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鲍家伟 胡长庚 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疗效,既有通便之功,亦可调整紊乱的胃肠道功能,又无泻药导致电解质紊乱之虞,且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临床常用的汤药、耳针、推拿以及穴位敷贴等方法均具有潜在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 当归龙荟丸/治疗应用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溃疡中医综合外治方案研究中的溃疡面积测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光磊 王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38-40,共3页
慢性溃疡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是对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归纳总结优化的临床外治方案,为慢性溃疡诊疗指南提供临床依据。故精确简便低成本的溃疡面积测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常用的测量法包括直尺椭圆测量法、落点积... 慢性溃疡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是对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归纳总结优化的临床外治方案,为慢性溃疡诊疗指南提供临床依据。故精确简便低成本的溃疡面积测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常用的测量法包括直尺椭圆测量法、落点积分法等。数字化面积测量法由网格薄膜覆盖伤口+边缘描绘+数码相机拍照+ImageJ软件等步骤组成,其准确性、操作简便性等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肯定。数字化面积测量法准确、操作简便,是现阶段较为实用的方法,使慢性溃疡中医外治研究疗效评价有了一个较客观的指标。当然也有对于特殊位置溃疡界定不准确,未能准确描述色、肿、脓、温等情况这些不足。将来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溃疡的三维测量可能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面积测量 慢性溃疡 中医外科 疗效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规范研究势在必行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创面修复是中医外科面临的最常见基本问题。能否在丰富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找到提高机体主动修复能力、创面修复理论创新途径,中医药诊断标准、评价评价标准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选定中医外治优势病症如糖尿病足、慢性下肢溃疡等慢性炎... 创面修复是中医外科面临的最常见基本问题。能否在丰富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中找到提高机体主动修复能力、创面修复理论创新途径,中医药诊断标准、评价评价标准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选定中医外治优势病症如糖尿病足、慢性下肢溃疡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在系统文献梳理和广泛的前期研究与经验归纳基础上,形成适应中医外治理论与治则的科学设计的综合外治方案;联合建立全国多中心研究平台,在监察、质控与第三方数据管理及统计的严格管理中构建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外治法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溃疡期、慢性静脉性下肢溃疡等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结果,形成优化的临床外治方案;产生中医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的外治方、法、技术等临床操作规范及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将为糖尿病足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诊疗指南提供临床依据,为中医促进创面修复理论提供创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 中医外治 糖尿病足 慢性下肢溃疡 疗效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神经及动脉组织中α-肌动蛋白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代阿秋 张庚扬 李晓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92-95,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神经及动脉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足准备截肢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这些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进...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神经及动脉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足准备截肢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这些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进行神经及动脉组织的α-ac-tin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神经及动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辨证分型 神经 动脉 Α-肌动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疮疡疾病相关的外用中药研究概述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庚扬 李晓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近10年来外用中药在疮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外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也取得一定成绩,实验表明外用中药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含量,激活、趋化巨噬细胞,调节创面免疫功能,提高创面... 近10年来外用中药在疮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外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也取得一定成绩,实验表明外用中药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含量,激活、趋化巨噬细胞,调节创面免疫功能,提高创面纤维结合蛋白质含量,增加创面生长因子等作用。本文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疮疡外治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用中药 疮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