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维莫德治疗掌跖脓疱病:一项天津地区多中心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帅 王光平 +9 位作者 王红梅 李燕 曾三武 闫慧敏 齐放 宋静娜 王斯尧 张池金 张秉新 纪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 目的:评价本维莫德在临床研究中治疗掌跖脓疱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一10月于天津地区多中心应用本维莫德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及停药后4周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前、后掌跖脓疱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PPASI)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PPPASI评分与DLQI评分较基线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38.1%。疗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微,1例患者出现皮肤肥厚、干燥、脱屑。随访4周,痊愈、显效及有效患者皮损均未复发。结论:本维莫德有望成为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一种有效选择,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掌跖脓疱病 银屑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银屑病诱导免疫漂移风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冯斐 李瑞程 +3 位作者 田蕊 谭姝慧 刘明月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中免疫漂移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临床生物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治疗160例银屑病患者发生免疫漂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诱发免疫漂移的风险因...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中免疫漂移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临床生物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治疗160例银屑病患者发生免疫漂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诱发免疫漂移的风险因素。使用基因靶向测序检测30例患者CARD14基因的突变情况,按是否出现矛盾性湿疹将其分为试验A组(20例)和试验B组(10例),并探究遗传因素与免疫漂移发生的关系。结果:是否发生免疫漂移的患者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IgE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钠升高和总IgE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HR>1,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总IgE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HR>1,P<0.05)。本研究结果示试验A组11例(55.00%)患者CARD14基因的rs11652075(C>T)突变阳性,试验B组1例(10%)患者为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抑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总IgE水平升高为免疫漂移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同时,存在CARD14基因的错义变异体rs11652075的银屑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免疫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 生物制剂 免疫漂移 湿疹 CARD14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胺氧化酶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商妍 何俊辰 张理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446,共3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组胺密切相关。二胺氧化酶(DAO)是代谢组胺的主要酶,其活性影响慢性荨麻疹的疾病严重程度。通过低组胺饮食,减少食用降低DAO活性的食物和药物,补充DAO的饮食策略可以缓解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DAO...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组胺密切相关。二胺氧化酶(DAO)是代谢组胺的主要酶,其活性影响慢性荨麻疹的疾病严重程度。通过低组胺饮食,减少食用降低DAO活性的食物和药物,补充DAO的饮食策略可以缓解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DAO也可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低组胺饮食、H1和H2受体拮抗剂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本文对DAO活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和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自发性 慢性 二胺氧化酶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慢性湿疹和玫瑰糠疹187例皮肤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晓洁 张峻岭 +1 位作者 孔祥君 刘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慢性湿疹、玫瑰糠疹在皮肤镜下的皮损特征。方法 :选取117例寻常性银屑病、50例慢性湿疹和20例玫瑰糠疹患者,使用皮肤镜观察其皮损的背景颜色、鳞屑颜色、鳞屑分布、血管形态、血管排列模式和血管走行方向。结...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慢性湿疹、玫瑰糠疹在皮肤镜下的皮损特征。方法 :选取117例寻常性银屑病、50例慢性湿疹和20例玫瑰糠疹患者,使用皮肤镜观察其皮损的背景颜色、鳞屑颜色、鳞屑分布、血管形态、血管排列模式和血管走行方向。结果:皮肤镜下主要特征:寻常性银屑病为低倍下红色背景、白色鳞屑、规则排列模式、点状血管和高倍下肾小球状血管,其特异度依次为29%、44%、26%、77%、96%、97%,红色背景、点状血管、规则排列同时存在时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97%。慢性湿疹为红色背景、黄色鳞屑、不规则排列模式、点状血管和高倍下多种血管形态。玫瑰糠疹为黄色背景,外周内缘游离鳞屑。结论:皮肤镜下寻常性银屑病、慢性湿疹及玫瑰糠疹的不同模式,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寻常性银屑病 慢性湿疹 玫瑰糠疹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细菌感染440例患者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楠 高丽娟 +2 位作者 戴维维 孔祥君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了解皮肤细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常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共440例,记录其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从而了解该院皮肤科患者的病种分... 目的:了解皮肤细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常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共440例,记录其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从而了解该院皮肤科患者的病种分布、细菌分布现状及耐药情况。结果:革兰阳性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二者的药敏结果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科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的耐药问题较严重;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了解患者病原菌的变化和耐药情况,并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为进一步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指导临床个性化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孢子丝菌病病原学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宇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皮下真菌感染性疾病,过去认为孢子丝菌病是由单一菌种即申克孢子丝菌引起,但申克孢子丝菌是多个同形种构成的复合体,最新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孢子丝菌病病原体除了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外,还包...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皮下真菌感染性疾病,过去认为孢子丝菌病是由单一菌种即申克孢子丝菌引起,但申克孢子丝菌是多个同形种构成的复合体,最新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孢子丝菌病病原体除了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外,还包括巴西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墨西哥孢子丝菌和卢艾里孢子丝菌。该文针对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评价及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致病菌种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顾安康 张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海分枝杆菌属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主要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近年来,国内已报道了许多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以及局部感染暴发事件。但目前对海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组一般特征,菌株的致病性及毒力,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表现、诊断... 海分枝杆菌属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主要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近年来,国内已报道了许多海分枝杆菌感染病例,以及局部感染暴发事件。但目前对海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组一般特征,菌株的致病性及毒力,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仍有不足,其感染后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海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顾安康 肖尹 +1 位作者 纪华安 宋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71-673,共3页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背部红斑1年,其上出现结节半年于2013年4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12年5月于左侧背部发现一约指肚大的片状浸润性红斑,面积逐渐增大,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未曾就诊。半年前于红斑中央最先出现一大米粒大淡...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背部红斑1年,其上出现结节半年于2013年4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12年5月于左侧背部发现一约指肚大的片状浸润性红斑,面积逐渐增大,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未曾就诊。半年前于红斑中央最先出现一大米粒大淡红色丘疹,此后类似皮疹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并出现融合趋势,偶有结节破溃结痂,伴轻度疼痛,自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药名不详)无明显疗效。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疾病史,否认病损处外伤及蚊虫叮咬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性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正风 王红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5,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0岁。全身弥漫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7年.四肢丘疹及水疱微痒4年,于2013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肢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斑.皮损渐增多,并累及躯干,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内服中药及外用...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0岁。全身弥漫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7年.四肢丘疹及水疱微痒4年,于2013年9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肢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斑.皮损渐增多,并累及躯干,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内服中药及外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皮肤异色病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孤立性环状肉芽肿
10
作者 李瑞程 冯斐 +1 位作者 田蕊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194,共2页
患者女,59岁。主诉:左鼻翼环状红斑3个月。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鼻翼出现环状红斑,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半个月前皮损逐渐扩大,外院予外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皮损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遂于2023年5月22日来... 患者女,59岁。主诉:左鼻翼环状红斑3个月。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鼻翼出现环状红斑,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半个月前皮损逐渐扩大,外院予外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皮损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遂于2023年5月22日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病史3年,服药(具体药物不详)控制可。否认外伤、注射物填充史、肿瘤病史、放射线接触史及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左鼻翼一淡红色斑,表面光滑,质中等偏韧,界限清楚,中央稍凹陷(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变化不明显,真皮层内灶性胶原纤维坏死(图2A);坏死灶周围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多核巨细胞浸润(图2B);栅栏状肉芽肿中央可见蓝色黏液样物质沉积(图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孤立性 鼻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肿附属器癌1例
11
作者 张秀君 顾安康 +3 位作者 刘峰 肖尹 纪华安 孔祥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3-435,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因下唇皮色结节2年余,于2017年6月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2015年初因牙齿咬伤下唇后出现米粒大、淡红色小丘疹,质地硬边界清,伴轻度疼痛。曾就诊于村卫生院,给予外用药膏(具体成分不详),疼痛缓解。但... 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因下唇皮色结节2年余,于2017年6月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2015年初因牙齿咬伤下唇后出现米粒大、淡红色小丘疹,质地硬边界清,伴轻度疼痛。曾就诊于村卫生院,给予外用药膏(具体成分不详),疼痛缓解。但患者因有异物感经常搔抓,皮损逐步发展至黄豆大结节,半年前结节中央凹陷。偶有破溃出血,形成结痂。患者既往体健,无头颈部肿瘤病史及结核等疾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无放射线及化学物质接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器 微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月乳膏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思源 李新民 +21 位作者 钟成梁 晋黎 郭素香 李邻峰 张云峰 李云玲 程宏斌 张理涛 周春晶 钱华 孙丽萍 柏志芳 常成荣 郑艳梅 段昕所 王宏东 张永宁 迪里拜尔·热夏提 刘素文 高学敏 孙媛媛 徐小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以中心为分层因素,计划入选240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羌月乳膏,对照组采用... 目的: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以中心为分层因素,计划入选240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羌月乳膏,对照组采用基质乳膏,均涂敷于患处,每日3次,疗程4周。以靶皮损形态疗效、面积疗效、瘙痒疗效的有效率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试验组靶皮损形态的有效率(46.96%、60.87%)均高于对照组(29.66%、44.91%);试验组靶皮损面积有效率(37.39%、55.65%)均高于对照组(22.03%、38.14%);试验组瘙痒疗效的有效率(48.65%、67.57%)均高于对照组(42.24%、51.7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效性检验均成立。随访3个月,2组痊愈患者的复发率比较,试验组(2.38%)低于对照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2%和8.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月乳膏局部治疗儿童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能显著改善皮损形态,缩小皮损面积,缓解瘙痒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羌月乳膏 随机对照 多中心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性1例
13
作者 高琴 陈丹 +1 位作者 顾安康 王庆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6-657,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22岁。因躯干、四肢伸侧皮肤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12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3月2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伸侧出现散在米粒大色素减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扩大至躯干并出现色素沉着斑及... 1病历摘要患者女,22岁。因躯干、四肢伸侧皮肤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12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3月2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伸侧出现散在米粒大色素减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扩大至躯干并出现色素沉着斑及毛细血管扩张,1个月前蔓延至面部。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系统疾病史,胞妹15岁无此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皮肤异色病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俊梅 张宇 +2 位作者 李维云 肖尹 纪华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5-527,共3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0岁。因面部及四肢红斑,双上肢及背部结节半年,于2015年2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面部和双耳郭出现红斑,后四肢伸侧出现暗红斑片,可见萎缩和少许鳞屑,有光敏感,同时出现膝关节疼痛和额、顶部脱发,未诊治。
关键词 黏蛋白病 皮肤狼疮 结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患者外周血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4和白细胞介素-35mRNA水平变化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爽 陈宏 +1 位作者 潘小刚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前认为以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占优势地位的Th1和Th2细胞亚群失衡是湿疹发病的重要机制,大量Th2型细胞因子介导了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Ⅳ型变态反应。但新近研究发现,湿疹患者体内存在另外2种Th细胞的失衡状态,
关键词 湿疹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4 白细胞介素-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特应性疾病相关2型炎症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想 郭涛 张理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6-700,共5页
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简称Th2型(2型)炎症反应,是特应性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上皮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驱动皮肤、肺和肠道等部位的屏障表面发生的2型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因此,TSL... 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简称Th2型(2型)炎症反应,是特应性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上皮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驱动皮肤、肺和肠道等部位的屏障表面发生的2型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因此,TSLP是特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参与者,有可能作为重要的药物治疗靶点。该文对TSLP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2型炎症反应的已知分子机制及其在特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进一步探讨TSLP及相关信号通路作为特应性疾病药物治疗靶点的潜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2型炎症反应 特应性皮炎 过敏性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Meta分析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强 黎波 王秀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897-899,共3页
全面收集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按照Jadad评分法评价证据质量,运用STATA软件的12.0版本,进行累积Meta分析及其结果的时间趋势检验。共纳入13项研究,累积Meta分析显示针灸对照药物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有优势[RR=1.... 全面收集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按照Jadad评分法评价证据质量,运用STATA软件的12.0版本,进行累积Meta分析及其结果的时间趋势检验。共纳入13项研究,累积Meta分析显示针灸对照药物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有优势[RR=1.46,95%CI(1.12,1.90);RR=1.10,95%CI(1.04,1.18)],针灸联合药物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RR=1.11,95%CI(1.03,1.20)],但上述结果均存在时间易变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针灸 累积Meta分析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万涛 刘栋 +2 位作者 申倩 李俊辰 张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38-640,共3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脑血管疾病互为高危因素,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假说有交叉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临床工作中应警惕BP与脑血管疾病并发的风险,该文对近年来BP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脑血管疾病 凝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皮肤混合瘤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艳艳 郭武欣 +2 位作者 王永强 任俊峰 倪海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74-776,共3页
报告1例鼻部巨大皮肤混合瘤。患者男,72岁。鼻根部皮下结节4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呈结节状生长,有边界,但无明显包膜、纤维黏液背景中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汗腺导管、肌上皮及角化鳞状上皮多种成分,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癌胚... 报告1例鼻部巨大皮肤混合瘤。患者男,72岁。鼻根部皮下结节4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呈结节状生长,有边界,但无明显包膜、纤维黏液背景中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汗腺导管、肌上皮及角化鳞状上皮多种成分,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5%+),S-100蛋白(+),诊断皮肤混合瘤手术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20
作者 周婉婷 高恒宇 张理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85岁。右下肢红褐色斑块及结节6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水肿,右下肢明显。右小腿及足背部可见数个直径1.5 cm^6 cm大的红褐色结节,质中等,无明显压痛,部分结节融合,无溃疡及渗出...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85岁。右下肢红褐色斑块及结节6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水肿,右下肢明显。右小腿及足背部可见数个直径1.5 cm^6 cm大的红褐色结节,质中等,无明显压痛,部分结节融合,无溃疡及渗出。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表皮与真皮间可见一无细胞的透明带,真皮内弥漫分布致密的肿瘤细胞,累及部分皮下脂肪层。肿瘤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核质深染,异形性明显,多见病理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间胶原增生,可见胶原分隔现象。免疫组化:CD20(+)、CD45RO(+)、CD79α(+)、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Bcl)-2(+)、增殖核抗原(Ki-67)约80%(+)、CD3(-)。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皮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