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球空间天气探测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冰显 张贤国 +23 位作者 孙天然 白先勇 韦飞 林瑞淋 李磊 张珅毅 孔令高 王馨悦 谢良海 彭松武 唐斌斌 张颖洁 徐秋予 冷双 冯鹏远 苏杨 甘为群 封莉 田晖 陈林杰 颜毅华 宋永亮 刘四清 邓元勇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稳定的天体地质构造、与地球合适的距离、无稠密大气和全球磁场,使得月球成为日地月空间天气监测和研究的天然优良实验室。回顾了国内外月球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进展,梳理了月球空间天气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报应用问题,提出了建立月球空间... 稳定的天体地质构造、与地球合适的距离、无稠密大气和全球磁场,使得月球成为日地月空间天气监测和研究的天然优良实验室。回顾了国内外月球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进展,梳理了月球空间天气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报应用问题,提出了建立月球空间天气监测站的构想,明确了监测站具体科学目标,并介绍了监测站三大系统构成及相互关系,包括监测系统、科学研究系统以及建模与预报系统。建立月球空间天气监测站对研究太阳爆发活动、日地月耦合关系以及月球局地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有利于促进月球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技术的发展,提升未来月球科研探索任务空间环境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空间天气 月球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 月球空间天气监测站 月球空间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三号E星探测的黄昏时热层大气成分比值季节转换研究
2
作者 石正 付利平 +1 位作者 江芳 毛田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中国的多颗风云三号卫星配备了电离层光度计,能探测到OI 135.6 nm和N_(2) LBH带的气辉辐射积分通量,并计算出135.6/LBH比值.风云三号E星作为第二代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特别适合晨昏轨道的气辉观测.该比值与热层大气成分中[O]/[N_(2)... 中国的多颗风云三号卫星配备了电离层光度计,能探测到OI 135.6 nm和N_(2) LBH带的气辉辐射积分通量,并计算出135.6/LBH比值.风云三号E星作为第二代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特别适合晨昏轨道的气辉观测.该比值与热层大气成分中[O]/[N_(2)]比值成正比,反映了影响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的重要参数.利用风云三号E星近两年的数据,分析了中低纬地区135.6/LBH比值及相应参量的季节转换规律.结果显示,OI 135.6 nm和N_(2) LBH带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冬季和夏季为主,在春秋两季快速转变,且这种变化随纬度而异.135.6/LBH比值在春秋季也出现快速转换,但其峰值和谷值时期与前述两种辐射强度不同.中纬度地区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特征,而赤道附近则相反,呈现半年变化周期.研究还发现,135.6/LBH比值的季节转换存在不对称性,受纬度和半球的影响显著.这些结果证明,风云卫星电离层光度计对热层大气成分比的季节、纬度和半球变化可以进行有效探测,为电离层热层的研究、建模以及空间天气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卫星 气辉 热层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硅传感器的空间中子探测器设计
3
作者 杨哲 沈国红 +6 位作者 张斌全 张珅毅 常远 荆涛 权子达 侯东辉 孙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4,共8页
针对空间站轨道复杂的中子辐射环境,设计一种中子探测器,采用硅层叠结构,利用核反冲法及核反应法进行中子的间接探测,获取空间站轨道中子辐射的能谱信息。该中子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指标为0.025 eV~10MeV,搭载于天宫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空... 针对空间站轨道复杂的中子辐射环境,设计一种中子探测器,采用硅层叠结构,利用核反冲法及核反应法进行中子的间接探测,获取空间站轨道中子辐射的能谱信息。该中子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指标为0.025 eV~10MeV,搭载于天宫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上,用于监测空间站低地球轨道的中子辐射环境,获取在轨探测数据,可为研究空间中子对生物体造成辐射效应的作用机理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研究次级粒子对航天器电子元件造成的单粒子效应提供必要的空间环境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中子探测器 空间中子辐射环境 硅传感器 中子能谱测量 天宫空间站梦天实验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赤 张贤国 +1 位作者 徐欣锋 孙越强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结果、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简述了当前在研的自主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目标以及规划中的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在研、规划中的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情况,分析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载荷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需求,最后对深空环境探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空间天气 深空探测 月球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舱外辐射剂量实测结果
5
作者 王春琴 常峥 +3 位作者 沈国红 张珅毅 侯东辉 张焕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9-1586,共8页
为安全开展舱外科学试验和航天员出舱活动,中国空间站配置了辐射剂量探测器首次开展舱外辐射剂量探测.该探测器可获取空间站沿轨运行过程中星下点各个位置的辐射剂量率动态数据.本文针对2023年1月9日空间环境平静和2023年4月27日强地磁... 为安全开展舱外科学试验和航天员出舱活动,中国空间站配置了辐射剂量探测器首次开展舱外辐射剂量探测.该探测器可获取空间站沿轨运行过程中星下点各个位置的辐射剂量率动态数据.本文针对2023年1月9日空间环境平静和2023年4月27日强地磁扰动期间2个典型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舱外剂量率动态展开分析,得到了空间站舱外辐射剂量初步的空间分布及量值特性:(1)空间站舱外高剂量辐射区出现在相对稳定的南大西洋异常区和高动态变化的南北高纬局部区域.(2)南北高纬高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强地磁扰动影响下增强的电子辐射影响.(3)剂量率峰值通常出现在南大西洋异常区,约为1.0×10^(−4)rad(si)/s.扰动会导致高纬辐射剂量率出现超过2个量级的增长,达到甚至超过异常区峰值量级水平.(4)环境平静期间,轨道日累积辐射剂量约为0.2 rad(si)/d.受环境扰动影响,南北高纬区域日累积辐射剂量对总剂量贡献比率由平静期不足3%可上升到超过55%,导致轨道日累积辐射剂量出现成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辐射剂量率 能量电子 南大西洋异常区 地磁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子辐射环境探测载荷测试定标试验平台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平 王文静 +9 位作者 荆涛 张爱兵 郭盘林 盛树刚 景毓辉 孙越强 梁金宝 朱光武 冀文涛 马利媛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747,共10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建成的空间电子辐射环境探测载荷测试定标试验平台.该平台由中、高能极弱流电子加速器以及内置多维真空转台的真空靶室试验终端组成,用于对星载空间电子辐射探测器进行地面加速器测试定标.重点描述...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建成的空间电子辐射环境探测载荷测试定标试验平台.该平台由中、高能极弱流电子加速器以及内置多维真空转台的真空靶室试验终端组成,用于对星载空间电子辐射探测器进行地面加速器测试定标.重点描述了为得到中能极弱流均匀平行束,采用电子轨迹程序Egun对中能极弱流电子加速器进行的物理设计和模拟计算,给出球形结构电子枪在栅网孔不加栅网、加理想栅网和直径1mm孔栅网以及在不同加速管出口能量情况下,初聚系统和加速管以及经过二次扩束时输运段中电子轨迹的模拟结果.最终得出能够实现电子枪初始束流减弱8个数量级,获得满足测试定标试验需求的极弱流均匀平行电子束(在试验终端直径50 mm靶上束流面密度为10~5~10~9 cm^(-2)·s^(-1))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子辐射环境 电子加速器 极弱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OF×E方法的空间中能离子探测器设计与仿真
7
作者 张伟杰 沈国红 +2 位作者 张珅毅 张贤国 叶依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51,共12页
对空间中几十keV到几MeV的中能离子进行成分、能谱和角分布进行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意义。中国在载人登月等深空探测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对中能离子的探测需求,但当前尚未掌握中能离子测量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EE TOF×... 对空间中几十keV到几MeV的中能离子进行成分、能谱和角分布进行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意义。中国在载人登月等深空探测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对中能离子的探测需求,但当前尚未掌握中能离子测量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EE TOF×E方法的中能离子探测器方案,方案包括复合材料二次电子薄膜、电极、位置灵敏MCP探测器和SSD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可同时实现对5个方向的中能离子和4个方向的中能电子的测量。结合目前空间粒子探测载荷可实现的硬件时间分辨率、能量分辨率和仿真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该设计可以在40 keV~5 MeV能量范围实现中能离子能谱测量;并能够对40 keV~5 MeV的H离子,45 keV~5MeV的He离子,130 keV~5 MeV的O离子和240 keV~5 MeV的Fe离子进行离子成分分辨;同时可实现对20~500 keV的电子进行能谱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法 质量分辨率 中能离子 中能电子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同步轨道粒子辐射效应综合探测技术
8
作者 沈国红 常峥 +5 位作者 张焕新 王春琴 孙莹 权子达 张贤国 孙越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7,共9页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粒子辐射及其辐射效应的特点,在CZ-4C运载火箭末级留轨应用平台上搭载空间粒子辐射效应综合测量仪,开展该轨道空间的高能质子能谱、粒子辐射LET谱及辐射剂量率探测,在轨获取的探测数据可用于航天器在轨故障分析和... 针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粒子辐射及其辐射效应的特点,在CZ-4C运载火箭末级留轨应用平台上搭载空间粒子辐射效应综合测量仪,开展该轨道空间的高能质子能谱、粒子辐射LET谱及辐射剂量率探测,在轨获取的探测数据可用于航天器在轨故障分析和运控管理,同时为开展元器件试验验证等提供环境数据支持。载荷研制阶段的加速器标定试验及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高能质子、辐射总剂量以及LET谱等实测性能指标均满足探测范围、精度及灵敏度等指标要求,在轨飞行试验结果也表明,载荷各测量对象的探测结果符合航天器轨道粒子辐射环境的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级 留轨平台 粒子辐射 LET谱 辐射剂量 高能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轨异常与空间环境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常峥 王咏梅 +1 位作者 田天 潘业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442,共8页
利用中国FY和美国GOES卫星探测数据,对中国某同步轨道卫星发生在2010年至2015年的44次可能与空间环境相关的异常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异常发生的时间分布、伴随的空间环境现象和空间粒子分布特征,并利用DICTAT模拟计算了卫星异常期间... 利用中国FY和美国GOES卫星探测数据,对中国某同步轨道卫星发生在2010年至2015年的44次可能与空间环境相关的异常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异常发生的时间分布、伴随的空间环境现象和空间粒子分布特征,并利用DICTAT模拟计算了卫星异常期间介质内部最大电场强度,结果表明:(1)内部充电是造成"3·17"卫星异常的主要原因。(2)79.5%卫星异常发生在日侧,这与能量>2Me V的高能电子通量随地方时分布非常一致。(3)多达25次(57%)的异常事件伴随高能电子暴。能量>2Me V电子通量的50%位数在异常前3-4天开始出现明显增强,内部充电危险商数ZIC在异常前2天进入黄色风险等级;能量>2Me V电子通量的75%位数在异常前4天开始出现明显增强,ZIC在异常前2天先后2次进入红色风险等级。(4)在II类、III类和IV类情形下,DICTAT模拟计算得到的介质内部最大电场分别在19.2、50.4和9.8小时之后超过并维持在106V.m-1以上,该范围的内部电场强度存在潜在的放电危险,高能电子诱发的内部充电是造成我国同步轨道卫星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异常 内部充电 辐射剂量 单粒子效应 危险商数 DICTAT模拟 最大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气A波段发射谱线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反演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晓君 王后茂 +2 位作者 李叶飞 王咏梅 胡秀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0,共6页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强度模拟数据对临近空间高度(60~110 km)的大气温度反演进行了研究及结果分析。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分别模拟了无噪声和加入噪声情况下的临边辐射强度模拟值,基于这两种模拟数据分别进行了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反演,...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强度模拟数据对临近空间高度(60~110 km)的大气温度反演进行了研究及结果分析。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分别模拟了无噪声和加入噪声情况下的临边辐射强度模拟值,基于这两种模拟数据分别进行了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反演,并对氧气A波段中的所有谱线的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氧气A波段各谱线权函数变化规律可作为温度观测的判断依据。温度通过影响线强和自吸收两部分来影响辐射强度,且温度对它们的影响正好相反,权函数就是用来表示温度对辐射强度影响大小的函数,而反演结果的差距可从其权函数中得到规律。在无噪声情况下,当温度对自吸收的影响小于对线强的影响时,权函数未发生正负翻转,温度反演精度较高,平均反演偏差为4.1 K;当温度对自吸收的影响大于对线强的影响时(主要位于60~80 km高度),权函数发生正负翻转,原因是自吸收降低了辐射强度对温度的灵敏度,此时温度的反演精度较差,平均反演偏差达到34.9 K。此外,在有噪声的情况下,强线比弱线的抗干扰能力更强,反演精度更高,在实际观测中也更适合用于温度的反演,所以线强的强弱也是谱线选择的另一个重要的依据。基于辐射弱线,进一步通过人为提高信噪比来分析辐射强度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越强,信噪比越大,温度的反演精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当气辉谱线线强达到10-26时,也可以用于80 km以上的温度反演并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反演精度<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A带 温度反演 临近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MT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及初步观测结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琴 沈国红 +4 位作者 张珅毅 常峥 袁斌 孙莹 孙越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0-777,共8页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是中国首个专门进行天文探测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运行于高度约550 km、倾角约43°的低地球轨道.星载空间环境监测器为星上科学任务开展提供背景辐射实测资料.该监测器采用固体探测器望远镜系统和扇形阵...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是中国首个专门进行天文探测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运行于高度约550 km、倾角约43°的低地球轨道.星载空间环境监测器为星上科学任务开展提供背景辐射实测资料.该监测器采用固体探测器望远镜系统和扇形阵列全新组合设计,可获取轨道空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能谱、方向综合动态结果,给出更为全面的粒子辐射分布图像.初步探测结果显示,卫星运行轨道遭遇的带电粒子辐射集中分布在经度80°W-20°E,纬度0°-40°S的南大西洋异常区,粒子辐射在该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方向差异分布,高能电子方向差异分布显著强于高能质子.2017年9月空间环境扰动期间,爆发的太阳质子事件并未对该轨道粒子辐射产生影响,而地磁活动导致该轨道穿越经度120°W-60°E,纬度40°-43°N的北美上空和经度60°-120°E,纬度43°-40°S的澳大利亚西南区域时遭遇增强粒子辐射影响,增强的粒子辐射表现出极强的方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XMT卫星 空间环境监测器 辐射带 高能质子 高能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空间中高能离子探测的飞行时间(TOF)质谱仪——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杰 张珅毅 +1 位作者 张贤国 叶依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3-3758,共16页
对空间中能量介于几十keV到几MeV的离子进行成分、能谱、通量和角分布等信息的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一种基于二次电子发射(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SEE)的TOF×E空间中高能离子探测器(下简称中高... 对空间中能量介于几十keV到几MeV的离子进行成分、能谱、通量和角分布等信息的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一种基于二次电子发射(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SEE)的TOF×E空间中高能离子探测器(下简称中高能TOF质谱仪)问世,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空间任务.本文将重点介绍中高能TOF质谱仪的技术原理,发展历史,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另外还对中高能TOF质谱仪的质量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两项关键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通过引进石墨烯薄膜和金刚石探测器改善两项性能的可能性.该项技术目前我国仍未掌握,但随着我国多项深空探测项目即将开展,已对该技术提出了科研和应用需求.针对未来不同的空间任务需求,我国对中高能TOF质谱仪的研发应涵盖单方向高精度和多方向多要素两种类型,并研究通过引进石墨烯薄膜和金刚石探测器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其探测性能和空间任务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时间法 中高能离子 磁层探测 行星探测 太阳探测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气A波段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反演的贝叶斯与最小二乘法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君 李叶飞 +2 位作者 王后茂 王咏梅 付建国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77,共9页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模拟数据进行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分析比较了贝叶斯和最小二乘两种不同反演算法的特点.80km以下,信噪比为66~337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761.59,762.2,764.05nm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52,3.94...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模拟数据进行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分析比较了贝叶斯和最小二乘两种不同反演算法的特点.80km以下,信噪比为66~337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761.59,762.2,764.05nm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52,3.94,4.73K;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0.57,7.04,8.80K.信噪比为6~34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8.27,12.18,18.27K;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03.18,68.79,85.98K.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反演方法,利用先验信息对反演结果进行约束和修正,在有噪声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合理的解,从而提高了反演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这为星载探测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算法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也为提高光谱仪器信噪比并进而提高温度反演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A波段 临近空间 温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月空间带电粒子环境——“嫦娥1号”“嫦娥2号”观测结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馨悦 张爱兵 +2 位作者 荆涛 孔令高 张珅毅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嫦娥1号"(CE-1)、"嫦娥2号"(CE-2)都安装了1台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High-energetic Particles Detectors,HPD)和2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Solar Wind Ion Detectors,SWIDs),进行了月球轨道200 km和100 km空间环境探测,... "嫦娥1号"(CE-1)、"嫦娥2号"(CE-2)都安装了1台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High-energetic Particles Detectors,HPD)和2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Solar Wind Ion Detectors,SWIDs),进行了月球轨道200 km和100 km空间环境探测,获得了月球轨道空间高能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和重离子)能谱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等离子体与月球相互作用特征以及太阳风离子速度、密度和温度参量。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低年、空间环境扰动水平相对较低、月球处于太阳风中时,近月空间带电粒子环境的基本特征与行星际空间相比变化不大。CE-1、CE-2在轨运行期间,发现了多起0.1~2 MeV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月球从太阳风运动到磁尾的所有空间区域,其中20%的事件伴随着卫星周围等离子体离子加速。模拟和统计研究表明:能量电子急剧增加使得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电位大幅下降导致了离子加速现象的发生;能量电子总流量大于1011 cm-2时,绕月卫星和月球表面充电电位可达负的上千伏。此外,月表溅射与反射太阳风离子、太阳风"拾起"离子等空间环境事件的发现,揭示了太阳风离子和月球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1号 嫦娥2号 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月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D电离层光度计数据开展夜间135.6nm辉光辐射强度对赤道环电流指数Dst的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芳 毛田 +5 位作者 付利平 王劲松 胡秀清 贾楠 王天放 李叶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6-2505,共10页
远紫外气辉探测仪小型电离层光度计IPM于2017年11月15日随FY-3D卫星发射升空.IPM通过对地测量夜间O+和电子辐射复合产生的135.6 nm辉光辐射、白天光电子激发产生的OI 135.6 nm和N2LBH波段的辉光辐射,可以得到夜间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 远紫外气辉探测仪小型电离层光度计IPM于2017年11月15日随FY-3D卫星发射升空.IPM通过对地测量夜间O+和电子辐射复合产生的135.6 nm辉光辐射、白天光电子激发产生的OI 135.6 nm和N2LBH波段的辉光辐射,可以得到夜间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电子总含量以及白天大气氧原子和氮分子的柱密度比O/N2等参数.本文基于IPM夜侧数据研究了在非极光区的中低纬度上,135.6 nm波段辐射强度在磁暴时与磁平静时的相对变化.研究表明,135.6 nm波段辐射强度极易受到磁暴影响发生扰动,对Dst指数响应十分敏感,即使是较弱的磁暴,135.6 nm波段辐射强度也会出现增强,辐射增强出现的时间与磁暴的主相与恢复相有很好的对应性;通过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TEC比对研究表明,磁暴期间135.6 nm辐射增强并非仅由与电离层电子密度信息正相关的O+和电子辐射复合机制产生的辐射贡献引起;多个不同强度的磁暴事件研究表明,135.6 nm辐射强度在磁暴时相对平静时的增加量与Dst指数呈反比,即Dst指数越低,135.6 nm辐射强度的增加量越大,且纬度越高,135.6 nm辐射强度的增加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指数 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 峰值电子密度 电子总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空间粒子探测的Si-PIN传感器电子辐照测试
16
作者 孙莹 王风 +5 位作者 张珅毅 荆涛 杨垂柏 沈国红 张焕新 闫雪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2-937,共6页
长期的高能电子辐照会对Si-PIN传感器探测性能造成影响,为了考核应用器件耐电子辐照能力,采用电子辐照源模拟空间电子环境对半导体传感器进行辐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接收7.64×10M辐照剂量情况下,传感器能量响应能力未发生... 长期的高能电子辐照会对Si-PIN传感器探测性能造成影响,为了考核应用器件耐电子辐照能力,采用电子辐照源模拟空间电子环境对半导体传感器进行辐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接收7.64×10M辐照剂量情况下,传感器能量响应能力未发生改变,计数效率稍有下降;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虽然传感器漏电流不断增大,但是噪声水平较平稳,传感器的性能不影响载荷工作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 半导体传感器 辐照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太阳紫外辐射环境模拟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轩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9-1136,共8页
太阳紫外辐射是临近空间能量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其在中层大气的辐射特性进行研究,是研究临近空间大气成分与密度变化、光化学反应以及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依托“鸿鹄”临近空间探测专项计划,利用MODTRAN5辐射传输模型及卫星实测数... 太阳紫外辐射是临近空间能量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其在中层大气的辐射特性进行研究,是研究临近空间大气成分与密度变化、光化学反应以及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依托“鸿鹄”临近空间探测专项计划,利用MODTRAN5辐射传输模型及卫星实测数据,模拟并对比中国11个主要地形区上空临近空间(20~50 km)紫外辐射(200~400 nm)垂直分布和季节演变的异同,计算了臭氧含量、太阳天顶角和日地距离等关键因素对辐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地形区的辐射流量垂直分布廓线和年较差垂直分布廓线较为一致,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的地区辐射特性及季节演变较为接近,但在太阳紫外的不同波段之间区别较大。研究成果为临近空间探测实验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大气反演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太阳紫外辐射 辐射传输 辐射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返回电子式的月表电场探测技术
18
作者 金菲凡 刘超 +2 位作者 张贤国 张爱兵 王文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6-1119,共14页
提出了一种原位探测月表电场的新技术及相应计算方法,以满足探测南极月面电场环境特性的需求.根据仿真结果,月表电场精细测量需要低能散、高电流的平行电子束发射能力,设计的低能层流电子枪在10^(–8)~10^(–5) A的发射电流下,能散<0... 提出了一种原位探测月表电场的新技术及相应计算方法,以满足探测南极月面电场环境特性的需求.根据仿真结果,月表电场精细测量需要低能散、高电流的平行电子束发射能力,设计的低能层流电子枪在10^(–8)~10^(–5) A的发射电流下,能散<0.4 eV,且随发射电流减弱而降低;通过控制发射电流、调整阳极孔径,可对电流进行调控;采用pierce电子枪的阴阳极结构和静电透镜对电子束的平行度进行进一步控制,仿真显示10^(–7) A电子束的扩散效果较弱,各方面性能符合探测需求.此外,构建通过电子束返回时间测量垂直电场的探测方式,模拟验证月表光照区向上发射电子束时相应的电场计算结果可反映背景电场,返回电子式月表电场探测技术达到了执行月表电场测量所需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表电场 月球南极 表面充电 低能电子束 电子枪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计在行星系统与小天体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馨悦 孙越强 +1 位作者 李永平 唐萍 《深空探测学报》 2017年第6期522-528,共7页
质谱计多次应用于行星系统和小天体的大气层与土壤吸附气体或挥发组分及其同位素含量探索,是太阳系行星系统和小天体探测计划中的首选载荷之一。大气和土壤元素及其同位素组分探测对资源勘探、行星系统的宜居性、天体演化、起源及其重... 质谱计多次应用于行星系统和小天体的大气层与土壤吸附气体或挥发组分及其同位素含量探索,是太阳系行星系统和小天体探测计划中的首选载荷之一。大气和土壤元素及其同位素组分探测对资源勘探、行星系统的宜居性、天体演化、起源及其重要事件的精准时间坐标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质谱计已多次成功应用于火星、土星系、木星系、彗星等探测任务中开展大气环境探测。质谱计的探测对象主要包括太阳系行星、行星卫星如月球、木星伽利略卫星、土卫,以及地外小行星和彗星。四极杆质谱计在当前的深空空间环境探测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利用四极杆质谱计除可用于探测稀薄天体大气与土壤析出气体外,如增加抽真空能力的前端设计,则具备探测稠密大气成分的能力。中科院空间中心研发的星载质谱计已多次成功应用于地球行星大气成分和密度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计 大气成分分析 土壤成分分析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D/GNOS大气掩星探测温度与TIMED/SABER探测温度和NRLMSISE00模式温度的比较
20
作者 刘红珊 徐寄遥 +5 位作者 白伟华 何杰颖 孙龙昌 朱亚军 袁韦 高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7,共14页
大气温度数据的精确探测对于研究中高层大气的结构特征和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年的FY3D掩星观测数据,借助TIMED/SABER探测数据和NRLMSISE00大气模式数据,对12~100 km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数据进行比较.统计... 大气温度数据的精确探测对于研究中高层大气的结构特征和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年的FY3D掩星观测数据,借助TIMED/SABER探测数据和NRLMSISE00大气模式数据,对12~100 km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分析SABER-FY3D温度偏差(TSABER–TFY3D)和NRLMSISE00-FY3D温度偏差(TNRLMSISE00–TFY3D)及其随纬度、季节的分布和南北半球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种温度数据随高度变化趋势是大体一致的,SABER-FY3D温度偏差在12~30 km高度范围内为正偏差(0~1.8K),随高度升高,温度偏差从30 km处的0 K增加到77 km处的-11.6 K.NRLMSISE00-FY3D温度偏差在平流层为正偏差(0~4.4 K),在中间层和低热层为负偏差(-2~0 K).两种温度偏差随纬度和季节都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60 km以下,SABER-FY3D温度偏差在低纬地区较小(-3.8~1.8 K),高纬地区较大(-12~1.6 K),夏季较小(-0.5~2.2 K),冬季较大(-6.2~1 K);NRLMSISE00-FY3D温度偏差正好相反,在高纬地区较小(-1.6~2.4K),低纬地区较大(-3.9~6.1 K),冬季较小(-2~2.2 K),夏季较大(-1.3~7.1 K).两类月平均温度偏差的零偏差线所在高度在南北半球均存在春夏季节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的特征.冬季40~60 km高度区域内,北半球的SABER-FY3D平均温度负偏差比南半球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大气掩星温度 温度偏差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