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甘肃天水地区宋金时期墓葬空间的观看方式探究
- 1
-
-
作者
张玉平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
基金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宋金元时期甘肃墓葬礼仪美术的空间和图像叙事研究"。
-
文摘
从目前挖掘的墓葬来看,甘肃天水地区宋金时期墓葬在古代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观赏语汇和思维方式,其墓室所装饰的图像以意象的方式把墓室分别形成多层的象征空间,而人们所设想的观赏主体——灵魂,对墓中图像的观赏方式也与中国人对待艺术空间的观赏方式一致,游观这种中国古代观赏艺术方式被运用到墓葬多层空间的建构之中。
-
关键词
天水
宋金时期
墓葬空间
游观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清水宋金墓葬孝行图探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吴少明
常冬梅
张玉平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4-149,共6页
-
基金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陇右文化学科"科研项目"甘肃清水宋金墓葬丧葬礼仪美术研究"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清水宋金墓画像砖表现题材较为广泛,包含花卉、瑞兽、人物等题材,其中墓室中孝行人物题材占据主导位置。这一现象形成于宋金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它与北宋儒学的重新复原、金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宋儒对人们生活的规范及当时的复古之风等有一定的关联。
-
关键词
清水宋金墓
孝行图
墓葬装饰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麦积山石窟北方少数民族因素之探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刘晓毅
项一峰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92,共10页
-
文摘
麦积山石窟所在的甘肃天水(古秦州),古代主要为羌、氐、胡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十六国时期,秦州地区的民族以氐、羌、汉、鲜卑、屠各、休官为主,也曾被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管属。石窟开凿,佛教造像等得到多民族人们的供养,自然受到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过去研究者对此关注较少,为此,本文从文献、题记、造像、壁画等材料,对北方民族之信仰、北方少数民族因素等进行较全面综合探讨,其中认为麦积山石窟开凿主要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佛教的信仰。
-
关键词
麦积山
开窟造像
北方少数民族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油画作品
- 4
-
-
作者
关维祥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刘晓毅油画作品
- 5
-
-
作者
刘晓毅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刘晓毅油画作品
- 6
-
-
作者
刘晓毅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佛教建筑的艺术特征及成因探究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张玉璧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4,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武山水帘洞石窟壁画艺术研究”(05IF143)
-
文摘
在甘肃现存的石窟中,水帘洞石窟群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佛教建筑以崖面直接造像、浮塑浅龛造像以及形式多样的浮塑塔,融多种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对研究地域佛教美术以及佛教美术民族文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水帘洞石窟群
佛教建筑
艺术特征
-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吴少明 工和毛画作品
- 8
-
-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中美协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56,共1页
-
-
分类号
C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