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血小板聚集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樊克涛 代向东 +1 位作者 闫海峰 王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4-1018,共5页
通过对国家专利网、知网数据库搜索、筛选出关于抗血小板聚集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164首,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抗血小板聚集... 通过对国家专利网、知网数据库搜索、筛选出关于抗血小板聚集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164首,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抗血小板聚集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规律。其中,用药频次大于10的有22味中药,排在前五位的是川芎(67)、黄芪(45)、当归(45)、丹参(44)、红花(43)、三七(31),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0及置信度0.6时,得出排前三位的药对频次为川芎、当归(32)、川芎、红花(28)、当归、红花(23),可以看出治疗血小板聚集主要以活血化瘀、理(益)气通络为主,及兼以补肾、健脾药,并能演化得到核心组合53个,新处方7个,这为临床治疗血小板聚集及开发抗血小板药物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血小板聚集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严春琳 杨静 +1 位作者 韩际宏 朱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4-913,共10页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因脂质代谢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激活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心脑...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因脂质代谢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激活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防治效果,部分中药复方和单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阐明。本文从调节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及稳定斑块等方面对相关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注射液“Q-Markers”的辨析研究——丹红注射液研究实例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静 江振作 +4 位作者 柴欣 王毅 赵步长 赵筱萍 王跃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2期2056-2061,共6页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仍比较薄弱。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当前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仍比较薄弱。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当前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丹红注射液为例,从化学物质基础、质量标志物、质控方法 3个层次,阐述中药注射液"Q-Markers"辨析策略,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中药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周欣 付志飞 +3 位作者 谢燕 王晓明 李楠 张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3-627,共5页
在中药多糖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肠道菌群是一道重要的桥梁,该成分在其作用下降解为短链脂肪酸、CO_2等,进一步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免疫应答等,同时也对宿主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类及比例等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 在中药多糖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肠道菌群是一道重要的桥梁,该成分在其作用下降解为短链脂肪酸、CO_2等,进一步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免疫应答等,同时也对宿主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类及比例等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中药多糖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各菌群之间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归纳中药多糖对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中药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雪晶 孙阿莉 +2 位作者 常艳旭 徐蓓蕾 曲中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考察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取生品、炒制品、焦制品及三者与淡豆豉的配伍适量,HPLC法同时测定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染料木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7种成... 目的考察炮制、配伍对栀子豉汤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取生品、炒制品、焦制品及三者与淡豆豉的配伍适量,HPLC法同时测定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染料木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计算溶出率。结果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95.22%~104.94%,RSD≤3.36%。炮制后,生品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降低;配伍后,生品、炮制品水提物中环烯醚萜苷类、二萜色素类成分溶出率降低;乙醇提取时有利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溶出,提取溶剂对西红花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更大。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栀子豉汤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豉汤 炮制 配伍 有效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雌激素受体调节Nrf2-ARE通路的黄芩中抗氧化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媛媛 刘陶 +4 位作者 吴玉梅 张晗 赵鑫 刘志东 李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2-827,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黄芩中基于雌激素受体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 ARE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4. 37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RL-TK共同转染293T细胞。将黄芩中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苷等3个主要活... 目的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黄芩中基于雌激素受体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 ARE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4. 37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RL-TK共同转染293T细胞。将黄芩中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苷等3个主要活性成分和(或)雌激素受体(ER)特异性抑制剂加入Nrf2-ARE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是否通过ER影响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将筛选出的成分和(或) ER抑制剂、Nrf2-ARE通路抑制剂加入Ha Ca T细胞中,验证是否通过ER影响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结果黄芩苷(100μmol·L^(-1))可明显激活293T细胞中的Nrf2-ARE通路,诱导表达倍数为空白组的(1. 56±0. 01)倍(P <0. 01)。预给予ER抑制剂后,诱导表达倍数下降至(1. 02±0. 23)倍,抗氧化作用消失。分别预给予ER抑制剂、Nrf2-ARE通路抑制剂后,黄芩苷干预UVB损伤的Ha Ca T细胞中的ROS值明显上升,SOD值明显下降。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ER影响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抗氧化 Nrf2-ARE通路 植物雌激素受体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证型分类的文献研究及系统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霍达 任明 +4 位作者 翟静波 孙晓 李文颖 商洪才 郭利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对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特点进行文献研究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3年有关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布、层次聚类的方法整理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的文献。结果:共有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并为24个证... 目的:对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特点进行文献研究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3年有关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布、层次聚类的方法整理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的文献。结果:共有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并为24个证,统计分析表明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热困脾证较多。结论:经研究糖尿病前期主要证型为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热困脾证,脾虚湿湿证的相关指标较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医证型 文献研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花清瘟胶囊原料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金平 贾伟娜 +2 位作者 李东 王春华 李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87-1891,共5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液相等方法从连花清瘟胶囊原料药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IR、MS、1H NMR、13C NMR等波谱手段鉴定为(+)-松脂素(1)、连翘苷(2)、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罗汉松脂素-4'-O-...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液相等方法从连花清瘟胶囊原料药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IR、MS、1H NMR、13C NMR等波谱手段鉴定为(+)-松脂素(1)、连翘苷(2)、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罗汉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5)、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6)、大黄酚(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芦荟大黄素(10)、芦荟大黄素乙酸酯(1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五福花苷酸(14)、没食子酸(15)、苯甲酸(16)和β-谷甾醇(17)。本研究首次通过系统化学分离、鉴定手段从连花清瘟胶囊原料药中分离、鉴定17个化合物,为阐明连花清瘟胶囊的化学物质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胶囊 化学成分 木脂素 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慧敏 段伟兵 +4 位作者 邵瑞 韩立峰 朱彦 高秀梅 王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目的观察毛蕊花糖苷对原代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成年C57BL/6小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并通过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不同浓度毛... 目的观察毛蕊花糖苷对原代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成年C57BL/6小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并通过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5、10、20、40μmol·L^(-1))在无有丝分裂原(EGF/bF GF)的条件下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法计数BrdU阳性细胞率,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给药后神经干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毛蕊花糖苷在无有丝分裂原存在的条件下,能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明显提高p-Akt的表达。而在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这一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毛蕊花糖苷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化合物激活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成年小鼠 神经干细胞 脑室下区 增殖 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法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的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甘露醇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磊 温时媛 +3 位作者 王跃飞 王萌 潘桂湘 姜苗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85-2189,共5页
目的建立核磁共振(NMR)法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甘露醇的含有量。方法采用BRUKER AVANCEⅢ600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谱图;质子频率为600.23 MHz;3-(三甲基硅烷)丙酸-d4钠盐为内标。结果迷迭香酸在... 目的建立核磁共振(NMR)法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甘露醇的含有量。方法采用BRUKER AVANCEⅢ600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谱图;质子频率为600.23 MHz;3-(三甲基硅烷)丙酸-d4钠盐为内标。结果迷迭香酸在1.685~0.105 mg/m L(r2=0.999 3)、紫草酸在1.235~0.077 mg/m L(r2=0.999 4)、丹酚酸B在16.21~1.013 mg/m L(r2=0.999 7)、甘露醇在12.54~0.784 mg/m L(r2=0.999 5)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4%、105.6%、104.1%和102.5%,RSD值分别为1.5%、1.7%、2.3%和2.2%。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甘露醇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酚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旭 王亚静 +3 位作者 皮佳鑫 郑银 于悦 轩肖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应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同时建立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补骨脂酚在大鼠不同肠段以及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酚在各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大于1.2×10-3cm/min,空肠的... 目的研究补骨脂酚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应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同时建立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补骨脂酚在大鼠不同肠段以及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酚在各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大于1.2×10-3cm/min,空肠的吸收速率与其他肠段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补骨脂酚质量浓度增加,其在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 a)和表观渗透系数(P app)值呈下降趋势。结论补骨脂酚在被考察的各个肠段吸收完全,最佳吸收部位是空肠;补骨脂酚的吸收中有高浓度饱和现象,可能存在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酚 单向肠灌流 肠吸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通过ERβ途径抑制TNF-α诱导的心脏祖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春晓 李慧影 +4 位作者 王虹 陈璐 邱丽珍 耿潇 尤星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桃叶珊瑚苷(aucubin,AU)是杜仲、车前草、地黄等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AU对免疫、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均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AU可激活雌激素受体,提示AU可能通过雌激素信号通... 目的桃叶珊瑚苷(aucubin,AU)是杜仲、车前草、地黄等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AU对免疫、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均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AU可激活雌激素受体,提示AU可能通过雌激素信号通路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脏祖细胞(cardiac progenitor cells,CPCs)在心肌缺血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为了进一步阐明AU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小鼠CPCs为细胞模型,采用Incu Cyte活细胞成像、TUNEL、Western blot、定量PCR等方法探讨了AU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CPCs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AU可以降低由TNF-α诱导的CPCs凋亡,降低caspase-3蛋白质表达,上调Bcl-2/Bax水平,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抑制剂可阻断AU的抗凋亡作用,同时AU可使ERβ表达升高。结论 AU可以抑制由TNF-α诱导的CPCs凋亡,其部分作用机制为ERβ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叶珊瑚苷 心脏祖细胞 雌激素受体p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凋亡 组织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糖尿病大鼠脑卒中的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富江 何前松 +2 位作者 王金鑫 胡利民 王乔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糖尿病大鼠脑卒中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M+Sham)、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DM+MCAO/R)、依达拉奉组(6 mg·kg^(-1),ED)、丹参多酚酸治疗组(5.25、10.5、21 ...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糖尿病大鼠脑卒中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M+Sham)、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DM+MCAO/R)、依达拉奉组(6 mg·kg^(-1),ED)、丹参多酚酸治疗组(5.25、10.5、21 mg·kg^(-1),SLI),每组13只。缺血/再灌注3 h后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30 min后,分别用TTC染色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结果给药14 d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筛选出67个差异基因,其中41个上调,26个下调;丹参多酚酸(21 mg·kg^(-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基因有59个,其中45个上调,14个下调,由聚类分析可得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有多种基因如Ly6i、Pax7、Irx2发现明显变化,通路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凝血止血、炎症、氧化应激、物质代谢、神经血管新生及信号传导等。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糖尿病脑卒中主要通过干预凝血止血、炎症、氧化应激、物质代谢、神经血管新生及信号传导等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糖尿病 脑卒中 基因芯片表达谱 聚类分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腊肠果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国栋 董玉启 +2 位作者 王春华 李正 朱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18-2923,共6页
目的研究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inn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腊肠果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ODS、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和ABTS自由... 目的研究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inn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腊肠果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ODS、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抗氧化活性;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467炎症反应模型检测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7,4′四羟基黄烷(1)、(-)表儿茶素(2)、5,7,4′三羟基二氢黄酮(3)、7,8,3′,4′,5′五羟基黄酮8 O鼠李糖苷(4)、epizfzelechin(4β→8)epizfzelechin(5)、β腺苷(6)、3羟基乌苏12烯28酸(7)、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βD吡喃葡萄糖基2甲基丁酸酯(9)、βD吡喃葡萄糖基2甲基丙酸酯(10)、D甘露糖醇(11)、β谷甾醇(12)。化合物1~2、4~5有较强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IC50(0.003±0)^(0.112±0.009)mg/mL。化合物1~3、8能够抑制LPS诱导细胞产生NO。结论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3、8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肠树 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娜 王鹏 +3 位作者 潘桂湘 王晓明 张家伟 侯艳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6-440,共5页
丹参多酚酸是丹参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含有丹参素、丹酚酸B、丹酚酸A、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C、丹酚酸D等成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丹参多酚酸的体内药代、药动研究报道,对其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 丹参多酚酸是丹参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含有丹参素、丹酚酸B、丹酚酸A、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C、丹酚酸D等成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丹参多酚酸的体内药代、药动研究报道,对其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即ADME过程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丹参多酚酸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与暴露程度,为更好地围绕活性成分进行丹参药材/制剂的质量控制,或新剂型开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ADME 药代 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大鼠灌服稳心颗粒后血浆中3个皂苷成分及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家伟 王晓明 +2 位作者 潘桂湘 李婷婷 朱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7-1720,共4页
目的: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灌服稳心颗粒后血浆中3个皂苷成分的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以甲醇-乙腈(1:1)沉淀蛋白,采用CORTECS-C18色谱柱(2.1 mm×50 mm,1.6μm),以0.1%甲酸水(A)-乙腈(含0.1%甲酸)... 目的:采用UPLC-MS/MS法测定大鼠灌服稳心颗粒后血浆中3个皂苷成分的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以甲醇-乙腈(1:1)沉淀蛋白,采用CORTECS-C18色谱柱(2.1 mm×50 mm,1.6μm),以0.1%甲酸水(A)-乙腈(含0.1%甲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于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结果:人参皂苷Rd和Rg1在0.5~20 ng/m L,人参皂苷Rb1在1~4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大于0.99),3个成分的提取回收率为人参皂苷Rd105.2%~120.7%,人参皂苷Rg1 101.9%~123.9%,人参皂苷Rb1 92.8%~116.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稳心颗粒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稳心颗粒 皂苷 血药浓度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天丸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勇 袁灿兴 +2 位作者 商洪才 任明 袁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1-794,共4页
目的评价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有效病例142例,其中试验组72例,口服正天丸及天麻头痛片模拟剂;对照组70例,口服天麻头痛片及正天丸模拟剂。两组... 目的评价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有效病例142例,其中试验组72例,口服正天丸及天麻头痛片模拟剂;对照组70例,口服天麻头痛片及正天丸模拟剂。两组疗程皆为60 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的强度、头痛发作的程度、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分别为(1.07±0.85)次和(1.51±1.04)次,P=0.117。(2)试验组和对照组能减轻偏头痛发作强度计分,分别为(2.18±1.47)分和(3.09±1.7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缩短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5.14±5.69)d和(6.64±6.47)d,P=0.113。(4)试验组和对照组能减轻偏头痛发作程度计分,分别为(6.39±3.08)分和(7.84±3.0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丸 偏头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的心脏毒性及其基于细胞表型的多指标量化表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祝婕 王萌 朱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表型心脏毒性多指标同步量化表征方法,评价广谱抗癌药藤黄酸的心脏毒性。方法采用H9c2心肌细胞系,以多柔比星(Dox)和胺碘酮(Ami)为阳性药对照,1‰DMSO为溶剂对照组,次乌头碱为阴性对照组,应用高内涵分析多通道活细胞成...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表型心脏毒性多指标同步量化表征方法,评价广谱抗癌药藤黄酸的心脏毒性。方法采用H9c2心肌细胞系,以多柔比星(Dox)和胺碘酮(Ami)为阳性药对照,1‰DMSO为溶剂对照组,次乌头碱为阴性对照组,应用高内涵分析多通道活细胞成像,收集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各指标探针的荧光强度,考察1×10-14~1×10-8mol·L^(-1)浓度范围药物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核、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及胞内钙离子含量的影响,以药物半数有效量(EC50)判断药物对心肌细胞影响程度,以Z′值判断所建方法的精密度和假阳性率。结果 Dox降低细胞数,导致细胞核胀大,线粒体质量增加,EC50分别为0.72,0.014和1.21μmol·L^(-1),且在浓度为10μmol·L^(-1)时导致胞内钙稳态失衡。Ami导致心肌细胞数下降,细胞核缩小及线粒体质量减少,EC50值分别为14.83,6.72和4.54μmol·L^(-1),高通量筛选Z′值平均为0.5。次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和胞内钙离子含量无影响,但改变了线粒体的纹理,纹理分析值降低。藤黄酸对心肌细胞有严重的杀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核减小以及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EC50分别为0.24,1.16和0.41μmol·L^(-1)。藤黄酸使线粒体质量降低,线粒体纹理数值降低以及线粒体面积增加,EC50分别为1.21,0.99和0.44μmol·L^(-1)。结论使用高内涵分析多通道活细胞成像技术所评价的阳性药EC50效量和现有报道接近;多指标同步量化对藤黄酸的心脏毒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其毒性作用机制做出初步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藤黄酸 H9C2细胞 高内涵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15个生物碱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文芳 王晓明 +2 位作者 潘桂湘 尹通 郭亚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44-2146,I0002,共4页
目的:建立LC-MS/MS方法,对养血清脑颗粒中15个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流速200μL·min^(-1),柱温30℃,电喷雾离子化(ESI),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MRM),... 目的:建立LC-MS/MS方法,对养血清脑颗粒中15个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流速200μL·min^(-1),柱温30℃,电喷雾离子化(ESI),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MRM),于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目标化合物,进样量2μL。结果: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连碱、四氢黄连碱、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钩藤碱、毛钩藤碱、帽柱木菲碱、异帽柱木菲碱、坡绕定、异坡绕定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各成分加样回收率在89%~107%之间,准确度与精密度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多个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有助于快速进行该药品的多成分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LC-MS/MS 钩藤碱 延胡索乙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14种成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亚卿 王晓明 +3 位作者 潘桂湘 尹通 李文芳 陈浩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乙酯、丹参素、阿魏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 目的采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新绿原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乙酯、丹参素、阿魏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 C18色谱柱(3.9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柱温20℃。结果 1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80 0),平均加样回收率85.5%~107.0%,RSD 2.0%~5.0%。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养血清脑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化学成分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