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评介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53-157,共5页
周志培,赵蔚.2020.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一、引言《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从人文主义、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这三种语言研究的主要范式谈起,以功能主义研究范式中的语篇理论为切入点,提出了语篇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周志培,赵蔚.2020.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一、引言《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从人文主义、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这三种语言研究的主要范式谈起,以功能主义研究范式中的语篇理论为切入点,提出了语篇研究的多学科视角,进而从人文主义、形式主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修辞学、写作学、文章学、文体学、文化学、社会科学话语理论、批评语言学与批评性语篇分析等十个不同的学科与视角分别阐释了语篇理论及语篇分析方法,探究语篇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在语篇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下面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讨论其对语篇理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理论 批评性语篇分析 教学应用 写作学 写作教学 批评语言学 人文主义 多学科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成大学英语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教学设计——基于深度学习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万慧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7-93,共7页
深度学习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探讨深度学习促成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有效路径:单元整体设计。通过深度研读单元主题、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探讨深度学习促成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有效路径:单元整体设计。通过深度研读单元主题、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使零散的知识点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同时开展持续性评价,及时了解教学现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大学英语 核心素养 目标达成 单元整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当代中国职业教育公共话语与形象建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雪倩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第12期51-57,共7页
研究以门户网站、报纸期刊、微博和知乎四大类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为语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并辅以语料分析软件作为量性研究,探究公共话语空间内职业教育的话语表达策略与形象建构。从议程设置、视域融合和... 研究以门户网站、报纸期刊、微博和知乎四大类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为语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并辅以语料分析软件作为量性研究,探究公共话语空间内职业教育的话语表达策略与形象建构。从议程设置、视域融合和话语策略的角度为改善公共话语中的职业教育形象提出启发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形象研究 公共话语 内容分析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化视域下我国职业院校机构话语与身份建构
4
作者 赵雪倩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机构的身份是在话语互动中不断建构的,中国职业院校在国际职教舞台上的对外机构身份皆由话语策略建构。通过建立、对比相应语料库,研究发现中国职业院校借助名词及隐喻概念,通过转述性话语策略建构鲜明的社会责任和知识传授身份维度;国... 机构的身份是在话语互动中不断建构的,中国职业院校在国际职教舞台上的对外机构身份皆由话语策略建构。通过建立、对比相应语料库,研究发现中国职业院校借助名词及隐喻概念,通过转述性话语策略建构鲜明的社会责任和知识传授身份维度;国外职业院校倾向于使用动态话语和篇际互文策略,侧重院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身份维度。再以平行语料作对比,分析中国职业院校机构话语建构的得失,为我国职业院校向世界讲好中国职教故事提出相应话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身份建构 机构话语 国际化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对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薛健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为提高翻译效率,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应运而生。其中,ChatGPT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在翻译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结合ChatGPT相关概念,对ChatGPT在智能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ChatGPT对人工... 为提高翻译效率,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应运而生。其中,ChatGPT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在翻译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时代,结合ChatGPT相关概念,对ChatGPT在智能化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ChatGPT对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的影响,对ChatGPT在翻译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了解ChatGPT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辅助翻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外语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3-86,共4页
文章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42位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从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困境及文化育人态度等五个方面对外语类课程思政实施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提升外语教师育人能力及课... 文章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42位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从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困境及文化育人态度等五个方面对外语类课程思政实施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提升外语教师育人能力及课程育人效果的有效方法及途径,为今后继续深化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人文教育 外语教师 育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外语教师角色定位与教学能力构建
7
作者 宋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4-39,共6页
外语教师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外语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视域下,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外语课程承载的育人功能,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找准自身定位,在夯实专业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育人... 外语教师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外语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视域下,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外语课程承载的育人功能,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找准自身定位,在夯实专业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标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赋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外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外语教育 教师角色 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经译论之“本”的概念、发展脉络与现代诠释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娜 陈大亮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5,112,共7页
在佛经译论中,“本”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范畴,内涵丰富,意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确立“本”的内涵是理解把握佛经译论的“案本”思想的一个必要前提。论文从佛经翻译之“本”的概念入手,梳理“本”的发展脉络,运用今天的眼光发展道... 在佛经译论中,“本”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范畴,内涵丰富,意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确立“本”的内涵是理解把握佛经译论的“案本”思想的一个必要前提。论文从佛经翻译之“本”的概念入手,梳理“本”的发展脉络,运用今天的眼光发展道安的“失本”思想,推动中国传统译论向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译论 案本 失本 现代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役与战“疫”:战争隐喻与疫情防控的社会实践网络探微 被引量:7
9
作者 梁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92-103,160,F0003,共14页
战争隐喻被高频运用在疫情防控的讲话稿、新闻报道等文本之中,这种修辞所赋予文本的呼唤功能已经超越了认知维度的两域映射关系,它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话语互动关系。在横向维度上,战争隐喻将战役实践经验映射到战“疫”... 战争隐喻被高频运用在疫情防控的讲话稿、新闻报道等文本之中,这种修辞所赋予文本的呼唤功能已经超越了认知维度的两域映射关系,它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话语互动关系。在横向维度上,战争隐喻将战役实践经验映射到战“疫”实践之中,使役情与疫情的知识杂糅在一起,催发了其双重社会实践属性,从而显化了战“疫”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战略性。在纵向维度上,作为上位社会实践的领导人讲话稿,其战争隐喻的运用对处于下位社会实践的地方政策、新闻报道具有约束的作用,使其更具规范性、机构性和等级性。由此,纵横维度交错构成战争隐喻与疫情防控的社会实践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隐喻 疫情防控 话语 互动 社会实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跨文化思辨教学路径探究——基于课程思政理念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雪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受众面广,教学内容包含大量西方价值理念,是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为更好发挥公共外语课程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解决目前高职公共外语课程在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重...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受众面广,教学内容包含大量西方价值理念,是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为更好发挥公共外语课程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解决目前高职公共外语课程在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重构、完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以及提升公共英语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思辨素养等方面,探索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协同育人路径,以期能够在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形成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和全时空立体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英语课程 跨文化思辨能力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立体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补偿探究——以2017-202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雪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217-223,共7页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应用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缺省问题,要求译者必须对损失的信息进行翻译补偿。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补偿可被视为对译语生态环境从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三个维度进行的修补...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应用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缺省问题,要求译者必须对损失的信息进行翻译补偿。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补偿可被视为对译语生态环境从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三个维度进行的修补、调整乃至重建。通过对2017-202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展开研究,探讨三个维度中所采用的翻译补偿策略,旨在更好的解决政治文献文化负载词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文化负载词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原语生态 译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主体性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雪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8期43-45,共3页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这一身份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广泛关注。“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在国内讨论热烈。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译者中心”,与“译者主体性”联系密切。通过从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视角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这一身份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广泛关注。“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在国内讨论热烈。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译者中心”,与“译者主体性”联系密切。通过从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视角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细究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进一步验证译者主体性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内涵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文化负载词 译者中心论 译者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修辞理论的对外新闻报道翻译有效性研究
13
作者 温亚楠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对外新闻报道是国际传播的主阵地,也是传播“中国声音”的主舞台。在新修辞理论的指导下,对外新闻报道翻译要以受众为导向,尊重英汉修辞资源的异同,通过对语言这一象征资源的调适,进而达到满足受众预期、提高我国对外话语的传播力和影... 对外新闻报道是国际传播的主阵地,也是传播“中国声音”的主舞台。在新修辞理论的指导下,对外新闻报道翻译要以受众为导向,尊重英汉修辞资源的异同,通过对语言这一象征资源的调适,进而达到满足受众预期、提高我国对外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新闻报道 新修辞 受众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