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示范”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宇 张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1-15,共5页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后示范"时期,质量评价理念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推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呈现出"与人无涉"、单一且行政色彩浓厚以及短暂单向等特点。"后示...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后示范"时期,质量评价理念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推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呈现出"与人无涉"、单一且行政色彩浓厚以及短暂单向等特点。"后示范"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改革与发展应重塑教育质量评价理念,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开展应以"以人为本"、多主体利益兼顾、回应协商和双向交互等为质量评价理念,为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树立思想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示范”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 质量评价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发展分析--基于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宇 钱逸秋 张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人才体系完善,是我国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与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层次相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亦属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源于产业结... 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人才体系完善,是我国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与大陆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层次相同,台湾地区科技大学亦属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建立源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及职业教育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巨大贡献。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包括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紧密深度的产学合作及成熟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基于此,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发展应明确定位,贴近行业企业,推进技术转化和学术产业化,以更好地服务我国战略发展与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战略发展 台湾地区 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范式下职业教育学习质量评价模式构思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文静 吴全全 闫智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33,共7页
现行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在评价取向、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维度存在不足,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属特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具有行动性、耦合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能够有效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凸显学习过程... 现行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在评价取向、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维度存在不足,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属特征。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具有行动性、耦合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能够有效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凸显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发展性和学习成果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借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范式,从修正评价取向、界定评价内容、调整评价方法、善用评价结果四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进行理性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职业教育 学习质量 评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大学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4
作者 张宇 唐锡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6,共5页
治理能力是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和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丰富的内涵。应用技术大学治理能力不仅强调对自身功能定位的明确回应,也强调对制度的执行和实施。结合治理的本质,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途径协... 治理能力是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和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丰富的内涵。应用技术大学治理能力不仅强调对自身功能定位的明确回应,也强调对制度的执行和实施。结合治理的本质,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途径协同化、治理手段制度化及治理效果高效化等是衡量应用技术大学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要提升应用技术大学的治理能力不仅需要培育制度能力,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也需要增强制度的执行能力,搭建制度运行网络,更需要关注文化治理,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治理能力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教”改革的使命与路径 被引量:45
5
作者 吴全全 闫智勇 +1 位作者 胡方霞 耿爱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8-63,共6页
"三教"改革具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能够为促进职业教育的路径转变、建树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凸显职业教育的专业特征、激活职业教育的资源禀赋、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信度,做出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上,可以建构"三教"... "三教"改革具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能够为促进职业教育的路径转变、建树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凸显职业教育的专业特征、激活职业教育的资源禀赋、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信度,做出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上,可以建构"三教"改革的路径:在观念层面,以教育生态系统观,协调"三教"改革的多元要素;在目标层面,以专业契合为标杆,确立"三教"改革的质量目标;在行动层面,以职业行动为导向,提升"三教"改革的要素禀赋;在结果层面,以技能迁移水平为准绳,评价"三教"改革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改革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职业行动 技能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表征与原因剖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全全 王茜雯 +1 位作者 闫智勇 姜大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4-45,共12页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招生数量下滑、生师比尚不达标、毕业率的变化率不稳定、经济贡献度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下降,导致招生规模萎缩;教师缺口较大,导致生师比不达标;质量生成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招生数量下滑、生师比尚不达标、毕业率的变化率不稳定、经济贡献度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下降,导致招生规模萎缩;教师缺口较大,导致生师比不达标;质量生成机制不健全,导致毕业率的变化率不稳定;专业建设的契合度低,导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薄弱。对此,可通过提升社会吸引力、拓展教师队伍来源、完善质量生成机制,以及改革专业建设模式等措施,促进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突破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中等职业教育 招生规模 生师比 毕业率 经济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在德国何以存在——基于欧洲若干国家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纯 谢莉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9,共8页
企业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德国,欧洲其他国家由于行会组织的过早取缔、国家意志对职业教育的约束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早发展等因素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比较研究发现,德国企业主体... 企业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德国,欧洲其他国家由于行会组织的过早取缔、国家意志对职业教育的约束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早发展等因素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比较研究发现,德国企业主体的职业教育是历史文化、制度治理与企业职业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可以通过构建兼顾职业教育多方利益的制度体系、提升行业协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治理地位、在合理范围内引入社会伙伴组织、塑造全社会范围内的职业与劳动精神信念等措施,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和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启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主体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行会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如何发挥社会融合的功能——德国“职业融合”在职业教育学与职业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纯 连晓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9,共8页
职业的理论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多种理论领域,职业融合功能的研究对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从"道德与信仰""社会关系与结构""个体的主观性&q... 职业的理论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等多种理论领域,职业融合功能的研究对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从"道德与信仰""社会关系与结构""个体的主观性"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融合思想为起点,论述职业融合功能对个人与社会、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达至和谐统一的关键作用。职业如何有效发挥"融合"的功能,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只有融入职业融合的思想,将面向边缘群体的特殊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缩小每个个体由于社会家庭背景及占有学习资源等因素引起的差异,同时兼顾职业资格要求对个体能力的培养与个体的主观意愿,才能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融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 职业融合 社会整合 职业教育学 职业社会学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源流与趋势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冰 闫智勇 吴全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5-11,共7页
职业教育课程是影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因素。以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作为划分标准,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大致经历了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向学科整合课程模式过渡的加和量变阶段,从学科整合课程模式向主题导向课程模式过渡的部分质变阶段,从... 职业教育课程是影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因素。以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作为划分标准,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大致经历了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向学科整合课程模式过渡的加和量变阶段,从学科整合课程模式向主题导向课程模式过渡的部分质变阶段,从主题导向模式课程向行动体系课程模式过渡的创新优化阶段。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作为真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包括模块化课程、项目类课程、一体化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等多种类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趋势是:课程开发范式已经形成共识,多种课程模式还将长期共存;主流课程模式已经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更加完善;智能技术促进产业升级,课程模式必须深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 课程开发模式 源流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内涵解析、逻辑生成与对策建构 被引量:17
10
作者 卢晓 吴全全 闫智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9,共9页
类型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从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内涵解析来看,涵盖遵循多元智力理论的主体指向、适应人才多元需求的目标导向和秉持专业类属特征的路径定向三个方面。其次,从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逻辑生成来看,既是... 类型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从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内涵解析来看,涵盖遵循多元智力理论的主体指向、适应人才多元需求的目标导向和秉持专业类属特征的路径定向三个方面。其次,从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逻辑生成来看,既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又是引领经济社会升级的必然选择,还是落实国家政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最后,从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对策来看,可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以教育生态系统观,协调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多元要素;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促进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路径转向;以行动绩效为准绳,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质量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化发展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课程开发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11
作者 闫智勇 吴全全 徐纯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影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效度。从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加和量变、部分质变和创新优化三个阶段,逐渐脱离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经过主题导向课程模式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行动体系课... 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影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效度。从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加和量变、部分质变和创新优化三个阶段,逐渐脱离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经过主题导向课程模式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课程范式从学科逻辑转向行动逻辑;课程理念从构成论转向生成论;课程内容从间接知识主导转向直接知识主导;课程焦点从面向部分职业素质转向面向完整职业工作过程;课程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课程实施从被动授受转向主动建构;课程学习从定在转向泛在;课程评价从知识记忆转向技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 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探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全全 郝俊琪 闫智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11-18,共8页
在产业经济升级加速、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以“党的建设”为重要引领,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合贯通’的专业建设模式”为主要建设路径,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依托专业建设各个... 在产业经济升级加速、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以“党的建设”为重要引领,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合贯通’的专业建设模式”为主要建设路径,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依托专业建设各个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根据企业调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行动逻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活页教材、转变专业教学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把包含师资队伍与实习实训基地在内的资源与条件建设贯穿专业建设始终,并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诊断改进,优化专业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建设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 范式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期刊视角分析应用技术大学领域科研论文情况
13
作者 郑晶 杨院 连晓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7-80,共4页
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从期刊视角,通过中国知网搜索2016至2019年刊登题目含有'应用技术大学'相关论文的期刊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刊载'应用技术大学'相关论文的期刊学术影响力参差不... 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从期刊视角,通过中国知网搜索2016至2019年刊登题目含有'应用技术大学'相关论文的期刊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刊载'应用技术大学'相关论文的期刊学术影响力参差不齐,相关期刊的信息承载量和传播速度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各界对应用技术大学领域期刊及文章关注度不足。据此,政府与相关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展示最新优秀成果,期刊应加强应用技术大学领域作者联络,着力打造应用技术大学领域专业期刊特色品牌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应用技术大学 科研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交易成本视角下应用型大学科研的定位与对策
14
作者 连晓庆 闫智勇 徐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2-66,共5页
发展应用性科研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知识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应用型大学发展科研的逻辑定位应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凸显应用型大学内涵。应用型大学未来的科研发展应做好顶层机制设计,激发科研协... 发展应用性科研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知识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应用型大学发展科研的逻辑定位应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凸显应用型大学内涵。应用型大学未来的科研发展应做好顶层机制设计,激发科研协作意愿;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科研协作能力;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遴选科研协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交易成本 应用型大学 应用性科研 科研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的选聘、发展与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纯 张巾帼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7-84,共8页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队伍由教授、讲师、科研人员、教辅教师和管理教师组成,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市场前沿经验,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和科研始终保持鲜明“应用性”特色的保障。法律制度、学校面试、德国联邦科...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队伍由教授、讲师、科研人员、教辅教师和管理教师组成,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市场前沿经验,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和科研始终保持鲜明“应用性”特色的保障。法律制度、学校面试、德国联邦科学委员会提供的优化决策、教师发展启动促进计划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遴选标准确定和遴选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课程、项目融合课程、第三方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严控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职前遴选标准,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职后能力生成机制,开拓应用技术大学与综合大学的多元合作,增加国家、地方政府及科研机构的干预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教师 选聘 应用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工程教育的演进、创新与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纯 谢莉花 唐慧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73-80,共8页
工程教育在德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8世纪至20世纪,德国工程教育发展经历了初建培养机构、兴建培养机构、明晰培养机构的演进过程。21世纪后,德国工程教育在传统进程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实现教学科研融合、建立多... 工程教育在德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8世纪至20世纪,德国工程教育发展经历了初建培养机构、兴建培养机构、明晰培养机构的演进过程。21世纪后,德国工程教育在传统进程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实现教学科研融合、建立多向维度的工程培养机制、关注民生与公共福祉等。组织制度、科学研究、行业协会与“实干家”精神等方面是德国工程教育得以获得不断创新、积蓄力量的动因。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工程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提升工程科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广度与深度、发挥行业协会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塑造全社会范围内“实干家”的精神信念四个方面建构符合我国实际的特色工程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工程教育 行业协会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大学——基于韩国科学技术院的发展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姗 张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73,共5页
韩国科学技术院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推动紧密深入的多元化合作以及践行规范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等战略举措,实现培养一流科技人才和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大学的目标。基于韩国科学技术院的成功经验,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大学的... 韩国科学技术院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推动紧密深入的多元化合作以及践行规范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等战略举措,实现培养一流科技人才和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大学的目标。基于韩国科学技术院的成功经验,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大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拓宽多元合作路径,推进技术转化和学术产业化,为国家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科技大学 韩国科学技术院 办学理念 特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振兴技职教育:策略与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艳 张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7,共4页
台湾技职教育造就了台湾经济的繁荣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台湾技职教育呈现出发展定位模糊、技职教育特色淡化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台湾技职教育的国际声望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振兴技职教育,台湾"教育部"通过颁发政... 台湾技职教育造就了台湾经济的繁荣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台湾技职教育呈现出发展定位模糊、技职教育特色淡化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台湾技职教育的国际声望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振兴技职教育,台湾"教育部"通过颁发政策,明确了技职教育改革方向;研制法律,彰显技职教育特色;革新系列制度,创新技职教育发展思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台湾振兴技职教育的经验可为此提供借鉴,不仅要颁发全局性政策,完善职业教育法,同时也要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技职教育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时代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的困境、规约与创新理路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冰 闫智勇 殷新红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6,共6页
智能制造时代对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开发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还面临诸多困境,课程设计受到'抱残守缺'课程理念的制约,课程模式囿于'拿来主义'惯性思维的限制,课程目标陷入'被动规划'目... 智能制造时代对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开发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还面临诸多困境,课程设计受到'抱残守缺'课程理念的制约,课程模式囿于'拿来主义'惯性思维的限制,课程目标陷入'被动规划'目标导向的困局,课程实施深受'二元对立'实施模式的影响。从规约角度来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要依据学习者发展规律来确定课程目标,要依据知识的类型特点来选择课程内容,要依据生产的动态逻辑来建立课程结构,要依据人类的认识机制来定位课程主体。为此,智能制造时代应用型本科课程范式必须不断创新,即课程理念要从局部设计转向系统设计,课程目标要从内容学习转向策略学习,课程结构要从学科逻辑转向行动逻辑,课程内容要从面向对象转向面向过程,课程实施要从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行动,课程评价要从结果评价转向行动过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时代 应用型本科 课程开发 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徒制的改革举措及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莉娜 徐纯 韩舒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文章分析了韩国学徒制的改革背景和改革举措,建议我国应借鉴韩国经验,畅通学徒升学路径;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完善国家资格框架,从而推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关键词 韩国学徒制 运行体系 质量监控 多元主体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