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空域滚动引导滤波的分尺度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1
作者 刘通 隋修宝 +1 位作者 陈钱 陈星燎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非均匀性是红外成像系统普遍存在的固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条纹和散粒状的固定模式噪声,造成图像质量严重退化。当前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普遍依赖运动场景,静止场景容易被视为非均匀性,误校正会产生鬼影。为解决该问题,放弃对场景假... 非均匀性是红外成像系统普遍存在的固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条纹和散粒状的固定模式噪声,造成图像质量严重退化。当前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普遍依赖运动场景,静止场景容易被视为非均匀性,误校正会产生鬼影。为解决该问题,放弃对场景假设,从非均匀性自身特征出发,基于一维引导滤波结合递进校正和能量阻断机制校正大尺度的条纹非均匀性;对时域低通图像,基于滚动引导滤波的尺度感知和滤波收敛特性,通过求解最小均方误差下的线性校正模型参数,去除小尺度的散粒非均匀性。为验证算法的鲁棒性,使用缺乏运动场景开展模拟和实测实验,通过主客观评价,验证了本算法具有非均匀性校正残差小、抑制鬼影能力强、不过度校正、不对运动场景依赖等优点,且兼具对视频流和单帧图像的校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系统 非均匀性校正 尺度感知 一维引导滤波 滚动引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元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宇 解水青 郭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111,共7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元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双主体”,基本要求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具有课程目标双重性、课程内容跨界性、课程实施实践性、课程结构适应性及课程评价发展性的特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元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以人才成长和...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元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双主体”,基本要求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具有课程目标双重性、课程内容跨界性、课程实施实践性、课程结构适应性及课程评价发展性的特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元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以人才成长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核心元素,以产出导向和多方评价为驱动,从而达到以高质量课程体系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元课程体系 应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骨骼机器人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3
作者 张淑璐 张志利 +1 位作者 孙鹏 马晓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01,共6页
针对长时间远距离行走疲劳、下肢瘫患者行走困难等问题,设计一套下肢助力装置,实时辅助穿戴者行走。首先基于人体下肢数据,在Solidworks中完成下肢外骨骼三维建模及参数优化,将模型导入到Adams中,耦合后添加运动规划,仿真验证外骨骼的... 针对长时间远距离行走疲劳、下肢瘫患者行走困难等问题,设计一套下肢助力装置,实时辅助穿戴者行走。首先基于人体下肢数据,在Solidworks中完成下肢外骨骼三维建模及参数优化,将模型导入到Adams中,耦合后添加运动规划,仿真验证外骨骼的运动学和人机协同性能,为下一步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数学理论依据。在基于模型的位置反馈控制器中实现了模糊控制,并对末端执行器在受扰情况下的轨迹跟踪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进而搭建下肢关节步态仿真系统,实验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在处理非线性和扰动方面比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模式有效,可更快速和准确地完成对步态曲线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助力 ADAMS仿真 运动学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E+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设计 被引量:22
4
作者 檀盼龙 邵欣 +1 位作者 张建新 李云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9-193,共5页
提出了基于CBE+CDIO理念进行工业机器人教学设计的新模式,依托校企联合开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平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化实训项目设计,以"码垛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项目为例,进行了&q... 提出了基于CBE+CDIO理念进行工业机器人教学设计的新模式,依托校企联合开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平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化实训项目设计,以"码垛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项目为例,进行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实施表明,CBE+CDIO理念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以在保证较高培养质量的同时,有效加快相关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CBE+CDIO 智能制造 实训项目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E理念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探索 被引量:21
5
作者 邵欣 姚雯 +1 位作者 王峰 李益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通过分析CBE教育模式的特征、内容及管理方式,依据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岗位职责,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设计,分析了学生在基础实训模块、专业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中所需掌握的职业... 通过分析CBE教育模式的特征、内容及管理方式,依据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岗位职责,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的模块化设计,分析了学生在基础实训模块、专业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中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微课,开拓校外实践基地方式解决实训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借鉴CBE理念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此教育模式也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理念 工业机器人技术 实训项目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范式下应用本科企业实习基地建设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华鹏 闫智勇 刘国宾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3-69,共7页
针对实习企业与学校合作关系不稳定、部分实习计划难以落实、实习内容设计质量欠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应用型本科企业实习基地建设路径。以PDCA质量环为主体架构,实习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进... 针对实习企业与学校合作关系不稳定、部分实习计划难以落实、实习内容设计质量欠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应用型本科企业实习基地建设路径。以PDCA质量环为主体架构,实习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进行设计,采用BAG工作分析法进行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能力分析,针对每个典型过程设置三个难易程度逐步迁移的学习情境,并在各个学习情境中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实践证明,该方案在企业实习实施中,能够提高企业实习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实习基地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范式 BAG工作分析法 职业倾向 PD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工业设备元件表面疵病检测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莉 史艳霞 范其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34,共5页
针对传统疵病检测技术因无法量化疵病等级而产生的精度限制,提出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工业设备元件表面疵病检测技术。采用帧差法提取表面疵病图像特征,根据阈值设定获得经过处理的二值图像,确定特征属性;基于子图像极坐标空间表示法、... 针对传统疵病检测技术因无法量化疵病等级而产生的精度限制,提出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工业设备元件表面疵病检测技术。采用帧差法提取表面疵病图像特征,根据阈值设定获得经过处理的二值图像,确定特征属性;基于子图像极坐标空间表示法、齐次坐标以及变换矩阵方程,使待拼接图像的坐标完成转换,选取一帧属性图像作为根节点并查找与其具有相关性的图像,进而完成下一层级的相关性图像查找,待图像拼接完全,通过计算连通区域的长宽比,得到疵病参数指标数据,根据类别的初步判定对疵病等级进行划分,完成元件表面疵病检测。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技术可以精准检测出元件表面疵病,具有优秀的检测性能与理想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传感器 工业设备元件 表面疵病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滤波器的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檀盼龙 李益敏 +1 位作者 赵相宾 邵欣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7,共7页
针对控制系统的输出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滤波算法.线性扩张状态观测滤波器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状态和扩张状态的精确观测能力,不需要预先确定测量噪声的统计特征即可对采样频率未知或者采... 针对控制系统的输出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滤波算法.线性扩张状态观测滤波器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状态和扩张状态的精确观测能力,不需要预先确定测量噪声的统计特征即可对采样频率未知或者采样频率变化的系统输出进行滤波,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调试.分析过程证明了扩张状态观测滤波器的收敛性,并给出了对应的离散表达式.仿真分析表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滤波器与卡尔曼滤波器相比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高的滤波精度,因而更加实用.在动力翼伞系统风场辨识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了扩张状态观测滤波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状态观测器 滤波器 自抗扰控制 动力翼伞 风场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ResUnet作物病斑分割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斐 王光辉 +3 位作者 史艳霞 贾然 闫银发 祖林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233,共6页
针对温室环境复杂背景下番茄早疫病病斑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ResUnet模型。构建温室环境复杂背景下的番茄早疫病数据集;通过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ResUnet模型进行病斑分割,其中ResUnet网络能够学习不同深度... 针对温室环境复杂背景下番茄早疫病病斑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ResUnet模型。构建温室环境复杂背景下的番茄早疫病数据集;通过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ResUnet模型进行病斑分割,其中ResUnet网络能够学习不同深度特征的重要性,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使改进的模型更加关注病斑的位置特征。该模型对番茄叶部早疫病病斑分割的准确率为97%,比Unet和Resnet101模型分别提高1.99%和2.97%。将番茄早疫病病斑分割模型得到的骨干网络层参数和权重迁移到单一背景的辣椒结痂、苹果灰斑病、葡萄黑腐病等病斑分割模型,进行改进及参数的微调处理,均能实现病斑的准确分割。在研究算法基础上,设计智能诊断系统,可对作物病害进行快速准确诊断,为及时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病斑 番茄早疫病 ResUnet 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智能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量误码率谱构建眼图的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星燎 高恩辉 刘通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9,共11页
当前生产线上自动化测试设备对高速串行电路接口只能进行通、断、短路传统静态测试,对眼图时域特征动态测试则难以在有限的生产节拍时间内完成。为了在生产线上低成本、快速地完成动态测试,开发了一个多相位、多判决电平的二维误码率统... 当前生产线上自动化测试设备对高速串行电路接口只能进行通、断、短路传统静态测试,对眼图时域特征动态测试则难以在有限的生产节拍时间内完成。为了在生产线上低成本、快速地完成动态测试,开发了一个多相位、多判决电平的二维误码率统计电路,通过等误码率插值的方法来构建时域眼图。首先分析抖动的不同来源特征,根据双狄拉克模型得到抖动和误码率的关系,Q尺度因子和误码率P的关系,推导出Q-P曲线的切线斜率收敛到随机抖动均方根值σ的倒数。然后通过测量切线斜率求解σ,得到高斯随机抖动的模型。最后根据高斯模型对所有判决电平处的误码率曲线插值,求出二维误码率图谱上的等误码率点,连接这些点绘制眼图的内轮廓线。对高斯函数和眼图仿真数据以及实验测量的误码率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表明,Q-P曲线斜率插值法在误码率小于10^(-4)以下区域内能够恢复出眼图内轮廓线,可定量地评估眼高、眼宽、幅度、上升下降时间等基本眼图时域参数,相关数据精度误差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测试 误码率插值 眼图测量 Q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学习的机械臂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11
作者 范其明 屈绿锋 +1 位作者 李洪强 康洋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针对机械臂末端载荷变化引起机械臂抖动的情况,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的逼近特性,逼近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使逼近值作为滑模控制器中新的增益,避免滑模控制器本身的抖振。然后,... 针对机械臂末端载荷变化引起机械臂抖动的情况,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的逼近特性,逼近建模误差和外部干扰,使逼近值作为滑模控制器中新的增益,避免滑模控制器本身的抖振。然后,引入迭代学习控制,发挥滑模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各自的优势,得到精度高、鲁棒性强的控制方法。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械臂末端载荷变化引起的不同范围的外部干扰,所提控制方法只需较少的迭代次数就可以达到较高的轨迹跟踪精度。利用迭代过程中误差最小的控制力矩对机械臂进行控制,可以使机械臂准确到达所需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抖动抑制 滑模控制 神经网络 迭代学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无人机串级自抗扰姿态控制及轨迹跟踪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强 刘新鹏 +2 位作者 刘春平 吉月辉 刘俊杰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5,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串级线性自抗扰(ADRC)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器设计方法,并采用比例-积分-速度(PIV)控制设计位置控制器,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的轨迹跟踪控制。对于姿态控制系统,通过对俯仰、滚转和偏航3个通道设计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 提出一种基于串级线性自抗扰(ADRC)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器设计方法,并采用比例-积分-速度(PIV)控制设计位置控制器,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的轨迹跟踪控制。对于姿态控制系统,通过对俯仰、滚转和偏航3个通道设计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对系统内部不确定性与外部扰动进行实时观测与补偿。对于位置控制系统,采用PIV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完成平移变量的稳定跟踪控制。对所涉及的串级自抗扰姿态控制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在Quanser飞行控制实验平台中进行轨迹跟踪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线性自抗扰控制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串级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恢复下垂控制的储能逆变器多维度优化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纯江 曾松林 +2 位作者 庆宏阳 柴秀慧 王晓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93-5205,共13页
微电网被认为是接纳可再生能源、提高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含有储能逆变器的微电网,要求储能逆变器具有并网/独立双模式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在孤岛时储能逆变器输出频率的稳定以及减少线路阻抗对逆变器无功控制性能的影响,并网时实现并网... 微电网被认为是接纳可再生能源、提高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含有储能逆变器的微电网,要求储能逆变器具有并网/独立双模式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在孤岛时储能逆变器输出频率的稳定以及减少线路阻抗对逆变器无功控制性能的影响,并网时实现并网有功和无功功率精确可控以及并/脱网的平滑切换。为实现上述多维度控制,提出一种改进的自恢复下垂控制策略(self-recovery droop control,SRDC),对传统自恢复下垂控制进行改进。引入偏差比例前馈,从而显著提升了孤岛模式下负载扰动时储能逆变器的频率恢复暂态性能,解决了频率动态越限并实现稳态无差控制;引入附加并网功率控制环路,实现了并网模式下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精确可控以及非计划孤岛的脱网平滑切换。对上述改进自恢复下垂控制的工作机理和整个并脱网运行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逆变器 自恢复下垂控制 并网功率 平滑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范其明 吕书豪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9-1414,共6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给出了基于反步动力学控制和自适应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调节滑模增益的PI型滑模动态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的混合算法,以增强对随机不确定性因... 针对移动机器人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给出了基于反步动力学控制和自适应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调节滑模增益的PI型滑模动态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的混合算法,以增强对随机不确定性因素的适应性和消除滑模控制输入的抖动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在持续性扰动和不确定性情况下可以平滑控制输入,消除跟踪误差,系统具有快速收敛性,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轨迹跟踪 移动机器人 自适应神经网络 LYAPUNOV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管缺陷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伟 高慧敏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53,共8页
中国已成为笔类产品生产大国与出口大国,而笔管检测是制笔行业的关键工艺技术。针对目前制笔行业中笔管检测的需求,设计了笔管缺陷自动化检测系统,以提高笔管缺陷检测效率及笔管制造企业的生产质量。基于机器视觉及重心分类装置,采取分... 中国已成为笔类产品生产大国与出口大国,而笔管检测是制笔行业的关键工艺技术。针对目前制笔行业中笔管检测的需求,设计了笔管缺陷自动化检测系统,以提高笔管缺陷检测效率及笔管制造企业的生产质量。基于机器视觉及重心分类装置,采取分模块检测系统,对笔管的缺陷形态、类型进行鉴别与统计,高效率、高精度地实现笔管缺陷检测、残次品剔除与自动分拣。采用缺陷自动检测算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进行缺陷边缘检测,分割出笔管的缺陷区域并定义主要缺陷类型,完成对笔管缺陷的判断与分类。通过构建、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得到了拟合度较高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分析笔管的缺陷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笔管缺陷自动化检测系统可以客观地检测笔管的缺陷,提高笔管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线的成品质量,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管缺陷 机器视觉 重心分离 自动化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浩 张志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94,共5页
针对当前人工检测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时,受主观因素、天气、光照等影响较大,存在检测率较低、误检率、漏检率不高,检测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利于具备线阵CCD摄像头的照明装置检测图像... 针对当前人工检测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时,受主观因素、天气、光照等影响较大,存在检测率较低、误检率、漏检率不高,检测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利于具备线阵CCD摄像头的照明装置检测图像表面缺陷,以来采集目标表面缺陷图像数据,将采集的图像数据经系统服务器传送给图像处理模块;系统图像处理模块先后对目标产品衍射光学可变图像作预处理、图像表面缺陷初步检测、图像表面缺陷精确定位,以及图像表面缺陷分类,最终完成衍射光学可变图像检测系统总体架构。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实现衍射光学可变图像表面缺陷的高效、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可变图像 表面缺陷检测 系统设计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停车合作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辆任务卸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振川 花季伟 +3 位作者 朱金奇 孙麒惠 郑敏 李云龙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8-664,共7页
针对路边基础设施受损或失效情况下卸载任务无法被执行的状况,提出令拥有丰富计算资源的路边停放车辆彼此合作,执行车联网中移动车辆产生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在把一条道路的路边停放车辆组织成停车簇后,首先分析各卸载任务所需最佳资源量... 针对路边基础设施受损或失效情况下卸载任务无法被执行的状况,提出令拥有丰富计算资源的路边停放车辆彼此合作,执行车联网中移动车辆产生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在把一条道路的路边停放车辆组织成停车簇后,首先分析各卸载任务所需最佳资源量,接着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RL)的计算任务分块卸载算法,将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后由多个停放车辆并行执行,以最小化任务执行延迟和执行任务能耗开销构成的总成本.大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的任务执行完成率大大高于其他对比算法,且具有最低的任务执行成本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停放车辆 任务卸载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射线法和决策树的压缩机排气温度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华鹏 刘通 +2 位作者 周曦国 汤莉 王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基于改进射线法和决策树算法设计了一种压缩机排气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硬件采用STM32为监控核心,软件基于改进射线法和决策树设计.通过实时采集相关温度信息,利用改进射线法判定工况所在区域,并结合... 为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基于改进射线法和决策树算法设计了一种压缩机排气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硬件采用STM32为监控核心,软件基于改进射线法和决策树设计.通过实时采集相关温度信息,利用改进射线法判定工况所在区域,并结合决策树提供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根据相应工况采取对应的控制策略,排气温度可控制在设定值±2℃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STM32 射线法 决策树 排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孔数目对浮环轴承润滑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洋 邱子桢 +2 位作者 范其明 宋中越 师占群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90,共8页
以浮环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相流理论建立其润滑有限元模型,推导摩擦功耗、内外油膜与所接触的固体元件的温升的解析表达式;利用FLUENT求解器与其自定义函数接口(UDF)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综合考虑试验条件的局限性,拓展在仿真计算中的... 以浮环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相流理论建立其润滑有限元模型,推导摩擦功耗、内外油膜与所接触的固体元件的温升的解析表达式;利用FLUENT求解器与其自定义函数接口(UDF)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综合考虑试验条件的局限性,拓展在仿真计算中的轴颈角速度范围,进一步分析宽域润滑工况下浮动环均布的油孔数目对摩擦功耗、温升、浮动环转速、端泄流量等润滑静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动环油孔数目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轴承内间隙润滑油的注入量;浮动环油孔数目越多,端泄温升越小,内外间隙变形越小,浮动环转速越快;浮动环油孔数目对内外油膜的摩擦功耗和油膜变化率的影响较小,对浮动环转速和内外油膜的端泄流量的影响较大。该研究为浮环轴承的设计和静特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环轴承 多相流 油孔数量 静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降战斗部毁伤试验落点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晋阳 白春华 檀盼龙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7-1084,共8页
针对伞降战斗部空投试验时落点受初始状态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开展了试验落点预测方法研究。建立降落伞-战斗部系统的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和战斗部初始摆动角度、试验区域风场以及投放高度等信息对战斗部降落过程进行分... 针对伞降战斗部空投试验时落点受初始状态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开展了试验落点预测方法研究。建立降落伞-战斗部系统的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和战斗部初始摆动角度、试验区域风场以及投放高度等信息对战斗部降落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伞降战斗部落点的准确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指导试验人员调整投放位置,实现战斗部在检测仪器的有效测量区域内落地爆炸,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安全性;该方法实现了战斗部落点的准确预测,可以用于指导实际战斗部爆炸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部 降落伞 毁伤试验 落点预测 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