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品质分析仪在食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建 张欣 +5 位作者 崔晶 王松文 丁得亮 边嘉宾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0,24,共7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韩粳稻品种各10个(共计30个)为供试材料,对稻米的米饭食味特性、淀粉糊化(RVA)特性、外观及稻米主要组分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结果表明:米饭食味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外观、硬度、粘度及平衡性的平均值间... 以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韩粳稻品种各10个(共计30个)为供试材料,对稻米的米饭食味特性、淀粉糊化(RVA)特性、外观及稻米主要组分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结果表明:米饭食味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外观、硬度、粘度及平衡性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食味值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硬度粘度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硬度和弹力性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粘度和平衡性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1);关于RVA特性,中、日、韩品种各平均值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2);在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计测定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方面,中、日、韩品种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动分析仪测定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3)。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米饭食味计的外观、硬度、粘度和平衡性中,除硬度和米饭食味值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4);RVA特性值中,最高粘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和食味值相关显著,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食味值的相关并不显著(表5);整精米率和主要组分含量同食味值的相关中,只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余相关均不显著(表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分析仪 食味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日本水稻品种食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4,108,共3页
以日本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食味值,并对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特性值及食味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及极... 以日本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食味值,并对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特性值及食味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及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4和r=-0.792;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883。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38、r=-0.819和r=-0.778;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食味 直链淀粉 蛋白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理化特性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84,共3页
选用1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种(系)的9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最高粘度和... 选用1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种(系)的9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被入选的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9.28%,其中第一主成分大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低,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小,崩解值大,消减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理化特性 淀粉谱特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水稻品种(组合)食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4 位作者 丁得亮 黄晓珊 赵梅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7-1178,1184,共3页
[目的]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RVA特征值间的关系及其食味特性。[方法]以在天津市推广的1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值研究了其食味特性。[结果]试验稻米的直链淀... [目的]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RVA特征值间的关系及其食味特性。[方法]以在天津市推广的1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值研究了其食味特性。[结果]试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861和0.896。试验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仅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59。初步推测津川1号、盐丰47、DB16和E28的食味较好。食味计测定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食味值最高,津原D1的食味值最低;津川1号、DB14、E28和DB16的食味较好,而其他6种稻米的食味稍差。[结论]该研究为天津市改良水稻品种和选育优良食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食味 直链淀粉 蛋白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粳米食味品质及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得亮 张欣 +3 位作者 张艳 施利利 崔晶 王松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54-4456,共3页
[目的]研究市场粳米食味品质、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试验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正常粒率与粉状粒率、茶系... [目的]研究市场粳米食味品质、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试验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正常粒率与粉状粒率、茶系粒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胴割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粒体积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优良食味粳稻育种中应该注重选育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并且不过分追求大粒。在优质栽培中应采取措施促进子粒正常成熟,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米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期对津川1号产量、米饭食味品质和RVA特征谱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67-1569,共3页
以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其产量、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的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RVA的崩解值和消减值、米饭食味值等指标均有差异。与第一收获期相比,... 以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其产量、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的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RVA的崩解值和消减值、米饭食味值等指标均有差异。与第一收获期相比,推迟收获可以提高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崩解值和黏度值,改善外观,降低垩白率、硬度,减少消减值,蛋白质含量也随之降低。从第四收获期开始,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5.50%~16.24%),蛋白质含量较低(7.13%~7.87%),食味值较高(59.3~66.5),RVA的崩解值均大于100RVU,其米饭食味均较好,产量较高。第七收获期稻米的产量最高,食味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RVA(稻米淀粉黏滞性特征谱) 收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粳稻品种的食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4 位作者 丁得亮 黄晓珊 赵梅 王松文 崔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6-2369,共4页
以20个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及1个日本品种越光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对稻米食味进行了感官综合评价和食味测定,并对这些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适中,... 以20个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及1个日本品种越光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对稻米食味进行了感官综合评价和食味测定,并对这些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适中,RVA参数中的崩解值高,消减值低,食味评价得分较高,但蛋白质含量偏高。相关分析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r=-0.470)与极显著负相关(r=-0.610);与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482)与极显著正相关(r=0.839)。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17),蛋白质含量与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4)。食味评价得分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食味 直链淀粉 蛋白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便米饭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莉莉 何新益 张欣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应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法制备了方便米饭,并对方便米饭的品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预干燥米饭水分含量和冷冻处理次数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冷冻的含水量41.4%的米饭经膨化干燥后在复水时间、复水特性及食味感官方面效果较... 应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法制备了方便米饭,并对方便米饭的品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预干燥米饭水分含量和冷冻处理次数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冷冻的含水量41.4%的米饭经膨化干燥后在复水时间、复水特性及食味感官方面效果较好。同市售方便米饭相比较,膨化干燥法制成的方便米饭样品B具有良好的复水性能,成品复水后粘度、硬度、弹力性等口感和风味与新鲜米饭较为相似,复水时间只需8 min,复水率可达2.57。该研究表明,应用变温压差膨化法可以制备高品质的方便米饭,为方便米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便米饭 膨化干燥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茶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何新益 刘金福 崔晶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18,121,共4页
糙米经过烘烤、粉碎、糊化,两次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米汤。然后,将绿茶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稀释一倍的米汤中,并添加其它配料,制备成饮料。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α-淀粉酶用量0.06%,反应时间6min。第二次... 糙米经过烘烤、粉碎、糊化,两次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米汤。然后,将绿茶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稀释一倍的米汤中,并添加其它配料,制备成饮料。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α-淀粉酶用量0.06%,反应时间6min。第二次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时间100min,β-淀粉酶用量0.04%,糖化酶用量0.04%;最佳配方为:绿茶粉最佳添加量为0.2%,0.2%CMC-Na,0.02%柠檬酸,0.05%甜蜜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绿茶粉 茶饮料 Α-淀粉酶 糖化酶 Β-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津原4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5 位作者 张燕 丁得亮 王瑞 杨士春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411-17413,共3页
[目的]探索较适合的施肥处理,为开展天津市优质稻米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了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有显著... [目的]探索较适合的施肥处理,为开展天津市优质稻米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了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常规施肥)获得了最高的产量,但垩白率较高,食味品质差;处理Ⅳ(拟日本稻作法)增产最少,但食味品质最好;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的稻米产量略低于处理Ⅱ,但食味品质均较好。[结论]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较好地兼顾了产量和品质,是较为可行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处理对甘薯热风干燥产品品质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婷 何新益 +1 位作者 邓放明 张欣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9-13,共5页
为探究冻融处理对甘薯热风干燥产品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不同冻融处理对甘薯糊化特性、电导率、花青素及干燥产品表观密度、复水性、色泽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冻融处理甘薯的糊化特性曲线、电导率和花青素含量有差异;冻融1次... 为探究冻融处理对甘薯热风干燥产品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不同冻融处理对甘薯糊化特性、电导率、花青素及干燥产品表观密度、复水性、色泽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冻融处理甘薯的糊化特性曲线、电导率和花青素含量有差异;冻融1次甘薯电导率最小,花青素含量最高;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干制品复水性增加,表观密度减小,呈现出较好的色泽;冻融2次甘薯的产品硬度最小。该研究为阐明冻融处理对甘薯热风干燥品质的变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处理 热风干燥 甘薯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栽培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帅君 边嘉宾 +1 位作者 丁得亮 崔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476-2480,共5页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情况...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栽培处理方式对水稻的产量有较大影响,有机栽培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皆低于常规处理,而无显著性差异。产量构成要素方面,单位面积穗数只有米糠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而结实率恰恰相反,米糠处理显著高于常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栽培 产量构成要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和八角精油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汪青青 李萍 +2 位作者 赵鹏英 崔晶 松江勇次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8,共5页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均为1000.0mg/mL,肉桂油的抗菌效果好于相同浓度的八角油。肉桂油和八角油按1∶1体积比复配使用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0.375),对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相加作用(FIC=0.625),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无拮抗作用。肉桂油和八角油复配比例变化,抑菌活性会发生改变,对嗜水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抑菌复配体积比例均为3∶1。综上,肉桂油和八角油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抑菌活性,降低各自的使用浓度,从而减弱其用作保鲜剂时对果蔬感官特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八角油 联合抗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粳型恢复系C291选育
14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中国种业》 2010年第3期49-49,共1页
水稻育种发生了2次突破,第1次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矮化育种,和矮秆小麦利用一起被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第2次是70年代开始的杂交稻育种,使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平均每667m^2增产108.3kg。水稻品种分穗数型、穗重型及穗粒兼顾型,
关键词 粳型恢复系 选育 水稻育种 矮化育种 绿色革命 矮秆小麦 水稻品种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