分离及中草药对其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健 高山 +3 位作者 李永仁 郭永军 黄亚东 邢克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7-269,共3页
以患肿吻病的方斑东风螺为研究对象,进行致病菌的分离、纯化、DNA测序、人工感染等基础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1种中草药混合剂对健康东风螺进行肿吻病预防研究。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肿吻病病原菌为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其96 h... 以患肿吻病的方斑东风螺为研究对象,进行致病菌的分离、纯化、DNA测序、人工感染等基础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1种中草药混合剂对健康东风螺进行肿吻病预防研究。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肿吻病病原菌为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其96 h半致死浓度为2×10~8~4×10~8CFU/m L;病原菌对于头孢菌素药物高度敏感;连续使用20 mg/L中草药对弗氏弧菌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药敏试验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色草金生长、消化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泽 刘艺娜 +3 位作者 程镇燕 乔秀亭 白东清 孙金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29-133,共5页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观赏鱼红色草金的生长、消化能力、免疫力等的影响,设计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以红辣椒粉替代饲料中次粉的0(对照,Diet 1)、3%(Diet 2)、6%(Diet 3)、9%(Diet 4)、12%(Diet 5),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3.81&#...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观赏鱼红色草金的生长、消化能力、免疫力等的影响,设计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以红辣椒粉替代饲料中次粉的0(对照,Diet 1)、3%(Diet 2)、6%(Diet 3)、9%(Diet 4)、12%(Diet 5),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3.81±1.07)g的红色草金幼鱼45 d。结果表明,饲养45 d后,在各处理组中,6%辣椒粉水平组的相对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效率较高,红色草金生长效果最佳;饲料辣椒粉水平为3%时,脾脏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饲料辣椒粉水平为9%时,肝胰脏的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最高;红辣椒粉在一定水平范围内对转氨酶的活性影响并不显著,但在试验水平内对转氨酶活性有一定降低作用;6%辣椒粉水平组的消化酶活性比较高,消化能力比较强。上述结果说明,饲料中红辣椒粉的添加水平在3%~9%时,对红色草金促生长和增强免疫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草金 红辣椒粉 生长 消化 免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着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学亮 季延滨 +4 位作者 白东清 崔培 华旭峰 尤宏争 陈成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3-145,共3页
通过虾青素与不同载体(磷脂、维生素E)的组合方式,研究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着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以540尾1龄健康的鹦鹉鱼[体质量为(8.23±0.52)g]为研究对象,试验时间为30 d。试验分为3个组:A组为添加1%虾青素+0.3%维生素E;B组... 通过虾青素与不同载体(磷脂、维生素E)的组合方式,研究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着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以540尾1龄健康的鹦鹉鱼[体质量为(8.23±0.52)g]为研究对象,试验时间为30 d。试验分为3个组:A组为添加1%虾青素+0.3%维生素E;B组为添加1%虾青素+0.3%磷脂;C组为对照组(未添加任何色素和载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B组均使鹦鹉鱼的体色显著变红;虾青素混合物对鹦鹉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A、B、C组SOD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组的SOD活性显著高于C组的SOD活性,C组的SOD活性又显著高于B组的SOD活性;A、B、C组CAT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C组;A、C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的MDA含量,A、C组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A组的抗氧化效果最好。虾青素混合物对血清中ALT、AST活性也存在差异:A、B组血清中的ALT、AST活性均显著低于C组的ALT、AST活性,A、B 2组差异不显著。总之,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与维生素E、磷脂这2种载体的组合方式对鹦鹉鱼着色与生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鱼 着色 生化指标 虾青素 磷脂 抗氧化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水平蛋白质、糊精对乌克兰鳞鲤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妍 张宝龙 +4 位作者 刘宏超 程镇燕 张植元 乔秀亭 白东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535-4540,共6页
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配制含有3个蛋白质水平(32%、30%、28%)和3个糊精水平(15%、20%、25%)共9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养殖周期为8周,探讨了对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糊... 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配制含有3个蛋白质水平(32%、30%、28%)和3个糊精水平(15%、20%、25%)共9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养殖周期为8周,探讨了对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糊精对生长性能无交互作用(P〉0.05)。随着蛋白质水平升高,肝体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糊精水平增加,相对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出现明显升高。蛋白质和糊精水平对体内脂肪及灰分含量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20%糊精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15%和25%糊精水平(P〈0.05),并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25%糊精水平(P〈0.05)。综合分析得出,蛋白水平在30%~32%,糊精水平在20%~25%之间最适宜乌克兰鳞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 生长性能 体成分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肠道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秀彩 李旭 +4 位作者 吕爱军 石洪玥 孙敬锋 陈成勋 冯照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6-258,共3页
从草鱼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编号为CAX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CAX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测序显示其大小为1 531 bp,序列比对表明CAX1分... 从草鱼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编号为CAX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CAX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测序显示其大小为1 531 bp,序列比对表明CAX1分离株与厦门不动杆菌新种(Acinetobacter xiamenensis)16S r DNA同源性达97.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AX1菌株与不动杆菌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类为1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AX1菌株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肠道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系统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菱鲆脑组织中的分布及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卓然 石洪玥 +2 位作者 孙敬锋 王一泽 邢克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揭示大菱鲆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分别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菱鲆脑组织中的n ... 【目的】探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揭示大菱鲆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分别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菱鲆脑组织中的n NOS进行定位研究。【结果】NADPH-d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菱鲆大脑皮质中有蓝色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存在。神经元呈梭形、锥形等形状,神经纤维呈串珠状且无序交织;小脑中NOS阳性神经元在分子层分布稀疏,在颗粒层分布密集,浦肯野细胞胞核淡染。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可观察到大脑皮质中n NOS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小脑皮质的分子层、颗粒层及浦肯野细胞层均有n NOS阳性神经元分布,浦肯野细胞呈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结论】大菱鲆脑组织中的NOS类型主要限于n NOS,且n NOS在神经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进一步证实NO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一些共同的作用,但不同物种或相同物种不同组织中NO分布及含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 一氧化氮(NO) 脑组织 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学亮 季延滨 +1 位作者 白东清 陈成勋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706-1708,1712,共4页
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维生素E、磷脂的混合物对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A),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组(处理B),0.7%加丽... 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维生素E、磷脂的混合物对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A),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组(处理B),0.7%加丽素红与0.3%磷脂组(处理C),养殖30 d,测定血鹦鹉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类胡萝卜素、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B血鹦鹉鱼亮度和红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间血鹦鹉鱼肝胰脏、肌肉和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血鹦鹉鱼肝胰脏中,处理B 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 MDA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血清中GOT和GP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对鹦鹉鱼的体色、生长和抗氧化系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Cichlasomasynspilum×Cichlasomacitrinellum) 加丽素红 体色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吻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少杰 苗建春 赵凯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690-3693,共4页
试验以长吻鎨(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试验对象,对其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吻鎨血液红细胞数为(2.29±0.53)×1012个/L,白细胞数为(1.51±0.27)×1010个/L;血红蛋白含量为(8.26±1.00)g/d... 试验以长吻鎨(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试验对象,对其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吻鎨血液红细胞数为(2.29±0.53)×1012个/L,白细胞数为(1.51±0.27)×1010个/L;血红蛋白含量为(8.26±1.00)g/d L;渗透脆性测定中,开始溶血氯化钠浓度为(0.41±0.02)%,完全溶血氯化钠浓度为(0.32±0.03)%;血清中血糖浓度为(5.56±2.41)mmol/L;总胆固醇含量为(4.22±1.10)mmol/L;甘油三酯含量为(2.65±1.95)mmol/L;乳酸脱氢酶活性为(4 022.37±604.71)U/L;碱性磷酸酶活性为(7.66±2.98)U/L;酸性磷酸酶活性为(13.25±2.24)U/L;谷草转氨酶活性为(106.30±22.84)U/L;谷丙转氨酶活性为(42.53±20.26)U/L;肌酐含量为(22.18±9.1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鎨(Leiocassis longirostris)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新吉富罗非鱼血液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田梦园 梁拥军 +2 位作者 郭振 周宾龙 杨广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448-2450,共3页
为研究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环境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将生长于淡水中的新吉富罗非鱼暂养在盐度为18的水体中,31 d后测定鱼体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鱼体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数(RBC)分别从淡水中... 为研究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环境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将生长于淡水中的新吉富罗非鱼暂养在盐度为18的水体中,31 d后测定鱼体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鱼体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数(RBC)分别从淡水中的(63.80±0.38)mg/m L、(188.33±14.87)×1010个/L下降至(55.00±0.53)mg/m L、(161.67±6.64)×1010个/L,而白细胞数(WBC)出现增加,血浆比重、血沉方面变化不明显;生化指标中肌酐(Crea)、葡萄糖(GLU)、血浆总蛋白(TP)、钙(Ca)、磷(P)和氯(Cl)含量均较淡水中偏高,而尿素氮(BUN)呈现下降,表明广盐性的新吉富罗非鱼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对水体盐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盐度 血液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公俊 杨长平 +4 位作者 孙典荣 刘岩 单斌斌 赵雨 周文礼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61-2871,共11页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优势种 时空变化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对半滑舌鳎幼鱼生长、体成分组成和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春秀 尚晓迪 +3 位作者 马超 戴媛媛 贾磊 白东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180-183,共4页
选取初始体质量(120. 45±0. 45) 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不同含量纳米硒的饲料[0(对照组)、0. 4、0. 8、1. 6、2. 0、2. 4 mg/kg],投喂60 d,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纳米硒对半滑舌鳎生长、... 选取初始体质量(120. 45±0. 45) 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不同含量纳米硒的饲料[0(对照组)、0. 4、0. 8、1. 6、2. 0、2. 4 mg/kg],投喂60 d,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纳米硒对半滑舌鳎生长、体成分组成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纳米硒的添加量为0. 8 mg/kg时,末均体质量、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 <0. 05),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0、2. 0、2. 4 mg/kg组,饲料系数达到最低;各组的肝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 0. 05)。(2)半滑舌鳎幼鱼肝胰脏、肌肉及全鱼中硒含量随饲料中纳米硒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硒在鱼体各部位的沉积顺序为全鱼>肝胰脏>肌肉;全鱼体成分中各试验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异。综合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和体内硒含量来分析,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 6 mg/kg(总硒量为3. 5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半滑舌鳎幼鱼 生长 营养组成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血鹦鹉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晓宇 陈成勋 +1 位作者 丁亦玙 毛海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4-607,共4页
为确诊天津市某水产养殖场血鹦鹉突发传染病病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本实验对患病血鹦鹉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从病灶部位共分离出一株疑似病原菌,经人工感染后发现编号为YW01的分离株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临床... 为确诊天津市某水产养殖场血鹦鹉突发传染病病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本实验对患病血鹦鹉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从病灶部位共分离出一株疑似病原菌,经人工感染后发现编号为YW01的分离株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LD50为9.55×109cfu/m L。YW01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杆状。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YW01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聚类,同源性达到99%。综合生理生化特征、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YW01分离株为嗜水气单胞菌。YW01分离株的最适生长p H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32℃。在32℃200 r/min条件下的生长周期是:0~4 h为生长延迟期,4 h^10 h为对数生长期,10 h^22 h为稳定期,22 h^48 h为衰亡期。药敏试验表明,YW01分离株对多粘霉素B、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磺胺异恶唑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头孢拉定等不敏感。本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 嗜水气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 16S RDNA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对紫球藻生长及可溶性蛋白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谷兵 张达娟 +3 位作者 王沂 包志明 王雪莹 余海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9-162,共4页
通过研究不同铁离子浓度条件下紫球藻的比生长率、主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来阐述铁离子对紫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Fe^(3+)对紫球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Fe^(3+)浓度在5×10^(-7)... 通过研究不同铁离子浓度条件下紫球藻的比生长率、主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来阐述铁离子对紫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Fe^(3+)对紫球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Fe^(3+)浓度在5×10^(-7)~5×10^(-5)mol/L范围内时,紫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胞外多糖的积累随Fe^(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Fe^(3+)浓度为5×10^(-4)mol/L时,紫球藻的生长较为缓慢,其细胞密度略低于其他处理及对照组,且上述各指标均与5×10^(-5)mol/L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紫球藻培养中铁的最适添加浓度约为5×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可溶性蛋白 胞外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