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病医院改革的实践
1
作者 薛素静 《中国医院管理》 1987年第11期19-,共1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条战线的改革都在探索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医学科学自身也面临着第二次革命的挑战,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
关键词 传染病医院 生物医学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 医德教育 科室核算 传染病专科 医技科室 医德规范 医疗保健 第二次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丽荣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1-243,共3页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阵地,为民服务的窗口。医院党员的作用发挥如何,先进性保持怎样,直接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自身形象。从医院工作的实际看,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阵地,为民服务的窗口。医院党员的作用发挥如何,先进性保持怎样,直接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自身形象。从医院工作的实际看,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并把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作为重要载体,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进一步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向前发展,重要的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党员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崧 《卫生经济研究》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医院经济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改革 公立医院 医院经济管理 大型设备 基础设施 物资管理 会计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医院感染SARS的调查分析
4
作者 盛镭 段毅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静脉输液药品组间冲管液体安全量的测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洪 潘赞红 +4 位作者 轧春妹 王跃飞 李秋伟 李润琴 徐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8-809,共2页
目的对临床常用9种静脉输液药品溶液使用冲管液冲洗输液管,使上下组的药液在输液管内不发生反应,测定冲管所需液体量。方法按临床使用习惯将9种药品配制成11种不同浓度的供试液。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针对不同药品溶液在特定波长上... 目的对临床常用9种静脉输液药品溶液使用冲管液冲洗输液管,使上下组的药液在输液管内不发生反应,测定冲管所需液体量。方法按临床使用习惯将9种药品配制成11种不同浓度的供试液。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针对不同药品溶液在特定波长上的最大吸收峰,通过对冲管不同阶段液体光密度的测定,确定使输液管残留药液达到安全浓度所需的液体量。结果在冲管液量为16~25ml时,81.82%(9/11)的试样光密度均下降至50%以下;在冲管液量为22~40ml时,90.91%(10/11)的试样光密度下降95%以下;在冲管液量为28~85ml时,所有试样的光密度值与相应冲管液一致。结论 40ml冲管液量能够使输液管内药液达到不发生反应的安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输注 冲管液 安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肝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宓余强 曹武奎 +6 位作者 徐亮 郑淑文 潘赞红 平蕾 张弘 董红筠 时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健肝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NAFL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肝降脂丸2丸/次,对照组给予水林佳胶囊4粒/次,两组均3次/天,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BMI改善情况,监... 目的:观察健肝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NAFL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肝降脂丸2丸/次,对照组给予水林佳胶囊4粒/次,两组均3次/天,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BMI改善情况,监测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彩超变化。结果:治疗组乏力、肝区不适、厌食、腹胀、便溏、胸闷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GGT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CHO、TG、LDL-C、FBG、BMI及肝脏彩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降脂丸能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及其影像学表现,有效降低血脂、血糖、BMI,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健肝降脂丸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邻近危险区域肝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建勇 陆伟 +3 位作者 周永和 曹弘波 周国强 曹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邻近胃肠、胆囊、膈肌、心脏、肾脏等危险区域(即肿瘤距上述脏器最短距离≤0.5 cm)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寻找合适的治疗条件,从而实现对肝脏肿瘤完全凝固坏死而邻近重要器官无明显热损伤。方法选择邻近...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邻近胃肠、胆囊、膈肌、心脏、肾脏等危险区域(即肿瘤距上述脏器最短距离≤0.5 cm)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寻找合适的治疗条件,从而实现对肝脏肿瘤完全凝固坏死而邻近重要器官无明显热损伤。方法选择邻近胃肠(4例)、胆囊(10例)、膈肌(24例)、心脏(4例)、肾脏(3例)等危险区域肝癌患者45例均行PMCT治疗。术前术后均行B超,增强CT扫描,检测甲胎蛋白(AFP),判断疗效。同时常规查肝肾功能。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AFP变化,肿瘤缓解率。结果⑴PMCT后8周增强CT提示肿瘤完全坏死38例,坏死率84.44%;4周复查AFP,35例AFP术前阳性患者中23例转为阴性(65.71%),与文献报道非危险区域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无差异。⑵1例邻近膈顶肝癌患者PMCT治疗后出现血胸,经止血对症治疗7 d后出血吸收出院;1例出现针尖断开滞留于消融中心区域,无症状,随访一年针尖位置无变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采取适当措施下对于邻近危险区域肝癌进行PMCT治疗,其疗效与非危险区域PMCT疗效接近,同时可以避免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敏 卢诚震 +6 位作者 王怡 翟璐 郭洁 周莉 韩旭 刘勇钢 曹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及其在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与血清HBeAg表达、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7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肝组织HBcAg、血清HBV标志物、血清ALT及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比较...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及其在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与血清HBeAg表达、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7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肝组织HBcAg、血清HBV标志物、血清ALT及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比较HBcAg阴性与HBcAg表达为核型、浆型、浆核型的病例血清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同时观察血清HBeAg阳性组及阴性组,肝细胞HBcAg不同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特点。结果肝组织HBcAg阴性组血清HBeAg阳性率为33.1%,比HBcAg阳性各组均低(核型组68.7%;浆型组62.3%;浆核型组84.5%),炎症分级G≥2的患者比例为21.5%,低于HBcAg阳性各组(核型34.3%;浆型67.7%;浆核型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浆型组及浆核型组G≥2的患者比例高于核型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水平在核型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eAg阳性组中,年龄≤20岁的HBcAg肝细胞表达为核型的比例为61.5%,高于年龄为20~39岁的11.5%及年龄≥40岁的12.3%,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23.1%/7.7%、26.4%/30.8%、2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1)。血清HBeAg阴性组中,肝组织HBcAg阴性的在各年龄组均占大部分(68.1%、61.5%、40.4%)。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4.6%/4.6%、19.3%/7.7%、26.9%/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HBeAg表达有关。浆型及浆核型HBcAg表达常伴随明显的肝组织炎症。HBcAg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与其所处自然史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和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萍 齐钧 +1 位作者 王怡 王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IL-4的水平、Th1/Th2比值以探讨阿德福韦治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非...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IL-4的水平、Th1/Th2比值以探讨阿德福韦治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非完全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均<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两组Th1/Th2比值均有所上升,但完全应答组升高显著。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阿德福韦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榆升白片预防性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红筠 宓余强 +3 位作者 王敬 陈炜 伍喜良 卢诚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预防性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地榆升白片组、利血生组,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前7 d开始服用地榆升白片或利血生,然后检测每组患者干扰素治疗后3 d、7 d、1...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预防性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地榆升白片组、利血生组,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前7 d开始服用地榆升白片或利血生,然后检测每组患者干扰素治疗后3 d、7 d、10 d、14 d、28 d的外周血细胞数值,观察地榆升白片预防性用药患者的血细胞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干扰素治疗3 d两组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均数分别为(1.91±0.56)×109/L、(1.48±0.55)×109/L,白细胞均数分别为(3.91±0.33)×109/L、(3.16±0.49)×109/L,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预防性用药对于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有效,地榆升白片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方便的预防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升白片 白细胞减少 干扰素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韩玉山 杨强 +4 位作者 王东旭 张志广 张国梁 曹泽伟 文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639-3642,共4页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1例为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102例为阳性...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1例为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102例为阳性对照组,予以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2.4%和58.8%,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和1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具有等效性,且不良反应率无差异,不良反应均较轻,故荆花胃康三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根除H.pylori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杆菌 荆花胃康三联疗法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生地对肠黏膜屏障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苗静 李秋伟 +4 位作者 李润琴 马莹 赵洁 贾建伟 袁桂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6-387,共2页
目的:观察鲜生地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鲜生地汁治疗组与乳果糖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肝功能及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症状及肝功能方面... 目的:观察鲜生地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鲜生地汁治疗组与乳果糖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肝功能及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症状及肝功能方面均较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血浆ET及D-La水平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鲜生地治疗具有改善肝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生地 肠黏膜屏障 内毒素 D-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洁 李秋伟 +2 位作者 贾建伟 袁桂玉 曹武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29-153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从中医辨证方面为拉米夫定抗病毒的选择时机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应用...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从中医辨证方面为拉米夫定抗病毒的选择时机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52周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及用药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从而确定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2周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为最高,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以肝胆湿热型较低,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用药前注重中医辨证分型,对提高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有益,从而对用药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拉米夫定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楠 潘璇 +4 位作者 轧春妹 王佩 吴曼莉 宓余强 段毅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食欲、肝区不适、睡眠、大小便等的影响。方法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的12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度)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干预组在给予阿拓莫兰、甘利欣等保肝以及...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食欲、肝区不适、睡眠、大小便等的影响。方法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的12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度)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干预组在给予阿拓莫兰、甘利欣等保肝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八段锦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在同样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早期卧床休息,进入恢复期后患者自行活动。分别于患者入院24h内及干预后2、4、8周时对患者的食欲、肝区不适症状、睡眠时间、握力、体重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食欲在八段锦运动干预后2周就明显改善,干预后8周时所有患者均食欲较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2、4周时肝区不适症状缓解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时,干预组所有患者均无肝区不适,明显优于对照组(82.3%);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2、4、8周时睡眠状况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疗法能够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食欲,增加摄入量,改善患者肝区疼痛等不适症状,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长期锻炼的一种新的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运动疗法 干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瑞 张世斌 +3 位作者 边新渠 卢诚震 柳忠生 郭新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17-619,共3页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10
16
作者 轧春妹 尤炜 +2 位作者 王佩 陈俊华 段毅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采用医学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SF-36健康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得分均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采用医学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SF-36健康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采用面对应对方式的得分低于常模(P<0.05),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常模(P<0.01);采用面对方式的与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情感功能及心理健康呈正相关,采用回避应对方式的与总体健康感觉及情感功能呈负相关;采用屈服应对方式的与社会功能呈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影响了慢性乙塑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生地治疗慢重肝营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洁 贾建伟 +3 位作者 高丽英 马莹 王静 宋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2-953,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鲜生地汁对慢性重型肝炎早期(中医营血症)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的影响。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重肝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鲜生地汁口服,每日100mL;对照组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为每周进行血... 目的:观察口服鲜生地汁对慢性重型肝炎早期(中医营血症)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的影响。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重肝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鲜生地汁口服,每日100mL;对照组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为每周进行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治疗各1次。分别于第1、2周末检测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水平。结果: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有明显降低。结论:口服鲜生地汁可有效减轻内毒素血症、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治疗 鲜生地汁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国内文献荟萃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高斌 陈静 +1 位作者 宋诗铎 曹武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策略对控制其手术部位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检索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对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收集、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荟萃...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策略对控制其手术部位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检索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对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收集、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荟萃分析表明,首剂术前0.5~2h或钳夹脐带后给予短期抗菌药物较术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OR=0.34,95%CI为0.24~0.48,P%0.05)和产后病率(OR:0.40,95%CI为0.32~0.48,P%0.05)的效果显著;对上述2种用药策略效果差异无论是在预防单纯选择性剖宫产术(OR=0.45,95%CI为0.11~1.83,P〉0.05)或是在选择/非选择性剖宫产术(OR=0.55,95%CI为0.16~1.96,P〉0.05)术后子宫内膜炎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荐术前0.5~2h或钳夹脐带后短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剖宫产手术相关感染的一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手术部位感染 荟萃分析 循证医学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克诚 李海 +4 位作者 孟超 李谦 邹怀宾 卢诚震 袁桂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2期1865-1867,共3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慢重肝好转组(31例)和慢重肝死亡组(10例),并选择20例健康者(对照组)和3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肝炎组...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慢重肝好转组(31例)和慢重肝死亡组(10例),并选择20例健康者(对照组)和3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肝炎组)作为对照。检测4组研究对象血浆IL-12、IL-10和IFN-γ水平,计算(IFN-γ+IL-12)/IL-10比值,以此比值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结果慢重肝死亡组和好转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组(P均<0·01);慢重肝好转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IFN-γ+IL-12)/IL-10比值升高见于慢重型肝炎死亡组,而比例下降见于慢重肝好转组。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阶段不同而Th1与Th2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不同,早期以IL-10分泌增多为主,晚期则以IFN-γ和IL-12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细胞因子 肝炎病毒 乙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调节剂治疗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罗明 曹武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75-778,共4页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各种微生态制剂可调整肠道失调菌群,从而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肝炎 慢性 有益菌种 乳果糖 糖醇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