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北构造带北段S波分裂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1
作者
陈天仕
程斌
+1 位作者
董云鹏
王兆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0-875,共16页
南北构造带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区域,其岩石圈变形特征对于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变形机制及其扩展范围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地震波各向异性能很好地反映上地幔的变形特征。因此,本文对布设在南北构造带北段的流...
南北构造带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区域,其岩石圈变形特征对于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变形机制及其扩展范围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地震波各向异性能很好地反映上地幔的变形特征。因此,本文对布设在南北构造带北段的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进行s波分裂研究,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以及该区岩石圈地幔的变形特征信息。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波各向异性来自于上地幔,区内不同构造单元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不尽相同。快波方向分布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西缘以及贺兰构造带北段的快波方向主要表现为NW—SE向,与前人在银川地堑和贺兰构造带中、北部得到的NW—SE向的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一致,显示这些地区岩石圈地幔变形一致,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影响范围已到达贺兰构造带北段。阿拉善地块内部快波方向显示为NE—SW向,与阿拉善地块北部存在的北东向展布的晚古生代岩浆岩方向一致,表明该NE-SW向的快波方向可能代表地是“化石”各向异性,是晚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受到古亚洲洋闭合作用的结果。此外,鄂尔多斯地块内也存在NE—SW向的各向异性方向,与区内中一晚侏罗世存在的NE—SW向逆冲推覆构造方向一致,因此该各向异性方向也代表了“化石”各向异性,是鄂尔多斯地块受到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块体碰撞、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构造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S波分裂
地震波各向异性
岩石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秦岭造山带
被引量:
93
2
作者
张国伟
郭安林
+1 位作者
董云鹏
姚安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746-768,共23页
纪念老一代地球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思考地球科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创新发展。文章以秦岭造山带为例思考大陆复合造山及其动力学,认知概括秦岭造山带基本属性与特质,探索认识中小多板块多期洋陆俯冲造山—陆-陆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板块复合造...
纪念老一代地球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思考地球科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创新发展。文章以秦岭造山带为例思考大陆复合造山及其动力学,认知概括秦岭造山带基本属性与特质,探索认识中小多板块多期洋陆俯冲造山—陆-陆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板块复合造山,并又强烈叠加复合陆内造山,造成复杂组成与结构,形成立交桥式四维流变学分层的多层非耦合动态演化的大陆复合造山带模型,及其新的演化趋势动态和构成国家人类需求的成矿成藏物质财富与宜居的地表系统环境等,期望前瞻探索认知地球发展的未来。文章还就秦岭造山带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简要讨论,共求新的探索研究发展。期盼学习李四光先生学术理论精华,尤其在深化发展板块构造,探索认知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方面,创新发展地质力学,以宇宙太阳系视野探索地球动力学,推动大地构造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复合造山
陆内造山
大陆构造与流变学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秦岭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范坎
郭安林
+4 位作者
康世磊
赵东宏
杨钟堂
王虎
刘养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0-839,共10页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质图(1∶25万陇东幅地质图和1∶25万临夏市幅建造构造图)中2个岩体的时代归属。通过研究认为,西秦岭内部无论南带或北带基本不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其花岗岩主体为出露于北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因此,西秦岭可以与东秦岭的南秦岭构造单元对比,在构造带的划分上相当于南秦岭的西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西秦岭与南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看,两者的岩浆源区相似并具有扬子地块基底属性。西秦岭缺少燕山期花岗岩的原因归咎于它的构造位置与东秦岭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极发育的小秦岭完全不同,后者燕山期岩浆作用得以盛行,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或与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块向秦岭造山带的陆下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西秦岭构造带
燕山期花岗岩
印支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化学SCI期刊导航《Talanta》
4
作者
袁洪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4-614,共1页
《Talanta》(ISSN:0039-9140),创刊于1958年,现为月刊。国际纯粹与应用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是分析化学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学术期刊之一,由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2013年度SCI影响因子为3.498,近5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3.733,中国...
《Talanta》(ISSN:0039-9140),创刊于1958年,现为月刊。国际纯粹与应用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是分析化学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学术期刊之一,由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2013年度SCI影响因子为3.498,近5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3.733,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将该期刊列为为2区SCI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期刊
综合性期刊
分析化学
SCI
导航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院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瞬时地貌发育特征
被引量:
3
5
作者
史小辉
杨钊
+2 位作者
董云鹏
王师迪
周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834,共16页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的前缘部位。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河流水系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高原扩展过程中的地貌演化信息。本文选取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支流作为研究对象,以河流纵剖面的...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的前缘部位。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河流水系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高原扩展过程中的地貌演化信息。本文选取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支流作为研究对象,以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和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为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嘉陵江上游的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地貌演化处于瞬时状态,裂点以上的低陡峭指数区域代表了残余地貌,裂点以下高陡峭指数区域是裂点响应基准面下降后形成的新地貌。通过对比区域岩性和降水条件发现,岩性和降水对河流裂点发育以及陡峭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河流裂点的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的基准面下降。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构造作用对地貌发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西秦岭瞬时地貌的发育是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以来的远程效应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河流纵剖面
陡峭指数
地貌过程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构造带北段S波分裂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1
作者
陈天仕
程斌
董云鹏
王兆国
机构
大陆
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0-875,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21002,201210124,16JK1753)资助.
文摘
南北构造带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区域,其岩石圈变形特征对于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变形机制及其扩展范围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地震波各向异性能很好地反映上地幔的变形特征。因此,本文对布设在南北构造带北段的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进行s波分裂研究,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以及该区岩石圈地幔的变形特征信息。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波各向异性来自于上地幔,区内不同构造单元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不尽相同。快波方向分布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西缘以及贺兰构造带北段的快波方向主要表现为NW—SE向,与前人在银川地堑和贺兰构造带中、北部得到的NW—SE向的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一致,显示这些地区岩石圈地幔变形一致,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影响范围已到达贺兰构造带北段。阿拉善地块内部快波方向显示为NE—SW向,与阿拉善地块北部存在的北东向展布的晚古生代岩浆岩方向一致,表明该NE-SW向的快波方向可能代表地是“化石”各向异性,是晚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受到古亚洲洋闭合作用的结果。此外,鄂尔多斯地块内也存在NE—SW向的各向异性方向,与区内中一晚侏罗世存在的NE—SW向逆冲推覆构造方向一致,因此该各向异性方向也代表了“化石”各向异性,是鄂尔多斯地块受到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块体碰撞、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南北构造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S波分裂
地震波各向异性
岩石圈变形
Keywords
North-south tectonic belt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hearwave splitting
Seismic anisotropy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秦岭造山带
被引量:
93
2
作者
张国伟
郭安林
董云鹏
姚安平
机构
西北大学
大陆
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746-768,共2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2080)
西北大学院士工作室项目(134890003)
文摘
纪念老一代地球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思考地球科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创新发展。文章以秦岭造山带为例思考大陆复合造山及其动力学,认知概括秦岭造山带基本属性与特质,探索认识中小多板块多期洋陆俯冲造山—陆-陆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板块复合造山,并又强烈叠加复合陆内造山,造成复杂组成与结构,形成立交桥式四维流变学分层的多层非耦合动态演化的大陆复合造山带模型,及其新的演化趋势动态和构成国家人类需求的成矿成藏物质财富与宜居的地表系统环境等,期望前瞻探索认知地球发展的未来。文章还就秦岭造山带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简要讨论,共求新的探索研究发展。期盼学习李四光先生学术理论精华,尤其在深化发展板块构造,探索认知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方面,创新发展地质力学,以宇宙太阳系视野探索地球动力学,推动大地构造新发展。
关键词
板块复合造山
陆内造山
大陆构造与流变学
地球动力学
Keywords
plate composite orogeny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rheology
Earth dynamics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秦岭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范坎
郭安林
康世磊
赵东宏
杨钟堂
王虎
刘养杰
机构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珠宝学院
西北大学
大陆
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
中心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0-839,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调局秦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成果集成>(编号:12120113047600)
文摘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质图(1∶25万陇东幅地质图和1∶25万临夏市幅建造构造图)中2个岩体的时代归属。通过研究认为,西秦岭内部无论南带或北带基本不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其花岗岩主体为出露于北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因此,西秦岭可以与东秦岭的南秦岭构造单元对比,在构造带的划分上相当于南秦岭的西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西秦岭与南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看,两者的岩浆源区相似并具有扬子地块基底属性。西秦岭缺少燕山期花岗岩的原因归咎于它的构造位置与东秦岭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极发育的小秦岭完全不同,后者燕山期岩浆作用得以盛行,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或与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块向秦岭造山带的陆下俯冲有关。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西秦岭构造带
燕山期花岗岩
印支期花岗岩
Keywords
zircon U-Pb age
West Qinling Orogen
Yanshanian granite
Indosinian granite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化学SCI期刊导航《Talanta》
4
作者
袁洪林
机构
西北大学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4-614,共1页
文摘
《Talanta》(ISSN:0039-9140),创刊于1958年,现为月刊。国际纯粹与应用分析化学综合性期刊,是分析化学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学术期刊之一,由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2013年度SCI影响因子为3.498,近5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3.733,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将该期刊列为为2区SCI期刊。
关键词
国际学术期刊
综合性期刊
分析化学
SCI
导航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院
出版
分类号
Q1-0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瞬时地貌发育特征
被引量:
3
5
作者
史小辉
杨钊
董云鹏
王师迪
周波
机构
大陆
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9-834,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72199,41302164,41421002)和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编号:15JK1754)资助.
文摘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的前缘部位。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河流水系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高原扩展过程中的地貌演化信息。本文选取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支流作为研究对象,以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和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为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嘉陵江上游的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地貌演化处于瞬时状态,裂点以上的低陡峭指数区域代表了残余地貌,裂点以下高陡峭指数区域是裂点响应基准面下降后形成的新地貌。通过对比区域岩性和降水条件发现,岩性和降水对河流裂点发育以及陡峭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河流裂点的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的基准面下降。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构造作用对地貌发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西秦岭瞬时地貌的发育是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以来的远程效应的响应。
关键词
嘉陵江上游
河流纵剖面
陡峭指数
地貌过程
青藏高原东北缘
Keywords
Upper Jialing River Basin
Longitudinal profiles
Steepness index
Landscape evolutio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931.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北构造带北段S波分裂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陈天仕
程斌
董云鹏
王兆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秦岭造山带
张国伟
郭安林
董云鹏
姚安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
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秦岭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范坎
郭安林
康世磊
赵东宏
杨钟堂
王虎
刘养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际化学SCI期刊导航《Talanta》
袁洪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瞬时地貌发育特征
史小辉
杨钊
董云鹏
王师迪
周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