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法同时定量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7个主要成分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晓鹏 鄂秀辉 +5 位作者 夏忠庭 张学玉 张兰兰 周水平 朱永宏 刘昌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21-1924,共4页
目的建立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阿魏酸的量。方法采用Agli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8%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目的建立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养血清脑颗粒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阿魏酸的量。方法采用Agli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8%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5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0~17 min),320 nm(17~25 min),230 nm(25~33 min),320 nm(33~43 min),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42~9.42μg/mL,0.408~4.08μg/mL,1.01~10.1μg/mL,0.332~3.32μg/mL,3.24~32.4μg/mL,7.34~73.4μg/mL,0.607~6.07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n=6)均在95%~105%范围内。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养血清脑颗粒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绿原酸 咖啡酸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丹参和三七药材中18种重金属元素 被引量:37
2
作者 何平 孙巍 +2 位作者 孙玉侠 曹凤兰 杭太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10-2113,共4页
目的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建立丹参和三七药材中V,Mo,Cr,Mn,Fe,Ni,Cu,Zn,As,Ru,Rh,Pd,Cd,Os,Ir,Pt,Pb和Hg共18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以Ge,In,Bi为内标,用ICP-MS进行测定。结果各元素线性关... 目的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建立丹参和三七药材中V,Mo,Cr,Mn,Fe,Ni,Cu,Zn,As,Ru,Rh,Pd,Cd,Os,Ir,Pt,Pb和Hg共18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以Ge,In,Bi为内标,用ICP-MS进行测定。结果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5),方法检出限0.07~6.91 ng/g,回收率在89.79%~116.67%之间。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可为中药材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与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微波消解 丹参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及其制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腾 高展 +2 位作者 孙玉侠 阚红玉 曹凤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0-1843,共4页
目的利用TLC和HPLC指纹图谱技术,揭示柴胡及其制剂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TLC采用高效硅胶G板,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显色剂为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磷酸(3∶1),检视条件为365 nm;HPLC采用Waters X... 目的利用TLC和HPLC指纹图谱技术,揭示柴胡及其制剂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TLC采用高效硅胶G板,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显色剂为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磷酸(3∶1),检视条件为365 nm;HPLC采用Waters XBridge RP18色谱柱(4.6 mm×10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8、252 nm。结果经TLC法对比柴胡经煎煮制成制剂前后,发现柴胡皂苷d可转化成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c基本没有变化;经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柴胡皂苷d向柴胡皂苷b2转化,且煎煮制成制剂后,指纹图谱中出现6个原药材中不存在的新色谱峰,大多数新色谱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基本集中在250nm左右。结论对柴胡在煎煮制剂过程中新出现的皂苷类成分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药柴胡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制剂 柴胡皂苷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液质联用系统分析养血清脑颗粒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晓鹏 张兰兰 +2 位作者 周水平 朱永宏 刘昌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99-1504,共6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和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质谱(HPLC-DAD-ESI-MS/MS)的多维质谱联用系统,分析鉴定中药复方养血清脑颗粒(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和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质谱(HPLC-DAD-ESI-MS/MS)的多维质谱联用系统,分析鉴定中药复方养血清脑颗粒(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中化学成分。方法选用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质谱在线检测,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比较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多级质谱及PDA光谱,分析鉴定出养血清脑颗粒中41种成分。结论本方法从养血清脑颗粒鉴定出11种蒽醌、9种生物碱、11种酚酸、7种苯酞和3种单萜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液质联用 养血清脑颗粒 成分分析 HPLC-TOF MS HPLC-DAD-ESI-MS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中栀子苷和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亚超 赵万顺 +1 位作者 张文生 叶正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0-915,共6页
本实验以绿原酸含量和栀子苷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拟合实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并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 本实验以绿原酸含量和栀子苷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拟合实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并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优化得到栀子超声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液料比42.67 m L/g、甲醇浓度56.89%、超声时间15.67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含量为27.38 mg/g,栀子苷含量为48.47 mg/g,与模型预测值相近,相对偏差分别为0.60%和1.16%,说明响应面优化所得的栀子提取工艺可靠、可行,提取更为完全、充分,更有利于实现栀子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绿原酸 响应曲面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MS/MS用于养血清脑颗粒蒽醌类成分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郝晓霞 靳元鹏 +3 位作者 轧霁 张兰兰 周水平 郭治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通过HPLC-DAD-MS/MS联用技术,对养血清脑颗粒(川芎、当归等)中的蒽醌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250 mm×4.60 mm,Gemini 5μm)色谱柱,乙腈-0.5%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 目的通过HPLC-DAD-MS/MS联用技术,对养血清脑颗粒(川芎、当归等)中的蒽醌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250 mm×4.60 mm,Gemini 5μm)色谱柱,乙腈-0.5%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结果养血清脑颗粒中的蒽醌类成分得以富集和定性,并指认出其中8个蒽醌类特征成分(大黄酚-四吡喃葡萄糖苷、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3-甲基-2-羟基-1,6,7,8-四甲氧基蒽醌、3-甲基-2,8-二羟基-1,6,7-三甲氧基蒽醌、大黄素、大黄酚)。结论 通过对养血清脑颗粒中的蒽醌类成分的分析,为偏头痛与高血压的治疗提供物质基础,在养血清脑颗粒质量控制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液质联用 特征峰指认 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的提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博然 张文生 +1 位作者 赵万顺 叶正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4,151,共6页
研究三七的提取动力学。以Fick第一扩散定律为基础建立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种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模型,根据方程计算获得提取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相对萃余率等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三种成分... 研究三七的提取动力学。以Fick第一扩散定律为基础建立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种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模型,根据方程计算获得提取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相对萃余率等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三种成分提取速率加快,提取浓度升高,且温度降低各成分浓度达平衡所需时间延长。本研究所建立的三七中三种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该模型较好的描述了三七药材各成分的动态溶出过程,以期为三七及复方丹参提取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提取 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不育系Sh-B的植物学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舒志明 梁宗锁 +4 位作者 孙群 付亮亮 张兴悟 叶正良 卫新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5-179,共5页
对在陕西商洛丹参中发现的不育株系Sh-B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型,即Sh-B1、Sh-B2和Sh-B3;这3种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较正常可育株短1倍以上,花药干... 对在陕西商洛丹参中发现的不育株系Sh-B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型,即Sh-B1、Sh-B2和Sh-B3;这3种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较正常可育株短1倍以上,花药干瘪而瘦小,内无花粉粒或花粉无活力;根、茎、叶以及种子形态结构与正常可育植株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不育系 植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双慧 毕开顺 佟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提取物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时间-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和芍药... 目的:研究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提取物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时间-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 ng·m L-1,2.0-2000 ng·m L-1,回收率均大于80%,日间RSD≤10%,日内RSD≤11%,RE在-4.9%-2.4%之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0.89±0.27)、(0.97±0.37)h;t1/2为(1.97±0.63)、(2.25±0.59)h;Cmax为(301.3±96.8)、(122.9±42.2)μg·L-1。AUC0-t为(1495.1±521.2)、(688.5±222.9)μg·h·L-1;AUC0-∞为(1541.1±548.0)、(720.1±241.0)μg·h·L-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浓度的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药代动力学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健康与大健康观 被引量:85
10
作者 闫希军 吴廼峰 +2 位作者 闫凯境 朱浩彬 单书健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2,共4页
2015年,"健康中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大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能够统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来引领大健康事业之实践,这一价值观即大健康观。探讨了什么是大健康,... 2015年,"健康中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大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能够统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来引领大健康事业之实践,这一价值观即大健康观。探讨了什么是大健康,并尝试对大健康观做出定义。论述了构建大健康观需兼顾的几个层次,即健康议题领域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文化自觉性、健康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具有的价值优先性和系统性。论述了大健康观的构建过程中,健康议题所处的社会实际是健康普遍性原则的基础和保障,并从社会、国家、民族、时代几个层面,论述了构建大健康观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 大健康观 健康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普洱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1
作者 倪倩 佟玲 +2 位作者 李文博 高钧 王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072-7073,共2页
[目的]为普洱茶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结果]从普洱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其次为(... [目的]为普洱茶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结果]从普洱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其次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顺式芳樟醇、植醇、十四烷、1,2,3-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己醛、二十一烷和苯甲醛,以上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1.43%。[结论]普洱茶挥发油中主要含醇类、酸类、醛类、烃类、酯类、杂氧类、芳香族、杂环类等7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普洱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ESI/MS方法测定卷烟及烟气中的淫羊藿苷、淫羊藿定C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彦 孟冬玲 +7 位作者 田兆福 宋兆辉 范忠 杜树山 王萍娟 陈志燕 李小兰 李卫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1-705,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法测定卷烟烟丝及其主流烟气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定c的质量分数并计算其转移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选择特定碎片离子m/z(淫羊藿苷:513.26;淫羊藿定C:659.31...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法测定卷烟烟丝及其主流烟气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定c的质量分数并计算其转移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选择特定碎片离子m/z(淫羊藿苷:513.26;淫羊藿定C:659.31)进行检测。结果:所采用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卷烟及其烟气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定C的质量分数测定。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定C在样品烟丝中质量分数分别为292.83,557.47 ng/g,在主流烟气中质量分数分别为10.30,39.69 ng/g,转移率分别为3.52%,7.12%。LC/ESI/MS方法可用于检测烟丝和卷烟主流烟气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定C,卷烟烟丝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定C可以转移到了主流烟气中,这可能是降低卷烟危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淫羊藿定C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主流烟气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丹参品种主要器官的显微结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舒志明 梁宗锁 +5 位作者 曹翠兰 叶正良 卫新荣 蒋传中 付亮亮 张兴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5,78,共6页
选用我国目前生产上推广的7个不同丹参品种,在花期采集花粉粒、叶表皮、茎及收获期采集根,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丹参花粉粒表面纹沟条数为6或8条,其大小和深浅不同;叶表皮气孔的大小、绒毛有无倒钩以及气孔的数目、集中的位置不... 选用我国目前生产上推广的7个不同丹参品种,在花期采集花粉粒、叶表皮、茎及收获期采集根,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丹参花粉粒表面纹沟条数为6或8条,其大小和深浅不同;叶表皮气孔的大小、绒毛有无倒钩以及气孔的数目、集中的位置不同;径的髓射线细胞的层数,髓部细胞的大小、髓腔的有无以及根的初生木质部形状排列、髓腔的有无、原生木质部在次生木质部中的数目和形状具有一定差异,可以根据这些显微结构特征区别和鉴定不同丹参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器官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Mg)-PSZ材料的微晶化设计、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亚鲁 韩灏 +1 位作者 朱洪龙 孙小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0-33,62,共5页
通过化学包裹-共沉淀工艺制备MgO,Y2O3复合稳定、硬质相颗粒(Al2O3,MgAl2O4)均匀包裹的氧化锆基超细陶瓷粉体。经干压、等静压成型,在小于或等于1550℃下烧结致密并实现了PSZ材料的微晶化。借助XRD,SEM,TEM,EDAX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微观... 通过化学包裹-共沉淀工艺制备MgO,Y2O3复合稳定、硬质相颗粒(Al2O3,MgAl2O4)均匀包裹的氧化锆基超细陶瓷粉体。经干压、等静压成型,在小于或等于1550℃下烧结致密并实现了PSZ材料的微晶化。借助XRD,SEM,TEM,EDAX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MgO,Y2O3的复合稳定和硬质相颗粒相(Al2O3,MgAl2O4)的晶界钉扎,在较低烧结温度(小于或等于1550℃)下制备了复相PSZ陶瓷,晶粒尺寸控制在10μm左右;(2)经1100℃下适时热处理,所制备的复相PSZ陶瓷表现出PSZ增韧材料所特有的优良力学性能和结构特征;(3)引入Al2O3,MgAl2O4等硬质颗粒相,即细化晶粒、强化晶界的同时,又利用其颗粒增韧和微裂纹增韧等机制以提高材料的中、高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化 Al2O3 等静压成型 MGAL2O4 制备 Y2O3 增韧 晶界 细化晶粒 硬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有机碳法用于复方丹参装囊滴丸清洁验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庆凯 孙巍 +1 位作者 曹凤兰 杭太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证实总有机碳法确实可以应用于中药产品的清洁验证,并建立总有机碳(TOC)中药产品清洁验证方法。方法测定复方丹参装囊滴丸总有机碳量,结合方法学验证数据与检测实例评价总有机碳法用于清洁验证的效果。结果总有机碳法方法学验证结... 目的证实总有机碳法确实可以应用于中药产品的清洁验证,并建立总有机碳(TOC)中药产品清洁验证方法。方法测定复方丹参装囊滴丸总有机碳量,结合方法学验证数据与检测实例评价总有机碳法用于清洁验证的效果。结果总有机碳法方法学验证结果符合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关于方法学实验的相应指导原则的(Q2B)方法学验证要求。总有机碳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实例对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结论总有机碳法可以用于复方丹参装囊滴丸这一中药产品的清洁验证,并据此推论,总有机碳法可以用于部分中药的清洁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法 清洁验证 复方丹参滴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化企业的组织结构选择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文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5年第B10期97-101,共5页
本文分别介绍了项目型组织和非项目型组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分析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对非项目驱动型企业和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阻碍,指出采用项目管理的企业应将传统的等级制组织变革为项目化组织,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各自的项目化... 本文分别介绍了项目型组织和非项目型组织的产生背景及特点,分析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对非项目驱动型企业和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阻碍,指出采用项目管理的企业应将传统的等级制组织变革为项目化组织,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各自的项目化组织形式。文章继续介绍和阐述了几种项目化结构,提出“没有正确与错误的项目化结构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为了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型组织 项目驱动型企业 组织结构 结构选择 项目化 企业 等级制组织 项目管理 驱动型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的IND审评之路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剑文 叶正良 杨悦武 《世界科学技术》 2000年第2期44-47,56,共4页
本文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讨论了中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问题。认为必须建立从药材到半成品到成品的系列质量控制标准,并且,从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例到农残、重金属的含量都须有严格的控制。文中还介绍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 本文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讨论了中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问题。认为必须建立从药材到半成品到成品的系列质量控制标准,并且,从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例到农残、重金属的含量都须有严格的控制。文中还介绍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有关政策的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标准 美国 复方丹参滴丸 IND评审 F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en-80胶束萃取硫氰酸钼(Ⅴ)配合物研究
18
作者 杨桦 李晓燕 +2 位作者 张爱丽 曹同川 滕丽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本文研究了用Tween 80作萃取剂萃取硫氰酸钼 (Ⅴ ) ,在 0 1%浓度下即可达到 94%的萃取率 ,而同样条件下对硫氰酸钨 (Ⅲ )基本不萃取 ,因此可将二者很好的分离。其萃取机理可能为胶束萃取 。
关键词 胶束萃取 硫氰酸钼(Ⅴ) 超分子化学 TWEEN-80 配合物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违法药品广告成因及对策
19
作者 敬志刚 陈永法 +2 位作者 叶正良 章顺楠 董海鸥 《卫生经济研究》 2013年第7期54-56,共3页
在分析基层违法药品广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消除违法药品广告,需要广告主、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媒体、消费者共同努力。
关键词 药品广告 违法 监管 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现状及方法学研究
20
作者 郝晓霞 靳元鹏 +1 位作者 轧霁 郭治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234-238,共5页
本文从中药复方的研究对象、研究层次的定位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现状,同时从药味层次的拆方、植化与药效筛选相结合、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及复方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五个方面对中药复... 本文从中药复方的研究对象、研究层次的定位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现状,同时从药味层次的拆方、植化与药效筛选相结合、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及复方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五个方面对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物质基础 植化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