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三级防控模式对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效能评价: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杨继 张垚 +1 位作者 赵英强 张秋月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50-2761,共12页
背景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管理模式仍面临长期干预不足及综合防控效果有限的挑战。中医三级防控模式通过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多层级体系,结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周期管... 背景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管理模式仍面临长期干预不足及综合防控效果有限的挑战。中医三级防控模式通过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多层级体系,结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周期管理。目的评价中医三级防控模式对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效能,为优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队列研究方法,于2020年10—12月入组天津市北辰区冠心病、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265例,通过“以患者为核心、村医/社区医师为执行主体、三级中医院专科医师为主导”的中医三级防控体系,给予患者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用药和中医适宜技术管理在内的中医健康管理措施,管理随访期共12个月,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从12个月内复发加重率、心肌缺血发生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得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心脑血管预防知识调查表得分、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生活行为相关指标方面评价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265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214例(心绞痛193例,具有心肌梗死病史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稳定状态21例),脑卒中患者51例(均为缺血型脑卒中),男120例,女145例。在管理期结束后,共有14例患者脱落(冠心病患者4例、脑卒中患者10例),最终251例患者完成研究并纳入结果分析。管理12个月后,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复发加重率较基线下降(P<0.05)。在冠心病管理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的心肌缺血发生率较基线下降(P<0.05),管理6个月时效果最为明显(P<0.05);患者管理12个月的SAQ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感知维度得分均较基线有所增加(P<0.05)。在脑卒中管理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的NIHSS评分较基线下降(P<0.05)。在疾病认知方面,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管理12个月时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调查表得分较基线升高(P<0.05)。在冠心病与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时收缩压较基线下降(P<0.05);其余指标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行为改善方面,患者管理12个月时饮食偏甜率、饮食偏油腻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较基线降低(P<0.05);其余生活行为指标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级防控的中医健康管理具有较好管理效能,可降低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加重率,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相关危险因素,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卒中 中医三级防控模式 管理效果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防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温玉 胡琨建 +2 位作者 李欧 蔡晓月 赵英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12-216,共5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可通过能量代谢、自噬、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参与心衰的发生与发展,而中医...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可通过能量代谢、自噬、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参与心衰的发生与发展,而中医药可以激活AMPK,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自噬、改善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对心衰的防治发挥作用。对AMPK调控心力衰竭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心力衰竭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中医临床论治思路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林平 曹旭焱 +2 位作者 刘岩 刘长玉 杜武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818-820,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根据慢性心衰缓解期的病因病机,总结多年来中医药临床诊治慢性心衰的经验,形成并制定了慢性心衰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治疗方案,临床应用屡获良效。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缓解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案及其组方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宏伟 朱明丹 +7 位作者 冯利民 朱林平 张红霞 刘岩 曹旭焱 张建平 刘长玉 杜武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84-1885,共2页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治疗冠心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将冠心病分为实证类和虚证类两类,并形成了实证类以标实证候分类,寒热分治;虚证类以本虚...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在治疗冠心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将冠心病分为实证类和虚证类两类,并形成了实证类以标实证候分类,寒热分治;虚证类以本虚证候分类,阴阳、气血分治的冠心病辨证论治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积极开展中医药对疾病治疗的研究,探索疾病治疗的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辨证论治 虚实分类 寒热 阴阳 气血分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和脉象参数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瑞华 孙兰军 +1 位作者 赵英强 吴喜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脉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从中医脉象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中医脉诊提供客观化技术支持。方法:运用脉象仪系统采集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脉图,提取各种脉象参数,同时...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脉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从中医脉象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中医脉诊提供客观化技术支持。方法:运用脉象仪系统采集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脉图,提取各种脉象参数,同时采集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超指标和脉图参数两因素变量间的相关性比较密切,相关系数为0.9978。脉图参数中的h1、h4、h4/h1、h5/h1、t5/t4、t1/t与心脏彩超中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末径、左室缩末径、主动脉瓣开放幅度、右室前后径、主动脉瓣流速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中与室间隔厚度、左室舒末径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脉图参数与心脏彩超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变可以通过脉图参数的变化反映出来,提示通过脉象的改变可以间接反映心功能状况,为脉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脉图 心脏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瘀痰湿毒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武勋 刘长玉 +1 位作者 刘梅 张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7-42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热瘀痰湿毒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舌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利民 刘长玉 杜武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3-474,共2页
急性心肌梗塞舌象动态变化具有独特的特征,研究舌象变化能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辨证、治疗、预后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近10年来心肌梗塞的舌象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存在问题,对今后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舌诊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高血压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柳威 赵英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63-1364,共2页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已经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功能异常相关。中药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文章就高血压的相关免疫机制做简单概述,同时就中药对高血压的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高血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