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1
1
作者 葛昭 杨志华 +1 位作者 任思霖 王贤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2-3166,共5页
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总结了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阐明肠道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加重CMD,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和胆汁酸(BA)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 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总结了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阐明肠道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加重CMD,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和胆汁酸(BA)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径,导致CMD。综述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与CMD之间的关联、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基于菌群的治疗方案,提示中医药可能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如TMAO、SCFA、BA,影响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发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而改善CMD。以心与小肠相表里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医药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期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肠道微生态 中医药 代谢产物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内皮功能 氧化三甲胺 短链脂肪酸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安成飞 宁静 +3 位作者 郭建宏 李华南 陈英英 谭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220,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胃、十二指肠紊乱所导致的非器质性疾病,具有症状反复、病程迁延、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FD在中医上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艾灸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胃、十二指肠紊乱所导致的非器质性疾病,具有症状反复、病程迁延、经济负担沉重的特点。FD在中医上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艾灸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作者通过归纳和分析艾灸治疗FD的相关文献,发现艾灸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疗效显著,整体调节;辨证施灸,改善体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疗效特点,调节胃动力异常、调节脑肠轴紊乱、调节炎症免疫反应、降低内脏敏感性是艾灸治疗FD的重要作用机制。针对艾灸治疗FD的临床应用、疗效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以期为指导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有效的依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的证据图谱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仕超 王云姣 +1 位作者 左一鸣 商洪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目的:展现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领域证据分布情况。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并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收集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 目的:展现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领域证据分布情况。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并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收集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和指南共识,通过证据图谱研究方法采用表格展示文献占比、样本量、合并病症及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等数据,饼状图展示研究类型比例分布,折线图描述发表趋势,气泡图展现证据分布情况。结果: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发文量整体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目前的临床研究以小样本、单中心、短时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主要研究对象,样本量多为60~100人,干预时长大多为14 d,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临床研究证据倾向于支持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疗效,但也存在研究整体质量较低,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样本量较小、结局指标选择不完善、某些结局指标国际认可度较低、缺乏对长期结局的报告、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整体质量偏低等问题。结论:未来应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获得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展示中医治疗优势,推动中医心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益气复脉 心力衰竭 证据图谱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腹法对IBS-D模型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功能及ZO-1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华南 崔刘魁 +5 位作者 卢燚 张玮 包安 陈英英 刘书芹 王金贵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验证摩腹法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模型大鼠效果,阐明腹部推拿对IBS-D模型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法+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将30只SD雄性... 目的验证摩腹法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模型大鼠效果,阐明腹部推拿对IBS-D模型大鼠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法+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摩腹组,每组10只。采用粪便含水量测试、粪便性状评分评价干预效果。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状态。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ZO-1蛋白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摩腹组粪便含水率、粪便性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接近正常组(P>0.05)。(2)透射电镜下观察,模型组肠上皮细胞胞浆内有空泡,线粒体大量减少,分布不均,少见完整细胞核,细胞形态大小不一,细胞间间隙变大,紧密连接结构遭到破坏,肠上皮微绒毛缺如;摩腹干预后,肠上皮细胞质空泡减少得到恢复,线粒体增多,结构清晰,细胞核结构可见,细胞间间隙变窄,紧密连接结构部分恢复,肠上皮微绒毛分布不均部分短缺。(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当予以摩腹干预后,ZO-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摩腹法能够通过上调ZO-1蛋白表达对大鼠肠上皮紧密连接产生影响,进而对肠上皮紧密连接和肠上皮通透性产生影响,进而改善IBS-D大鼠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S-D 摩腹法 肠上皮通透性 紧密连接 ZO-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冯天笑 李康健 +4 位作者 于大伟 何海龙 张君涛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3664-3671,共8页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声明2010版及附加指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2006-2014年共发表文献28篇,年平均发表3.11篇;2015-2021年共发表文献53篇,年平均发表7.57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EDro量表总分≥7分的高质量文献仅7篇(8.6%)。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高偏倚风险文献所占比例最少,低偏倚风险文献次之,大部分条目因为报告信息不全,评分偏倚风险不确定。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部分报告率不足。附加指标中采用多中心、伦理审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志谢报告率低。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研究者参照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对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性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肌肉骨骼手法 中医手法 随机对照试验 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 临床试验报告标准声明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冯天笑 李康健 +4 位作者 于大伟 孙婉钰 符碧峰 冯敏山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25-2533,2540,共10页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近十年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 背景中医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重要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已经发表,但在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目的评价近十年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为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计算机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手法治疗CSR的RCT,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至2021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66项RCT,按照报告的结局指标的功能属性分为7类:生活质量95次(41.48%)、症状体征64次(27.95%)、理化检查39次(17.03%)、安全性事件12次(5.24%)、经济学评估12次(5.24%)、远期预后5次(2.18%)、中医症状/证候2次(0.87%)。应用频次前5位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及症状体征积分,指标测量范围从治疗后1 d~随访6个月,共涉及17个测量时点,以上结局指标分别以测量时点为治疗后14 d(27.08%)、治疗后14 d(26.67%)、治疗后14 d(29.17%)、治疗后28 d(28.57%)及治疗后14 d(33.33%)为主。27项RCT同时应用4个及以上的结局指标,14项RCT同时应用3个结局指标,20项RCT同时应用2个结局指标,5项RCT究应用1个结局指标。48项RCT报告了总有效率指标。结论目前中医手法治疗CSR的RCT结局指标选择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未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更多关注替代指标,轻视终点结局指标;忽视主观结局指标应用时的设盲;结局指标数量及组合选择异质性大;多使用复合结局指标评价结局;结局指标测量时点不统一等。未来研究中应当做好充分的顶层设计与前期研究,积极开展手法治疗CSR核心结局指标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正骨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随机对照试验 患者报告结局评价 核心结局指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涵建设路径的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意喆 李沅昊 +2 位作者 袁小涵 张志国 杨晓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93,共3页
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对中医医院提出了新要求。中医医院需围绕根本任务,对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进行系统分析。文章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丰富内涵建设、打通培养新路径,确立了“思政多维... 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对中医医院提出了新要求。中医医院需围绕根本任务,对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进行系统分析。文章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丰富内涵建设、打通培养新路径,确立了“思政多维立体、临床立足经典、管理融通创新”的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涵建设思路;总结了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涵建设的实施效果,为完善、规范、强化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内涵建设 教学管理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类淋巴系统AQP4极化分布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雪玲 李英 +3 位作者 任家乐 张艳军 庄朋伟 尹清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815,共5页
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特有的毒性物质清除系统,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稳态至关重要。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终末端足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极化分布影响GS功能,且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展,但AQP... 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特有的毒性物质清除系统,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稳态至关重要。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终末端足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极化分布影响GS功能,且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展,但AQP4极化分布的详细调控机制目前仍未被系统归纳总结。因此,该文重点从肌营养不良蛋白-糖蛋白复合物与基底膜终足复合体成分完整性角度,系统梳理了调控AQP4极化分布机制,并且总结当前靶向调控AQP4极化分布的潜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旨在为靶向调控AQP4极化,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靶点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4 极化分布 肌营养不良蛋白-糖蛋白复合物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苗玮玮 杨向东 +3 位作者 房丽君 郝征 郭江水 白康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0-1015,共6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表观遗传改变在免疫耐受失调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认知被不断加深。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目前已被证明参与ITP发病机制。异常的DNA甲基化引起机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诱发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导致免疫细胞异常激活,使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不足。因此,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基因在ITP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恢复患者免疫耐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DNA甲基化 自身免疫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干预原发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童梓航 安成飞 +4 位作者 张嘉程 张海宁 陈巧玲 李华南 王金贵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98-2405,共8页
原发性失眠(PI)作为一种普遍的睡眠障碍,对个体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鉴于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的中医疗法,因其简便、安全和有效性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检索国家... 原发性失眠(PI)作为一种普遍的睡眠障碍,对个体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鉴于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的中医疗法,因其简便、安全和有效性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等数据库,查阅并筛选了建库至2024年10月有关推拿治疗PI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同时对纳入文献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推拿治疗PI的常用施术部位、经络、穴位及手法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以指导推拿治疗PI的临床诊治,为推拿治疗PI的未来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干预 原发性失眠 睡眠障碍 中医 文献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思睿 王亚东 +2 位作者 陈祉伊 韩景献 张雪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121,共9页
随着世界老龄化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鉴于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阶段临床上尚缺乏能够有效干预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案。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因其强大的再生特性与修复功能而出现在医学... 随着世界老龄化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鉴于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阶段临床上尚缺乏能够有效干预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案。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因其强大的再生特性与修复功能而出现在医学新视角,它具有来源于供者、低免疫原性、易于保存、天然载体、肿瘤形成风险低等特点,在治疗AD和后遗症康复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基于此,本文介绍了AD的病理机制和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特点,并对MSC⁃Exos抗炎、免疫调节、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等作用治疗AD展开详细综述,讨论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AD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衰老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娜 罗娅宁 +3 位作者 卢浩宇 崔思远 赵魁 孔凡铭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2-550,共9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主要的病理类型之一。尤其在老年群体中,NSCLC仍然是肿瘤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免疫衰老逐渐成为影响NSCL...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主要的病理类型之一。尤其在老年群体中,NSCLC仍然是肿瘤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免疫衰老逐渐成为影响NSCLC发生、进展及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免疫衰老是伴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免疫系统功能衰退过程,表现为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性改变,包括胸腺退化、T细胞耗竭、表观遗传改变、免疫反应减弱及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等特征。本综述旨在综合分析免疫衰老在老年晚期NSCLC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通过干预免疫衰老过程来抑制NSCLC进展、改善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衰老 老年患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华 李金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究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康复科门诊92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 目的探究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康复科门诊92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6例)常规临床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患者(46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及补阳还五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Fulg-Meyer运动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84.78%(39/46)(P<0.05);康复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ulg-Meyer运动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相当,康复干预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Fulg-Meyer运动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一定程度改善,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康复干预满意率95.65%(44/46),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38/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及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较好康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后遗症 针灸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丽丽 阚伯红 +3 位作者 吴帮启 高雪艳 胡佳 杜宇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可吸收缝线PGLA(聚乙交酯丙交酯)线体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可吸收缝线PGLA(聚乙交酯丙交酯)线体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假埋线治疗。埋线材料选用高分子生物合成可吸收材料PGLA。取穴为:中脘、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每周1次,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共4个时点的GSRS量表评分(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胃肠道症状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GSRS评分在治疗期间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患者均有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GSRS评分的时间和组别存在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GSRS量表6个维度进行分析,治疗后“腹痛”、“反流”、“便秘”三个维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化不良”和“泄泻”两个维度P<0.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进食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可以改善腹痛、反流、便秘、消化不良和泄泻,而且对消化不良和泄泻改善更加明显,而对进食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PGLA线体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脑梗死 胃肠道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对实验性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凡凡 徐阳 王晓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究紫草素(Shikonin,SHI)通过调节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 目的探究紫草素(Shikonin,SHI)通过调节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GLM组)、紫草素低剂量组(SHI-L组,17.5 mg·kg^(-1)·d^(-1)SHI)、紫草素中剂量组(SHI-M组,35 mg·kg^(-1)·d^(-1)SHI)、紫草素高剂量组(SHI-H组,70mg·kg^(-1)·d^(-1)SHI)和紫草素高剂量+Nrf2抑制剂ML385组(SHI-H+ML385组,70 mg·kg^(-1)·d^(-1)SHI+14 mg·kg^(-1)·d^(-1)ML385)。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乳腺组织中IL-1β、TNF-α、IL-8、T-AOC、SOD、GSH、MPO、NAGase和ROS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LRP3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GLM组大鼠乳腺小叶完全被破坏、大片结节样慢性肉芽肿炎性病灶生成,乳腺小叶组织边界不清,腺叶内出现空泡,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GLM组相比,SHI-L组、SHI-M组和SHI-H组乳腺组织病变逐渐减轻;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0.05)。与SHI-H组相比,SHI-H+ML385组乳腺组织病变加重;IL-8、IL-1β、TNF-α、ROS、MPO和NAGase水平、NLRP3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T-AOC、SOD和GSH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紫草素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改善大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HO-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信号通路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的制定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梅芳 马延宁 +2 位作者 蔡秋晗 李瑞本 胡思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制定一个框架清晰、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为中医儿科临床实践和中医药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结合课题组经验,初步制定确立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框架和各层面条目;基于共识法(包括德尔菲法... 目的制定一个框架清晰、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为中医儿科临床实践和中医药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结合课题组经验,初步制定确立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框架和各层面条目;基于共识法(包括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法)征求专家意见,最终制定形成《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结果制定了由“病史、病程、诊断指标、需要排除的疾病、诊断条件”5个层面的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结论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当,保证了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果的客观性,《小儿积滞病诊断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供小儿积滞病的临床科研与医疗工作者参考使用。该诊断标准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发布(编号T/CACM1387-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积滞 诊断标准 德尔菲法 名义小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田永明 武士锋 赵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94-2999,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70例T2DN患者。比较T2DN患者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中医证型系统聚类分析及与疾病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70例T2DN患者。比较T2DN患者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包括T2DN患者的中医本证和中医兼证。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图。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对应性。结果早期T2DN、临床T2DN、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别为气阴两虚挟瘀证(38.46%)、气滞痰瘀证(37.88%)、气滞痰瘀证(50.00%)。截取聚类图的不同位置,证型分型不同,其中,D点截取分为5个证型:肝肾阴虚证、心肾两虚证、肝胃火盛证、气阴两虚挟瘀证及气滞痰瘀证。在170例T2DN患者中,肝肾阴虚证40例(23.53%),心肾两虚证26例(15.29%),肝胃火盛证29例(17.06%),气阴两虚挟瘀证20例(11.76%),气滞痰瘀证55例(32.35%)。气阴两虚挟瘀证和气滞痰瘀证在二维投影图中间,并未偏向T2DN病变程度某一分级;肝胃火盛证偏向Ⅴ期,心肾两虚证偏向Ⅳ期,肝肾阴虚证偏向Ⅰ~Ⅲ期。结论T2DN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为肝肾两阴、心肾两虚、肝胃火盛、气阴两虚挟瘀及气滞痰瘀。且随着T2DN发展,中医证型逐渐由肝肾两阴到心肾两虚到肝胃火盛,而气阴两虚挟瘀及气滞痰瘀伴随T2DN患者的各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中医证型 聚类分析 疾病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2021版《妊娠期肾结石诊治-单中心多学科指南》解读--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加强多学科协作管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普照 田振涛 吴钰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9-524,共6页
妊娠期肾结石是妊娠期患者非产科因素住院的常见病因,容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肾功能下降、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美国医学中心多学科联合发布《妊娠期肾结石诊治-单中心多学科指南》,以规范... 妊娠期肾结石是妊娠期患者非产科因素住院的常见病因,容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肾功能下降、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美国医学中心多学科联合发布《妊娠期肾结石诊治-单中心多学科指南》,以规范妊娠期肾结石的诊治。本指南共形成10个指南推荐意见,其中4个用于指导诊断和影像学检查,6个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指南相比,该指南提供了循证依据,证实了妊娠期使用低剂量CT平扫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可以在患者病情变化且诊断不明确时优先使用,本文就以上内容对该指南展开深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妊娠期肾结石 诊断 多学科协作 指南 美国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嘉程 朱文静 +7 位作者 王晓宇 刘高新丽 范顺 白雪 安成飞 宁静 刘川 王金贵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39-3044,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炎症疾病,其病变累及部位众多,临床难治且易复发,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药物依赖与抵抗、疗效个体差异大等弊端。根据UC不同中医证型,艾灸可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作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炎症疾病,其病变累及部位众多,临床难治且易复发,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药物依赖与抵抗、疗效个体差异大等弊端。根据UC不同中医证型,艾灸可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替代疗法,对药物减毒增效和从整体改善肠道炎症具有重要意义。艾灸可通过多途径、多层次保护肠道黏膜、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治疗UC。通过近20年文献研究发现艾灸应用于治疗UC的证型包括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高频选穴包括天枢、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气海、脾俞、肾俞、大肠俞、上巨虚,灸法以隔姜灸和温和灸占比较高,多采用21~30 min或3~5壮,1次/d。现有研究存在应用证型不全面、设计不严谨、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未来可针对UC不同分期、不同证型,进一步探究各灸法的量效关系或与其他疗法的配伍关系,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强化基础研究,深化艾灸治疗UC的生物效应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溃疡性结肠炎 证型 机制 研究现状 灸法 灸量 施灸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对脊髓神经炎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海霞 李泓儒 +6 位作者 刘婧怡 徐枝芳 刘淑文 杨媛 陈阳 骆雨 崔银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1756,共6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特异性地存在于机体,并与其代谢产物共同对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起重要调节作用。脊髓损伤后,创伤局部复杂的病理生理导致轴突再生困难,脊髓损伤诱导的自主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破坏胃肠道功能并引起肠... 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特异性地存在于机体,并与其代谢产物共同对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起重要调节作用。脊髓损伤后,创伤局部复杂的病理生理导致轴突再生困难,脊髓损伤诱导的自主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破坏胃肠道功能并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既往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策略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紊乱的肠道菌群和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联。肠道菌群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能包括失衡菌群激活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并破坏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脂多糖(LPS)、短链脂肪酸(SCFAs)、5-羟色胺(5-HT)和色氨酸等及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通过循环系统影响脊髓局部炎症反应。现对脊髓损伤后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对脊髓神经炎症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探索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改善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炎症 肠道菌群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