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疱疹病毒7 U41的部分功能鉴定与分析
1
作者 张立伐 唐永煌 +1 位作者 邹平 山西弘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 :对人类疱疹病毒 7(humanherpesvirus 7,HHV 7)U4 1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鉴定 ,为药物治疗学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U4 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 ,RT PCR检测U4 1RNA的表达时相 ,DNA结合试验检测U4 1蛋白对单、双链DNA的不同结... 目的 :对人类疱疹病毒 7(humanherpesvirus 7,HHV 7)U4 1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鉴定 ,为药物治疗学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U4 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 ,RT PCR检测U4 1RNA的表达时相 ,DNA结合试验检测U4 1蛋白对单、双链DNA的不同结合能力。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 ,无论在HHV 7感染细胞或HHV 7U4 1转染细胞 ,U4 1蛋白都是仅在其胞核中弥漫性的分布。在分别加入环己酰亚胺和磷甲酸作为蛋白合成和核酸合成抑制剂感染细胞中 ,U4 1的表达时相检测结果显示U4 1蛋白在HHV 7感染细胞中是一早期表达蛋白。通过DNA结合试验 ,发现U4 1蛋白能结合单链DNA而不能结合双链DNA。结论 :U4 1的主要功能是保持DNA模板的合适构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 开放读框 免疫荧光 环己 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百超 权彦龙 +3 位作者 郑玉萍 孙乃学 生野恭司 田野保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lfibroblastscells,RCF)培养 ,用MTT分析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对兔RCF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给予AG12 95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 ment,TRD)的发生率判断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10 μmol·L-1和 10 0 μmol·L-1两种浓度的AG12 95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10 0 μmol·L-1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但其作用仅持续至第 2 1d。在AG12 95治疗组中 ,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PDGF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PVR 治疗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水提取液预防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尹春萍 刘继红 +3 位作者 章咏裳 山口誓司 吉冈俊昭 奥山明彦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99-101,共3页
分别采用Robertson籽晶粒度法和乙二醇与活性维生素D3诱导的大白鼠实验性肾结石模型,测定泽泻水提取液体外对草酸钙结晶生长和聚集以及对大白鼠的实验性肾结石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泽泻的水提取液体外能明显抑制草酸钙结晶的生长和聚... 分别采用Robertson籽晶粒度法和乙二醇与活性维生素D3诱导的大白鼠实验性肾结石模型,测定泽泻水提取液体外对草酸钙结晶生长和聚集以及对大白鼠的实验性肾结石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泽泻的水提取液体外能明显抑制草酸钙结晶的生长和聚集,体内能明显降低肾钙含量和减少肾小管内草酸钙结晶形成而抑制大白鼠的实验性肾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草酸钙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权彦龙 王峰 +3 位作者 郑玉萍 孙乃学 生野恭司 田野保雄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 95和AG12 96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体外 10 μmol·L-1的AG12 95和AG12 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体内 10 0 μmol·L-1AG12 95和AG12 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 ,但AG12 95的作用仅持续至 14d。相同浓度的AG12 96和AG12 95相比 ,作用更持久。在 2个治疗组中 ,均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特异性的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6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 ,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 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 ,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 AGl295 AGl29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T细胞淋巴瘤p53和β-catenin基因突变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何艳姣 贾心善 +1 位作者 青世克之 莲井和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p53和β-catenin基因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SSCP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20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p53基因外显子4~8,β-catenin外显子3的突变情况。结果:8例p53基因发生突变,突变方式主要为错义突变,G:C→... 目的:探讨p53和β-catenin基因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SSCP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20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p53基因外显子4~8,β-catenin外显子3的突变情况。结果:8例p53基因发生突变,突变方式主要为错义突变,G:C→A:T转换多见;6例β-catenin基因发生突变,均为错义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是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之一,但突变位点并不集中,无明显的突变热点;错义突变是鼻型NK/T细胞淋巴瘤p53和β-catenin基因突变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p53 β-catenin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omodulin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蔚 大岛佑介 田野保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Tenom odulin(TeM)蛋白对C57BL/6J小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高氧组(ROP组)、正常对照组各15只和TeM组30只。将ROP组小鼠置于体积分数(75%±2%)的高... 目的探讨Tenom odulin(TeM)蛋白对C57BL/6J小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ROP)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7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高氧组(ROP组)、正常对照组各15只和TeM组30只。将ROP组小鼠置于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5d,随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对照组小鼠饲养在正常氧环境中;TeM组是将鼠1只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μgTeM,对侧眼注射PBS作为对照,然后置于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饲养5d,之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17d时处死全部小鼠,收集各组眼球。视网膜荧光素灌注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计算视网膜无灌注区的面积;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观察TeM蛋白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视网膜可能的毒性反应;Westernblot检测TeM蛋白在视网膜内的表达。结果与高氧组(2.94±0.55)mm2及TeM组中对侧眼注射PBS(2.83±0.46)mm2的视网膜铺片中央非灌注区面积(mm2)相比,注射TeM的视网膜铺片(0.44±0.26)mm2,其中央非灌注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个视网膜切面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10.57±2.95)与前二者(44.93±6.78、41.07±7.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TeM的视网膜冰冻切片未见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破坏。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注射TeM的视网膜呈阳性表达,注射PBS的视网膜未出现条带反应,TeM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000。结论TeM可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预示着TeM在预防和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modulin蛋白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B U83转基因小鼠系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立伐 唐永煌 邹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 :建立HHV - 6BU83转基因小鼠系 ,为进一步探讨HHV 6BU83基因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转基因动物技术。结果 :通过构建含有导引神经系统星型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及小鼠鱼精蛋白 1的HHV - 6BU83DNA片段 ,将其显微... 目的 :建立HHV - 6BU83转基因小鼠系 ,为进一步探讨HHV 6BU83基因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转基因动物技术。结果 :通过构建含有导引神经系统星型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及小鼠鱼精蛋白 1的HHV - 6BU83DNA片段 ,将其显微注入小鼠受精卵后 ,建立了 3个HHV - 6BU83转基因小鼠系。结论 :建立人类疱疹病毒 6BU83转基因小鼠系 ,对于研究观察HHV - 6B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6 转基因 U83片段 动物实验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钙结合蛋白S100A11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汉军 山下静也 颜红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钙结合蛋白S100A11基因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14例,结合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61例)和对照组(53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抽取患者空腹...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钙结合蛋白S100A11基因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14例,结合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61例)和对照组(53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提取总RNA并合成cDNA用于实时定量RT-PCR。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糖尿病、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和(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100A1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100A11基因表达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2=0.05,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100A1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持续高表达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单核细胞 S100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omodulin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蔚 大岛佑介 田野保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研究tenomodulin(TeM)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增生及其对体外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将传代至3~6代的人RECs和人UVECs生长至融合时用含质量分数0.5%胎牛血清(... 目的研究tenomodulin(TeM)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增生及其对体外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将传代至3~6代的人RECs和人UVECs生长至融合时用含质量分数0.5%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孵箱中培养6h,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EGF或VEGF+TeM混合物,继续培养12h,ELISA法检测TeM对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将含10%FBS、1%FBSDMEM培养基的人RECs和人UVECs悬液分别接种于预先放置基质胶的24孔培养板表面,含1%FBS培养基的细胞培养板内分别加入VEGF(100μg/L)或VEGF+TeM混合物37℃继续培养6h,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图像处理分析软件量化分析TeM蛋白对毛细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结果随着VEGF质量浓度的增加,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增加,其吸光度(A)值呈明显上升曲线,而添加TeM组的A值比VEGF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含10%FBS和1%FBS培养基的血管内皮细胞在基质胶表面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并连接成网状;在基质胶表面同时添加VEGF的血管内皮细胞,其毛细血管样结构明显增多,长度明显变长。添加TeM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其毛细血管样结构破坏,每个视野内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样结构显著破坏,管形细胞总长度明显变短。结论 TeM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体外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modulin 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细胞融合机制
10
作者 黄红兰 李凡 +1 位作者 森康子 山西弘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9-511,F002,共4页
目的 :观察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 6 A)引起的细胞融合不依赖于病毒的复制 (FFWO)。方法 :细胞用 10 3- 4TCID50 HHV- 6感染 1h,在感染后 2~ 3d用 HE染色 ,观察细胞融合现象。 Vero细胞用 10 3- 4TCID50HHV- 6感染 1h后培养液中加入... 目的 :观察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 6 A)引起的细胞融合不依赖于病毒的复制 (FFWO)。方法 :细胞用 10 3- 4TCID50 HHV- 6感染 1h,在感染后 2~ 3d用 HE染色 ,观察细胞融合现象。 Vero细胞用 10 3- 4TCID50HHV- 6感染 1h后培养液中加入磷甲酸 (PFA ) (终浓度 30 0 m g· L- 1 )和环已酰亚胺 (CHX ) (终浓度10 0 mg· L- 1 ) ,分别在感染后 2 h和 2 4 h经 HE染色鉴定以确定是否产生 FFWO。结果 :HHV- 6 A感染细胞 2 h后可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 ,加入 CHX时这种现象亦可观察到 ,提示 HHV- 6 A感染可引起 FFWO;这种细胞融合现象的出现依赖于 HHV- 6的受体 CD4 6表达于靶细胞表面。结论 :HHV- 6 A通过其受体 CD4 6在多种人类细胞引起 FF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6型 细胞融合 CD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7U41蛋白DNA链结合能力分析
11
作者 张立伐 唐永煌 +1 位作者 邹平 山西弘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 :对人类疱疹病毒 7(humanherpesvirus 7,HHV - 7)U4 1的核酸结合能力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DNA结合蛋白分离收集、免疫沉淀及Western印迹检测U4 1蛋白对单、双链DNA的不同结合能力。结果 :U4 1蛋白能结合单链DNA而不能结合双链DNA... 目的 :对人类疱疹病毒 7(humanherpesvirus 7,HHV - 7)U4 1的核酸结合能力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DNA结合蛋白分离收集、免疫沉淀及Western印迹检测U4 1蛋白对单、双链DNA的不同结合能力。结果 :U4 1蛋白能结合单链DNA而不能结合双链DNA。结论 :U4 1的功能之一是保持DNA模板的合适构型 ,以便DNA的延伸和病毒DN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 开放读框 U41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特点和效果比较研究
12
作者 马秀岚 宋岩 久保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特点并比较植入不同机器后听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以接受Nucleus N24和Clarion S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语前聋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2组在手术操作中的不同点,并采用Nottingham大学听觉活用进步教... 目的探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特点并比较植入不同机器后听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以接受Nucleus N24和Clarion S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语前聋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2组在手术操作中的不同点,并采用Nottingham大学听觉活用进步教育听力进程评价体系(LIP)探讨研究2组患儿在术后不同时期的听功能变化。结果Nucleus N24组手术损伤小,Clarion S组插入电极的比率高;2组在术前及开机3,6,12个月时的LIP平均得分Nucleus N24组为(8.5±9.9),(35±8.6),(39±2.4),(40±2.9)分,Clarion S组为(5.6±6.5),(28.1±13.4),(34.4±9.2),(39.8±3.5)分。开机后的最初3个月听功能显著提高,3~12个月时提高稍缓慢。结论开机1年后Nucleus N24组和Clarion S组的听功能都接近满分,语前聋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功能可获得不同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前聋 儿童 人工耳蜗 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ST-1抗体刺激介导的髓系细胞酪氨酸磷酸化及FcyR表达的研究
13
作者 刘村兰 石原克彦 平野俊夫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髓系细胞表面BST 1(骨髓基质细胞抗原 1) /CD15 7分子能否作为一受体介导信号传导和调节细胞表面FcγR的表达。方法 制备兔抗人BST 1多克隆抗体及其F(ab’) 2 片段 ,以其刺激U937细胞后 ,用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法研究胞内蛋... 目的 探讨髓系细胞表面BST 1(骨髓基质细胞抗原 1) /CD15 7分子能否作为一受体介导信号传导和调节细胞表面FcγR的表达。方法 制备兔抗人BST 1多克隆抗体及其F(ab’) 2 片段 ,以其刺激U937细胞后 ,用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法研究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用FACS法检测细胞表面FcγR的表达。结果 抗人BST 1抗体刺激U937细胞可介导胞内多种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 ,包括Mr 为 12 0× 10 3 的c cbl原癌蛋白 ;并可下调细胞表面CD6 4的表达。抗BST 1抗体的这些作用呈抗体Fc段依赖性。结论 髓系细胞表面BST 1分子可作为一受体介导细胞信号传导 ;抗BST 1抗体刺激U937细胞可下调其表面C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BST-1抗体 酪氨酸磷酸化 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扩散盒方法研究肥大细胞生长的调节
14
作者 汝小美 北村幸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应用扩散盒方法观察了肥大细胞的生长。W/W^v小鼠具有遗传性的肥大细胞缺陷。正常小鼠来源的培养肥大细胞被直接注射到W/W^v小鼠腹腔后可以存活生长,但是,注入扩散盒后再植入正常或W/W^v小鼠腹腔的培养肥大细胞却不能生长。由于NIH/3T3... 应用扩散盒方法观察了肥大细胞的生长。W/W^v小鼠具有遗传性的肥大细胞缺陷。正常小鼠来源的培养肥大细胞被直接注射到W/W^v小鼠腹腔后可以存活生长,但是,注入扩散盒后再植入正常或W/W^v小鼠腹腔的培养肥大细胞却不能生长。由于NIH/3T3成纤维细胞在扩散盒中和肥大细胞共培养时可支持肥大细胞的生长,推测腹腔中有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具有与NIH/3T3成纤维细胞相同的支持肥大细胞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肥大细胞的白介素-3依赖性和NIH/3T3细胞依赖性增殖程度不受扩散盒移植宿主小鼠基因类型(正常抑或W/W^v)的影响,说明以往报告的肥大细胞对肥大细胞的抑制作用是受肥大细胞间直接接触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扩散盒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mRNA在实验性肝癌间质差异形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蕾 路建平 +2 位作者 朱世能 林肇辉 野村慎太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TGF β1mRNA在实验性大鼠胆管细胞性肝癌 (CC)和肝细胞性肝癌 (HCC)中的表达 ,探讨肝癌间质差异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肝癌组织经HE和AlcianBlue染色确认CC或HCC ,用TGF β1反义RNA探针检测TGF β1m... 目的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TGF β1mRNA在实验性大鼠胆管细胞性肝癌 (CC)和肝细胞性肝癌 (HCC)中的表达 ,探讨肝癌间质差异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肝癌组织经HE和AlcianBlue染色确认CC或HCC ,用TGF β1反义RNA探针检测TGF β1mRNA的表达 ,同时以TGF β1正链 ,β actin反义RNA探针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CC中多数癌细胞内TGF β1mRNA有较强表达 ,HCC中仅少部分癌细胞胞浆内TGF β1mRNA呈弱到中等强度的表达 ;少数CC的间质细胞也有TGF β1mRNA表达。结论 :由于TGF β1是促进间质形成的重要因子 ,因此CC癌细胞及间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肝肿瘤 原位杂交 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FGF抗体对雄激素及糖皮质激素促SC-3细胞增殖作用的抑制效应
16
作者 卢建 张金山 松本圭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无血清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SC-3)为模型,研究了雄激素及糖皮质激素(GC)对该细胞增殖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实验表明,生理剂量的睾酮(T)及药理剂量的地塞米松(Dex)对SC-3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促进作用,该作用通过两激素各自的受体介导,两... 以无血清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SC-3)为模型,研究了雄激素及糖皮质激素(GC)对该细胞增殖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实验表明,生理剂量的睾酮(T)及药理剂量的地塞米松(Dex)对SC-3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促进作用,该作用通过两激素各自的受体介导,两激素均可诱导SC-3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DF)样因子,该细胞膜上存在能与FGF高亲和力结合的FGF受体,用抗碱性FGF(bFGF)抗体能将雄激素及GC的促增殖作用抑制70%,从而证明了雄激素及GC对SC-3细胞的保增殖作用通过诱导该细胞产生自分泌的FGF样因子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bFGF抗体 雄激素 糖皮质激素 SC-3细胞增殖 抑制效应 乳腺癌 癌细胞
全文增补中
大鼠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神经肽 Y免疫阳性纤维的起始(英文)
17
作者 孙高歌 山野真利子 +1 位作者 远山正弥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7-352,T010,共7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逆行示踪法探讨了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神经肽 Y免疫阳性纤维的起始。结果证明 :将逆行示踪物荧光金注射到杏仁核的外侧、基底外侧核之后 ,在同侧的杏仁前区出现了许多荧光标记细胞 ;免疫荧光的染色显示部分... 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逆行示踪法探讨了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神经肽 Y免疫阳性纤维的起始。结果证明 :将逆行示踪物荧光金注射到杏仁核的外侧、基底外侧核之后 ,在同侧的杏仁前区出现了许多荧光标记细胞 ;免疫荧光的染色显示部分细胞同时呈神经肽 Y免疫反应阳性 ;损毁杏仁核前区引起同侧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神经肽 Y纤维的减少。这些发现提示 ,杏仁前区的神经肽 Y免疫阳性细胞投射到同侧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此外 ,现在的研究显示 ,出现于杏仁核的外侧核和基底外侧核的神经肽 Y免疫阳性神经元是内在性的 ,因为损毁杏仁前区后在以上的部位仍可观察到相当数量的神经肽 Y免疫阳性纤维 ;并且横断两条主要的杏仁核传出通路 -终纹和腹侧杏仁核传出通路 ,未能引起神经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纤维起始 免疫组织化学 杏仁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
18
作者 高军 黑泽努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FilemaketPro数据库系统上开发的实验动物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 实验动物中心 计算机管理系统 开发
全文增补中
细胞与产业原料
19
作者 薺藤充弘 《生物产业技术》 2015年第4期47-49,共3页
1不拘泥于常规 笔者亲身经历过的从细胞产品到实际临床应用的项目,是从2006年起在大阪大学心脏血管外科实施的。为了给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片,进行了临床研究用细胞片(sheet)的培养和移植用细胞片的制造。
关键词 成肌细胞 原料 产业 临床应用 心脏血管 大阪大学 心力衰竭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