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配合深翻对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越 宋玉凤 +5 位作者 肖辉 张慧 陈坤 董昱辰 陈冠益 钟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探索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水稻产量的农艺措施,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CK)、深翻30 cm(T1)、生物炭15 t/hm^(2)(T2)、生物炭15 t/hm^(2)+深翻30 cm(T3)处理,探究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对不同农艺措施的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施用... 为探索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水稻产量的农艺措施,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CK)、深翻30 cm(T1)、生物炭15 t/hm^(2)(T2)、生物炭15 t/hm^(2)+深翻30 cm(T3)处理,探究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对不同农艺措施的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使土壤渗透系数、有机质、水稻产量、穗粒数和生物量分别提升224.66%、22.42%、9.46%、23.90%和6.51%;深翻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生物炭配合深翻使土壤渗透系数和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84.25%和9.93%;生物炭和深翻仅对穗粒数有显著交互效应;水稻产量和生物量均与土壤渗透系数和有机质呈现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土壤渗透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是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可以通过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水稻穗粒数最终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深翻 土壤性质 土壤通透性 土壤有机质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立艳 潘洁 +5 位作者 赵杰 李梦琦 张慧 王春水 董昱辰 肖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下渗水中Na^(+)和Cl-含量分别比CK高54.78%和58.25%、35.44%和39.22%、32.65%和34.82%,表明添加这3种改良剂对土壤的降盐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钙处理效果最好;第二次淋洗,硫酸铁、硫酸钙和硫酸铝处理的Na^(+)含量比CK高75.14%~347.76%。综合2次淋洗效果,表明硫酸钙处理对土壤中的Na^(+)淋洗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各改良剂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降低2.23%~3.84%;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改良剂各处理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均高于CK。综合考虑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Na^(+)和Cl-含量的影响,建议用硫酸铁和硫酸钙组合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滨海盐碱地 改良剂 可溶性盐分 盐分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秸秆注孔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李梦琦 肖辉 +5 位作者 张慧 高贤彪 程文娟 董昱辰 张余良 陈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研究土壤秸秆注孔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增加雨水蓄集能力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玉米—小麦轮作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种植(CK)、土壤秸秆注孔2孔/m^(2)(T_(1)),4孔/m^(2)(T_(2)),8孔/m^(2)(T... [目的]研究土壤秸秆注孔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增加雨水蓄集能力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玉米—小麦轮作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种植(CK)、土壤秸秆注孔2孔/m^(2)(T_(1)),4孔/m^(2)(T_(2)),8孔/m^(2)(T_(3))4个处理。[结果]秸秆注孔所有处理均提高了整个试验期表层土壤含水量。T_(2),T_(3)处理提高了收获期深层土壤含水量,试验结束时两者底层土壤(60—80cm)含水量较CK分别提高了29.19%和28.18%。秸秆注孔处理提高了作物株高、经济产量和生物量,以及降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T_(2),T_(3)处理的提高效果最明显,且彼此差异不显著。[结论]秸秆注孔具有保水性能和增产能力,根据成本和效果综合考虑,推荐秸秆注孔4孔/m^(2)(T_(2))作为优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秸秆注孔 土壤含水量 玉米—小麦轮作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以2010-2020年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梦琦 肖辉 +4 位作者 张慧 程文娟 赵杰 王立艳 董昱辰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根据2010-2020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农膜、柴油使用量等统计数据,估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以期为实现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01... 根据2010-2020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农膜、柴油使用量等统计数据,估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以期为实现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涨幅约18%;玉米对碳吸收贡献最高,约为总量的30%~36%;201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总降幅约8%;各碳源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为化肥>农膜≈柴油>农药>灌溉;2020年不同省市自治区的碳吸收及碳排放差异明显;201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明显大于碳排放,表现出较强的碳汇功能,且净碳汇逐年增加;2020年各省市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