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孟骊冲 廉坤 +3 位作者 郭瑾 吴笛 白怡凡 胡志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1期21-29,共9页
目的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医药标准化领域的中英文文献... 目的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医药标准化领域的中英文文献。运用NoteExpress整理文献,Excel 2016对年发文量进行频次分析,VOSviewer 1.6.18和CiteSpace 6.2.R7软件对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关系、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69篇中文文献,123篇英文文献,发文总量整体呈波动递增趋势。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李建生和CHEN YL;研究机构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下属单位发文量最多且中心性居第1位。高频关键词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术语、临床实践指南、中草药等。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均得到规模较大的10个聚类。中文文献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共得到15个突现关键词,英文文献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共得到13个突现关键词。结论目前中医药标准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辨证论治标准化、证候诊断标准化、中医术语标准化、标准和标准化的联系。未来中医药标准化的研究趋势主要在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英译标准化和专家共识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标准化 知识图谱 可视化 VOSviewer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2
作者 曲凡 杨锡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34-136,共3页
血管重构是高血压维持、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作用,运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是高血压防治的良好切入点。本文就中医药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 血管重构是高血压维持、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作用,运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是高血压防治的良好切入点。本文就中医药干预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重构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曲凡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867-868,共2页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有两大趋势:一是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并发症严重;二是发病年龄逐渐下降,中青年患者逐渐增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能标本兼治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疗效、逆转靶器官损害、减...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有两大趋势:一是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并发症严重;二是发病年龄逐渐下降,中青年患者逐渐增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能标本兼治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疗效、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中医药疗法 眩晕 头痛 脑卒中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士欣 马惠宁 +5 位作者 王成益 葛源森 毛鑫羽 胡玥 许颖智 张军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30只,分为PNS组(60只)、模型组(60只)和假手术组(10只),PNS组于再灌注后给予...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30只,分为PNS组(60只)、模型组(60只)和假手术组(10只),PNS组于再灌注后给予尾静脉注射PNS 18m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观察PNS组和模型组大鼠7d存活率。再灌注24h取材(每组10只),以脑组织HE和尼氏染色观察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形态以及核心区神经元存活数,以ELISA法检测半暗带皮质HIF-1α、MMP-2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190.0±59.4)个/mm2 vs(582.5±31.2)个/mm2,P<0.01];PNS组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372.5±41.1)个/mm2 vs(190.0±59.4)个/mm2,P<0.01]。模型组缺血再灌注24h MMP-2、MMP-9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PNS组缺血再灌注24h MMP-2、MMP-9和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NS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缺氧诱导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血小板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士欣 仲爱芹 +1 位作者 许颖智 张军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2-1113,共2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血栓相关疾病,血小板活化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早期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可引起血栓-炎症级联反应,甚至并不一定需要发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更多...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血栓相关疾病,血小板活化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早期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可引起血栓-炎症级联反应,甚至并不一定需要发生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更多的是扮演炎性介质的角色,而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减轻炎症分子的表达[1-2]。现就近年来血小板活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卒中 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P选择素 CD40配体 白细胞介素1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6a尾静脉注射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能力、Th17/Treg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谢平安 廖辉 +1 位作者 张艳敏 杜从斌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46-49,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146a(miR-146a)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能力、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组和miR-146a+AD组各20只。AD组、miR-146a+AD组于海马组织注射A... 目的探究微小RNA-146a(miR-146a)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能力、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组和miR-146a+AD组各20只。AD组、miR-146a+AD组于海马组织注射Aβ25-35制作AD模型,假手术组仅开颅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骨蜡封闭。miR-146a+AD组随即通过尾静脉注射1×108 PFU/mL的miR-146a agomir 100μL。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h17/Treg分布,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结果AD组造模1~4 d逃逸潜伏期均长于假手术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假手术组;miR-146a+AD组逃逸潜伏期短于A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高于AD组(P均<0.05)。AD组CD4+IL-17A+Th17比例低于假手术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高于假手术组;miR-146a+AD组CD4+IL-17A+Th17比例高于AD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低于AD组(P均<0.05)。AD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miR-146a+AD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AD组(P均<0.05)。结论miR-146a尾静脉注射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能力,调节Th17/Treg平衡,减轻AD脑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微小RNA-146a Th17/Treg平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调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时序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士欣 张军平 +1 位作者 仲爱芹 李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时序特征及丹酚酸B的调节效应。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24、48、72 h,每时间点6只),丹酚酸B组(6、24、48、72 h,每时间点6只)。制作...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时序特征及丹酚酸B的调节效应。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24、48、72 h,每时间点6只),丹酚酸B组(6、24、48、72 h,每时间点6只)。制作大鼠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HIF-1α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组大鼠在6、24、48 h评分差值明显升高(P<0.05,P<0.01)。模型组6 h时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24 h出现降低趋势,48 h开始再次升高,并持续至72h。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组24 h HIF-1α表达明显降低,72 h HIF-1α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具有2个时相、丹酚酸B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缺损症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对HIF-1α蛋白表达的调节方式为时序性双向调节,即减低第一时相蛋白表达和增高第二时相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 丹酚酸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焕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79-68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中药组和西药组。针刺加中药组25例,采用针刺加中药(土茯苓、山慈菇、萆等)汤剂方法,对照组20例,采用口服嘌醇片及双氯芬酸钠...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中药组和西药组。针刺加中药组25例,采用针刺加中药(土茯苓、山慈菇、萆等)汤剂方法,对照组20例,采用口服嘌醇片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尿酸。结果针刺加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也是调节体内血尿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针灸疗法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论治眩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淑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7期67-68,共2页
痰邪是眩晕致病主要因素,痰邪致病易与风、火、湿、瘀病邪相兼为患,治疗痰症眩晕要详辨痰火、风痰、痰湿、痰瘀.依痘不同分而治之,方可彰显疗效。
关键词 玄晕 痰火 风痰 痰湿 痰瘀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
10
作者 徐士欣 张军平 +1 位作者 李伟 仲爱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PLTaRP)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以二磷酸腺苷激活后提取PLTaRP,并与EA.hy926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PLTaRP)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以二磷酸腺苷激活后提取PLTaRP,并与EA.hy926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2 h内LDH含量持续升高,并呈时间依赖趋势(P<0.01),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减低(P<0.05,P<0.01),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LDH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PLTaRP可刺激EA.hy926细胞株LDH释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趋势,刺激12 h可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丹酚酸B可减少PLTaRP造成的LDH释放。高剂量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存活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葡萄球菌致反复发热病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超 杨锡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489-490,共2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1],特别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兹举例介绍如下。
关键词 发热 老年人 人葡萄球菌 中西医结合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恶寒”一例治验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娜 张理云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84-586,共3页
背恶寒的病因多包括痰饮、阳虚、外感、瘀血、发痈疽先兆等,现代医家亦有许多发挥。本文选取症状典型的“背恶寒”验案一例,患者初期表现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投以解表散寒之方药,症减而未愈;后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太阳病损伤阳气进而内犯少... 背恶寒的病因多包括痰饮、阳虚、外感、瘀血、发痈疽先兆等,现代医家亦有许多发挥。本文选取症状典型的“背恶寒”验案一例,患者初期表现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投以解表散寒之方药,症减而未愈;后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太阳病损伤阳气进而内犯少阴的情况,故随证加入温经散寒之少阴用药,其效大增。通过本案例的辨证过程可以看出太阳少阴并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由此浅谈笔者对太阳病与少阴病关系的认识,并对诸家关于“背恶寒”的论述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恶寒 伤寒论 葛根汤 起阴气 太阳少阴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13
作者 常雅婷 杨锡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858-859,共2页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亦称良性十二指肠瘀滞证,是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变小,致夹在其中的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受压而造成的排空困难,出现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肠梗阻。发病以体型瘦长的女性为多,罹患年龄多...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亦称良性十二指肠瘀滞证,是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变小,致夹在其中的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受压而造成的排空困难,出现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肠梗阻。发病以体型瘦长的女性为多,罹患年龄多在20-40岁,儿童亦可患此疾病。本病也见于体质量快速下降、长期卧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发生的上腹胀痛或绞痛、恶心、呕吐,于食后数小时或更短时间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以缓解症状。X线钡餐透视检查可见十二指肠近段扩张,钡剂瘀滞,胃与十二指肠排空延缓。笔者在实习期间遇到SMAS病案1例,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呕吐 肠梗阻 鉴别诊断 脾胃阳虚证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