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素因素对日语母语者汉语词汇习得影响研究——以日语单音节动词形容词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冰 古川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92,共9页
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考察中高级日语母语者日语动词、形容词中的单音节语素对汉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实验以日本大学汉语专业中高级日语母语者为被试,采用翻译法,让被试写出日语词组中单音节目标词相应的汉语。实验结果表明:(1)日语语... 本文通过一项实证研究,考察中高级日语母语者日语动词、形容词中的单音节语素对汉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实验以日本大学汉语专业中高级日语母语者为被试,采用翻译法,让被试写出日语词组中单音节目标词相应的汉语。实验结果表明:(1)日语语素有提示、无提示两类型词整体习得效果均不理想,但有提示词习得情况优于无提示词;(2)动词、形容词的词性差异对两类型词习得影响不显著;(3)随着日语母语者汉语水平的提高,两类型词习得成绩并未有显著提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僵化现象。鉴于此,我们认为,对于语素有提示单音节词,日语母语者主要以日语字形字义作为理解和认知策略,要强调汉日差异,此外,汉语中含有共同语素词语的辨析对日本学习者来说也尤为重要。对语素无提示词的教学,应重点帮助他们尽快建立新的汉日形义联系,提高习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 单音节 日语母语者 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量补语的语法功能扩张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天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动量补语在汉语中除了能表达事件的数量之外,还能表达事件的情状,或是行为主体的情感或意志。首先,汉语动补结构的出现使得"质的有界"这一含义转移至补语,而那些不含"质的有界"的情状,即活动/迭代,就不得不向"... 动量补语在汉语中除了能表达事件的数量之外,还能表达事件的情状,或是行为主体的情感或意志。首先,汉语动补结构的出现使得"质的有界"这一含义转移至补语,而那些不含"质的有界"的情状,即活动/迭代,就不得不向"量"这一维度寻求有界性的实现,这是导致汉语多用动量补语的原因。其次,活动/迭代情状中大多数情况都是主观可控的事件,动量补语和这类动词大量共现,使得主体的主观情感或意志义转移到了动量补语之中。也就是说,不管是情状义还是情感意志义,动量补语的语法含义都是从与之共现的动词中转移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 补语 情状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