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文武 刘艳 +1 位作者 邵小军 王国瑞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5期65-65,共1页
进行金针菇液体菌种与固体种菌种制作及瓶栽对比试验,是为液体菌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金针菇出菇整齐且产量高。
关键词 液体菌种 对比试验 菌种制作 金针菇 固体 栽培 萌发时间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方法影响金针菇生长的相关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斌 陶军 +1 位作者 张文武 李健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4期61-62,共2页
金针菇栽培从菌种的分离培养和繁殖,直到栽培,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灭菌效果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功与否和产量的高低。本试验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方法,并对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进行了相关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灭菌室抽取... 金针菇栽培从菌种的分离培养和繁殖,直到栽培,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灭菌效果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功与否和产量的高低。本试验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方法,并对金针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进行了相关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灭菌室抽取真空后充入饱和蒸汽之前,先在进气口缓慢注入医用氧气灭菌,对加快菌丝体培养速度、提高菌丝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方法 金针菇 菌丝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的杂交选育 被引量:2
3
作者 景雪梅 王雷 +5 位作者 刘晖 程调娟 赵娟龙 刘亮 袁斌 陶军 《食药用菌》 2022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为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品种,以白色金针菇菌株QFC和黄色金针菇菌株Q100为亲本进行多孢杂交,获得24个长势较好的双核杂交菌株。对其进行工厂化栽培出菇初筛,结果9个菌株未出芽,7个菌株产量低,8个菌株生长表现好、单瓶产量超... 为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品种,以白色金针菇菌株QFC和黄色金针菇菌株Q100为亲本进行多孢杂交,获得24个长势较好的双核杂交菌株。对其进行工厂化栽培出菇初筛,结果9个菌株未出芽,7个菌株产量低,8个菌株生长表现好、单瓶产量超过360 g。对8个优势菌株进行二次出菇筛选,得到菇形整齐、菇柄粗壮、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浅黄色杂交菌株ZX112。将ZX112与两亲本进行比较,结果为菌丝形态同黄色亲本较为接近,产量稍高于黄色亲本,低于白色亲本;菇形和菇体紧实度优于黄色亲本,与白色亲本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杂交育种 浅黄色 子实体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工厂化栽培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雷 刘晖 +2 位作者 窦宏强 程调娟 袁斌 《食药用菌》 2021年第5期421-423,共3页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白色金针菇菌株,对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亲缘关系、出菇特性、生物转化率和商品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均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菌丝平板生长阶段差异不大,白色Q2和白色Q1菌株出菇阶... 为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白色金针菇菌株,对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亲缘关系、出菇特性、生物转化率和商品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均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菌丝平板生长阶段差异不大,白色Q2和白色Q1菌株出菇阶段子实体单产高,品质好,适合在工厂化栽培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工厂化栽培 ITS序列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液体菌种质量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陶军 袁斌 +1 位作者 刘艳 沈天明 《食用菌》 2012年第6期32-33,共2页
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试管有无破损,菌丝色泽是否洁白、整齐、粗壮。优质的菌种有弹性且萌发快,劣质菌种菌丝表面干燥、收缩,有自溶的现象产生。每一个优良的菌种均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
关键词 液体菌种 质量控制 金针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生产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旭 《食用菌》 2017年第6期49-50,共2页
食用菌栽培中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控制,内部因素是由食用菌自身的遗传规律所决定的,外部因素包括营养、温度、基质含水量、空气湿度、光照、酸碱度、氧和二氧化碳等,只有当这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协调时,菇体才会正... 食用菌栽培中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控制,内部因素是由食用菌自身的遗传规律所决定的,外部因素包括营养、温度、基质含水量、空气湿度、光照、酸碱度、氧和二氧化碳等,只有当这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协调时,菇体才会正常地生长发育并获得优质高产。笔者就食用菌生产中的原料、疏蕾、育菇环境等流程操作过程中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说明,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蕾 蒸腾导流 预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培养基对传代金针菇菌种的复壮效果探究
7
作者 王雷 刘晖 +4 位作者 景雪梅 苟登科 淡媛媛 刘亮 陶军 《食药用菌》 2022年第6期420-423,共4页
为了探究金针菇菌株传代培养过程中保持菌种稳定性的方法,以11个白色金针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木屑培养基复壮的方式,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结果显示:木屑培养基复壮处理能够提高大多数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 为了探究金针菇菌株传代培养过程中保持菌种稳定性的方法,以11个白色金针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木屑培养基复壮的方式,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结果显示:木屑培养基复壮处理能够提高大多数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单瓶产量,同时改善子实体菌盖大小、干爽度、根部紧实度、切面白度和菌柄硬度等品质;其中个别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农艺性状在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种退化 木屑培养基 复壮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菌种“溶水型”培养基筛选
8
作者 田溪 陶军 +1 位作者 张文武 董强 《食用菌》 2013年第3期41-42,共2页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是菌种,菌种的纯度、活力、培育时间和抗杂能力,决定着生产的成败、效益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菌种生产工艺和培养基成为菌种生产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纸浆50%,甘蔗渣40%,玉米粉6%,糖、石膏、石灰、过磷...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是菌种,菌种的纯度、活力、培育时间和抗杂能力,决定着生产的成败、效益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菌种生产工艺和培养基成为菌种生产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纸浆50%,甘蔗渣40%,玉米粉6%,糖、石膏、石灰、过磷酸钙各1%、水料比1:1.2~1.3"金针菇菌种培养基配方,菌丝萌发力强,液化效果好,接种到采收时间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种 培养基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及加工专利分析
9
作者 左松 刘亮 +1 位作者 王永东 陶军 《食药用菌》 2024年第5期316-324,共9页
在专利数据库中对冬虫夏草发明专利进行检索,并就检索结果分析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有效性及申请人排名和构成等。结果认为,受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及加工技术发展、专利审核制度、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冬虫夏草专利申请数量处于下降趋势... 在专利数据库中对冬虫夏草发明专利进行检索,并就检索结果分析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有效性及申请人排名和构成等。结果认为,受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及加工技术发展、专利审核制度、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冬虫夏草专利申请数量处于下降趋势,且整体法律状态(有效率)偏低;同时专利申请人已转为以企业为主,其特点是专利申请的持续性不强。通过综述蝙蝠蛾幼虫饲养、中国被毛孢扩繁、蝙蝠蛾幼虫侵染、冬虫夏草子实体培育和冬虫夏草加工等技术领域的专利情况,分析冬虫夏草产业的创新发展。最后提出存在的挑战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人工培育 专利申请 蝙蝠蛾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金针菇生产中的主要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斌 雷小刚 +1 位作者 王国瑞 张仲军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3期63-64,共2页
近年来,在生产白色金针菇方面总结了一整套配套技术,特别是在温度调控技术、光照变化技术、抑制技术、包胶片移位技术和其他技术(育室内CO2浓度、pH值、空气湿度)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先进经验。其技术含量高,应用普遍,在扩量提质、品牌创... 近年来,在生产白色金针菇方面总结了一整套配套技术,特别是在温度调控技术、光照变化技术、抑制技术、包胶片移位技术和其他技术(育室内CO2浓度、pH值、空气湿度)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先进经验。其技术含量高,应用普遍,在扩量提质、品牌创建、占领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生产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瓶栽培养料配方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治国 袁斌 +3 位作者 魏晓祥 张文武 王健胜 魏晖 《食用菌》 2013年第6期33-34,共2页
研究结果表明:以配方①:棉子壳50%,麸皮25%,玉米芯20%,米糠4%,石膏1%和配方②:棉子壳48%,麸皮25%,玉米芯12%,米糠7%,玉米粉2%,锯末5%,石膏1%为主的配方,是最有利于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经济适用配方。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栽培 培养料 配方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中豪 刘佳 卢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7期56-57,59,共3页
通过对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杏鲍菇工厂化瓶栽流程的总结归纳,扼要介绍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及生产中对温度、湿度、p H值、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的要求,以期为广大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金针菇“水菇”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
13
作者 王雷 杨小亮 +3 位作者 刘亮 袁斌 汪国祥 陶军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2期87-91,共5页
工厂化金针菇频发的"水菇"现象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是培养料水分管理不当引发菌索缺氧,菌种选择不良和制冷系统配置不当,导致除湿效果较差。通过对"水菇"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 工厂化金针菇频发的"水菇"现象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是培养料水分管理不当引发菌索缺氧,菌种选择不良和制冷系统配置不当,导致除湿效果较差。通过对"水菇"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降低因"水菇"问题引起的金针菇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工厂化 水菇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单瓶产量和单菇重量的影响
14
作者 吴治国 魏晓祥 +3 位作者 张文武 王健胜 袁斌 魏晖 《食用菌》 2013年第3期57-58,共2页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温度对单瓶产量、单菇重量以及有效子实体数目等均有显著影响,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提高。试验表明当生长温度在17℃时单瓶产量明显高于其它设计温度,温度在16℃和18℃时单瓶产量虽然稍低,但是可采收菇...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温度对单瓶产量、单菇重量以及有效子实体数目等均有显著影响,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提高。试验表明当生长温度在17℃时单瓶产量明显高于其它设计温度,温度在16℃和18℃时单瓶产量虽然稍低,但是可采收菇体数目在3~4个,平均单菇重量高达50g以上,产品符合出口等级的商品菇比例占到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工厂化 瓶栽 杏鲍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瓶栽综合丰产技术研究
15
作者 吴治国 张文武 +3 位作者 王健胜 高志科 闫军明 袁斌 《食用菌》 2013年第5期43-44,共2页
针对目前我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多采用占地多,产出量少的传统袋栽方式,而占地少,产出量多,发展前景广阔的瓶栽先进技术,因受条件限制,发展较慢,适宜丰产栽培的技术相应较少。为此而开展的综合技术试验表明:培养料单瓶装干料重270 g,是最... 针对目前我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多采用占地多,产出量少的传统袋栽方式,而占地少,产出量多,发展前景广阔的瓶栽先进技术,因受条件限制,发展较慢,适宜丰产栽培的技术相应较少。为此而开展的综合技术试验表明:培养料单瓶装干料重270 g,是最适宜的装料量标准;65%是培养料最适宜的含水量标准;12 d的后熟时间是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后熟天数;搔菌对杏鲍菇单瓶出菇数量和单瓶产量提高有显著的影响,搔菌的产量高,反之,不搔菌的产量就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 瓶栽 丰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