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 被引量:93
1
作者 张国伟 郭安林 +1 位作者 董云鹏 姚安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共12页
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需求与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深化研究,使大陆问题成为21世纪地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热点和关键。文中在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关于大陆研究的新思考,从讨论厘定大陆研究的有关争议... 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需求与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深化研究,使大陆问题成为21世纪地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热点和关键。文中在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关于大陆研究的新思考,从讨论厘定大陆研究的有关争议概念、大陆的基本问题、中国大陆构造的典型实例以及与世界同类范例的简要对比出发,综合概括了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思考课题。提出了在大陆研究中,在进一步精确深化板块构造对大陆的研究的同时,应突出加强大陆构造中有无非板块构造动力及其远程效应的大陆内的、在深部动力学与陆块间差异非均衡背景下由陆内陆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真正陆内构造及其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以便为深化发展板块构造、认知大陆、探索大陆动力学、构建包括板块构造在内新的行星地球构造观作出努力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大陆构造 陆内构造 秦岭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 雪峰陆内构造变形作用 大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构造体制转化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0
2
作者 彭恒 刘显阳 +5 位作者 刘池洋 惠潇 全晓园 张天兵 赵红格 王建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7-402,共16页
逆冲推覆构造对含油气盆地有效圈闭形成、源储体系配置影响明显,且其形成时限及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意义重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但其构造体制转化过程一直缺乏年代学的约束。热年代学是揭示构... 逆冲推覆构造对含油气盆地有效圈闭形成、源储体系配置影响明显,且其形成时限及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意义重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但其构造体制转化过程一直缺乏年代学的约束。热年代学是揭示构造带隆升剥露和相邻盆地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祁连山东缘钻井基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热史模拟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期构造体制转化的时空过程。结果表明祁连山东缘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74~130 Ma)发生了快速冷却事件,该期抬升冷却事件广泛存在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且盆地西南缘同期物源体系变化、构造变形、隆升剥蚀和砾岩堆积等响应明显,共同表明在中侏罗世延安期之后(170 Ma)该区可能就已转变为挤压环境,并于晚侏罗世挤压变形和隆升剥蚀达到高峰,一直持续至早白垩早期,具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特点的挤压变形特点,推测与特提斯构造域北东向汇聚联系密切;然于早白垩世三桥期开始,鄂尔多斯西南缘转化为伸展背景,并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六盘山群,认为是东亚多板块联合作用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沉积-构造体制转化时限、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厘定,对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面貌的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中生代中晚期 构造体制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区狮子山次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成矿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安芳 朱永峰 +1 位作者 魏少妮 赖绍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5-1557,共13页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位于西北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矿区出露晚古生代火山一沉积岩和狮子山次火山岩;狮子山次火山岩主要为安山玢岩、英安玢岩,侵位于火山一沉积岩底部的凝灰质砂岩、凝灰岩、流纹岩以及安山岩组合中。锆石SHRIMPU—Pb年代...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位于西北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矿区出露晚古生代火山一沉积岩和狮子山次火山岩;狮子山次火山岩主要为安山玢岩、英安玢岩,侵位于火山一沉积岩底部的凝灰质砂岩、凝灰岩、流纹岩以及安山岩组合中。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狮子山次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370.5±2.1Ma,略晚于围岩火山岩。狮子山次火山岩Mg0、TiO:、K20含量低,为低钾拉斑系列,稀土元素总量低(5.1×10-6~8.8×10-6),轻稀土弱富集((La/Yb)N=2.7—3.8),弱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亏损Nd,地球化学特征与围岩安山岩明显不同。具有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3185~0.703810,εNd(t)=4.03—4.54。狮子山次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是火山弧中少量拉斑系列岩石的代表,其岩浆源区为俯冲带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经-5%部分熔融形成原始玄武质岩浆,玄武质岩浆经~20%的矿物分离结晶形成狮子山次火山岩,其形成环境以及演化过程非常有利于岩浆演化形成热液型金矿床,可能与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火山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狮子山 京希-伊尔曼德 西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52
4
作者 吴柏林 张婉莹 +6 位作者 宋子升 寸小妮 孙莉 罗晶晶 李艳青 程相虎 孙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93-340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物特征对砂岩铀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铀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铀矿、纳岭沟铀矿等主要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铀矿的铀矿物类型主要为铀石,含少量的沥青铀矿、钛铀矿、水硅铀石、钍铀石等;铀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铀矿物占矿石中铀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铀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铀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铀矿的铀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铀矿物铀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铀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铀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铀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铀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铀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铀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 铀石 微区原位铀矿物稀土元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低温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成因探讨:新疆三塘湖盆地发现二叠系湖相喷流型热水白云岩 被引量:62
5
作者 柳益群 李红 +6 位作者 朱玉双 胡亭 傅国斌 刘洪福 周小虎 郑朝阳 樊婷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1-867,共7页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新疆北部地区构造转换、海陆变迁的重要变革时期,包括三塘湖盆地在内的北疆地区该时期发育多个呈近东西向分布的陆内裂谷,其中存在大量基性、酸性及中性火山岩,它们以裂隙式喷发为特征。中二叠世芦草沟期,北疆地区...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新疆北部地区构造转换、海陆变迁的重要变革时期,包括三塘湖盆地在内的北疆地区该时期发育多个呈近东西向分布的陆内裂谷,其中存在大量基性、酸性及中性火山岩,它们以裂隙式喷发为特征。中二叠世芦草沟期,北疆地区发育裂谷期后半深湖沉积,沉积了厚层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夹白云质泥晶灰岩、凝灰岩、白云岩及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在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中普遍发育吐鲁番鳕鱼、双壳、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其中的白云岩具如下特征:以铁白云石为主,多呈泥晶和粉晶状,与泥晶石英和有机质(含藻类)构成纹层;与方沸石岩互层,并作为方沸石的胶结物同时交代方沸石;伴生纳长石、伊利石、硬石膏、黄铁矿等多种热液矿物。此类白云岩及其热液矿物为本研究区首次发现,其分布与上石炭统火山岩的分布范围一致,表现出裂隙式、点式分布特点;火山岩中发育丰富的网状、树枝状裂缝并被热液矿物充填,可见火山岩具角砾状构造,可能反映了热液喷流口的沉积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该白云岩是一种与岩浆作用、深部热液作用相关的喷流型湖相热水沉积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地幔热液流体 湖泊相 二叠系 裂谷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许璟 蒲仁海 +1 位作者 杨林 李艾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9-517,共9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塔河地区井下及巴楚小海子露头、阿克苏四石厂露头的石炭系泥岩中黏土矿物、微量和常量元素的测定,利用Adam s和Couch古盐度计算公式、Walker相当硼判定法及锶钡比值法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该区石炭系泥岩...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塔河地区井下及巴楚小海子露头、阿克苏四石厂露头的石炭系泥岩中黏土矿物、微量和常量元素的测定,利用Adam s和Couch古盐度计算公式、Walker相当硼判定法及锶钡比值法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该区石炭系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特征,结果表明古盐度在4.7‰~33.9‰,大部分为半咸水沉积,其次为淡水—微咸水沉积,个别为咸水沉积;且古盐度变化明显,平面上巴楚组泥岩段泥岩总体具有从塔东北向塔西南古盐度变大的趋势;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泥岩在塔中古盐度最小,塔西南最大,塔北居中。由于沉积物中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特征是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之一,因此它对有争议的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及巴楚组角砾岩段沉积环境的判定提供了沉积水体性质方面的依据。石炭系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与该时期海平面升降及沉积相演化有关,该泥岩形成于石炭纪海平面相对下降或上升缓慢、古盐度相对较低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 泥岩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4 位作者 薛祥煦 王岷 杨利荣 聂浩刚 陈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75,共9页
首次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进行系统的地质学分类,提出了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等四种土地沙漠化类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质... 首次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进行系统的地质学分类,提出了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等四种土地沙漠化类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粒度特征,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以就地起沙型为主,河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主要途径,风力作用则是对河流湖泊沉积物的进一步分选和再沉积。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索沙地 土地沙漠化 就地起沙 风沙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牦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乔 秦宇 +6 位作者 付锁堂 柳益群 周鼎武 马达德 王立群 任军虎 王晨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6-499,共14页
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上泥盆统牦牛山组两组砂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较宽,可以划分为5个峰值年龄区间。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小的年龄为407.9 Ma,属于岩浆... 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上泥盆统牦牛山组两组砂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较宽,可以划分为5个峰值年龄区间。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小的年龄为407.9 Ma,属于岩浆成因,限定了该套地层的沉积下限,为不早于早泥盆世末期,结合区域地质与古生物资料,该套地层为晚泥盆世。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表明本区可能存在五期区域性地质构造事件,其中早古生代最为突出,其次为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早期—新太古代晚期,暗示这三期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较为活跃,并为本套地层提供了主要的锆石来源,具有多时代混合物源特征。样品中少量太古代碎屑锆石的谐和度较好,为研究区附近可能存在太古宙古老地层提供了一定证据,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定年 构造件事 晚泥盆世 牦牛山组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断陷盆地孤峰山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9
作者 齐玥 徐鸿博 +1 位作者 张竞雄 罗金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73,共9页
临汾断陷盆地孤峰山花岗闪长岩的S iO2含量为64.62%~65.57%,具有富碱(Na2O+K2O=7.38%~7.71%)、富钠(Na2O/K2O=1.37~1.54)、准铝质(A/CNK=0.94~0.99)和较低镁指数(Mg#=31.8~36.2)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明显富集轻稀土... 临汾断陷盆地孤峰山花岗闪长岩的S iO2含量为64.62%~65.57%,具有富碱(Na2O+K2O=7.38%~7.71%)、富钠(Na2O/K2O=1.37~1.54)、准铝质(A/CNK=0.94~0.99)和较低镁指数(Mg#=31.8~36.2)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明显富集轻稀土[(La/Yb)N=17.0~19.3],基本不显示Eu异常(δEu=0.94~1.0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Sr/Y比值高(Sr/Y=59.3~67.2),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Y。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点表明该花岗闪长岩由加厚的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对岩石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测定获得了132.2±9.2M 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该年龄与华北地块岩石圈减薄与破坏作用的峰期时间基本一致。部分锆石含有2590.9M a的内核,反映该地区在太古宙晚期发生过相应的构造事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孤峰山花岗闪长岩是华北地块早白垩世峰期伸展作用期间的产物,华北地块早白垩世期间的岩石圈减薄与破坏作用向西影响到了太行山以西的临汾断陷盆地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断陷盆地 孤峰山 花岗闪长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早白垩世 岩石圈减薄与破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柞水地区小磨岭杂岩基性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钊 董云鹏 +2 位作者 周鼎武 于君 马海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617,共7页
小磨岭杂岩主要由基性、中性和后期侵入的酸性岩类组成。基性岩类主要由变质玄武岩和辉绿岩组成,二者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大隆起"型的配... 小磨岭杂岩主要由基性、中性和后期侵入的酸性岩类组成。基性岩类主要由变质玄武岩和辉绿岩组成,二者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大隆起"型的配分形式,具有轻微Nb、Ta亏损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La/Nb、Th/Yb及Hf/Ta比值特征揭示岩浆源区受到陆壳混染作用的影响,显示板内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成因的特点。另外,相对高的Zr/Y、Ta/Yb和低Zr/Nb比值亦指示板内岩浆作用的特点。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小磨岭杂岩中的基性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了陆壳物质的混染,是南秦岭新元古代末陆内扩张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小磨岭杂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黑山东部姜巴斯套组下段的凝灰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樊婷婷 周小虎 +4 位作者 柳益群 李玮 郑朝阳 胡亭 梁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2-320,共9页
准噶尔东部大黑山地区出露的姜巴斯套组为一套厚层海相火山—沉积地层,其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存在争议。对姜巴斯套组下段2个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凝灰岩开展的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39.4±1.9 Ma(MSWD=0.39)... 准噶尔东部大黑山地区出露的姜巴斯套组为一套厚层海相火山—沉积地层,其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存在争议。对姜巴斯套组下段2个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凝灰岩开展的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39.4±1.9 Ma(MSWD=0.39)和336.3±2.6 Ma(MSWD=0.58),结合古生物新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该套地层时代为早石炭世。其中,最老的继承性单颗粒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2999±51 Ma,推测该区应存在前寒武纪古老地块,因此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古生代山系由两条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带围限的区带,应是由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地体、岛弧岩浆杂岩和微古陆块共同组成的古生代增生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屑凝灰岩 姜巴斯套组 锆石 LA - ICP - MS 测年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与南天山早-中二叠世盆山耦合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2 位作者 张国锋 年秀清 张小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06-2514,共9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中二叠世的沉积中心处于不断沉降的状态,而且沉积中心逐渐向塔里木地块之上迁移。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隆升作用导致塔里木岩石圈向南天山之下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在山前形成类似周缘前陆盆地的构造环境,山前沉积中心相当于周缘前陆盆地系统的前渊相带。塔里木盆地内部早二叠世的地幔柱活动与南天山的碰撞后伸展作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的碰撞后伸展作用则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沉积-构造作用具有良好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盆山结合部位 早-中二叠世 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宾参1井白垩系烃源岩的认识和评价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康立明 任战利 +4 位作者 崔军平 崔营滨 石耀东 李彪 石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7-266,共10页
宾参1井是松辽盆地北部宾县断陷中的第一口参数井,钻遇白垩系地层,自下至上依次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和青山口组。在对宾参1井白垩系暗色泥岩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从有机碳(TOC)、氯仿沥青"... 宾参1井是松辽盆地北部宾县断陷中的第一口参数井,钻遇白垩系地层,自下至上依次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和青山口组。在对宾参1井白垩系暗色泥岩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从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有效碳(PC)、生烃潜量Pg(S1+S2)、热解峰温Tmax值、镜质体反射率(Ro)、烃源岩气相色谱特征、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干酪根元素特征和源岩甾萜烷特征等方面着手,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三个角度认识该井白垩系烃源岩,并进行烃源岩的初步评价,认为:(1)青一段干酪根主要为Ⅱ1和Ⅱ2型,其中、下部已进入生油门限,属于非—差烃源岩,个别深度段为较好烃源岩,其上部及青二、三段处于未成熟阶段;(2)泉头组和登娄库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已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前者属于非—差烃源岩,后者属于差烃源岩;(3)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有些层段为Ⅱ2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对该井白垩系烃源岩的认识和初步评价为勘探程度极低的宾县凹陷含油气前景的评价预测和石油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参1井 白垩系 烃源岩 认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地区中生代煤系地层时代归属重新厘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佩 刘池洋 +4 位作者 王建强 邓煜 赵晓辰 王文青 王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3-394,共12页
为正确划分六盘山地区具"上三叠统或下-中侏罗统"之争的中生代煤系地层,通过野外沉积现象观察、镜下矿物学研究并结合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重新厘定了该套煤系地层的时代。六盘山地区争议地层普遍发育铁质结... 为正确划分六盘山地区具"上三叠统或下-中侏罗统"之争的中生代煤系地层,通过野外沉积现象观察、镜下矿物学研究并结合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重新厘定了该套煤系地层的时代。六盘山地区争议地层普遍发育铁质结核,砂岩差异风化严重,这与邻区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相似,而与邻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差异较大;争议地层砂岩样品中含13颗中生代年轻碎屑锆石((188±3)^(254±8)Ma)(占总数17%),其中3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小于200 Ma,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限制了争议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小于(188±3)Ma。争议地层中发育的晚三叠世孢粉组合,是三叠系孢粉化石再旋回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强烈的印支运动导致三叠系很快抬升至地表遭受剥蚀,为近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提供物源,古生物化石亦随之混入近区沉积地层中。根据上述证据和讨论,将六盘山地区中生代煤系地层时代重新归为早—中侏罗世,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油气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地区 地层时代 延安组 U-PB同位素定年 再旋回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微观地质因素:以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3 位作者 卢涛 李跃刚 张茜 周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9-1417,共9页
以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运用核磁共振、恒速压汞、铸体薄片、物性、X-衍射等实验资料,探讨了影响可动流体赋存差异的微观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低,T2谱分布均为左高峰右低峰的双峰态;黏土... 以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运用核磁共振、恒速压汞、铸体薄片、物性、X-衍射等实验资料,探讨了影响可动流体赋存差异的微观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盒8段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低,T2谱分布均为左高峰右低峰的双峰态;黏土矿物的充填与孔隙类型是孔隙结构复杂的重要因素,孔隙结构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关键;面孔率、喉道半径、孔喉半径比是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的主要因素,有效孔隙体积、分选系数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明显,储层物性、黏土矿物、有效喉道体积、孔隙半径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微观地质因素 可动流体 孔隙结构 物性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明舒井岩体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小菲 张成立 +3 位作者 李雷 包志安 张帮禄 魏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1-2538,共18页
北山明舒井岩体为一由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岩浆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辉长岩442.9±1.2Ma、闪长岩437.0±2.3Ma、花岗岩435.9±2.2Ma的形成年龄。其中,辉长岩为富钙、高铁和镁的钙碱性岩,相对富集... 北山明舒井岩体为一由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岩浆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辉长岩442.9±1.2Ma、闪长岩437.0±2.3Ma、花岗岩435.9±2.2Ma的形成年龄。其中,辉长岩为富钙、高铁和镁的钙碱性岩,相对富集LREE和LILE、贫化HFSE,亏损Nb、Ta、Ti、Zr和P,Pb正异常,具中等偏高的(87Sr/86Sr)i(0.705892)、高放射性成因Pb,低εNd(t)(0.1),锆石εHf(t)变化大(-7.1^+8.3)。闪长岩和花岗岩富钠、低钙、铁和镁,为准铝质钙碱性岩;它们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Nb、Ta及Sr、P、Ti明显负异常;也显示中等偏高的(87Sr/86Sr)i(0.705951~0.706196)和高放射性成因Pb、低εNd(t)(-0.2^-0.1),但锆石εHf(t)明显偏正(-1.1^+12.0)。不同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相对一致的Sr-Nd-Pb同位素及明显不同的锆石Hf同位素,指示它们形成于板块消减带构造环境,为源自受流体交代和陆壳物质改造的幔源岩浆与新元古代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和分离结晶演化的产物,代表北山南部早古生代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晚期与大洋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Pb-Hf同位素 俯冲消减环境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奥陶纪红花铺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增产 王洪亮 +3 位作者 郭彩莲 徐学义 陈隽璐 何世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7,共9页
红花铺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侵位于奥陶纪草滩沟群之中,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奥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属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为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 红花铺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侵位于奥陶纪草滩沟群之中,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奥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属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为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为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相关的构造环境判别结果均显示其具典型的火山弧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上与一套岛弧型火山岩(草滩沟群)共生的特点,分析红花铺岩体形成于俯冲带的岛弧环境。红花铺岩体已获得(450.5±1.8)Ma的单颗粒锆石U-Pb侵位年龄,属晚奥陶世,揭示北秦岭西段加里东期存在板块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红花铺侵入体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鄢全树 石学法 +1 位作者 王昆山 柳小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7-1067,共11页
南沙微地块一直被作为华南大陆的一部分,但缺乏基底岩石学证据的支持。本文首次报道了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岩浆锆石年龄。测年方法为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年技术。在站位S08-18获得2个斜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9.1±... 南沙微地块一直被作为华南大陆的一部分,但缺乏基底岩石学证据的支持。本文首次报道了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岩浆锆石年龄。测年方法为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年技术。在站位S08-18获得2个斜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9.1±1.6Ma和157.8±1.0Ma,在站位S08-32获得两个二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3.6±0.3Ma和127.2±0.2Ma,表明它们为燕山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其中153~159Ma年龄值可与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年龄比较,而127Ma年龄值可与浙闽沿海燕山期花岗岩年龄对比。一个样品中存在一个年龄为656.7Ma的残余锆石核,结合中西沙发现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资料,表明南海内散落的微地块可能广泛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本区中生代花岗岩为古老陆壳重熔形成的。这一新的资料,对研究燕山期岩浆作用在中国南部的影响范围、南海微陆块前寒武纪地质及微陆块的裂离动力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南沙微地块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吕梁地区2.4Ga 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娇 张成立 +2 位作者 郭晓俊 刘欣雨 王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06-1620,共15页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与古元古代早期的构造转化对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具重要意义。该克拉通中部带吕梁地区盖家庄正长花岗岩获得2398~2408Ma的形成年龄,其成因研究将为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与古元古代早期构造演化提供重...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与古元古代早期的构造转化对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具重要意义。该克拉通中部带吕梁地区盖家庄正长花岗岩获得2398~2408Ma的形成年龄,其成因研究将为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与古元古代早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信息。该岩体富K,高硅、碱、Fe OT/Mg O,低Ca、Mg,富集Rb、Th、U等LILE、较高的HFSE,明显亏损Sr、Ba、P、Ti,具弱轻重稀土分异和强负Eu异常的"燕式"稀土分配模式,并具高的Ga/Al比值和高锆石饱和温度,显示了碰撞造山后A2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全岩εNd(t)=2.0~2.3,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2606~2629Ma,锆石εHf(t)=+2.2^+7.1,tDM2(2494~2791Ma)略高或接近其形成年龄,一致证明主要源自新太古代中晚期新生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添加。结合区域地质及同期钾质花岗岩类的广泛出现,盖家庄正长花岗岩与同期钾质花岗岩一同代表了华北克拉通~2.5Ga形成后,中部构造带于古元古代早期~2.4Ga发生的一次陆壳伸展拉张作用引发的地幔物质上涌基性岩浆上侵导致下部新生陆壳物质增温发生部分熔融构造岩浆事件,证明陆壳已转入伸展拉张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A2型花岗岩 盖家庄正长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5 位作者 马国福 谭修中 万延周 梁士伟 张凯 赵俊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讨了有机质的原始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尕勒得寺组(T3g)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大加连组(T_2d)为Ⅱ~Ⅲ型;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沉积环境分别为海陆过渡相和陆源为主;碳酸盐岩与泥岩有机质生源分别为生物降解的水毕毕物和陆堆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南祁连盆地 三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