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5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备技术研究所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97,共1页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7m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1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首次提出了7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方法和工作面端头大梯度过渡配套方式,研制出首套支护高...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7m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1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首次提出了7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方法和工作面端头大梯度过渡配套方式,研制出首套支护高度7.2m、中心距2.05 m、工作阻力18800kN的超大采高液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煤炭工业 装备技术 协会 中国 股份 研究所 大采高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巷道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所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6,共1页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巷道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所“煤矿预应力锚杆支护系列材料开发及构件力学性能精细化研究”项目开发出钢号为500~830MPa的高强度、高冲击韧性煤矿专用锚杆和1x19结构大吨位、高延伸率锚索等系列支护材料;发明了定...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巷道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所“煤矿预应力锚杆支护系列材料开发及构件力学性能精细化研究”项目开发出钢号为500~830MPa的高强度、高冲击韧性煤矿专用锚杆和1x19结构大吨位、高延伸率锚索等系列支护材料;发明了定力矩锁紧预应力锚杆液压张拉器及预应力锚杆抗扭转增矩扳手等高预应力施加设备;首次对锚杆、锚索系列支护材料及配套支护构件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精细化研究。该成果已在大同、潞安、晋城、新汶等10余个矿区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并获得2013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煤炭工业 支护技术 巷道矿压 研究所 预应力锚杆支护 中国 股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备技术研究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4,共1页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关键词 国家科技进步奖 装备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研究所 北京人民大会堂 股份 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巷道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所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4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62,共1页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巷道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所“煤矿预应力锚杆支护系列材料开发及构件力学性能精细化研究”项目开发出钢号为500-830MPa的高强度、高冲击韧性煤矿专用锚杆和1×19结构大吨位、高延伸率锚索等系列支护材料;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支护技术 巷道矿压 研究所 煤炭工业 股份 预应力锚杆支护 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备技术研究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5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59,共1页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关键词 国家科技进步奖 装备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研究所 北京人民大会堂 股份 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灰顶部注浆改造材料配比优选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樊振丽 曹路通 +3 位作者 张风达 尹希文 赵秋阳 张志巍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7-290,共14页
我国华北型煤田矿井深部承压水上开采前,对奥灰顶部进行注浆改造并封堵导水通道,是降低底板突水风险的有效方法。针对桌子山煤田深部中等~强透水灰岩注浆工程需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同配比的粉煤灰-水泥材料基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我国华北型煤田矿井深部承压水上开采前,对奥灰顶部进行注浆改造并封堵导水通道,是降低底板突水风险的有效方法。针对桌子山煤田深部中等~强透水灰岩注浆工程需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不同配比的粉煤灰-水泥材料基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水固比、固相比以及温度3个因素对浆液密度、黏度、析水率、结实率、凝结时间和力学强度6项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固比对浆液的6项指标均有相对突出的影响;固相比对浆液的黏度、凝结时间及力学强度有较大影响;温度对浆液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将地面注浆钻孔升压过程分为低压充填、中压扩散、高压裂隙延展加固3个阶段,不同注浆阶段适用的注浆材料配比不同。采用综合平衡法优选,分别得到了适用于不同注浆阶段的3个材料配比方案。将优选的注浆材料配比应用于中等~强透水灰岩注浆改造工作中,工程实践显示浆液能够在地层中有效扩散并充填裂隙,基本上切断了奥灰顶部所揭露的垂向导水通道,降低了工作面突水风险,为奥灰顶部区域性注浆治理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材料 正交试验 浆液配比 水害区域治理 底板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采高土-基型覆岩采动导水裂缝发育规律及控水开采策略
7
作者 张玉军 华照来 +2 位作者 宋业杰 胡皓宇 李嘉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7,共16页
【背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控与水资源保护的关键,不同覆岩岩性及结构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及特征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方法】以陕西曹家滩煤矿10m超大采高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在实测土-基型覆岩采动导水裂缝发... 【背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是煤矿顶板水害防控与水资源保护的关键,不同覆岩岩性及结构是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及特征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方法】以陕西曹家滩煤矿10m超大采高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在实测土-基型覆岩采动导水裂缝发育高度的基础上,采用应力-渗流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基型覆岩采动响应差异性规律,并提出顶板复合含水体下控水开采策略,分析控水开采效果。【结果与结论】(1)曹家滩煤矿10m超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属于典型的土-基型覆岩结构,受红土层遇裂缝可弥合再生隔水特性与对采动裂缝抑制作用的影响,裂采比为22.56倍,采动裂隙基本发育至红土层下部,只有极少数裂隙扩展到红土层,但红土层的整体隔水性未受破坏,基岩和土层内显现传统导水裂缝带变异规律。(2)基于超大采高土-基采动破坏演化与顶板含水层充水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静储量精准疏放+动补给增排分流+全空间流场监测+局部防切顶漏顶”的控水开采策略。(3)综合开采过程中长观孔水位、工作面涌水量及水化学等多因素,采动裂缝仅导通基岩裂隙及风化带含水层,第四系含水层未受采动影响,实现了超大采高工作面控水安全高效开采。研究成果可为国内超大采高高强度开采覆岩破坏、水害防控与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 导水裂缝带 土-基型覆岩 耦合数值模拟 采动响应 控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位姿融合分析技术
8
作者 巩师鑫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针对当前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群信息感知匮乏、数据分析不足、装备运行参数规律和数据模型难以支撑智能化开采及支护决策等问题,以淮南口孜东矿140502深部“三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为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深部工作面液压支架姿态监... 针对当前深部复杂环境工作面液压支架群信息感知匮乏、数据分析不足、装备运行参数规律和数据模型难以支撑智能化开采及支护决策等问题,以淮南口孜东矿140502深部“三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为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深部工作面液压支架姿态监测系统,实现液压支架立柱压力和空间位姿的连续感知。基于工作面液压支架顶梁和底座横滚角数据,利用线段拟合方法实现工作面顶底板三维走向趋势实时可视化。基于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位姿数据,建立液压支架压力-位姿数据映射关系和液压支架位姿计算模型。通过深部工作面支架压力和位姿的融合分析,揭示工作面采高、支架顶梁合力大小及合力作用点动态变化规律:相比于工作面两端液压支架,工作面中部液压支架采高最小,而工作面机尾的液压支架采高最大;工作面中部液压支架顶梁合力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小于工作面两端液压支架顶梁合力;相比于工作面两端部支架,工作面中部支架顶梁合力作用点更偏向前立柱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液压支架 姿态监测 态势映射 融合分析 采高 顶梁合力 合力作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现状及灾害防治分析 被引量:383
9
作者 蓝航 陈东科 毛德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保障深部矿井的安全生产,对全国采深超过800 m的深部煤矿开采现状及面临的灾害类型进行了调查统计,给出了目前深部矿井的数量及产能分布情况;分析了影响深部矿井灾害的地质力学因素(高地压、高地温、高水压、高瓦斯、低煤岩渗透性)和... 为保障深部矿井的安全生产,对全国采深超过800 m的深部煤矿开采现状及面临的灾害类型进行了调查统计,给出了目前深部矿井的数量及产能分布情况;分析了影响深部矿井灾害的地质力学因素(高地压、高地温、高水压、高瓦斯、低煤岩渗透性)和开采强度因素,并对全国主要深部矿井的灾害属性进行了分类统计。结合近5年来深部矿井发生的灾害事故,得出瓦斯灾害是深部矿井的第一大灾害,复合型灾害是深部矿井的新特征,复合型灾害事故程度比单一型灾害程度更高。最后对目前深部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进行了评价,针对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深部矿井 矿井灾害 复合型灾害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特征、类型及分源防控技术 被引量:120
10
作者 潘俊锋 齐庆新 +3 位作者 刘少虹 王书文 马文涛 亢鑫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我国煤炭资源大规模步入深部开采,深部开采冲击地压事故频繁发生,为了厘清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特点、启动类型以及防治与浅部开采的区别,为深部开采防治冲击地压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以我国煤炭资源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特征研究为切入点,从诱... 我国煤炭资源大规模步入深部开采,深部开采冲击地压事故频繁发生,为了厘清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特点、启动类型以及防治与浅部开采的区别,为深部开采防治冲击地压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以我国煤炭资源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特征研究为切入点,从诱发冲击地压的载荷源角度,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力学模型,研究提出了我国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的3种类型,最后提出了深部开采巷道冲击地压动静载荷分源防控方法。结果表明,我国煤炭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特征总体表现为因基础静载荷充足,发生门槛降低,冲击显现位置点多面广,发生原理隐蔽性、自发性、时滞性占比大,防治范围扩大,应力恢复快,高强度、长时效卸压要求突出;将我国煤炭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划分为3种类型,即深部动静载叠加型、深部高静载加载型、深部高静载卸荷型。深部动静载叠加型,因深部煤炭资源高地压环境,与浅部相比,较高的基础静载荷获得微动载扰动、叠加可发生冲击地压。深部高静载加载型冲击地压,其静载荷缓慢对极限平衡区加载过程冲击是材料失稳,导致工程结构体结构动力失稳的结果,而深部高静载卸荷型冲击地压,其高静载荷最小阻抗带减小,静载荷卸荷过程是围岩结构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工程结构体材料动力失稳的结果,2者存在本质差别;深部冲击地压防控与常规浅埋冲击地压防控,差别在于基础静载荷充足,增量顶板等动载荷来源复杂,冲击危险区域基础静载荷获取增量静、动载荷门槛降低,因此必须高强度、长时效实现静、动载荷源分源防控,阻止诱发冲击地压的载荷条件形成;在动静载荷分源防控指导思想下,针对顶板动载荷源,开发了顶板“钻-切-压”一体化技术,深度弱化顶板,消除顶板动载源;针对巷道两帮垂直应力集中,开发了煤层一次成孔300 mm超大直径无人钻孔技术,高强度、长时效疏导煤体垂直应力;针对巷道底板高水平应力,开发了巷道底角联排桩基,高强度切断水平应力,阻止底板冲击滑移等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深部开采 深部冲击地压 类型 分源防控 加载 卸荷 动静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90
11
作者 齐庆新 潘一山 +7 位作者 李海涛 姜德义 舒龙勇 赵善坤 张永将 潘俊锋 李宏艳 潘鹏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7-1584,共18页
煤岩层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矿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趋复杂、防控难度显著增大,如何解决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能源的有效供给。针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研究”... 煤岩层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矿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趋复杂、防控难度显著增大,如何解决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能源的有效供给。针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研究”这一科学命题,基于冲击地压“三因素”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作用假说,从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防控实践等3个方面,梳理澄清了煤矿煤岩动力灾害防控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建立了用于统一描述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的广义“三因素”(“物性因素”、“应力因素”及“结构因素”)理论,确定了我国煤矿典型冲击地压的4种类型(煤层材料失稳型、煤层结构失稳型、顶板断裂型、断层滑移错动型),分析了影响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从思想认知、原则方法及技术核心等方面凝练了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技术,提出了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巷道“三级”吸能支护思想与成套技术,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井上下联合抽采防控技术和超高压水射流“横切纵断”防治复合煤岩动力灾害技术,并在现场开展了应用试验。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今后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冲击地压 广义“三因素”理论 冲击地压巷道“三级”吸能支护 井上下联合抽采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深部开采微震事件定位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元杰 邓志刚 王传朋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0-63,81,共5页
分析了影响微震事件定位精度的因素,认为在给定速度模型的条件下,定位精度则主要依赖于事件波形到时读数的准确性和震源与拾震器之间的几何形状。结合现场的实际工程条件,进行了拾震器的优化布置,通过对事件波形的降噪处理,提高了P波、... 分析了影响微震事件定位精度的因素,认为在给定速度模型的条件下,定位精度则主要依赖于事件波形到时读数的准确性和震源与拾震器之间的几何形状。结合现场的实际工程条件,进行了拾震器的优化布置,通过对事件波形的降噪处理,提高了P波、S波初至标定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矿山微震事件定位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事件 定位精度 震波初至 优化布置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及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刚 张震 +13 位作者 张春会 范志忠 卢振龙 黄志增 陆闯 薛吉胜 王传朋 陈法兵 李岩 刘前进 李正杰 孙晓东 蔺星宇 马镕山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8,共26页
从岩层控制理论、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防控手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方面的研究现状。当前工作面顶板灾害依然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无论是顶板灾害起数还是伤... 从岩层控制理论、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防控手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方面的研究现状。当前工作面顶板灾害依然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无论是顶板灾害起数还是伤亡人数,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顶板灾害防控依然严峻。在矿压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科研人员相继提出了“砌体梁”、“传递岩梁”、“组合悬臂梁–铰接岩梁”、“切落体”和“分区支撑理论”等力学结构模型,明确了不同岩层赋存条件下顶板灾害致灾机理;在顶板灾害监测预警方面,我国煤矿已经开始摆脱传统单一的近场矿压监测,逐步向工作面近、远场顶板状态联合实时监测、动态感知、协同预警发展,实现矿压监测系统监测近场支架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煤体应力等,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远场上覆岩层顶板断裂位置和能量大小;在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方面,总结了浅埋深、坚硬顶板、非坚硬顶板不同围岩赋存状态下工作面矿压规律,明确了各条件下支架工作阻力的增阻特性;在顶板灾害防治方面,针对不同围岩赋存条件下易发生的顶板灾害类型,形成了相对应的顶板灾害防治技术,针对矿压显现较强烈,容易发生顶板灾害的坚硬顶板矿井,通过顶板深孔爆破、浅孔水力压裂、井下定向区域水力压裂、地面水力压裂等技术,有效地预防了顶板灾害的发生。总体而言,我国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控理论及技术体系仍在不断完善,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矿井的建设,顶板灾害的智能预警及联动防控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灾害 致灾机理 监测预警 矿压特征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煤方法开采深部厚煤层超前支承压力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春睿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7,共4页
深部厚煤层开采深度大、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结合试验工作面的实际条件,研究了分层开采和综放开采时围岩应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开采方法的高低应力分区特征基本相同,但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不同:上分层开采... 深部厚煤层开采深度大、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结合试验工作面的实际条件,研究了分层开采和综放开采时围岩应力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开采方法的高低应力分区特征基本相同,但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不同:上分层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大于下分层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大于综放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且综放开采的超前支承压力峰值深入煤壁的距离较大,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面煤壁前方的应力集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厚煤层 围岩应力分布 采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黄土窑洞下不迁村安全开采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孝平 柴庆胜 杨新华 《煤矿开采》 2002年第4期23-24,共2页
通过山西霍州矿务局辛置矿、曹村矿、团柏矿等在黄土窑洞下 ,不迁村的开采实践 ,总结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窑洞村庄下不同采矿地质条件的开采原则、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的求取和与之相适宜的开采方法。
关键词 窑洞 不迁村 短壁条带 综采 高档普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硬岩层结构调控低损开采方法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玉军 肖杰 +1 位作者 李嘉伟 李友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2,共13页
为探究厚硬岩层采动结构对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影响及新的低损开采方法,采用相似模拟、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结构演化和堆积特征对覆岩下沉破坏的影响。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随采随垮的直接顶岩层和周期性... 为探究厚硬岩层采动结构对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影响及新的低损开采方法,采用相似模拟、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结构演化和堆积特征对覆岩下沉破坏的影响。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随采随垮的直接顶岩层和周期性破断的厚硬基本顶分别呈现小块度破坏杂乱堆积和大块度破断整齐堆积;受采动结构特征影响,直接顶岩层采动破坏产生的体积膨胀显著大于厚硬基本顶。根据模拟得到的采动岩层破坏堆积特征构建了厚硬基本顶条件下采动覆岩下沉计算模型。根据采动作用下随采随垮直接顶岩层采动破坏膨胀量显著大于周期性破断厚硬基本顶的规律,提出对厚硬基本顶进行采前大规模水力压裂并借助采动超前支承压力进一步破坏厚硬基本顶,降低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块度,使其随采随垮、杂乱堆积并充分充填采空区以控制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实现低损开采。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压裂弱化厚硬岩层调控其采动结构,增大采动破坏岩层体积膨胀量,降低上覆岩层下沉的有效性。提出的厚硬岩层结构调控低损开采方法可为煤矿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开采 岩层控制 水力压裂 覆岩结构调控 采动岩层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理论与技术架构 被引量:130
17
作者 齐庆新 潘一山 +7 位作者 舒龙勇 李宏艳 姜德义 赵善坤 邹银辉 潘俊锋 王魁军 李海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01-1810,共10页
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煤岩体物性、应力、瓦斯等因素发生显著改变,开采覆岩扰动范围及动静载荷显著增大,矿井群联动致灾效应与大型地质体控制效应显现,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并存甚至相互转化,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已成为... 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煤岩体物性、应力、瓦斯等因素发生显著改变,开采覆岩扰动范围及动静载荷显著增大,矿井群联动致灾效应与大型地质体控制效应显现,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并存甚至相互转化,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煤矿深部煤岩动力灾害孕灾条件复杂且尚不清楚,相互转化机制不清,快速探测手段、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与装备缺乏的现状,凝练了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多尺度分源防控深部煤岩动力灾害的思想,确定了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的攻关方向,构建了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理论与技术架构,最终将形成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多尺度分源防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我国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复合煤岩动力灾害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煤岩动力灾害 冲击地压 煤与瓦斯突出 多尺度分源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急倾斜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被引量:25
18
作者 于贵良 李前 王元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42,共6页
为了防治砚北煤矿1502采区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的冲击地压。对该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运输巷冲击地压的发生主要受上下分层工作面采掘交替影响,在上部回采工作面超前下部掘进工作面80~150 m... 为了防治砚北煤矿1502采区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的冲击地压。对该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运输巷冲击地压的发生主要受上下分层工作面采掘交替影响,在上部回采工作面超前下部掘进工作面80~150 m时影响最为明显;回风巷除受采掘交替影响外,还受地质构造应力的影响,在煤层倾角突变处的前方100—150 m影响显著。采用钻屑法、电磁辐射法、微震法和地音法对冲击地压实施预测预报;并采取切顶爆破、煤体爆破对顶板及煤体进行卸压措施,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次数降低了44.4%,回采工作面降低了66.6%,保障了砚北煤矿强冲击地压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水平分段 影响因素 采掘交替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多中段充填开采对地表塌陷区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万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225,共10页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形叠加效应是否引起浅部塌陷区的活化,进而影响地表稳定性及井下安全生产,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浅部塌陷区形成原因、机理,进而分析了地表塌陷区当前的自身稳定性;然后,采用RHINO、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深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开采引起的围岩移动变形规律及其引起的地表塌陷区的剩余沉降和塑性区发育。研究认为,某金矿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后充填区自身的变形量、浅部采空区内部岩层位移及地表沉降整体较小,相比于未充填情况下可较大程度减小围岩变形和地表塌陷区沉降,地表塌陷区仅在局部区域出现塑性区,多中段充填开采在维持当前充填效果的前提下不影响地表塌陷区的整体稳定性。本文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金属矿山充填开采覆岩变形安全性评价及地表塌陷区灾害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多中段开采 塌陷区 采空区 充填开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硬顶板高强度开采覆岩破断 及来压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刚 刘江斌 +2 位作者 张震 任建超 刘前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6,共11页
针对榆神矿区厚硬顶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工作面煤壁片帮大、支架结构件损坏等强矿压问题,采用了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和微震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覆岩破断运动及来压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厚硬顶板破断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区下沉... 针对榆神矿区厚硬顶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工作面煤壁片帮大、支架结构件损坏等强矿压问题,采用了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和微震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覆岩破断运动及来压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厚硬顶板破断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区下沉特征,高、低位岩层之间较大的垂向离层空间和自下而上顺次交替垮落孕育了顶板“高+低层位组合破断”的时空基础;“小周期”来压期间内,来压强度将随着直接顶破断发育高度的降低而减弱,直接顶碎胀系数的增大将有利于来压强度的降低;“大周期”来压期间内,中高位岩层垂向破断高度和走向破断步距的增大都将引发来压强度上升,厚硬关键层的组合破断是“大周期”来压增强的关键诱因。针对该条件下的强矿压防治,提出了“弱化低位顶板、优化破断结构”和“弱化高位顶板、改变破断次序”的技术思路,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浅埋煤层 厚硬顶板 覆岩破断运动 来压规律 微震监测 榆神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