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伦理意蕴和价值效用方面的契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宇晨 杨一丹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2-1228,共7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为“仁、和、精、诚”的伦理价值原则,而这些价值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立场、伦理内涵、社会理想以及内在发展路径上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为“仁、和、精、诚”的伦理价值原则,而这些价值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立场、伦理内涵、社会理想以及内在发展路径上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原创思维方式,其强调仁者爱人的价值立场、生命至上的伦理内涵以及“医以济世”“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价值指向、德性基质和话语体系上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全球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挖掘二者在更深层次的契合点,探索双方互补的效用空间,使二者在开放中相互吸收,在融合中更新发展,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结合” 伦理内涵 价值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8
2
作者 薛晓娟 刘彩 +6 位作者 王益民 孙晓波 程翼宇 胡镜清 田金洲 王琦 张伯礼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持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为背景,从中医基础理论创新、...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持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为背景,从中医基础理论创新、中医药临床优势与评价、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智能制造和中医药走向国际等领域开展研究,对中医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六方面对策建议:聚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关键问题,实施人群中医药健康项目;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在关键评价体系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试点;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临床诊治水平和科研发展;内引外拓、激发活力,促进中药资源综合开发与全面利用;重视中药智能制造的发展,从理论研究、技术体系、人才培养等多层面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实现中医药与国际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研究 临床优势评价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药智能制造 中医药走向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益民 薛晓娟 +9 位作者 梁丽军 张艳军 陈香美 李松 徐建国 王红阳 顾晓松 黄璐琦 付小兵 张伯礼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4,共9页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科技发展迅速,政策推动效果显著,全面增强了疾病防治与健康产业的科技支撑,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精准医疗水平不高、新药技术创新缺乏、重大突发疫情识别...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科技发展迅速,政策推动效果显著,全面增强了疾病防治与健康产业的科技支撑,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精准医疗水平不高、新药技术创新缺乏、重大突发疫情识别和应对能力不足、医疗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存在差距、中医药效果评价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国际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科技发展态势,探讨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科技的发展形势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建议:强化医药卫生战略与制度建设,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加速药品创新与成果转化,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保障管理办法;推动医学技术革新与标准化,构建关键技术平台;强化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基层服务提升;优化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创新资助评价与激励机制,旨在推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科技水平迈向新高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 重大疾病诊疗 生物医学工程 中医药智能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学古典诗歌教学实践看叶嘉莹先生吟诵理念的推广应用价值
4
作者 张海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3,共7页
叶嘉莹先生大力倡导古典诗歌吟诵,强调吟诵学习应从童幼年时期开始。她对吟诵的定义、作用、方法做了全面细致的论述,既从学理上分析了吟诵的原则,又指出吟诵学习阶段性的问题。叶先生有关吟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适用于大学古典诗歌教学... 叶嘉莹先生大力倡导古典诗歌吟诵,强调吟诵学习应从童幼年时期开始。她对吟诵的定义、作用、方法做了全面细致的论述,既从学理上分析了吟诵的原则,又指出吟诵学习阶段性的问题。叶先生有关吟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适用于大学古典诗歌教学,通过“重识古诗,自主听学”“教师讲解,带领吟诵”“学生吟诗,学生讲诗”的实践,完成大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的闭环。针对大学生的优势能力与人生阶段特点,吟诵教学应注重以理解带引直感,使学生通过吟诵而“声”入“心”出,自我感发,充分发挥古典诗歌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吟诵 大学古典诗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足、淑女与慧婢:明清戏曲对卓文君形象的品貌与人格呈现
5
作者 汪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1,208,共9页
卓文君形象于现存明清戏曲中有着独特的呈现方式,其形貌描写受纤足审美影响,品德上突显出封建淑女贞、孝、贤的操守,又普遍以慧婢角色为陪衬。缠足时俗之下文君角色的纤足特征关联着道德层面对女性的规约与期许,变异形象与固有情节之间... 卓文君形象于现存明清戏曲中有着独特的呈现方式,其形貌描写受纤足审美影响,品德上突显出封建淑女贞、孝、贤的操守,又普遍以慧婢角色为陪衬。缠足时俗之下文君角色的纤足特征关联着道德层面对女性的规约与期许,变异形象与固有情节之间的文本断裂又催生出人格互补的对象。戏曲对卓文君形象的重塑体现出社会文化的投影以及文化浸润下的接受旨趣,也借助了体裁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艺术特质,文君形象乃至相如文君故事的演变是文化与文学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叙事现象剥夺了人物故事作为客观历史的真实属性,又赋予其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生命能量,最终使之获得在更广阔的时空范畴内延绵发展的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 卓文君形象 相如文君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文献及考古材料中黄帝形象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晓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6,166,共10页
在中国早期文献及考古材料中,黄帝存在于世系、古帝和祭祀三个系统之中。世系系统中的黄帝应最早,然后由祖考之帝,转化为始祖之帝而存在,即传说之人王而存在,这反映了黄帝由宗统进入君统的过程,以及一个基于血缘关系存在的分封制,逐渐... 在中国早期文献及考古材料中,黄帝存在于世系、古帝和祭祀三个系统之中。世系系统中的黄帝应最早,然后由祖考之帝,转化为始祖之帝而存在,即传说之人王而存在,这反映了黄帝由宗统进入君统的过程,以及一个基于血缘关系存在的分封制,逐渐走向地缘关系的郡县制巨大变化的过程。祭祀系统中的黄帝形象与战国后期的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紧密,同时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又进入了一定的道教仪式,由此获得信仰的价值。相应地,道家类文献中不同主题的黄帝书呈现出来的黄帝形象的系统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书 黄帝 世系 古帝 祭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末语气词与情态动词及副词共现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5,共7页
本文主要考察句中情态成分(情态动词、语气副词)和句末语气词(的、了、啊、吧、吗、呢)共现时呈现的特征,并分析其互动机制。(1)语气词的传信和传疑功能在和句中情态成分结合后是否会发生变化;(2)句中情态成分的情态义是否会受到语气词... 本文主要考察句中情态成分(情态动词、语气副词)和句末语气词(的、了、啊、吧、吗、呢)共现时呈现的特征,并分析其互动机制。(1)语气词的传信和传疑功能在和句中情态成分结合后是否会发生变化;(2)句中情态成分的情态义是否会受到语气词的影响;(3)两者结合以后,整体结构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动因。本文结论为:六个语气词处在一个由弱到强的连续统上,确信度是可以量化和有序的。此外,本文重点分析了"啊"和"呢"在相同情态义管辖域里的异同以及在不同情态义管辖域下的分布特点、反问语气副词和句末语气词的结合情况、情态助动词"会"与句末语气词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 情态动词 语气词 共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事“新编”与“历史”的此刻意义——论《故琴心》对司马相如故事的幻灭书写
8
作者 汪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曹宗璠的传奇小说《故琴心》在前代历史及文学文献基础上对司马相如故事进行了新的组织编写,使其成为相如故事发展链条上的另类环节。该小说在情爱叙事中寄托了作者的政治与人生感慨,贴合着明清易代之际空幻感伤的文化思潮。它为文学领... 曹宗璠的传奇小说《故琴心》在前代历史及文学文献基础上对司马相如故事进行了新的组织编写,使其成为相如故事发展链条上的另类环节。该小说在情爱叙事中寄托了作者的政治与人生感慨,贴合着明清易代之际空幻感伤的文化思潮。它为文学领域内的历史题材作品提供了一种创作范式,即不要求如实再现“历史”,却能够表现作者的历史态度,反映历史的真实底蕴和本质特征。通过激活故往来剖析当下、预见未来,正显示出“历史”的此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琴心》 司马相如故事 历史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兴”“观”“群”“怨”在高校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汪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78,共6页
“兴”“观”“群”“怨”概括出《诗经》服务政教的社会功能,与此同时也关联着对诗歌原义的创造性转化,对作品之生成与影响的考察,对思想艺术的交流共鸣,对心灵的疏导疗愈,为其在当今诗词课堂的转化应用提供了条件。以《锦瑟》的教学... “兴”“观”“群”“怨”概括出《诗经》服务政教的社会功能,与此同时也关联着对诗歌原义的创造性转化,对作品之生成与影响的考察,对思想艺术的交流共鸣,对心灵的疏导疗愈,为其在当今诗词课堂的转化应用提供了条件。以《锦瑟》的教学过程为例,“兴”依托有声诵读与象喻联想激活学生的自由感发思维,“观”引导学生探究审视诗歌创作成因及文学史意义,“群”于跨时空的切磋交流中培养创新与严谨并重的学术精神,“怨”立足“消解矛盾”的情感目标对悲情体验进行正面价值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怨 《锦瑟》 诗词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
10
作者 邓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3期49-52,5,共5页
唐代燕乐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内容,很多史料都将之作为唐代的一个独立音乐门类予以记述,但这一看似独立的音乐品类却与多部伎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并呈现出一种矛盾特征。唐代燕乐究竟是包含多部伎在内的一个庞大音乐系统,还是隶属... 唐代燕乐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内容,很多史料都将之作为唐代的一个独立音乐门类予以记述,但这一看似独立的音乐品类却与多部伎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并呈现出一种矛盾特征。唐代燕乐究竟是包含多部伎在内的一个庞大音乐系统,还是隶属于多部伎的一个音乐子类,这一问题给有关燕乐内涵的理解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厘清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是有关燕乐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事实上,史料中的唐代燕乐之所以与多部伎的关系杂芜,主要在于唐代燕乐经过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初唐到盛唐,燕乐与多部伎的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史料中的唐代燕乐应包括了广义与狭义两个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燕乐 多部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