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品质分析仪在食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建 张欣 +5 位作者 崔晶 王松文 丁得亮 边嘉宾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0,24,共7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韩粳稻品种各10个(共计30个)为供试材料,对稻米的米饭食味特性、淀粉糊化(RVA)特性、外观及稻米主要组分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结果表明:米饭食味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外观、硬度、粘度及平衡性的平均值间... 以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韩粳稻品种各10个(共计30个)为供试材料,对稻米的米饭食味特性、淀粉糊化(RVA)特性、外观及稻米主要组分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结果表明:米饭食味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外观、硬度、粘度及平衡性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食味值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硬度粘度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硬度和弹力性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粘度和平衡性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1);关于RVA特性,中、日、韩品种各平均值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2);在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计测定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方面,中、日、韩品种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动分析仪测定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3)。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米饭食味计的外观、硬度、粘度和平衡性中,除硬度和米饭食味值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4);RVA特性值中,最高粘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和食味值相关显著,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食味值的相关并不显著(表5);整精米率和主要组分含量同食味值的相关中,只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余相关均不显著(表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分析仪 食味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日本水稻品种食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4,108,共3页
以日本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食味值,并对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特性值及食味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及极... 以日本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食味值,并对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特性值及食味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及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4和r=-0.792;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883。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38、r=-0.819和r=-0.778;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食味 直链淀粉 蛋白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理化特性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84,共3页
选用1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种(系)的9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最高粘度和... 选用1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种(系)的9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最高粘度、崩解值、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被入选的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9.28%,其中第一主成分大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低,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小,崩解值大,消减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理化特性 淀粉谱特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食味品尝员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建 崔晶 +5 位作者 张欣 丁得亮 王松文 边嘉宾 李月明 楠谷彰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8,共4页
以57位在校师生作为品尝鉴定员,对39个国外引进的粳稻品种进行了食味品尝试验。结果表明,食味综合评价值的平均值和水稻食味计评点间的相关系数r=0.279 5,两者的相关并不显著;把综合评价值平均值较大(≥1)或较小(≤-1)的品尝员去掉后(第... 以57位在校师生作为品尝鉴定员,对39个国外引进的粳稻品种进行了食味品尝试验。结果表明,食味综合评价值的平均值和水稻食味计评点间的相关系数r=0.279 5,两者的相关并不显著;把综合评价值平均值较大(≥1)或较小(≤-1)的品尝员去掉后(第1次筛选),剩余30位品尝员的食味综合评价值的平均值和水稻食味计评点间的相关系数r=0.261 2,两者的相关仍不显著;然后筛除食味综合评价值和水稻食味计评点呈负相关的品尝员(第2次筛选),剩余17位品尝员的食味综合评价值的平均值和水稻食味计评点间的相关系数r=0.551 5,在p=0.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品尝 品尝员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品质和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陈帅君 边嘉宾 +1 位作者 丁得亮 崔晶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5,共4页
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有机肥处理方法,探讨不同处理水稻的品质、食味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外观品质虽没有显著影响,但有机肥处理的数值高于常规处理,其中,酒糟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垩... 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有机肥处理方法,探讨不同处理水稻的品质、食味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外观品质虽没有显著影响,但有机肥处理的数值高于常规处理,其中,酒糟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低;食味方面,蛋白质含量、直连淀粉含量、RVA特性,除味道以外的食味品尝结果不同处理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食味特性各项指标上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米糠处理在食味特性和品尝上都优于其他处理,而且蛋白质含量最低,常规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料 品质 食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水稻品种(组合)食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4 位作者 丁得亮 黄晓珊 赵梅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7-1178,1184,共3页
[目的]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RVA特征值间的关系及其食味特性。[方法]以在天津市推广的1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值研究了其食味特性。[结果]试验稻米的直链淀... [目的]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RVA特征值间的关系及其食味特性。[方法]以在天津市推广的1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值研究了其食味特性。[结果]试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861和0.896。试验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仅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59。初步推测津川1号、盐丰47、DB16和E28的食味较好。食味计测定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食味值最高,津原D1的食味值最低;津川1号、DB14、E28和DB16的食味较好,而其他6种稻米的食味稍差。[结论]该研究为天津市改良水稻品种和选育优良食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食味 直链淀粉 蛋白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期对津川1号产量、米饭食味品质和RVA特征谱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2 位作者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67-1569,共3页
以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其产量、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的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RVA的崩解值和消减值、米饭食味值等指标均有差异。与第一收获期相比,... 以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津川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其产量、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的产量、整精米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RVA的崩解值和消减值、米饭食味值等指标均有差异。与第一收获期相比,推迟收获可以提高产量、稻米的碾磨品质、崩解值和黏度值,改善外观,降低垩白率、硬度,减少消减值,蛋白质含量也随之降低。从第四收获期开始,其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5.50%~16.24%),蛋白质含量较低(7.13%~7.87%),食味值较高(59.3~66.5),RVA的崩解值均大于100RVU,其米饭食味均较好,产量较高。第七收获期稻米的产量最高,食味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RVA(稻米淀粉黏滞性特征谱) 收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品种杂交后代食味特性和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建 崔晶 楠谷彰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日本粳稻品种为母本,5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粳稻品种为父本,配制20个杂交组合,并对亲本以及F4群体的产量和食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亲本产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日本亲本,而食味品尝试验的... 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日本粳稻品种为母本,5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粳稻品种为父本,配制20个杂交组合,并对亲本以及F4群体的产量和食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亲本产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日本亲本,而食味品尝试验的综合评价值显著低于日本亲本;不同组合F4群体的F测验显示,组合间在产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从亲本平均值和F4群体平均值的关系来看,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交后代 食味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粳稻品种的食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4 位作者 丁得亮 黄晓珊 赵梅 王松文 崔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6-2369,共4页
以20个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及1个日本品种越光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对稻米食味进行了感官综合评价和食味测定,并对这些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适中,... 以20个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及1个日本品种越光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对稻米食味进行了感官综合评价和食味测定,并对这些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适中,RVA参数中的崩解值高,消减值低,食味评价得分较高,但蛋白质含量偏高。相关分析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r=-0.470)与极显著负相关(r=-0.610);与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482)与极显著正相关(r=0.839)。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17),蛋白质含量与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4)。食味评价得分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食味 直链淀粉 蛋白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栽培处理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陈帅君 边嘉宾 +1 位作者 丁得亮 崔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384-1389,共6页
为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在生长特性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株高、叶... 为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在生长特性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株高、叶色、分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栽培处理方式对水稻的生长特性有较大影响,有机栽培处理的水稻株高和分蘖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而叶色与常规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有机栽培 株高 叶色 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茶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何新益 刘金福 崔晶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18,121,共4页
糙米经过烘烤、粉碎、糊化,两次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米汤。然后,将绿茶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稀释一倍的米汤中,并添加其它配料,制备成饮料。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α-淀粉酶用量0.06%,反应时间6min。第二次... 糙米经过烘烤、粉碎、糊化,两次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米汤。然后,将绿茶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稀释一倍的米汤中,并添加其它配料,制备成饮料。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α-淀粉酶用量0.06%,反应时间6min。第二次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时间100min,β-淀粉酶用量0.04%,糖化酶用量0.04%;最佳配方为:绿茶粉最佳添加量为0.2%,0.2%CMC-Na,0.02%柠檬酸,0.05%甜蜜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绿茶粉 茶饮料 Α-淀粉酶 糖化酶 Β-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津原4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5 位作者 张燕 丁得亮 王瑞 杨士春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411-17413,共3页
[目的]探索较适合的施肥处理,为开展天津市优质稻米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了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有显著... [目的]探索较适合的施肥处理,为开展天津市优质稻米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了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常规施肥)获得了最高的产量,但垩白率较高,食味品质差;处理Ⅳ(拟日本稻作法)增产最少,但食味品质最好;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的稻米产量略低于处理Ⅱ,但食味品质均较好。[结论]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较好地兼顾了产量和品质,是较为可行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栽培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帅君 边嘉宾 +1 位作者 丁得亮 崔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476-2480,共5页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情况...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栽培处理方式对水稻的产量有较大影响,有机栽培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皆低于常规处理,而无显著性差异。产量构成要素方面,单位面积穗数只有米糠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而结实率恰恰相反,米糠处理显著高于常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栽培 产量构成要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和八角精油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汪青青 李萍 +2 位作者 赵鹏英 崔晶 松江勇次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8,共5页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均为1000.0mg/mL,肉桂油的抗菌效果好于相同浓度的八角油。肉桂油和八角油按1∶1体积比复配使用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0.375),对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相加作用(FIC=0.625),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无拮抗作用。肉桂油和八角油复配比例变化,抑菌活性会发生改变,对嗜水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抑菌复配体积比例均为3∶1。综上,肉桂油和八角油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抑菌活性,降低各自的使用浓度,从而减弱其用作保鲜剂时对果蔬感官特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八角油 联合抗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KASP标记评价水稻品种多态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萌杰 闫双勇 +5 位作者 施利利 孙宁 张欣 丁得亮 边嘉宾 王松文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3-16,23,共5页
采用600个KASP标记对51个品种进行多态性评价。结果表明:373个标记可以准确判定种质的单倍型,制定DNA指纹图谱,鉴定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其中有两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别携带NOG1基因和GS5基因。由51个品种构成一个自然群体,其多样性为568.... 采用600个KASP标记对51个品种进行多态性评价。结果表明:373个标记可以准确判定种质的单倍型,制定DNA指纹图谱,鉴定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其中有两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别携带NOG1基因和GS5基因。由51个品种构成一个自然群体,其多样性为568.50,粳型杂交稻保持系341B与HC-66(籼稻)的多态性为0.82,‘341B’与‘IPM’(籼稻)的多态性为0.80。373个标记可用于设计育种与模块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KASP标记 多态性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组学技术的育种示踪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萌杰 施利利 +5 位作者 孙宁 张欣 丁得亮 崔晶 边嘉宾 王松文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水稻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在此过程中,适于现代育种的需要,由品种溯源示踪及按照育种路线图进行现代新品种创造,两种示踪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采用跨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结合常规育种技术... 水稻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在此过程中,适于现代育种的需要,由品种溯源示踪及按照育种路线图进行现代新品种创造,两种示踪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采用跨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品种亲本溯源,开展了基于跨组学技术的育种示踪研究;结合‘津稻294’‘津原89’等新品种的选育示踪,发展了"骨干品种溯源、优化品种设计、综合技术运用"的育种策略,通过育种实践验证,证明新时期育种可以实现育种的定向性和快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跨组学 育种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利利 王有伟 +4 位作者 孙宁 张欣 丁得亮 崔晶 王松文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以‘扬稻6号’(‘93-11’)为出发品种,通过设计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水稻品种‘93-11Y’,并解析出该品种的5个模块。基于5个模块特征,将籼稻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群。在构建遗传群体和育种群体过程中,可以选择粳稻与籼稻亚群2杂交。依据构建遗... 以‘扬稻6号’(‘93-11’)为出发品种,通过设计育种的方法,选育出水稻品种‘93-11Y’,并解析出该品种的5个模块。基于5个模块特征,将籼稻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群。在构建遗传群体和育种群体过程中,可以选择粳稻与籼稻亚群2杂交。依据构建遗传模块和育种模块的育种原理可以实施种质鉴定、亲本塑造、杂交组合的策略,这种模块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可用于新时期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模块 模块育种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