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天津市稻蟹综合种养经济效益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连英 郝俊 +2 位作者 邱金来 钱红 徐晓丽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21-23,33,共4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2022年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3.64万hm^(-2),其中以稻蟹(成蟹、扣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为了解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以稻蟹(成蟹、扣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例,分析比... 稻渔综合种养是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2022年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3.64万hm^(-2),其中以稻蟹(成蟹、扣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为了解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以稻蟹(成蟹、扣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例,分析比较稻蟹(成蟹、扣蟹)综合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的成本收益,结果表明,稻蟹(成蟹、扣蟹)综合种养模式较水稻单作模式的平均成本增加591.90~686.40元·667 m^(-2),产值提高1132.50~1359.40元·667 m^(-2),平均收益增加535.00~673.00元·667 m^(-2)。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水稻单作模式,更能抵御种养殖业风险,是稻区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综合种养 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蟹共生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光晨 王洋 +1 位作者 白东清 邱金来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6,共8页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平行对照组稻田投喂中华绒螯蟹全价饲料;另3块平行试验稻田投喂拌有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全价饲料(微生态制剂组)。这些复合微生态制剂包括:①水产专用复合预混饲料“营养快线”氨基酸电解质多维;②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复合微生物“利多精”(含1.0×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破壁花粉);③水产用复合预混饲料“LY-生命素”(主要成分为低聚壳聚糖、复合维生素、DL-蛋氨酸、泛酸钙、啤酒酵母粉)。5个月养殖结果表明: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蟹的生长和基本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能显著提高蟹蒸煮后的感官品质(P<0.05),提高生殖腺肥满度、蟹肉鲜甜度和香味,使蟹壳红度增加。微生态制剂降低了底泥和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了物种组成,使水体中具有氮、磷、硫降解能力的菌-丛毛单胞菌科的比例从23.96%上升到30.82%,但也使底泥中水稻病原菌黄单胞菌目从3.02%上升到7.98%。研究结果可为稻-蟹共生模式中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稻-蟹共生 中华绒螯蟹 品质 微生态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靖宇 王淼 +2 位作者 刘慧芹 邱金来 王蕴辉 《天津农林科技》 2020年第3期33-34,3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概念、种类,总结了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技术,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作用效果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梅奇酵母的致病性研究及敏感药物筛选
4
作者 徐晓丽 栾凯 +3 位作者 李翰林 邱金来 张鹏 张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为探明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病原——二尖梅奇酵母对中华绒螯蟹的致病性,并筛选病原敏感药物用于指导生产,笔者采用自发病蟹处分离的二尖梅奇酵母,通过人工回感健康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6.8±0.7)g]确定其半致死密度,研究温度对... 为探明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病原——二尖梅奇酵母对中华绒螯蟹的致病性,并筛选病原敏感药物用于指导生产,笔者采用自发病蟹处分离的二尖梅奇酵母,通过人工回感健康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6.8±0.7)g]确定其半致死密度,研究温度对其感染的影响,探索二尖梅奇酵母的致病力,并采用牛津杯法测试二尖梅奇酵母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及敏感药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结果显示:二尖梅奇酵母在水温15℃、感染14 d后,对蟹种的半致死密度为1.05×10^(5)cfu/mL;在10~30℃,中华绒螯蟹发病死亡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22℃),注射密度为2.1×10^(3)cfu/mL的病原酵母21 d后可致90%的中华绒螯蟹死亡。葡萄糖酸氯已定醇溶液、制霉菌素、苯扎溴铵、大蒜粗提物等对二尖梅奇酵母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葡萄糖酸氯已定醇溶液、制霉菌素、苯扎溴铵对二尖梅奇酵母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10、5 m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10 mg/L;大蒜粗提物对二尖梅奇酵母也具有较好的抑制及杀灭效果,稀释32倍仍可杀灭病原酵母。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牛奶病 二尖梅奇酵母 敏感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