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牟氏角毛藻藻际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菌藻共培养体系的生长效应
1
作者 黄锦 郭永军 +6 位作者 刘惠茹 梁爽 李永仁 张涛 王冬浩 聂宇轩 梁健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藻际细菌可促进微藻细胞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为构建出牟氏角毛藻菌藻共生体系、建立角毛藻快速稳定扩培技术,在经过无菌化处理的指数生长期、藻细胞密度为4.16×10^(5)个/mL的牟氏角毛藻共培养体系的基础藻液中,分别加入1 mL... 藻际细菌可促进微藻细胞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为构建出牟氏角毛藻菌藻共生体系、建立角毛藻快速稳定扩培技术,在经过无菌化处理的指数生长期、藻细胞密度为4.16×10^(5)个/mL的牟氏角毛藻共培养体系的基础藻液中,分别加入1 mL浓缩菌液,使培养体系中细菌总密度分别为106、107、108 cfu/mL,对照组加入1 mL的NMB3#培养液,培养10 d,每2 d测定1次角毛藻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第10天测定角毛藻干质量、总多糖和总蛋白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从角毛藻培养液中分离鉴定出2株藻际细菌——居海噬冷菌(M01)和耐压盐单胞菌(M02);共培养体系中2株藻际细菌均可提高角毛藻的生物量,其中106 cfu/mL和107 cfu/mL的M01促进了角毛藻叶绿素a含量;M02在108 cfu/mL密度下的藻细胞密度在整个培养周期均最高,培养末期可达3.33×10^(6)个/mL,比对照组高19.28%(P<0.05),叶绿素a含量提高17.83%,达3.51μg/L(P>0.05);M01、M02均可促进角毛藻总蛋白的累积,2株藻际细菌均在106 cfu/mL密度下,使角毛藻总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分别高于对照组27.52%(P<0.05)和11.39%(P>0.05);但2株藻际细菌对角毛藻的干质量和总多糖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在两种菌藻共培养体系中,角毛藻的生长效率和总体健康状况均得到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毛藻 藻际细菌 菌藻共生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游离氨基酸的呈味分析及生态评价
2
作者 缪鈜烨 刘雅楠 +3 位作者 高金伟 贾旭颖 周文礼 张丹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个体与正常个体的肌肉与肝胰腺游离氨基酸(FAA)组成差异,并进行了综合生态评价。结果显示: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均检测到20种FAA,早熟蟹肝胰腺总FAA[(22210.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华绒螯蟹性早熟个体与正常个体的肌肉与肝胰腺游离氨基酸(FAA)组成差异,并进行了综合生态评价。结果显示: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均检测到20种FAA,早熟蟹肝胰腺总FAA[(22210.39±11.59)μg/g]显著高于正常蟹[(17169.87±11.87)μg/g](P<0.05),其中早熟蟹肌肉、肝胰腺中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早熟蟹鲜味和甜味氨基酸的TAV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风味表现鲜甜特征,但其综合品质受限于苦味氨基酸的潜在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性早熟可能通过氨基酸代谢途径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机体内FAA组成,且肝胰腺中FAA代谢对性早熟的响应更为敏感。本研究通过风味综合生态分析,为早熟中华绒螯蟹风味品质研究及相关产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肌肉 肝胰腺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角蛋白8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时空表达分析
3
作者 路瑶 韩卓然 孙敬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2-79,共8页
研究旨在分析斑马鱼(Danio rerio)角蛋白8(Keratin 8,Krt8)基因的分子特性,组织分布及病原菌感染后的动态表达模式。通过克隆斑马鱼Krt8基因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Krt8基因在健康斑马鱼肠道、肝脏... 研究旨在分析斑马鱼(Danio rerio)角蛋白8(Keratin 8,Krt8)基因的分子特性,组织分布及病原菌感染后的动态表达模式。通过克隆斑马鱼Krt8基因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Krt8基因在健康斑马鱼肠道、肝脏、肾脏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了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e)感染后,在各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斑马鱼Krt8基因CDS区序列编码一个含52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57.76 kDa,且具有14个磷酸化位点。对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斑马鱼Krt8的氨基酸序列与安水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shui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Krt8基因在斑马鱼肠道、肝脏、肾脏和皮肤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最高。海藻希瓦氏菌感染后,Krt8基因在斑马鱼检测组织中呈现差异表达,其中在肠道中表达下调,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斑马鱼Krt8可能参与海藻希瓦氏菌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或病理生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Krt8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8 斑马鱼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分布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壳蛤MmDR2基因克隆及对溶藻弧菌的响应模式研究
4
作者 于金玉 梁健 +5 位作者 梁爽 王晓宇 陈丽梅 李永仁 刘惠茹 郭永军 《海洋科学》 2025年第3期51-63,共13页
本研究探究多巴胺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调控硬壳蛤应对溶藻弧菌胁迫的分子机制。实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硬壳蛤多巴胺受体2(MmDR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mDR2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溶藻弧菌攻毒和多巴胺刺激后,在... 本研究探究多巴胺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调控硬壳蛤应对溶藻弧菌胁迫的分子机制。实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硬壳蛤多巴胺受体2(MmDR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mDR2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溶藻弧菌攻毒和多巴胺刺激后,在不同时间检测免疫和抗氧化相关酶活力及MmDR2基因的表达变化。基因克隆结果显示MmDR2基因全长1464 bp,共编码487个氨基酸,具有1个DR2核心结构域,且存在典型的多巴胺结合位点;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mDR2与斑马贻贝(Dreissena polymorpha)和砂海螂(Myaarenaria)的相似性较高,分别为79.69%和75.10%;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MmDR2与斑马贻贝和砂海螂的DR2聚为一支;组织分布结果显示,MmDR2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鳃、外套膜和血细胞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性腺中表达量最低;溶藻弧菌胁迫下,MmDR2在血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上升,且在6 h达到峰值;硬壳蛤感染溶藻弧菌,会显著影响其消化腺中免疫和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其中免疫相关酶活(ACP、AKP和LZM)首先被激活,之后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抗氧化相关酶活则呈现波动,总体在感染初期被显著抑制;而当多巴胺刺激硬壳蛤后,再对其进行溶藻弧菌攻毒,其体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总体表现为抑制状态。研究结果表明,MmDR2在硬壳蛤的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多巴胺受体2 溶藻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